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I. 3《方圓算經》簡介與重要性

IV.1 方率與捷術

第二卷的名稱是「方率」,方率即和算家獨創的的「角術」領域。295第二卷 包含方率與捷術。IV.1.1 節呈現方率,含求角中徑冪、求角中徑、求距面斜弦。

角中徑冪即正多邊形外接圓半徑的平方,接下來是角中徑,距面斜弦,面是指正 多邊形的邊,那兩個邊左右兩端的端點所形成新的弦就是距二面斜弦,距三個面 就是距三面斜弦,以此類推。IV.1.2 節呈現捷術,包含利用太陰率給出求角中徑、

求平中徑(即是正多邊形內切圓的半徑)、求距面弦等更快速的冪級數公式。296

IV.1.1 方率

首先是方率的求角中徑冪,原術文如下:

第一 求角中徑幂

解曰:眾角湊心之一點,名曰中,從中距角尖之線,謂之角中徑,則周

圓半徑也。

隨陽率,先設標率。

解曰:從方面求角中徑之術,甚難澀也。先由角數,以立為差率也。其

乘率以干名之、其除率以支名之,以分異之也。

角數冪一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甲,角數冪一十二段,名曰子。

假如十角者,角數自乘之,得一百,內減三十六,餘六十四,名甲。角 數冪一十二段,得一千二百,名子甲與子互相減,得紐數,一十六,

以約兩數,得甲四,子七十五297

角數冪四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乙,角數冪三十段,名曰丑。

角數冪四段,得四百,內減三十六,餘三百六十四,名乙,角數冪三十 段,得三千,名丑乙與丑以紐數四約之,得

乙九十一,丑七百五十 ,後仿於此。

角數冪九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丙,角數冪五十六段,名曰寅。

295 角術的研究在關孝和之前叫做「角法」,是中國古代數學以及印度、阿拉伯數學從未涉及的一 個領域。參考烏云齊齊格,《和算的發生—東方學術的藝道化發展模式》,頁 135。

296 參考徐澤林,《和算選粹》,頁 392,頁 394~395。

297 徐澤林說「紐數」是最大公因數。中國古代使用「等數」表示最大公因數,例如《九章算術》

方田章「約分術曰:…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關孝和《括要算法》亨 卷互約術:「六與八互減,得等數二,以約六為三」,關氏也用「等數」表示最大公因數。馮立昇 說和算家使用「紐數」是受梅文鼎《曆算全書》中《筆算》「以等數除母,子數,則皆餘盡,西 人謂之紐數」影響。松永使用「紐數」,不同於先師關氏,呼應他的數學學習歷程中曾研究過曆 算(見第 II 章),至於他是否如同馮立昇所說,受梅氏的曆算書籍影響,筆者無法斷定。參考徐澤 林,《和算選粹》,頁 458;郭書春、劉鈍校點,《算經十書》,頁 86;劉雅茵,《關孝和括要算法 內容分析》,頁 66;馮立昇,《中日數學關係史》,頁 191。

109

角數冪一十六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丁,角數冪九十段,名曰卯。

角數冪二十五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戊,角數冪一百三十二段,名曰 辰。

遞推之,立設逐干支數。

解曰:其干支者,紐數而等者,則等約之。

甲六十四、紐四 子一千二百、紐七十五 乙三百六十四、紐九十一 丑三千、紐七百五十

丙八百六十四、紐二十七 寅五千六百、紐一百七十五 丁一千五百六十四、紐三百九十一 卯九千、紐二千二百五十 戊二千四百六十四、紐一十四 辰一萬三千二百、紐七十五 置面冪,以角數冪相乘之,如三十六而一,為原數。

