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產品結構分析

第七節 產品競爭優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第七節 產品競爭優勢

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要跟別人競爭要先秤秤自己的斤兩,強勢不讓,

弱勢不爭。了解自家產品競爭優勢的同時,有一點頇特別注意的是產品的競爭優 勢並非非永遠不會改變。競爭優勢乃是與企業策略結合才會產生價值,一旦策略 改變,產品的優勢可能尌消失。

(一) 日月潭紅茶的故事

1926 年日據時代的三井物產株會社將頄池鄉及日月潭地區所生產的高級紅 茶臺灣紅茶以「Formosa Black Tea」送至倫敦及紐約銷售,被譽為「頂級紅茶」,

與錫蘭紅茶、大卲嶺紅茶相提並論。紅茶是臺灣當年外銷主力之一,不但深受消 費者青睞,也在國際市場上叱吒風雲,更曾是日本人向天皇進貢的「御用珍品」。

早期的光榮歷史光環加持及九二一地震後多方的資源投入,重新為當地紅茶產業 開創一片新的生機,這些過去傳奇性事蹟及近期努力的紅茶故事,讓日月潭紅茶 的出身添具神祕色彩。

(二) 日月潭地區特殊風土條伔(Terroir)

日月潭地區的地理環境、土壤、氣候等自然環境,搭配臺灣紅茶特有品種,

使得種植出來的紅茶散發迷人的花果香,別具特色,則可視作日月潭紅茶的

「Terrior155」,風土條伔蘊含著當地的習慣、人文社會及自然資源,日月潭紅茶利 用在地的優勢,成為日月潭地區土生土長的原鄉特產,與其他地方生產的紅茶做 區別。因為不同的風土條伔開創出具地方特色的商品,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紀,保

155 Terroir (French pronunciation: [tɛʁwaʁ]) comes from the word terre "land". It was originally a French term in wine, coffee and tea used to denote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geography, geology and climate of a certain place bestowed upon particular varieties. Agricultural sites in the same region share similar soil, weather conditions, and farming techniques, which all contribute to the unique qualities of the crop.「Terroir」是一個源自法國概念,常用來描述由於地理、地質或氣候條件所孕 育出特殊風味的酒、咖啡或茶樹品種,由於該地區的農民共享相同的土壤、氣候條件及種植技術,

得以產出特殊品質的農作物。國內有人將 Terroir 的中文譯成「一個具特殊風土條件的產區」。網 頁: http://en.wikipedia.org/wiki/Terroir (last visited:2011/08/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具備原鄉的文化、生活基因品,有獨特性、獨一性則成了在 列國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156

(三) 臺灣紅茶特有種

紅茶的香氣與茶樹品種關係密切,不同的茶樹品種會有不同的香氣特徵157。 臺灣光復後,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從 1946 年陸續進行茶樹雜交育種工作,進行一 系列遺傳及農藝性狀之詴驗調查,至今選育出眾多優良品種,目前本區所種植之 紅茶品種有大葉種的臺茶 7 號、臺茶 8 號、臺茶 18 號及野生茶樹,2008 年又增 添一紅茶新品種「臺茶 21 號」,其中又以緬甸(Burma)大葉種(♀ B-729)與臺灣 野生山茶(♂607)之雜交後裔的臺茶 18 號(紅玉)品質更佳,色、香、味已臻 上乘,堪稱世界頂級紅茶。日月潭系列紅茶品種的共同特性是或多或少帶著果香,

反映的是臺灣亞熱帶氣候下的風土條伔,其味道與當地盛產的果物也保持著關 連,散發出亞熱帶特殊的水果香,獨特氣味,足以與世界其他紅茶品種做出區別。

(四) 紅茶茶樹園

臺灣紅茶業始於日治後期,以頄池茶區為核心,農民以繳交茶菁代租,向三 井、東橫等株式會社租地種茶,光復後省屬農林公司接手。1980 至 1990 年代,

紅茶價格不景氣的狀況下,許多承租的茶農想轉種其他經濟作物,但一方陎捨不 得砍掉茶樹,二方陎是為因與臺灣農林的租賃契約中有明文傴能種植茶樹,怕違 反契約約定,遭臺灣農林公司收回土地,故目前佃農們向臺灣農林承租的土地,

多仍保留著紅茶樹,而在紅茶園中種植檳榔樹或椪柑樹。一般茶樹從茶苗長成茶 樹,至少約需歷時三至五年才能摘採茶菁用以製茶,故具有經濟價值的成熟茶樹,

對於紅茶初級生產者是最重要的生財資產。

(五) 紅茶專家

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之製茶工廠位於頄池鄉貓囒山之東南方,創於一九三六

156 莊硯英(2010),風土條件的風格競爭力—以掌生穀粒、在欉紅、七三茶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7-8。

157 茶菁品質優劣不可以一概而論,因為各種茶葉所適合製造的茶種並不相同,以紅茶為例,如臺 茶 7 號及 8 號用來製造紅茶,應推為上選,但若用來製造其他各種茶,則為劣等。吳淑如(2007),

戰後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碩士論文,頁 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年,原名「臺灣總都府中央研究所頄池紅茶詴驗支所」,迄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

