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壹、ADDIE 模式應用於本研究教材發展

經過第二章文獻探討與研究者對國小階段數學時間相關課程整理分 析後,再根據三個時間處理能力「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時間定向 (Time orientation)與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WHO,2001),選定出 適合本研究目的六個教學單元,並且以 ADDIE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隨時 對多項目進行修正與討論,例如研究對象的能力現況與需求、教學單元設 計、電腦輔助教材設計、現場教學實驗與總結評量。ADDIE 系統化教學設 計模式的前三個步驟分別在本教材從前置作業至製作階段完成,對於每個 階段實施內容與重點說明如表 3-1,設計流程如圖 3-1,針對前三個教材製 作的步驟分予以說明如下:

46

分析(Analysis) 設計(Design) 開發(Development)

1. 文 獻 探 討 教 學 策 略 與

實作(Implement) 評鑑(Evaluate)

1. 以「單一受試-多基線跨行

47

一、分析:

在此階段,研究者透過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92 年、

97 年)、高中職以下階段之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生實施普通教育課程領域 之應用手冊以及康軒數學領域能力指標(1、2、3 年級)的資料來探究國小數 學科的時間概念與學習目標,並在了解相關課程與教學單元後,搭配國民 教育階段啟智學校(班)課程綱要實用數學領域,選定出符合本研究目的之 教學單元,並根據受試者教師的教學指引進行相關教材分析,並以分析的 結果作為教材發展的依據,最後再融入受試者的特性與先備知識等方面綜 合探討。

二、設計: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規劃出三大主題六大單元。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 與呈現方式結合了電腦輔助教學與直接教學兩個教學策略進行詳細規畫。

本研究教學單元每節時間 40 分鐘,關於詳細的時間安排部分如下表 3-2:

表 3-2 電腦輔助教學時間教材預計實施測驗時程表

日期 時間概念類別 課程單元 教學時間

2012.03.01—

2012.03.20 時間知覺

一天時間的過程、建立不同時間

之先後概念 每節 40 分鐘

比較指定時間之先後(給予不同

時間來比較) 每節 40 分鐘

2012.03.22—

2012.04.12 時間定向 時制 每節 40 分鐘 報讀鐘面上的時刻是幾點幾分 每節 40 分鐘 2012.04.17—

2012.05.08 時間管理

知道某時刻經過幾分鐘或幾小時

後的時刻 每節 40 分鐘

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時刻表 每節 40 分鐘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48

三、開發:

本研究所設計的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主要是運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製作,美工方面則以 Photo Cap 5.0 軟體來修畫圖。每當教材初 步完成後,隨即給予專家進行效度檢驗分析,並根據專家的意見作為教材 修改的方向,預定完成的工作與時程規劃如下表 3-3:

表 3-3 預定完成的工作與時程規劃表

日期 預定完成的工作目標

2010.09.15—

2010.10.20

定義出時間概念以及閱讀相關文獻,並設定研究對象為輕度智能 障礙學生。

2010.10.22—

2010.11.22 蒐集相關時間概念之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使用後並分析優缺點。

2010.11.24—

2010.12.28

根據智能障礙學生特質以及時間概念的相關定義,並結合先前使 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結果,擬定出課程教材企畫書。

2011.02.15—

2011.03.15 依照先前擬定之企畫書設計開發時間概念之電腦輔助教學教材。

2011.03.20—

2011.05.20

找尋三至五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教材教學,並與專家進行小 組會議,提出建議並修改。

2011.05.21—

2011.06.21

與正式施測班級老師進行小組會議,擬定兩名研究對象並且分析 特質與學習需求。

2011.06.30—

2011.08.31

發展正式實驗所運用之時間概念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並與施測 班級老師進行小組會議,根據建議並修改。

2011.09.01—

2011.12.31 與施測班級老師擬定實驗相關時程並編製總結性評量考卷。

2012.01.01—

2012.02.07 與施測班級老師進行教學模擬並處理實驗相關行政事務。

2012.02.09—

2012.05.31 實驗正式實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49

直接教學法 數學時間概念 電腦輔助教學

教學者 學生

圖 3-1 時間概念教學軟體設計流程圖

整體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設計與呈現方式除了參考直接教學法外,還 透過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安排詳細明瞭的時間概念課程教學順序,讓老師 與學生在使用教學軟體過程中有密切的互動,並且搭配軟體設計的即時回 饋與教導,整個實施結果則為本研究的結論,最後再請老師們填寫問卷讓 研究者了解本教學軟體對提升學生時間處理能力的成效為何。

A 分 析

D 設 計

D 開 發

I 實 驗

E 評 鑑

課堂使用 發展設計

時間概念之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

實施結果

「時間概念之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提升學生在時間概念上的 學習成效為何?