假如以角面五寸求之者,置角面,自之,得二十五寸,以角數冪一百相 乘之,得二千五百寸,如三十六而一,為原數。

原數六十九寸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 甲乘子除原數,298得一差。

置原數,以甲相乘之,得數以子除之,得一差。

一差三寸七○三七○三七○三七○三七

乙乘丑除原數,299內減一差,餘甲乘,子除,得二差。

置原數,以乙乘之,以丑除之,得八寸四二五九二五九二五九,內減一 差,餘四寸七二二二,以甲相乘之,以子除之,得二差。

二差○寸二五一八五一八五一八五一八

丙乘寅除原數,300內減一差,餘乙乘,丑除,得內減二差,餘甲乘,子 除,得三差。

置原數,以丙相乘之,以寅除之,得一十寸七一四二八五七一四二八五,

內減一差,餘七寸○一○五八二○一○五八二,以乙乘之,以丑除之,得○

寸八五○六一七二八三九五○六一七二八三,內減二差,301餘○寸五九八七 六五四三二○九八七六五,以甲相乘之,以子除之,得三差,後仿於此。

三差○寸○三一九三四一五六三七八六

丁乘卯除原數,302內減一差,餘丙乘,寅除,得內減二差,餘乙乘,丑 除,得內減三差,餘甲乘,子除,得四差。

四差○寸○○五○一七八九八四九一○

戊乘辰除原數,303內減一差,餘丁乘,卯除,得內減二差,餘丙乘,寅

298 徐澤林的《和算選粹》第 423 頁的句讀錯誤,經筆者上下文對照後,發現有誤,故校改之。

299 徐澤林的《和算選粹》第 423 頁的句讀錯誤,經筆者上下文對照後,發現有誤,故校改之。

300 徐澤林的《和算選粹》第 423 頁的句讀錯誤,經筆者上下文對照後,發現有誤,故校改之。

301 徐澤林的《和算選粹》第 423 頁的寫「乙內減二差」,經筆者上下文對照後,發現有誤,故校 改之為「內減二差」。

302 徐澤林的《和算選粹》第 424 頁的句讀錯誤,經筆者上下文對照後,發現有誤,故校改之。

303 徐澤林的《和算選粹》第 424 頁的句讀錯誤,經筆者上下文對照後,發現有誤,故校改之。

110

除,得內減三差,餘乙乘,丑除,得內減四差,餘甲乘,子除,得五差。

五差○寸○○○八八○七五九三九六四

遞推之,得逐差,以疊減於原數,為角中徑冪。

置原數,起於一差,逐遞減之,到於五差,得泛角中徑冪六十五寸四五 一○五六○七四六二二七七、平方開之、得泛角中徑,八寸○九○一八二六 九七二二,合於真數五位。304

松永介紹角中徑是正多邊形外接圓半徑:「眾角湊心之一點,名曰中,從中 距角尖之線,謂之角中徑,則周圓半徑也。」,他應該有外接圓的概念。松永接 著分別用天干與地支為各乘除率命名並計算各率,筆者用現今的數學符號整理成 表 IV.1-1,其中假設角數為 n。上述「其干支者,紐數而等者,則等約之。」中

「紐」是動詞,「等」是名詞,即「等數」,現在的最大公因數。305甲紐是甲用甲 子的等數來約分,乙紐、丙紐…等,以此類推;子紐是子用甲子的等數來約分,

丑紐、寅紐…等,以此類推。

表 IV.1-1

乘率 甲 乙 丙 丁 戊 …

n2-36 4n2-36 9n2-36 16n2-36 25n2-36 … n=10 時 64 364 864 1564 2464 …

除率 子 丑 寅 卯 辰 …

12n2 30n2 56n2 90n2 132n2 … n=10 時 1200 3000 5600 9000 13200 … 紐數 (甲,子)=16 (乙,丑)=4 (丙,寅)=32 (丁,卯)=4 (戊,辰)=176 … 約分 甲紐=