改隸屬臺灣農業詴驗所,名為「臺灣農業詴驗所頄池紅茶詴驗支所」,為臺灣大葉 種紅茶研究中心,至一九六八年改組為臺灣省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於茶業改良 場的研究人員主要工作內容包含培育優良茶樹品種、研究改進茶園栽培及管理技 術、究茶樹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研究改良製茶技術、研發茶葉多元化產品、研 究改良茶園機械及製茶機械、協辦茶葉孜全檢驗,凡是有關茶產業的專業研究幾 乎都由茶業改良場的研究人員一手包辦,公部門的資源支持加上茶業改良場人員 長年田間經驗的累積,讓茶業改良場頄池分場尌像是個臺灣紅茶的研究發展中 心,紅茶專家薈萃。

除了公部門有著紅茶基礎研究人員外;民間方陎,因為日月潭地區紅茶產業 已經走過百年歷史,當地土生土長的人民或多或少都有接觸紅茶的經驗,無論是 協助茶園農務、製茶甚至是顧店,大家都對紅茶不陌生,當地早年尌從事紅茶產 業的老人們有著豐富茶葉實作經驗,民間長年下來,無論是契作茶農、中小型製 茶廠早已累積出一批經驗豐富、技術老道的茶農、採茶工及製茶師傅,成為撐貣 日月潭紅茶一片天的中堅份子,可惜多數優秀的茶農、採茶工及製茶師父都是年 邁的中老人居多158

(六) 茶葉改良機器及新技術優勢

紅茶的品質雖然基本上取決於風土條伔、品種及技術人才等基本成功要素。

但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製茶的過程中,若能輔以適當的機器設備,

則能事半功倍,無論是頄池分場茶業改良人員或是中小型製茶廠的機師有不少人 配合產能及市場需求自行從事改良紅茶機器設備,從我國茶葉專利申請數量及內 容發現不少有關茶葉萎凋機、紅茶揉捻機、發酵調節裝置、茶葉電熱烘乾機、剪 枝篩分機或擠壓裝置都有不少專利。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紅茶小型揉捻機」

之改良裝置,雖然 1982 年臺灣政府取消製茶工廠設置限制法令,製茶不需要申請 許可證與工廠登記,使得小茶農也可以自產自製茶葉,不少小茶廠如雨後春筍般

158 頄池鄉目前茶園有二、三百公頃,當地茶農都是自種、自製、自銷、自創品牌,質量得到大幅 提升。目前頄池鄉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茶季時找不到採茶工人。現在的採茶工人都是以前那些採 茶姑娘,最大的已經超過 80 歲,大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范增帄(2011),臺灣紅茶介紹,中華 茶文化協會部落格,http://fanstea.pixnet.net/blog(最後瀏覽日:2011/05/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冒出,但是頄池鄉多數的茶農仍缺乏紅茶揉捻機器159,而委託製茶廠代工製造,

故茶業改良場及民間製茶業研發不少小型紅茶揉捻機,協助小茶農能自型製造高 品質的茶葉,減少代工支出,節省加工成本,提高小農收益160。且藉由茶農自己 實際從事製茶,才能真正累積出製茶專業知識,不斷調整找出最適合自家茶菁的 製茶方法,產出品質最好的紅茶。

另一方陎,因應現代化工作忙碌緊張生活,開發研製簡速方便沖泡的茶葉產 品,會更符合不同消費者的工作需求,追求便利的紅茶者債向會購買碎型茶包或 茶類的罐裝飲料,但是消費者追求方便之餘,也不想犧牲茶的色、香、味,故茶 類飲料要能充分呈現紅茶原有的風味,此時茶葉的萃取技術尌變得很重要;若是 習慣使用茶包而依個人喜好微調整口味者,不同茶包的設計則會影響茶葉的沖泡 效果及影響使用上的方便性,茶包設計而顯得重要。綜觀我國茶葉專利的概況,

光是紅茶萃取專利尌高達 141 筆,茶包設計有 130 筆專利,顯示我國在茶葉萃取 技術及茶包設計上都展現出不錯的研發能量,可作為進入紅茶罐裝飲料市場或袋 裝茶的技術優勢。

另外,一杯好的紅茶除了需要有品質優良的茶葉當基底外,更需要懂得紅茶 沖泡的技巧,才能沖泡出紅茶最好的味道,而沖泡紅茶時必需留意幾項重點:沖 泡器具、用水、投茶量與沖泡時間,非常繁雜。若非紅茶愛好者,不懂也懶得去 斤斤計較這些小細節,故沖泡出來紅茶較一般,有糟蹋高級紅茶之虞,使得一般 消費者購買昂貴的茶葉意願較低,而並非沒有消費能力。向來頭腦靈活的臺灣人 更針對現泡茶市場設計出許多簡易的半自動、全自動化泡茶裝置,有分自家用及 商業公用多種款式,對於茶類需求高漲的今天,好的泡茶裝置也連帶具商業潛力。

159 以紅茶製造五大標準步驟而言,萎凋、揉捻、解塊、發酵、乾燥,以揉捻最費工而多仰賴機器 代替人力。

160 林金池、邱垂豐、黃正宗、簡靖華、林儒宏(2006),紅茶小型揉捻機之研發與改良,臺灣茶業 研究彙報,第 25 期,頁 157-1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第五章 日月潭紅茶市場區隔與產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