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建構時間概念教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以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建構時間概念教材…

本節依據 ADDIE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分別針對前三個步驟「分析、

設計、開發」來說明發展時間概念教材前的相關分析、設計及開發。

壹、分析

一、時間概念教材相關分析

本研究之實驗教學國小的數學教材版本為康軒版,又因本研究對象為 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因此分析的教材範圍下修至一年級。研究者根據一到 三年級的課程架構,整理出與時間相關的主題、單元名稱、對應能力指標 與教學目標,以建構最為符合本研究教材的教學單元依據,如下表 4-1:

68

69

70

71

72

能力來的弱,因此可知本研究教材範圍應設定在一天以內。而又以時間量 感與知道某時刻經過幾分鐘或幾小時後的時刻為加強的要項,對應到三年 級下學期的課程可知在時間上的換算也是教材設計的重點,其次則是日常 生活常用的時間用語。從以上分析結果本研究教材的課程比重分配應以二 下三下課程為最多,其次是一下課程,最少是一上的課程。

三、受試者學習特性分析

研究者經由與該班老師開會討論,整理出兩位受試者大致相同的學習 特性。在數學解題能力方面,兩位學生對於文字描述過於抽象的題目無法 理解,加上記憶廣度的限制,題目給太多資訊會忽略掉,因此在作答上會 用猜的;閱讀能力方面,閱讀理解能力並無太大影響,不會誤解文字的意 思,且兩位學生能有耐心的看完題目;學習型態方面,對於圖畫、影音的 刺激很感興趣,且動態的資訊呈現較使兩位學生印象深刻,作答時容易粗 心大意,亦因受外在環境影響而分心。

四、課程單元分析

經過受試者的學習特性分析以及與資源班老師們開會討論後,選定出 最為符合學生程度的六個課程單元,各單元的學習目內容如下:

(一)一天時間的過程

本單元為本研究之時間知覺能力的部分,屬於一年級的課程。其目的 在建立學生區分事件發生的先後概念,透過學校與日常生活的情境,使學 生能說明事件發生的順序與原因,並從中學習如何正確使用日常生活時間 用語,例如:上學、午休和放學;上午、中午和下午。

(二)比較指定時間之先後

本單元為上一個單元的延伸,亦為本研究之時間知覺能力的部分,屬 於一年級的課程。先了解事件的發生順序,還加入了分辨事件所花的時間

73

長短比較的概念。除了給予學生不同事件,另外加上了明確的時間,使學 生更深入的去比較,例如:卡通是下午 6 時播出,新聞是下午 7 時撥出,

哪一電視節目先看到;搭火車要 1 小時,搭公車要 2 小時,哪一個比較慢 到。

(三)24、12 時制

本單元為本研究之時間定向能力的部分,屬於二年級與三年級的課 程。時間的表示有兩種模式,包含時鐘與數字鐘,本單元利用數線方式帶 入時制換算,尚未帶出進位的概念,藉此建立學生比照時鐘與數字鐘的能 力;另外數字鐘表示上午下午是 AM 與 PM,此觀念又能與第一單元的日 常生活時間用語作比較,例如:上午八點與 8:00 AM。

(四)報讀鐘面上的時刻是幾點幾分

本單元為本研究之時間定向能力的部分,屬於一年級與二年級的課 程。透過龜兔賽跑的情境,教導學生觀察認識鐘面,包含鐘面上的長短針、

鐘面上的數字、指針位置以及報讀。其目的在建立學生了解短針就是時 針、分針就是長針,並且帶入整點、半點、幾點幾分的概念,然而數字鐘 的對照依舊延續到本單元。

(五)知道某時刻經過幾分鐘或幾小時前後的時刻

本單元為本研究之時間管理能力的部分,屬於二年級的課程。利用鐘 面與轉動指針表現時間的變化,另外輔以數線的方式呈現。本單元包含了 幾個觀念:經過幾小時後/前是幾點(整點)、經過幾分鐘後/前是幾點

(整點)、幾分鐘後/前是幾點(整點)與經過幾分鐘後/前是幾點幾分

(整點與非整點)。其目的在經由圖片動畫引導學生練習時間的加減,並 且將時間計算的過程數線化,以建立解決日常生活相關經驗的能力。

(六)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時刻表

本單元為本研究之時間管理能力的部分,屬於三年級的課程。日常生 活中常見的時刻表有學校的課程表、電視節目表、火車時刻表以及公車時

74

刻表等,除了表格呈現外,還配合動畫、圖片、聲音與顏色教學常見的二 維表格,藉此建立學生看懂時刻表外,還能提升安排管理自己的時間,達 到最有效利用的能力。

貳、設計

透過第二章文獻探討和時間概念教材分析、受試者的學習特性與課程 分析後,發展時間概念教材方案與架構,分述如下:

一、整體架構設計

本研究所設計的教材主題延用所選定的康軒版數學一到三年級時間 相關教材,課程分為六個單元,教學時程預計為期十二週(約三個月),

共計二十四次資料蒐集;教學進行皆為受試者在資源班的時間,每週兩次。

二、教材主要架構設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 2001 年對時間的定 義,將時間概念分為「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時間定向(Time orientation)」與「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這三項處理能力。因此 本研究以此三項處理能力作為教材研發之主要架構。

三、教學策略設計

本研究教材教學策略設計融合了直接教學法,以重視編序教學的方 式,工作分析由簡單到難呈現教材。其注重教師的示範、引導、立即回饋 與提供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透過示範、引導、測驗、辨別、再測驗,診 斷找出學生的錯誤類型,針對錯誤類型進行補救。教材的指導語強調簡 潔,一次只呈現一個概念,以廣泛的例子練習,並適時給予提示當回饋,

而不是直接糾正錯誤。

75

四、教材呈現設計

本研究教材以時間概念為主題,考量到教材與生活經驗的結合,因此 以最具體的影像、照片為第一素材呈現,其次為半具體的圖片,再搭配聲 音的回饋與文字的引導,作為發展各單元的表現。

(一) 教材頁面製作:

以精簡為主,予以部分圖文美化,減少記憶負荷量,強調學習成效,

如圖 4-1 所示:

圖 4-1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簡報頁面舉例 (二) 影音素材製作:

本研究教材所使用之照片、錄音檔及影像檔,是由本研究者之同儕以 他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為對象拍攝提供,圖片檔案為 JPG 格式,影像檔案為 WMV 格式,錄音檔為 WAV 格式,如圖 4-2 所標示。

1.錄音檔:

(1)錄音工程:將預錄製之旁白統整後交由本研究者的同儕與另一位在華視

76

配音班上課的同學進行錄製,錄製完畢後由研究者以 Adobe Audition 2.0 錄音剪輯軟體編輯,以監控錄音品質與教學內容之完整性。

(2)音檔後製:因錄音地點非專業錄音室,為顧及音檔品質與清晰度,進行 降噪(如:爆音、噪音、雜訊等)與收音大小之調整,再插入至 PPT,

檢視音檔與動畫教學配合之對應性。

2.影像檔:為本研究者同儕所攝影 之 WMV 格式之電子檔,插入至 PPT 內,

並檢視影像檔撥放的流暢度。

圖 4-2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簡報影音舉例 (三) 按鈕製作:

本研究教材大量運用動作按鈕為提示或解答的控制物件,基本上分為 題目選項按鈕、提示按鈕與解答按鈕三種類型,如圖 4-3、4-4、4-5 所示。

77

圖4-3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選項按鈕舉例

圖4-4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提示按鈕舉例

圖4-5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答案按鈕舉例

五、教材評量設計

為了瞭解教材教學成效以及學生學習成效,本研究設計了符合教材之 相關評量,除了課堂中可進行學習成效之驗收,也有課後紙筆測驗的總結 性評量。本研究於每教材單元教學結束立即給予學生符合單元學習目標之 練習題,並提供適當的回饋,診斷找出學習者的錯誤類型進行補救;而教 材教學結束後,請學習者回答符合該教材學習目標之總結性評量,讓研究 者了解其整體教材之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習成效。

78

參、開發

經過前述所分析之教材結果與擬定的教材架構及內容設計後,下一步 即為著手開發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開發結果如下:

一、教材開發結果範例展示

本研究 的時間 概念電腦多媒體 輔 助教材主要 運 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製作,美工方面則以 Photo Cap 5.0 軟體來修畫圖,及從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插入美工圖案,如圖 4-6 所示:

(一)課程首頁:提供教師了解本課程單元的基本資訊。

圖4-6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課程首頁舉例

79

(二)前導組織:在進行時間概念課程教學之前,提供學生口訣以幫助學習 者對主要概念有基本理解,並協助學生學習該課程目標,如圖 4-7 所示:

圖4-7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前導組織舉例

80

(三)情境圖示:每一教學單元皆呈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示,使學習者在 簡單的圖像與文字敘述下,能更輕易連結基本概念,如圖 4-8 所示:

圖4-8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情境圖示舉例

81

(四)圖解概念:教學蓋念以圖解方式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使學習者更能掌 握教學內涵,如圖 4-9 所示:

圖 4-9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圖解概念舉例

(五)對比展示:教學內容以圖解方式呈現正確與錯誤範例,加深學生印 象,如圖 4-10 所示:

圖 4-10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間概念教材對比展示舉例

(六)數線展示:教學內容以數線方式呈現較為抽象的概念,協助學生釐清,

(六)數線展示:教學內容以數線方式呈現較為抽象的概念,協助學生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