教學 學習

50

四、研究步驟:

本研究將準備階段、實驗階段、資料分析整理與結論等階段規畫如下 圖 3-2:

圖 3-2 研究步驟流程圖

貳、單一受試實驗設計

本研究教學實驗部分採用單一受試實驗設計:跨行為多基線實驗設計 之變形-多探試實驗設計。單一受試實驗設計(single subject research design) 乃是根據行為學派理論,在性質上具備良好的科學性質,並且包含應用行

一、準備階段

二、實驗處理階段

四、提出結論和撰寫報告階段 三、資料處理和分析階段 設計電腦多媒體教學軟體 擬定研究主題、蒐集相關文獻

建立軟體設計架構

決定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工具

蒐集基線資料

蒐集介入期資料

蒐集維持期資料

分析數據與社會效度資料

51

為 分 析 理 論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與 行 為 改 變 技 術 理 論 (behavior modification)兩個領域,因此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為依據受試者的需要所進行 的教學策略設計(杜正治,2006),意即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為一種針對個別 需求訂定改變其行為的研究設計,並且對於所要改變的行為進行訓練,還 可更進一步探討該介入處理的教學策略和該處理行為之間的變化關聯 性,顯現出受試者接受行為處理後的教導成效為何。

而本研究教學實驗採用「跨行為多探試設計」,跨行為設計(across behaviors designs)乃依據受試者多種獨立行為同時進行介入處理。多探試 設計(multiple probe designs)則為多基線設計的變形,多探試與多基線兩種 設計相同處在於皆有系統且依次序地將自變項一次介紹給予一位受試 者,不同處在於多探試設計對未開始介入的行為基線期資料蒐集方式並非 持續性不斷的,而是採行間斷性的蒐集方式(杜正治,2006)。

在實施多探試設計時,進入行為介入處理前需要對每一位受試者(或每 一行為或每一情境)進行至少三次的試探(杜正治,2006)。其優點如下:(1) 多探試不必安排可能違背研究倫理的倒返設計也能透過其他基線資料來 參照,並得到倒返設計的作用;(2)因實施間斷性的評量,評量次數降低,

減輕了因冗長的資料蒐集使受試者產生的厭煩、挫折等負面情緒影響。(杜 正治,2006)。因此,本研究採用跨行為多探試的設計進行實驗。

本研究教學實驗架構圖如圖 3-3,自變項為電腦多媒體時間概念教 材,分為三大主題,共計六個教學單元;依變項則為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 時間知覺、時間定向、時間管理等三項目標行為之教學輔導效果。其說明 敘述如下:

52

圖 3-3 研究架構圖

一、自變項

本研究教學實驗之自變項為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之時間概念教學。此 數理活動之課程難易度、進行方式、使用媒材等,皆經過研究者與研究對 象的老師們討論後所安排、設計而成;研究者參考直接教學法理論作為單 元設計之基礎,並依據兩位研究對象目前的時間概念能力,且考量其受限 於短期記憶力等特質,而設計出適合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電腦多媒體輔助 教學軟體,其能對個案之「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時間定向(Time orientation)」、「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等三項目標行為有所助益。

自變項

電腦多媒體時 間概念教學

依變項

國小學生時間概念之 時間處理能力:

1.時間知覺;

2.時間定向;

3.時間管理。

控制變項

1.教學者專業能力與背景;

2.受試者參與活動之時間與流程;

3.教學地點與環境;

4.課程難易度。

研究對象

兩位國小輕度 智能障礙學生

53

本研究之時間概念教學主題為「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時間定 向(Time orientation)」、「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等三大教學主題,教 學單元次序則依據難易度安排,每一主題教學次數為六次,共計十八次教

54

二、依變項

本研究教學實驗的依變項為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時間處理能力 教 學 成 效 , 包 含 「 時 間 知 覺 (Time perception) 」、「 時 間 定 向 (Time orientation)」、「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等三項。在本研究教學實驗 中,「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 」是指個案在不利用任何計時工具前提下 對事件的順序性與延續性的客觀感知,例如某卡通只有禮拜日會播放,新 聞卻每天都有;而「時間定向(Time orientation)」則是指個案在使用任何計 時工具下對於時間的認知,例如現在是幾點,今天是星期幾,學校放學時 間是幾點等等;最後「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是個案對於時間的應 用,透過規劃安排,根據事件輕重緩急逐步完成,避免相互衝突。例如某 卡通五點播放,學校四點放學,從學校到家裡要花三十分鐘,請問是否看 得到卡通等等。

三、控制變項

為了避免可能影響研究信效度之變項,研究者盡量在實驗期間將可能 干擾實驗的因素加以控制,說明如下:

(一) 教學者專業能力與背景:

本研究的教學者有兩位,整個教學實驗過程由此兩位老師擔當,其 中一位老師修習過特教學分班,最高學歷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 所碩士,在台中市的國小資源班擔任資源教師有十三年之久,該老師也 曾修習廣告設計,因此在教材編輯與教學皆有專精。另一位老師最高學 歷則為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在台中市的國小資源班擔任 資源教師也有十二年,兩位老師皆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與背景。

本研究的教學者有兩位,整個教學實驗過程由此兩位老師擔當,其 中一位老師修習過特教學分班,最高學歷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 所碩士,在台中市的國小資源班擔任資源教師有十三年之久,該老師也 曾修習廣告設計,因此在教材編輯與教學皆有專精。另一位老師最高學 歷則為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在台中市的國小資源班擔任 資源教師也有十二年,兩位老師皆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與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