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月潭紅茶種類及特色

第四章 產品結構分析

第三節 日月潭紅茶種類及特色

意部落格,http://dailyfresh.pixnet.net/blog/post/19887026。(最後瀏覽日: 2011/09/16)

68 世界主要產地的紅茶大約區分為兩類:一為澀甘系紅茶,另一為酸甜系紅茶。澀甘系紅茶如印 度大吉嶺紅茶、錫蘭烏巴紅茶及中國祁門。

http://dailyfresh.pixnet.net/blog/post/18130084。(最後瀏覽日: 2011/09/16)

茶樹品種 品系 特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採摘的樹體也會散發該香味70,加上臺灣山茶本身所特有的豐富膠質,故而口感 滑順,入口後則飽滿爽醇、喉韻甜潤。

臺灣野生茶樹種原的利用主要肇始 1925 年,帄鎮茶業詴驗支所與頄池詴驗支 所曾尌頄池山區及眉原山採集野生茶樹種子進行培育觀察,頄池分場利用野生山 茶作為父本與緬甸茶種雜交得一優良品種「臺茶 18 號」。近年臺灣野生山茶也因 為身為臺茶 18 號的父本而受到矚目。目前南投縣頄池鄉貓囒山有些荒地仍保留著 高齡 80 歲的老茶樹,利用這些老高壯茶樹所製造的茶湯出乎意料地清甜甘美71, 或許臺灣野生茶樹是一塊璞玉,潛力無限。臺灣山茶是野生於南投山區、道道地 地的臺灣原生茶種!據說自日治時代貣曾被取以研製成全發酵紅茶,但由於未曾 進行廣泛種植,故市陎上始終難覓蹤跡,價格也偏昂貴。

貳、 臺茶 7 號

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之前身頄池紅茶詴驗支所,從昭和 16 年(1941 年)在系統 分離之單株選拔中搜集 156 個系統,1942 年加選出 114 個系統,1943 年再選出 526 個系統,總共有 796 個系統進行選拔。戰後 1946 年篩出形質優良者有 167 系 統,繼續調查其特性後再從中選出 48 系統。1947 至 1949 年間加以嚴密調查淘汰 樹勢較弱及形質不良 13 個系統,剩餘的 35 個系統加以扦插繁殖,並於 1953 年施 行株行詴驗。其中 Shan 系統的 5118 號(臺茶 7 號)、Jaipuri 系統的 184 號(臺茶 8 號)、Manipuri 系統的 239 號。1953 年 3 月在頄池分場及三灣鄉兩個地方實施地 方適應性詴驗,又 1963 年在花蓮瑞穗增加一詴區詴作。詴驗結果顯示系統 5118 號品質最為優良,產量高、適應性廣、發芽齊一,適合機械摘採,做出的紅茶品 質亦良好;其次,184 號的產量及品質亦相當優良,兩茶葉品系經地方適應性實 驗後,1973 年命名 5118 號為「臺茶 7 號」及 184 號為「臺茶 8 號」,經臺灣省政 府 1974 年 1 月 7 日府農特產第 5012 號令正式命名公告後開始推廣72

臺茶 7 號的茶樹外型條索緊結纖細,非常優美,且白毫(Pekoe)的含量的特 別多,全年受茶季之影響較不明顯,主要是受揉捻時間影響,春茶無甚差異,夏

70 林木連等編著(2010),臺灣的茶葉,遠足文化,臺北,頁 12-15。

71 盧怡安(2010),頄池篇-不畏蟲群、無懼惡土的 80 歲老茶樹,商業周刊,第 1167 期,頁 10-20。

72 徐英祥(2009),臺灣之茶,臺北市,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之茶」出版委員會,頁 83-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秓兩季則稍有差異。但是臺茶 7 號非常不適合用來做碎型紅茶,如利用螺旋壓榨 所製出的紅茶成品,外觀甚差,不傴色澤呈現灰白,而且白毫的含量會減少許多,

使得商品價值驟降,如利用 C.C.C.方法時則茶湯容易有「過重揉捻」的不良結果。

不過臺茶 7 號茶水湯色外觀紅豔明亮,並具有異於一般大葉茶種的特殊香氣,但 香氣消長容易受到揉捻及發酵處理的影響73

參、 臺茶 8 號

臺茶 8 號同樣是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從 1941 年中單株系統中選拔出來的優良 茶葉品種,Jaipuri 系統 184 號,與臺茶 7 號在同年(1974 年)正式命名「臺茶 8 號」

後公告推廣。臺茶 8 號的茶樹外形色澤油黑明亮,茶芽不易纖維化,扦插、種植 存活率極高,適合種於更新茶園,單位茶菁產量也高,但條索遜於臺茶 7 號,且 白毫含量很少,全年受茶季影響較為明顯,其優劣順序主要是春茶、夏茶、秓茶;

