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時間概念和相關研究

壹、時間概念的意涵

時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由於其摸不到及看不到的特性,

在教導學生瞭解時間概念時,也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張震東(1989)認 為時間是一種存在的知覺經驗且永恆存在,人類認識時間是藉著外在的動 與改變的事物,換言之,人感覺出改變的行為或變動的事物時,則感覺出 時間的存在與時間的過去。Leushina(1991)認為時間是客觀而獨立地存在於 我們的知覺之外,而時間的察覺和時間的概念只是真實地反應存在於我們 的生活中。時間具有三個特徵,分別是流動性、不可逆性及缺乏觀測的方 式。其中流動性指的是時間是不斷地在運行,不可逆性則是指時間是無法 再回到過去,而缺乏觀測的方式則是表示時間是無法看到和聽到的。蕭志 芳、鍾靜(2003)綜合整理歸納出時間的六大屬性,包括:事件依發生時間 先後排列的「順序性」;先後多個事件循環發生規律的「週期性」;時間

37

可以分成等值的小間隔作為「單位」;時鐘指針或鐘擺的運動維持等速,

不因動作的不同而改變,即為時間的「等時性(isochronism)」;在同時開 始且同時結束的動作,不會因時鐘的不同而報出不同的時間,此即時間具 有「同步性(synchronism)」;時間綿延、流動、連續、勻速進行而又不可 逆,則是時間具有「連續性」與「單向性」。因此,時間是既無形體也無 重量的工具量,需藉由工具比對從刻度變化掌握其相對量感(鍾靜,1994)。

相關研究對於時間概念的界定有許多的面向,對時間概念的分類與詮 釋也有所不同。關於時間概念的研究,以 Piaget 與 Friedman 的理論最具代 表性。Piaget(1969)從心理層面探討,將時間分為物理時間(physical time) 和心理時間(inner time),物理時間是透過外在運動而認識的時間概念,如:

連續(succession)、期間(duration),易受視覺空間影響;而心理時間是心理 上對時間所產生的感覺。此外,Friedman(1982)也從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 探討,提出經驗時間(experiential time)、邏輯時間(logical time)和慣用時間 (conventional time)。經驗時間與 Piaget 的心理時間雷同,是指有關事件順 序及期間的主觀經驗,提供所有理解的基礎;邏輯時間則是指用大腦推理 而得的時間概念,類似 Piaget 所談的物理時間;慣用時間指的是社會上共 同制定,用單位來分割連續的時間成為不連續的週期。Piaget 與 Friedman 對時間的外在邏輯推理(例如連續、期間等)和心理主觀經驗都提出相似的 看法,不過 Friedman 另外還提出一個慣用時間,也尌是在社會中共同使用 的時間單位(例如:時、分、秒等),而這些時間也是小學數學課程及生活 中最常出現的時間用語(鍾靜、鄧玉芬、鄭淑珍,2003;簡瑞萍、鍾靜,2006)。

另外,鍾靜、鄧玉芬、鄭淑珍(2003)根據國內研究者對時間概念所做的分 類,整理出時刻、時間量(期間)、時間單位、順序、週期及連續性六項時 間概念內涵。

38

綜觀上述研究者對時間概念所做的分類及屬性的描述,時間是無形體 也無重量之抽象的工具量,缺乏觀測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透 過一些具體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童清晰的辨識其特性,進而培養規劃及管 理時間的能力。而張國恩(2002)舉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範圍之一即 是抽象化的教材,在此基礎上,再加上互動式電子白板虛擬教具模擬的特 性,使用動畫來呈現抽象概念加以輔助,將更可加深學童時間概念的認知。

貳、兒童時間概念的發展

相較於一般認知發展的歷程,兒童在時間概念上的發展,也存在著某 種趨勢,這對兒童在學習的歷程中,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Piaget 將時間概念之發展分為三個發展分期(引自俞筱鈞譯,1988):

一、序列期(ordinal stage):兒童約在七至八足歲間屬於此分期:

(一)注意經過視線之情況。

(二)對次序的感覺。

(三)強調結果,如:「同時到達」。

(四)排列事情之先後,限於同一件事內之細則。

二、超序列期(hyperordinal stage):兒童約在九至十足歲間屬於此分期:

(一)能序列事物情況的先後,也能考慮到所牽涉的空間以及經過的時間。

(二)能比較時距。

(三)走的遠一點認為速度快,多做一點事,認為長一點時間。

三、精確衡量期(stage of metric time):兒童約在十一至十二足歲間屬於此 分期:

(一)強調所涉及之空間,完成的事,以及從開始到終止所經過之時間關係。

(二)明瞭速度與頻率之補償作用。

(三)追溯及預測。

39

而 Friedman(1982)利用兒童解決時間問題的外在表徵模式,獲得兒童 在不同年齡階段性的發展,依年齡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約六至八歲的兒童對時間的知覺可延伸至一年之長,他們能區別許多 的規律,例如每日與每週的例行性公事,並能將自身的經驗、自然界 的特徵與這些慣用時間做結合。另外,也可以了解事件的順序性。

