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 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科技的時代,隨著電腦科技與網路資訊的發展,使 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衝擊;在傳統的教室裡,老師所需要的教學媒材是課 本或講義的書面資料,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教學內容,而學生被動的接受老 師所傳輸的知識,但是,隨著資訊融入教學的潮流進入到教學現場,學習 所需要的環境,如:教室軟硬體、學習場所、教學媒材與互動……等,皆 與傳統教學所需要的學習環境大大不同,而學生的角色也化被動為主動,

可經由互動的教學媒材與老師進行互動。Roblyer and Edwards(2000)表示資 訊科技可增加學童學習動機、吸引學童的注意力、提高學童主動參與學習 活動的意願。相關研究指出,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童之學習成效 確實也有所助益(陳宗永,2003;鄭皓元,2006),此亦顯示推展資訊融入 教學實有其必要性。

為因應此一潮流趨勢,以推動資訊教育,完善 e 化學習環境的建置實 為資訊融入教學之基礎。教育部在民國 95 年訂定之「建構縣市 e 化學習環 境建置參考說明」中,提及在學校「e 化教室」中應含互動式電子白板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WB)及其應用軟體、投影機及可供教學之網路環 境,並使 e 化教室的建置逐步成為學習中心(教育部,2006)。不過,有關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以臺中市為例,在「95 年度建構臺中市 e 化學習 環境示範點推動計畫」中(臺中市政府教育局,2006),僅有育英國中等六

2

所學校引入此一設備,此時尚未普及。之後,在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 白皮書」中之行動方案,提到要推動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其設備包括建 置投影機、無線網路、電腦、電子白板、攝影機、可攜式電腦及可寫式電 腦等,同時,亦宣示四年後達成教室能提供師生均等的數位機會的目標(教 育部,2008a)。接著,在同年 5 月,教育部即公布「補助建置優質化均等 數位教育環境計畫作業要點」,補助各校建置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提供 資訊融入教學使用,至此,已全面普及化,而互動式電子白板即補助的項 目之一,可見得互動式電子白板是國內未來教學設備的趨勢(教育部,

2008b)。

雖然國內一直在努力推行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硬體設備,但綜觀國內的 研究,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育上實證的相關研究仍屬少見,而其中應用於 提昇國小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主要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數學教學對 中高年級學習成效或興趣之影響;而數學單元則僅包括如面積、幾何等概 念,對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學之研究則甚少(陳彥至,2007;黃思華、劉遠楨、

顏菀廷,2011),而九十二年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國民小學一 到三年級的階段目標為能掌握數、量、形的概念(教育部,2003),在民國 一百年將要實施的九十七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中,教學目標提及低年級 的教學重點在於自然數及其運算與長度概念(教育部,2008c),可見得「數 與量」的數學內容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鍾靜(1994)指出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著且不易掌握的工具量,無法藉 由實體表徵,常因個人感覺、生活事件不同而量感有異,可知時間概念對 低年級學童來說極為抽象,所以,一般在教學時,教師常輔以教具鐘進行 具體的實物操作教學,但因受限於傳統教具鐘的大小,其功能僅止於用手 撥動指針,其餘指針相對更改位置;此外,黃幸美(1999)認為測量概念與 生活經驗息息相關,更是日後學習面積與體積等度量學習的基礎,相關研

3

究亦顯示各年齡學童在學習長度概念時有許多迷思概念(呂玉琴,1996;蔣 建忠,2002;駱美如,2002; Hart, 1981; Hiebert, 1981; Tirosh & Stavy, 1999),若能嘗詴採用電腦模擬的方式來進行長度保留概念教學活動,則可 兼顧教學與評量(利玉芳,2003);因此,適時的利用電腦輔助教學不但可 以帶給學生更多元化、個別化、生動化的學習空間,對於提昇學習效果更 是有明顯的成效(江紹祥,1999)。

基於以上理由,本研究嘗詴選定長度、時間二個概念為教學之範疇,

蓋因上述概念與學童生活經驗貼近,而透過實物之呈現與操弄,對學生學 習實有助益。不過,在教師教學時,學生會因觀看之遠近及角度問題而有 不同之解讀,透過多媒體模擬情境的呈現,可放大操作實物的畫面,當有 助於學生的學習,而這也是資訊融入教學異於傳統教學之處。因此,運用 互動式電子白板活潑生動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可配合學生生活情境並融入 於二年級長度及時間概念二個單元的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成尌及學習興 趣,應有其研究價值所在,並可補傳統教學方式之不足。再者,以往研究 的評量工具,大多數是以測出成績的高低分數衡量學生的學習成尌(李曉 萍,2010;陳彥君、董修齊,2010),但無法清楚的分析出學童概念學習的 歷程,而多元計分 S-P 表(polytomous student-problem chart, PS-P chart)和多 元計分次序理論(ordering theory)的多元計分資料分析方法可以診斷學生的 學習狀況及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將有助於幫助學生學習,澄清錯誤概 念,進而增進學習成效。

綜合上述,本研究以國小二年級進行準實驗研究(quasi-experiment),

探討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數學教學之成效,亦應用 S-P 表和次序理論分 析方法,分析學童在長度、時間概念表現之學習類型與詴題階層結構圖,

做為教師補救教學之參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