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課程與教師 新課程與教師 新課程與教師 新課程與教師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8-68)

4.1.1 教師對新課程之認知、態度與感受

一項政策制定的過程非常繁複,而政策是否能有效達成預期 目標,政策執行者勢必扮演關鍵的角色,而教師就是教育政策第 一線的執行者,其對政策是否具備清楚且徹底的認知,將影響政 策執行的成效。新課程推行至今,政府相關教育單位也為了加強 教師對政策的認知舉辦過不少研習、座談會或活動,而相關的研 究也證實了諸如此類的「課程」將有著於提升教師對於新課程的 認知,研究者從訪談的過程,也得到類似的結果,例如 A2、A3

、A4、A5、A7 老師的訪談內容可大略得知:

A2:「其實也沒有很刻意的去了解,但是因為接行政上的職務……

……如果比較一些專任教師來說,因為他們不需要時常接觸,

所以應該會比他們還了解吧。」

A3:「基本上的內容大概都知道,如果是以百分比來說,因該了 解六、七成吧。」

A4:「基本上大概都有概念,畢竟推行到現在自己也接觸了幾年,

又常常會出去開會,多少都會討論到,所以應該還算了解。」

A5:「基本的一些內容或觀念應該都還了解。」

A7:「因為我職務的關係(教務主任)以跟其他老師比較起來會比 較了解」

大部分的教師對於新課程的內容還算清楚,但似乎還存在一 個普遍性的問題,身兼行政工作的教師其對新課程的認知比專任 教師還深入,這是可以理解的,那是否也代表曾參加相關研習、

座談會或活動的教師,以身兼行政工作的教師為多數,專任教師 反而是少數。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的比例中仍以專任教師為多數

,相對的其所接觸的學生與必須授課的時數,理論上應比其他教 師還多,對政策影響的層面也比較廣泛,所以專任教師理應具備 更專業的知識與能力,對新課程的認知也應相對深入才是。

4.1.2 課程與教學

新課程的特色,除了注重課程的協接與統整之外,強調開放、

自由與多元的教學方式也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科書 來說,開放教科書的審定就是希望突破以往部編本「一統天下」

的僵化局勢,透過市場機制進行良性的競爭,淘汰不合時宜的版 本,同時也讓學校、老師與學生能有更多選擇;對教師來說也加 強了授課的自主性,除了部編本與審定本之外,為了配合學生或 課程內容需要,教師也能自編教材,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例如從 A1、A2 與 A6 老師所談到的:

A1:「… 以前是照著上級的規定,例如遵照國立編譯館的東西來 上課,比較單一也比較死板,但現在九年一貫的東西,例如 統整課程,老師有更多元的方式來授課,上課就變得比較多 元化。」

「… 九年一貫的推行,我認為最大的幫助是讓老師能用更多 元的方式來授課,學生也很喜歡這樣的方式,發言的意願也 變多,師生間的互動也變多……」

A2:「… 因為九年一貫給予老師更多的彈性,讓授課能更多元,

像之前提到的,因為社會環境不一樣,學生要的也不一樣,

所以授課的方式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比較單一的方式,需要改 變,所以在自主權這方面,我覺得對老師來說是正向的。」

A6:「… 基本上老師有一些自主的空間當然是一件好事,對老師 來說也增加在授課上的彈性……」

基本上,對於新課程授予教師更多的教學的自主空間,在訪 談的教師中大致都抱持著肯定的態度,但是他們也都提到這只是 一種理想,在現實的教學過程與環境裡幫助卻很有限:

A1:「… 對於學業成績的表現,效果卻是有限,這也是我們需要 再研究的,看要如何配合才能將學生的成績表現做個正向影 響,畢竟學生還是必須要面對升學或者考試的壓力。」

A2:「… 只是說我們現在有權力去做一些調整,但基本上這些調 整還只能算是少數,一般來說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必 須要在時間允許下或者課程進度順利的情況才比較有可能安 排不同的上課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可是通常都只是少數。

A3:「… 如果以授課的角度來說的話,我覺得沒有什麼改變,雖 然九年一貫給老師比較多的彈性,但是我覺得這些對老師來 說幫助並不大。」

A4:「… 對於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我們還是需要面對升學的壓力

,不管是學生也好,老師也好,因為要升學,所以我覺得在 授課上並沒有辦法做太多的變化或選擇,因為,依我所知道 的,學校裡面的老師幾乎都有課程的壓力,幾乎每個老師都 在趕課,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自主權的授予有什麼幫助,

我覺得不大。」

A6:「… 但是對我來說,你說要利用自主權去做什麼改變,我也 會擔心學生會不會因為這樣就鬆懈,偶而做個變化是不錯的

,但前提是還是要配合課程或者老師本身的時間,老師必須 要有其他的時間去準備,我想這也是相當重要的。」

其次,有關「協同教學」或「統整課程」方面,其用意是為 了加強學生對於各學科間相關內容的統整與概念的整合,若以較 常被運用的「主題式」教學來說明,以某個地區為主題,那或許 就可以配合歷史、地理與國文來進行協同教學,介紹某個地區的 地理環境、出現過什麼人、發生過什麼事情,又或者有什麼文學 作品與某個歷史事件、地理環境有關的,如此學生就能對學科內 的相關內容有更深的概念連結。對教師來說也能透過彼此溝通、

