•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討論-質化研究品質之檢驗

本研究使用英國社會科學協會醫療社會學組於1996 年公布的「質化研究的品質評 估準則」作為檢驗研究品質之標準。該協會認為,高品質的質化研究需要能夠回答下列 20 個問題:

1.研究方法是否適合所研究的問題的本質?

z 研究者是否企圖去瞭解過程或結構,或消除主觀的經驗或意義?

z 某類被檢視且不能被預先選擇的類型的分類或群組,或者是可能的結果,是否 已經不能更進一步分類?

z 是否量化的方式更能夠強調研究議題?

答:(1)創業服務是一個新興的概念,研究者在還未開始研究之前也不瞭解應該如何著 手,等到資料收集至相當程度且編碼也至相當程度時,才漸漸有創業服務的想 法產生。

(2)本研究之目的為產生一概念性之架構說明創業服務產業的運作模式,根據此項 標準,目前的分類雖然非最詳細的分類,但是已經達成產生架構之目的。若分 類太過於詳細,增加模型之複雜度,反而失去模型容易操作之優點。

(3)量化方式無法強調研究議題,因為符合本研究之目的的樣本數太少,甚至於某 些模式目前尚未出現。

由以上三點來看,本研究之研究方法適合研究問題的本質。

2.在現有的實體與知識或理論之間的連結是否清楚?

z 是否有適合的文獻可作參考?

z 研究成果是否與現有的理論一致,或者批判現有的理論?

答:(1)本研究有適合文獻可以參考,已列為本研究之參考文獻之內。

(2)創業服務理論為本研究所獨創之理論,目前尚未有其他現有理論可比較。

由以上兩點來看,實體與知識的連結還算清楚。

關於研究方法上,需要考慮以下的問題:

3.對於用於選擇研究主題、資料收集與分析的準則是否有清楚的敘述?

答:本研究在第三章研究方法已說明選擇研究主題的原因、資料收集與分析準則。

4.所選擇的個案或參與者是否能夠從理論上辯護?

z 所研究的單位也許是人或事件、機構、自然行為的樣本、對話、寫作材料等。

許多個案裡,因為隨機取樣也許並不適當,然而樣本所指的母體是否夠清楚?

z 選擇單位的考量是否在某些方式裡相當獨特?

答:(1)本研究選擇之個案眾多,因為使用紮根理論,作理論性抽樣之緣故,本研究架 構接來自於個案,且已經將個案之變異考慮在內,因此所整理出來之架構非常 清楚。

(2)並未非常獨特。

由以上兩點來看,個案能夠從理論上辯護。

5.方法的敏感度是否符合研究主題的需要?

z 研究方法是否接受顧及過去研究的看法的暗示?

z 任何視為理所當然的定義或議題延伸至何種程度,而非只是批判性地檢視或懸 而未決?

z 是否考慮過任何結構性訪談方法的限制?

答:(1)創業服務為一新興概念,過去沒有人提出類似的看法,因此未受過去研究的暗 示?

(2)本研究首重於建立模型,研究結果已經成功建立模型,雖然這個模型還有進步 的空間,但已達成研究目的。

(3)曾經考慮過使用深度訪談與個案研究法,但評估之後發現這兩種方法皆無法達 到建立理論之目的,因而放棄。

由以上三點觀之,本研究方法的敏感度符合主題需要。

6.是否曾考慮過實地考察工作者與主觀意識之間的關係?是否有展現或解釋主觀意識的 證據?

z 假如超過一位研究人員涉入,是否曾經考慮過可比較性(comparability)?

z 是否有關於主觀意識如何理解研究的證據?

z 是否有關於群體過程如何被引導的證據?

答:本研究並未正式訪談,但非正式訪談產業界人士、學術界人士、研究機構人士。

7.資料收集與記錄是否保持系統性?

z 仔細的紀錄是否保存良好?

z 所獲得的證據是否能夠獨立檢驗?

z 對於使用全部的紀錄或對話的文字記錄是否恰當?

答:(1)本研究收集之資料皆以電子檔案或書面形式保存。

(2)本研究之證據在理論建構的過程中,已經先用所收集的個案檢驗了。對於未檢 驗的個案並不排出有新的證據出現的可能性。

(3)本研究之記錄或文字皆為可公開之資料,並無不當。

由以上三點觀之,本研究之資料收集與紀錄有其一定程度的完整性。

關於研究分析,需要考慮以下的問題:

8.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是否接受分析的程序?

z 完成分析的過程是否夠清楚(不應該要求如何執行標準的分析詳細副本。)?

z 是否考慮可信賴度,理想地可以獨立重製?

