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明代的《史記》評點風氣及其延續

在文檔中 《史記菁華錄》研究 (頁 109-112)

第六章 《史記菁華錄》與《史記鈔》的異同

第一節 明代的《史記》評點風氣及其延續

評點這一文學批評形式,起源於宋代,而在明朝得到極大的發展,被廣泛應 用於各種文體。劉毓慶在《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中說,明代 中期以後的評點,到達了「無書不可評,無書不可以文學讀之」的狀態:

文學評點從宋末開始,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到明代中期以後,出現了前 所未有的繁榮景況。從形式上看,這個時代的評點有三個特點,一是無書 不可評,無書不可以文學讀之:於詩則有《詩歸》(鍾惺)、《明詩歸》(鍾 惺)、《合評選詩》(凌濛初)、《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古詩鏡》(陸 時雍)以及大量唐詩選評本,於文則有《文編》(唐順之)、《今文選》(孫 鑛)、《鉅文》(屠隆)、《匯古菁華》(張國璽、劉一湘)、《文致》(閔無頗)、

《古文奇賞》(陳仁錫)等;於經典則有《易經頌》(陳仁錫)、《讀易鏡》

(沈爾嘉)、《書繹》(楊文彩)、《古周禮釋評》(孫攀)、《批點考工記》(郭 正域)、《檀弓評》(牛斗星)、《孫月峰評經》、《中庸點綴》(方時化)等;

於子書擇優《批點道德經》(凌稚隆)、《南華經評註》(歸有光)、《管子批 點》(凌汝亨)、《晏子春秋集評》(凌澄初)、《韓非子集評》(孫月峰等), 以及無名氏《合刻諸名家批點諸子全書》、《楊升庵先生評註先秦五子全書》

等;於詞則有署名楊慎批點的《草堂詩餘》以及沈際飛、天羽居士批點的

《草堂詩餘》正集、續集、別集;於史則有凌稚隆的《史記評林》、《漢書 評林》;於小說則有《新鐫全像評釋古今清談萬選》、署名湯顯祖等批點的

《虞初志》,以及署名李卓吾所評點的《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

和無名氏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於戲劇則有陳繼儒評點的《幽閨記》、

《琵琶記》、《玉簪記》、《繡襦記》、《紅拂記》,以及李卓吾的《北西廂評

點》、王思任的《批點玉茗堂牡丹亭》等。1

正德十年(1515)白鹿洞書院刊本《史記集解》、正德十二年(1517)廖 鎧刊行的三家注本《史記》、正德十三年(1518)邵宗周刊本《史記集解

第六章 《史記菁華錄》與《史記鈔》的異同

的角度對《史記》進行評點。杨昊鸥根據明代凌稚隆《史記評林》、賀次軍《史 記書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子錄以及對中華古籍善本國際聯合書目系統 和哈佛大學善本他藏資源庫的檢索,統計出明代評點《史記》之書的情況:

明代單行的評點本、評抄本共29種(不計改刻、重刊和同書異名的情況), 分別如下:1、楊慎、李元陽《史記題評》;2、沈科編選、黃養吾校《史 記抄》;3、唐順之《史記選要》;4、王鏊《王守溪史記評抄》;5、何孟春

《何燕泉史記評抄》;6、茅瓚《茅見滄史記評抄》;7、凌約言《凌藻泉史 記評抄》;8、王慎中《王遵岩史記評抄》;9、王維楨《王槐野史記評抄》;

10、陳沂《陳石亭史記評抄》;11、王韋《王欽佩史記評抄》;12、董份《董 洵陽史記評抄》;13、張之象《太史史例》;14、柯維騏《史記考要》;15、

茅坤《茅鹿門史記評抄》;16、凌稚隆《史記評林》;17、凌稚隆《史記纂》; 18、鍾惺《史記輯評》;19、陳仁錫《史記評林》;20、陳子龍、徐孚遠《史 記測議》;21、葛鼎、金蟠《史記匯評》;22、朱東觀《史記集評》;23、

歸有光《歸震川評點史記》;24、孫鑛《孫月峰先生批評史記》;25、朱之 蕃《百大家評註史記》;26、鄧以讚《史記輯評》;27、陳繼儒評、黃嘉惠 輯《陳太史評閱史記》;28、焦竑、李廷機注釋、李光縉匯評《史記綜芬 評林》;29、鄭維岳《新鍥鄭孩如先生精選史記旁訓句解》。5

由此可見明代《史記》評點風氣之盛。而這種評點《史記》的風氣一直蔓延到清 代初期。朱志先指出,「對《史》《漢》評點的風氣一直延續到清初,如李贄《藏 書》、金聖歎《天下才子必讀書》等,皆充滿著對《史》《漢》文體的評論。」6此 外還有康熙年間吳見思著作的《史記論文》,苧田氏評選《史記》編著而成的《史 記菁華錄》,也都是這一背景下誕生的產物。

5 楊昊鷗:〈論《史記》文章學經典地位在明代的形成〉,《學術研究》2015 年第 8 期,頁 155。

6 朱志先:《明人漢史學研究》(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年 5 月),頁 348。

在文檔中 《史記菁華錄》研究 (頁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