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疏解文意

在文檔中 《史記菁華錄》研究 (頁 69-75)

第四章 《史記菁華錄》的文學評論

第一節 疏解文意

《史記》一書深奧難讀,這是古來公認的。苧田氏在《史記菁華錄》的跋文 中這樣寫道:

《史記》一書,學者斷不可不讀,而亦至不易讀者也;蓋其文洸洋瑋麗,

無奇不備,匯先秦以上百家六藝之菁英,羅漢興以來創制顯庸之大略,莫 不選言就班,青黃纂緒,如游禁籞,如歷鈞天,如夢前生,如泛重溟;以 故譾材謏學,無有能閱之終數卷者。1

這段話不僅說《史記》不易讀,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史記》難讀的兩大原因:

其一是內容之包羅萬有,其二是文字的編排靈活。

對於容易在這部鴻篇巨著中迷失、無法「閱之終數卷」的讀者來說,讀懂《史 記》是比鑑賞《史記》更為切要的需求。因此,苧田氏的評點中,有相當一部分 內容是疏解文意,幫助讀者理解《史記》內容的。這類評論,大致可分為註釋考 證、解讀句子內涵、劃分層次及總結段落大意三類,下面將分別敘述。

一、註釋考證

對註釋考證類的評語,〈《史記菁華錄》讀法指導大概〉中有一番簡要的描述:

通常所謂「註」,是解釋字義句義,凡讀者不易了悟之處,都把它申說明 白;或考證故事成語,凡讀者見得生疏之處,都把它指點清楚。這類的註,

1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六,頁56-57。

此書並不多⋯⋯但此書屬於這類的註,大體都明白扼要,可以閱看。2

誠如上文所言,《史記菁華錄》中註釋考證類的評語數量不多,且言簡意賅。不 過,對於這類註釋的內容僅以一句「解釋字義句義」蔽之,似乎過於簡略。書中 註釋主要有哪幾種?它們是否都正確無誤?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梳理、分 析《史記菁華錄》中註釋類的評語方能回答。

大體而言,《史記菁華錄》中,書中註釋集中在字詞釋義、人物地名考述與 名物制度的解釋等三個方面。

(一)字詞釋義

這類註釋多是對某個字詞的直接釋義,如〈項⽻本紀〉: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 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3

對於「暴」字,眉批註解道:「暴字不必作暴戾解,只是驟字義。言苟非神明之 後,何德而致此驟興也。」言簡意賅地解釋了「暴」字的意義。

(二)人物地名考述

這類註釋,多為苧田氏補充文中出現的某個人物、地名的相關資料。人名的 例子,如〈項羽本紀〉:

項梁起東阿,西,北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4 對於「李由」這一人物,夾批中補充解釋道:「李斯子。」

2 葉聖陶:〈史記菁華錄讀法指導大概〉,《略讀指導舉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 年 2 月),頁69。

3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一,頁 23。

4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一,頁 7。

第四章 《史記菁華錄》的文學評論

關於地名的例子,如〈封禪書〉: 明年,天子病鼎湖甚⋯⋯5

對於「鼎湖」這一地方,夾批註解道:「鼎湖,宮名。」

(三)名物制度解釋

名物制度的解釋,與人名地名的處理相仿,基本上是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

如〈平準書〉中提到的「賣爵」制:

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6

夾批註解道:「賣爵:一大庶長二千石也,蓋虛銜,非實授者。」由此,讀者便 對漢朝賣爵的制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所謂的「大庶長」不過是虛銜。

不過,與傳統、專門性的註釋家不同,在註釋考證類的評語中,苧田氏並沒 有詳密地引經據典,只是根據自己的認知,或者參考了其他書籍,然後將自己的 理解扼要地寫出來作為註釋。因此這些註腳不如《史記》三家注一般廣徵博引、

考證嚴密,甚至偶爾也會有不確定乃至出錯的地方。

如〈項羽本紀〉中有一段:

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

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7

對於文中的「通」字,苧田氏註道:「『通』字疑守之名,諸解未確。」他想要解 釋文中的「通」字,但參考了前人諸解都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只好在註中 說明存疑。

5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一,頁 47。

6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二,頁 6。

7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一,頁 6。

二、解讀句子內涵

除了字詞釋義與背景知識的補充,苧田氏有時也在評語中解讀句子的內涵,

讓讀者能夠了解一句話在字面意思之外的「言外之意」,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如

〈秦始皇本紀〉起首一句:

秦初並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8

苧田氏在夾批中註解道:「以謙晦作誇詡,辭氣峻厲。」這一來,讀者便知道秦 始皇看似平常的一句話中,實則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表達方式,包含了一種「峻 厲」之氣。又如〈項羽本紀〉中,鴻門宴上樊噲一席話曰:

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9 苧田氏評道:「借秦王罵項羽,巧甚。」一下子點出了樊噲的指桑罵槐。

當然了,在《史記菁華錄》中,苧田氏更多的是將句子放在整篇文章的結構 脈絡中去解讀其作用與內涵,像上文這樣僅就某一句話來談語意的,並不多見。

三、劃分層次,總結段落大意

《史記菁華錄》關於文意疏解的部分,著墨最多的當屬對文章層次的梳理以 及段落大意的總結。

在談論這一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件事,那就是《史記菁華錄》中的「段」

的概念,與今人不同。我們今天以段首空兩字為一段的標誌,稱之為「一段」;

段中再依據意義分成小層次、或者幾個小段組成一個大層次中的一層,這些大小 的「層次」與「段落」,是可以從形式與名稱上區分的。但是在《史記菁華錄》

中,並沒有段首空兩行的這一概念,苧田氏對段落的理解主要是從意義劃分,無

8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一,頁 1。

9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一,頁 13。

第四章 《史記菁華錄》的文學評論

論大層次、小層次,統稱為「段」。因此,在《史記菁華錄》中,讀者會看到苧 田氏對《史記》文本的段落劃分,有時是很長的篇幅,有時一段不過是寥寥數句。

這一點,林崗在《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中有一番清晰的解釋:

小說文本由無數一段一段的故事「段」連綴組織而成,「段」與上下文的 關係是相對獨立的,否則批評家就不能界定何處是「段」了。但任何「段」

又不是固定大小不變的,它所佔據的空間位置的大小是依分析的方便而定 的。在某個層次上,我們把它看成一「段」,但此一「段」並不排除把它 分成更細的數「段」的可能性。因此,任何評點批評意義上的「段」或故 事單元,都是擁有一定彈性變化的改變。10

儘管他說的是小說,但也同樣適用於《史記菁華錄》中的情況。苧田氏所劃分的

「段」,也是可長可短,具有伸縮的彈性。以〈陳涉世家〉為例: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 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卒買魚,烹 食,得漁腹中書,固已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近所旁叢祠中,夜篝火,

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 陳勝。吳廣素愛人⋯⋯ 11

在「吳廣素愛人」後註道:「上段以勝為主,此段以廣為主。」這樣一來,我們 便知道,從「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到「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為一段,主要以陳涉為主人公敘述;從「吳廣素愛人」起為另一段,主要內容以 吳廣的事蹟為主。這裡的一段,篇幅就比較長,屬於大層次的段。

而在〈蕭相國世家〉中,我們可以看到苧田氏的另一種分段方式: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

10 林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年 11 月),頁 142。

11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二,頁 22。

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 獨以五。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 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 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 藏之。12

在這段文字後苧田氏註道,「此方是正敘何功第一處,是為第一段。」

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 阨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何進言信

⋯⋯13

在此段文字後他註道,「又是第一功,此是第二段。」

漢王以信為大將軍。語在淮陰侯事中。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 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 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14

在此段文字後他註道,「又是第一功,此是第三段。」

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戶口轉 漕給軍⋯⋯15

在這段文字後註道:「給餉補卒皆絕大重務,又是第一功,是為第四段。敘何功 畢。」

可以看到,苧田氏是將敘述蕭何功績看成總的一大段,然後在這大段中他又 分出四個小段,是為對蕭何功績的分述。這裏的「段」,相對於前文所舉的〈陳

12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二,頁 32。

13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二,頁 32。

14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二,頁 33。

15 清‧苧田氏:《史記菁華錄》,卷二,頁 33。

第四章 《史記菁華錄》的文學評論

涉世家〉中的分段來說,屬於小層次的段,相對而言篇幅較短。

通過這樣劃分段落、歸納大意的方式,文章的內容大意更加分明,讀者也因 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在文檔中 《史記菁華錄》研究 (頁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