討論與協調的方式發展出一套創新、多元且具吸引力的教學模式

,進而突破以往填鴨式教學的藩籬,為教學環境帶來一個嶄新的 氣象。但諸如此類的教學理念,卻在基層教師中出現不同的看法

A1:「… 例如統整課程與協同教學的部份,我覺得這樣的方式能 讓學校裡面了老師有更多的互動,利用課餘的時間來討論上 課的東西,彼此互相研究,共同針對問題或課程來協調、配 合或是解決,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對老師來說是好的。」

「… 就像前面講的,透過老師間彼此的討論與協調,能得到 更多的資訊或經驗,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能得到更多的學習

,這是以前的課程比較不能做到的部份,再來,透過討論協 調的結果運用在課堂上,基本上都能有不錯的效果。」

A3:「如果是指協同教學過統整課程的話,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說沒 什麼差,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去準備,更不用說與其他老師來討 論,所以上課的方式還時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

A4:「… 那如果談到統整課程或協同教學,你說這兩個會不會改 變老師的角色,我認為多少都會,但以現在的環境來說,我 想影響應該不大,因為這些新的概念我們只能偶而為之,時 間上的配合與調整是很重要的,因為還有升學問題的存在,

所以老師還是照著自己的方式上課,沒有很明顯的改變。」

「… 只是說九年一貫有提到協同教學的部份,在這一方面執 行上是比較困難的,你說要幾個老師湊在一起討論,時間上 就很難配合……」

A5:「九年一貫的統整課程,它的理念不錯,但是卻沒有考慮到 老師上課的實際情況,像我們大部分的老師,在大學時代所 受的專業訓練都是針對自己的專業科目……怎麼可能會有老 師能同時教三個科目,又或者,有一些觀念需要統整各科的 內容,那到底要哪個老師來上,哪個老師有能力同時針對不 同科目來上課,如果說要分開來上,那也需要每個老師時間 能配合吧。所以對我來說,九年一貫的東西對我來說在上課 方面並沒有影響,有時候反而會因為需要配合上面的政策而 產生一些困擾。」

A6:「 像統整教學或是協同教學,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配合,

不過我倒是滿贊成的,對於它的理念我覺得是一種新的嘗試

,也能幫助學生學習更多元的知 識,將原本各科相關的概 念作一個連結,這是不錯的想法,但就是實際的教學環境,

很難允許長期做這樣的改變。」

從這些談話的內容中可以感受到教師對於「協同教學」與「

統整課程」的矛盾,雖然基層教師對其理念都抱持著肯定的態度

,但在現實教學環境的限制中卻很難有所作為,其最大的原因不 外乎是「時間」的問題,各領域或學科教師每天不是都忙著上課 或班級管理,就是處理相關的行政事務,而所剩的時間不多又無 法相互配合,加上若真能相互配合,每學期也只能偶而為之,因 為要在不同意見、專長的教師間討論出一致性的結果也需要一些 時間。但研究者也發現還是有少數的學校固定在進行,其是屬於 比教小型的學校,教師數也比較少,相較之下也比較容易配合,

不過受訪教師也表示即使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吸引學生注意、啟發 學生的興趣,但卻也無法保證它所帶來的成效。

4.1.3 教師對新課程銜接之看法

新課程的推行就是希望將過去「國小」與「國中」分別屬於 不同階段的學習層級予以統合,將國小六年與國中三年調整為一 至九年級,並將原本的課程內容做一番徹底的連結,統整各學科 為七大學習領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逐步適應與調整,改 善以往國小升國中因課程的落差所導致學生適應上的問題,進而 降低學生因跨越不同層級引起的學習障礙,同時希望能夠減少課 業上的壓力。但新課程所強調的課程銜接,卻在基層教師間引發 了不少批評:

A1:「 這個面向我覺得做的很不好,像我們的學生從國小升上來 後,對於一些課程的反應都覺得無法銜接,九年一貫所強調 的協接,在國小升上國中後是看不到的……」

「… 有可能在國中階段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因為時間學生大部 分還是能漸漸適應,但是還是需要時間,相對的,適應的時 間也常常造成老師上課上的阻礙……」

A2:「 我自己的科目(地理),我覺得學生在協接上的問題還好

,只是說九年一貫的強調課程的銜接,但是我們卻不知道他 所謂的銜接或一貫是要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是好……」

A3:「 我覺得九年一貫並沒有把國小與國中做銜接……很多老師 都在說,所謂的一貫,原本國小與國中的課程就不一樣,但 是卻沒有去做實質上的課程內容的改變,硬是要一貫,有些 課程在國小裡面,據我的了解比較簡單,但是升上國中後的 課程並沒有跟著調整,反而會增加學生與老師的負擔。」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