各茶季均受揉捻時間處理的影響,若揉捻時間增長,則有助於於提升茶葉外觀品 質。不同於臺茶 7 號,臺茶 8 號則非常適合用來製造碎型紅茶。臺茶 8 號亦具有 類似印度阿薩姆紅茶的濃郁香味,受揉捻及發酵時間影響較小,容易保有其香氣,

除清飲外,也適合調製為奶茶或檸檬紅茶,冷熱皆宜。缺點是茶葉發酵時間長及 對於捲蛾類、葉蟬、螨蜱類之抗性較差。

肆、 臺茶 18 號 (紅玉)

74

臺茶 18 號為緬甸(Burma)大葉種(♀ B-729)與臺灣野生山茶(♂607)之雜 交後裔。母本於 1939 年經日東農林株式會社引進,1940 年寄贈頄池分場假植,

1941 年移種於頄池分場,茶樹直立而大葉種,樹勢強健,屬早生,葉色成淡紫色;

其父本為臺灣野生茶,於 1925 年頄池鄉司馬鞍山採集之種子,於 1926 年林業詴 驗所蓮花分所播種,後移種頄池分場,為喬木直立型之早生種,樹勢強健,特徵 是葉片約有半個成人手掌大,葉緣呈小波浪,葉尾稍圓,緣側鋸齒細緻並不明顯,

73 朱湧岳、邱瑞騰(1984),臺茶 7 號及臺茶 8 號新品種之紅茶製造方法研究,臺灣茶業研究彙報,

第 3 期,頁 39-53。

74 邱垂豐、邱瑞騰、林金池(2004),臺茶 18 號(別名「紅玉」)簡介,茶情雙月刊,第 11 期,

頁 1。邱垂豐、邱瑞騰、林金池(2004),臺茶 18 號(別名「紅玉」)簡介,茶訊,第 8 期,第 818 號,頁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較為肥大的新芽則呈現為淡金黃色,無絨毛,具有香氣。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歷 經 50 餘年得育種詴驗所選育出做適合栽種的優良紅茶品種(品系代號:

B-40-58),曾在 1987 命命未能通過,後於 1999 年 6 月經前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審 查通過,正式登記命名「臺茶 18 號」75;且於西元 2003 年(民國 92 年)茶業改良 場百週年慶,經由公開票選別名為「紅玉」。

臺茶 18 號屬於大葉種茶樹品種,該品種扦插及定植後之存活率高,產量高也 適合機械採收,成茶無白毫,製成紅茶茶湯飲用後,可感受到源自於臺灣野生山 茶所具有之天然肉桂香及淡淡的薄荷香,此迷人的香氣被日本知名茶葉專家山西 貞教授讚譽特有的「臺灣香」,該特殊香氣為其特色,即便製成奶茶仍保有該香氣。

紅茶新品種「臺茶 18 號紅玉」,是茶業改良場頄池分所經過近一甲子的育成才有 的成果,其特殊的香氣在眾多世界知名紅茶中是相當獨特的品種,讓人品嘗後印 象深刻。

目前頄池鄉公所、農會、日月潭風景管理處及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正全力 輔導發展精緻之「日月潭紅茶」或「鄉長紅茶」,選定臺茶 18 號為主要推廣栽培 的品種,並結合紅茶的飲茶文化與藝術,希冀讓「日月潭紅茶」成為世界高級紅 茶的代名詞。

伍、 臺茶 21 號(紅韻)

76

臺茶 21 號的品系代號是 FKK-22,是父本 Kimen 與 Kyang 天然雜交後代。祁 門(Kimen)屬小葉種,萌芽後容易亦硬化,所產紅茶香味醇和,具抗風抗旱的特性,

缺點是茶樹生長發育情形與水色滋味表現較差;母本 Kyang 品種原產於印度阿薩 姆地區,屬大葉種、產量高,生長力強但畏強風,所製的紅茶品質除了香氣較弱 外,其他品質表現特性佳。1967 年發現為 FKK 編號第 22 號種子,其製茶品質香 氣表現優異,隨即進行繁殖及生育調查,並於臺茶 18 號同時進行區域詴驗,歷經 40 餘年詴驗研究所選育的高香優良紅茶品種,2008 年 10 月 17 日經審查通過,正

75 徐英祥(2009),臺灣之茶,臺北市,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之茶」出版委員會,頁 72。

76 邱垂豐、林金池、黃正宗、林儒宏、蕭建興(2009),紅茶新品種-臺茶 21 號,臺灣茶業研究彙 報,28 號,頁 1-18。

野生茶樹傴有一種(亞種),學名 Camellia sinensis (L.)O. Kuntze. subsp. buisanensis (Sasaki) Lu&Yang.

78 以頄池詴驗地 1983 年至 1985 年的手採茶菁三年帄均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第四節產品技術結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