二、約八至九歲的兒童逐漸學習秒、分和時等時間測量單位。進而利用慣 用時間來測量時間的間距。

三、約至十一歲時的兒童才可以理解任意期間的單位,但不能解釋原因。

從 Piaget 和 Friedman 的研究結果中,我們瞭解兒童到八歲時已經具備 事件之時間順序概念,而大約九歲、十歲的階段則逐漸理解時間間距的概 念,但要到十一歲後,時間單位的概念才算完備。

近年來也有許多相關研究探討學童時間概念的發展現況。陳雪枝、鍾 靜(2003)的研究結果指出一年級以上的學童已有時刻的概念。陳佩玉、鍾 靜(2003)研究學童對時間單位量的掌握,發現各年級學童對於掌握時間單 位量有不同的表現情形,一年級的學童雖然知道如何看時刻,但是卻沒有 辦法使用時間單位量來描述事件的時間量;到了二年級才慢慢的會使用時 間單位量來描述,不過大都是以記憶的方式;三年級的學童開始能以事件 發生的時刻或者推測的方式來說明;四年級以後使用此方式得到事件時間 量的人越多。王淑媛(2006)研究九年一貫暫行綱要二年級學童的時鐘報讀 和時間概念結果發現,九年一貫暫行綱要二年級的學童,已經可以掌握數 字鐘的報讀、指針鐘幾點、幾點半和日曆、月曆的認讀。文字描述的時鐘 詴題對二年級學童是過於抽象的,時鐘實作表現中幾點半的短針位置和長 針與短針之間的關係掌握度不佳。鍾靜、鄧玉芬、鄭淑珍(2003)歸類不同 研究者的研究結果,呈現各階段學童時間概念發展的關鍵點,例如:在時 間順序的部分,帅稚園階段能瞭解兩件事的先後關係,一年級的學童具有

40

更成熟的次序感,到二年級的學童已有能力排列一件事之細則彼此間的先 後關係;在時刻概念的部分,一年級的學童僅能報讀整點的時刻,二年級 的學童已能報讀整點半的時刻,到了三年級的學童則能報讀以五分鐘為單 位的時刻,而四年級的學童更能報讀以一分鐘為單位的時刻。

從上述探討中得知學童對時間概念的掌握,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 現而且循序漸進的。本研究對象為國小二年級學生,根據上述研究的論 述,其相關時間概念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甚至對其而言掌握度僅是初步 而且也過於抽象。這對於研究者準備教具軟體、教學活動及設計評量有很 好的參考價值。而學生的時間概念學習,頇奠基於生活事件的知覺,配合 學童的概念發展,若能結合資訊科技之多媒體功能,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必能幫助學童加深對時間量感之理解。

參、國小低年級九年一貫數學領域中的時間單元

時間概念屬於五大主題中的數與量,根據教育部(2003)92 年國民中小 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依分年細目所參照的低年級階段能力指標中與時間 概念之教學相關的有:

一、一年級

1-n-08 能認識常用時間用語、時間單位,並報讀簡易的時鐘刻度。

在一年級關於時間概念教學的重點有下列數項,能區分幾個事件發生 先後順序的前置經驗、能認識常用時間用語,如上午、中午、下午或今天、

昨天、明天,並知道其先後順序,能查閱日曆、月曆或年曆上的日期,知 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能認識鐘面上的長、短針,並報讀時鐘上 常用的時間刻度,在一年級只作整點或半點的報時。如「1 點鐘」、「3 點半」。

二、二年級

(一)2-n-12 能認識鐘面上的時刻是幾時幾分。

41

(二)2-n-13 能認識「年」、「月」、「星期」、「日」,並知道「某月有 幾日」、「一星期有七天」。

在二年級關於時間概念教學的重點有下列數項,二年級先利用鐘面上 小刻度位置所對應的幾分時刻,進行幾點幾分的報讀;再由「五個一數」,

知道鐘面上的數字所對應的幾分時刻,進行鐘面時刻的有效報讀;在報讀 鐘面時刻的活動中,配合連續撥鐘活動進行「7 點 55 分的時針接近 8,但 還不到 8 點」、「8 點 5 分是時針接近 8,但超過 8 點」的練習,協助學 童掌握時針所在位置代表的正確數值;藉查看年曆,認識一年有 12 個月,

以及各月的日數、每星期的日數,並藉由二月份日數的不同,區分「帄年」、

「閏年」。

肆、時間概念的迷思概念與相關研究

Piaget 指出同一個起點開始,走動的距離越遠,時間花的越多(引自俞 筱鈞譯,1988)。譚寧君(1998)提到在報讀鐘面刻度方面學生的表現為:瞭 解長短針的二維結構,但易受視覺影響;不同階區間時間的混淆。在時間 累數與化聚的表現為:僵化的使用十進位系統,忽略了時分的進位關係;

瞭解時分的進位關係,但分數概念不足。陳佩玉、鍾靜(2003)訪談一至六 年級學生時發現學童在時間單位量與時間單位轉換中的迷思概念,包含:

受心理時間的影響(認為喜歡的事件,心理感覺時間過的比較快,不喜歡的 事件,心裡感覺時間過的比較久,年級愈低受心理影響愈明顯)、受數字大

受心理時間的影響(認為喜歡的事件,心理感覺時間過的比較快,不喜歡的 事件,心裡感覺時間過的比較久,年級愈低受心理影響愈明顯)、受數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