答:(1)本研究參考許多紮根理論的研究,相較於其他紮根理論研究者的研究,本研究 的優點在於更清楚呈現每一步驟之研究結果。

(2)本研究可重製,但重製的過程,由於考量因素的不同,理論模型本質上也會有 所不同,例如,本研究並未將每一種客戶的營收貢獻度考慮在內,若加上財務 考量,理論模型自然也會不同。第二個變異來源是命名上的變異,雖然本研究 命名概念時,盡力將概念名稱與概念實質意義結合,但重製時仍無法避免其他 研究者命名之習慣。

由以上兩點觀之,本研究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可以接受分析的程序。

9.分析的系統性程度如何?

z 採用哪些步驟以防止選擇性地使用資料?

z 與個人進行研究的過程裡,是否清楚地沒有選擇某些個案並且忽視較不感興趣 的個案?與團體進行研究的過程裡,是否納入全部意見?

答:(1)本研究選擇資料的依據是理論性抽樣,除了達成理論性飽和的目的以外,並未 選擇性地使用資料。

(2)本研究雖盡力收集個案,但礙於時間與資源的因素,僅能保證對於已收集之個 案之可靠性。

由以上兩點觀之,本研究分析的系統性程度為有限度的分析。

10.是否有合適的討論,關於如何從資料裡引導出主題、觀念與分類?

z 有時候不可避免地使用外部給予或預先定義好的敘述性分類,但它們的真實意 義或任何可能的模稜兩可是否曾經被檢驗過?

答:對於分類的意義已確實檢查過。

11.對於反對研究者論點的意見是否適當地討論過?

z 是否有負面的資料?是否存在任何案例也許駁斥研究結論?

答:本研究尚未發現駁斥研究結論之個案。

12.是否測量過研究發現的效度?

z 例如,是否將意見回饋給應答者、三角測量或使用紮根理論的過程?

答:本研究利用質化研究評估與紮根理論研究評估法,驗證研究之效度。本研究以非正 式的方式請教產業界、學術界與研究機構的先進,並對研究結果進行修正。

13.假如有可能且關係重大,是否採用任何步驟去察看是否參與者皆能夠理解分析?

z 這些步驟的說明的意義是否與應答者共同探索?是否曾經討論過任何明顯的 異常與矛盾之處,而非超出先前的假設之外?

答:本研究是研究者與資料之間的互動,並未有其他參與者。

關於研究結果的表達方面,需要考慮以下的問題:

14.研究是否清楚地透過文章脈絡表達?

z 是否有關於背景與主題的全部關係重大的資訊,已經補充完畢?

z 所研究的變數是否已經整合在它們的社會背景裡,而非被分離或未放入文章脈 絡裡?

答:(1)本研究已經重大資訊補充完畢。

(2)本研究之變數已整合在理論之內。

15.所呈現的資料是否有系統性?

z 引用、注視等是否用一種可理解的方式呈現,讓讀者可以清楚判斷所使用的證 據的範圍?

答:本研究之結果為系統性之理論模型,除了用文字、圖示表示之外,亦用數學公式表 示,相當具有系統性。

16.在資料與它們的解釋之間是否有清楚的差異?

z 結論是否跟隨資料?(此處指明研究的階段-資料收集、分析、討論-通常並沒 有分開,而文章不一定要跟隨量化模式的方法、結論與討論。)

答:本研究是從資料當中發現理論,理論與資料關係密切。

17.在研究證據與結論之間,是否已經呈現足夠的原始證據,使讀者能夠滿意?

z 雖然呈現散漫的資料總是比數字資料需要更多的空間,文章是否已經盡可能地 簡潔?

答:本研究文字已經力求簡潔,並利用圖、表、數學公式呈現。

18.作者個人的立場是否清楚地聲明?

z 研究者個人的觀點是否有敘述?

z 研究者是否檢視他自己的角色、可能的偏見與對研究的影響?

答:(1)本研究之觀點是學生來看產業。

(2)本研究之研究者為學生,研究對象為產業,因此並無預設立場。

19.研究結果是否可信與合適?

z 研究結果是否滿足研究的問題?

z 研究結果是否貌似有理與連貫?

z 研究結果是否重要,理論性重要或實證性重要,或毫無價值?

答:(1)研究結果為一理論模型,符合本研究之目的。

(2)研究結果連貫,且相當具有變化性。

(3)研究結果相當重要,從理論與實務上皆很重要。理論上可以利用這個模型,檢 視現有創業服務產業之次產業之變化,並預測未來的發展。實務上,創業服務 產業內之組織,可以用此簡化的模型規劃未來組織的發展。

關於倫理道德方面,,需要考慮以下的問題:

20.是否適當地討論道德議題?

z 是否恰當地處理機密(通常在質化研究裡很困難)的議題?

z 研究的結果-包括建立主題之間的關係、提出期待、改變行為等-是否曾考慮過?

答:(1)本研究之資料並無涉及機密。

(2)研究結果未涉及道德問題。

由以上兩點觀之,本研究並無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