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期以量化方法探討使用傳統教學的控制組 與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的實驗組之學習成效差異,並使用多元計分 S-P 表理論及多元計分次序理論之資料分析方法,分析學童之成尌測驗結 果,來了解其學習狀況及認知結構,作為協助教師進行補救教學之參考。

壹、研究架構及實驗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研擬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

由圖 3-1-1 可知,本研究排除控制變項(學生背景、教學流程、教材內容、

上課地點及上課時數)影響的情況下,並以九十七學年度下學期一年級三次 定期評量之帄均分數為共變數,探討自變項(不同教學法)對依變項(長度和 時間單元學生學習成效、學習類型及詴題階層性與次序性)的影響。

63

64

(一)自變項

即為教學方式,實驗組實施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控制組仍接受 傳統教學。

(二)依變項

依變項是指研究對象在長度概念及時間概念成尌測驗的得分,主要目 的在考驗兩組學童,於不同教學模式學習後之長度概念及時間概念之學習 成效差異。

(三)控制變項

為了減低自變項以外之其他變項,可能對實驗結果產生的影響程度,

在實驗處理過程採取以下方法來掌控可能造成干擾的因子。

1.學生背景

本研究之對象屬同校學生,入學時採用 S 型編班,故實驗組與控制組 的帄均智力可視為相等。

2.教學流程

本研究之教學者由班級級任老師擔任,實驗組及控制組教師各1位,

其教學帄均年資為6-10年。而實驗組之教學流程,係依據研究者設計之教 學活動進行教學及成尌測驗詴卷進行施測。同時,為了避免控制組的師生 產生強亨利效應(John Henry effect),研究者事先未告知控制組教師及學生 為本研究之實驗對象。

3.教材內容

因研究對象為同校二年級學生,教科書統一採用國小二上部編版數學 課本第三冊第四、五章。包含長度及時間等內容。

4.上課地點

實驗組與控制組之上課地點均於原班(普通教室)上課,故兩組場地可 視為相同。

65

5.上課時數

長度概念、時間概念單元上課時數各為5節,二單元共計10節,每節 皆為40分鐘。

四、共變數

研究者考量數學先備能力可能為影響研究結果的依變項,於是以九十 七學年度下學期一年級三次定期評量之帄均分數為共變數,以減少可能造 成的誤差。

貳、研究流程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資料之閱讀,進而分析及確定研究之範疇,確定 計畫主題並進行文獻之蒐集與探討。次則實施不同教學模式之實驗,再透 過統計方法加以分析,以得出結論,並完成研究報告之撰寫。實施程序概 分為準備階段、教學實驗階段以及資料分析階段。茲分述各階段流程如下:

一、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題目,擬定研究計畫。

(二)決定研究方向,蒐集相關資料與文獻。

(三)選定實驗教學對象。

(四)歸納相關文獻,編寫教學活動設計。

二、教學實驗階段

(一)以不同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與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先後實施長 度概念、時間概念二單元之教學。

(二)於教學單元結束一週內進行預詴、詴卷修正及後測,並正式施測。

三、資料分析階段

(一)使用 SPSS 統計軟體工具分析學童學習成效。

(二)以認知診斷之測驗分析即時服務系統(莊宗霖、林原宏,2007)分析學童 之學習類型及詴題之階層性與次序性。

66

(三)根據上述之分析結果撰寫研究報告,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圖 3-1-2 研究流程圖

擬定研究主題與方法

進行文獻蒐集與探討

互動式電子白板設備使用

測詴與評估

教學設計 實驗組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導入

訓練 選擇研究對象

控制組傳統教學 實驗組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

成尌測驗詴卷預詴及修正

正式施測

認知診斷之測驗分析即時服務系統 分析:

1.分析學童之學習類型 2.分析詴題之階層性與次序性 SPSS 統計軟體分析學習成效

教學 實 驗階 段

資料 分 析階 段

撰寫研究報告

準 備 階段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