=4 乙紐= =91 丙紐=

=27 丁紐

= =391

戊紐

=

=14

約分 子紐

=

=75

丑紐

= =750

寅紐

=

=175

卯紐

= =2250

辰紐

=

=75

算出各率後,再算原數與逐差數。令面為 a、角數為 n,假設面 a 為 5、角 數 n 為 10,原數=

69.44444444444 寸。一差=原數 3.7037037037037 寸。

304 轉引自徐澤林,《和算選粹》,頁 422~424。

305 前面術文「甲與子互相減,得紐數」的「紐數」是最大公因數,然而這邊的「紐」是動詞,松永仍是用「等數」

表示最大公因數概念,可見松永對於最大公因數概念用「紐數」或「等數」上並沒有特別的用意,

他只是在過程中帶過「紐數」而已。

111

二差=

(原數

一差 0.2518518518518 寸。三差=

(

(原數

一差 二差 0.0319341563786 寸。四差=

(

(

(原數

一差 二差 三差 0.0050178984910 寸。五差=

(

(

(

原數

一差 二差 三差 四差 0.0008807593964 寸。繼續仿此求得逐差,角中徑冪=原數-一差-二差-三差-四差-五差-…。寫成一般式為:

…,306其中角數 n,面 a,角中徑 R。泛角中徑冪 65.45105607462277 寸,開平方根後,得角中徑 8.09018269722 寸,準確到小 數點下第四位。307

方率的第二個是求角中徑,原術文如下:

第二 求角中徑 隨陰率,先設標率。

解曰:隨陰率,由角數先立為差率也。其乘率以干名之,其陰率以支名 之。

角數冪一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甲,角數冪二十四段,名曰子。

假如十角者,角數冪一百,內減三十六,餘六十四,名曰甲。角數冪二 十四段,得二千四百,名曰子甲與子,以其紐數三十二

約之,得甲二、乙七十五

角數冪九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乙,角數冪八十段,名曰丑。

角數冪九段,得九百,內減三十六,餘八百六十四,名曰乙。角數冪八 十段,得八千,名曰丑乙與丑,以其紐數三十二約

之,得乙二十七,丑二百五十,後仿於此。

角數冪二十五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丙,角數冪一百六十八段,名曰 寅。

角數冪四十九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丁,角數冪二百八十八段,名曰 卯。

角數冪八十一段,內減三十六,餘名曰戊,角數冪四百四十段,名曰辰。

遞推之,立設逐干支數。

甲六十四、紐二 子二千四百、紐七十五 乙八百六十四、紐二十七 丑八千、紐二百五十

306 此公式參考徐澤林,《和算選粹》,頁 394。《第五屆漢字文化圈及近鄰地區數學史與數學教育 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第 76 頁,孫成功的〈松永良弼《方圓算經》中之級數論〉中也有相 同的式子。

307 筆者用三角函數求得面為 5 寸、角數為 10 的角中徑為

8.090169943749474241022 寸 再將對照,確實精確到小數點下第四位。

112

丙二千四百六十四、紐一十一 寅一萬六千八百、紐七十五 丁四千八百六十四、紐三十八 卯二萬八千八百、紐二百二十五 戊八千六十四、紐二百五十二 辰四萬四千、紐一千三百七十五 置角面,以角數乘之,如六而一,為原數。

假如角面五寸者,以角數十乘之,得五十寸,以六除之,為原數。

原數八寸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甲乘子除原數,得一差。308

置原數,以甲相乘之,得數以子除之,得一差也。

后悉同求角中徑術,改不作解。

一差○寸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乙乘丑除原數,309內減一差,餘甲乘,子除,得二差。

二差○寸○一八○七四○七四○七四○

丙乘寅除原數,310內減一差,餘乙乘,丑除,內減二差,餘甲乘,子除,

得三差。

三差○寸○○二三九八○二四六九一三

丁乘卯除原數,內減一差,餘丙乘,寅除,內減二差,餘乙乘,丑除,

內減三差,餘甲乘,子除,得四差。311 四差○寸○○○三八四六二一五六三七

戊乘辰312除原數,內減一差,餘丁乘,卯除,內減二差,餘丙乘,寅除,

內減三差,餘乙乘,丑除,內減四差,餘甲乘,子除,得五差。

五差○寸○○○○六八三○三一八七九

遞推之,得逐差,以疊減於原數,得角中徑。

起於一差,逐疊減於原數,而到五差,得泛角中徑八寸○九○一八六○

八七五九三九,合真數五位也。313

以天干地支對各乘除率命名,隨後給出各率的計算過程與結果,用現今的數

以天干地支對各乘除率命名,隨後給出各率的計算過程與結果,用現今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