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氧化鋅(Zinc oxide, ZnO)

2.1.3 晶體結構缺陷

本節針對 WZ-ZnO 常見的晶體缺陷進行簡單介紹,包含常見的 差排、疊差,以及其他可能於非極性氧化鋅存在的面缺陷。

2.1.3.1 線缺陷

磊晶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晶格匹配、熱性質、表面能等的 變化與差異,而存在不同的應力,此應力釋放的機制中,差排扮演著 主要的角色之一。然而,差排對磊晶材料的光、電性質存在著顯著的 影響。大多數差排的布格向量(Burgers vector, b)皆為其最密方向,並 且可以沿著最密堆積面進行滑移。然而纖鋅礦為六方晶系統,不若一 般立方晶具有高晶體對稱性,故除了最密堆積面與最密堆積方向所形 成的滑移系統外,尚須考慮其他能量較高的滑移系統,於 WZ-ZnO 可能存在的滑移系統整理於表 2-1。[2.16, 2.17]

其中,布格向量(Burgers vectors, b)為31

 11 2 0 

的 a 型差排(a-type) 有著最小的位移向量(3.25Å ),為纖鋅礦結構中最常見的差排;另外,

布格向量 b 為<0001>的 c 型差排,與同時具有 a+c 分量,布格向量 b31

 11 2 3 

的混合式式差排,亦常於一般極性面磊晶的纖鋅礦半導體 中發現到;沿著 m 方向

1100

的差排,由於其易於分裂為兩個 a 型

10

差排,故較少於六方晶結構中發現

表 2-1 ZnO 結構中可能存在的差排列表

# Burgers vector

b | b |

差排線方向

l

l b

Slip plane

1 13

 11 2 0 

3.25Å

1120

0

---

(screw dislocation)

2

 0001 

5.205 Å

 0001 

0

11

2.1.3.2 面缺陷

疊差為 WZ-ZnO 結構中常出現的面結構缺陷之一,對於纖鋅礦 結構來說,由於疊差面的不同,主要分為基面疊差(basal plane stacking fault, BSF)與棱柱面疊差(prismatic stacking fault, PSF)兩種,其中又以 {0001}面的 BSF 最為常見。

BSF 分為 Intrinsic 與 Extrinsic 兩大類,其結構排列如圖 2-3 所示。

以一完美的纖鋅礦結構而言,其堆疊方式為 2H 的 AaBbAaBbAaBb,

而 I1型疊差為 AaBbAaCcAaCc,其存在一個16

 20 2 3 

的位移向量,此 位移向量為一個31

 10 1 0 

蕭克利部份差排(Shockley partial dislocation) 與一個21

 0001 

法蘭克部份差排(Frank partial dislocation)的總和,而 I2型疊差與 E 型疊差的排列則為 AaBbAaCcBbCc與 AaBbAaCcBbAa,

分別具有一個31

 10 1 0 

位移向量與一個12

 0001 

位移向量。這幾種疊 差中,I1型疊差具有最低的能量,為纖鋅礦結構中最常見的疊差[

2.18, 2.19

]。

BSF 常在磊晶初期產生,然而,由於極性面與非極性面的磊晶成 長方向不同,導致極性面與非極性面磊晶中的 BSF 密度存在著相當 大的差異。在極性面磊晶成長中,由於其成長方向垂直於 BSF(平行

12

BSF 法向量),大多數的 BSF 會在成長過程中交互作用,而形成布格 向量為31

 11 2 3 

的貫穿差排向上延伸[2.20]。但是對非極性面的磊晶薄 膜,由於其磊晶成長方向與 BSF 平行,BSF 將可於後續的成長過程 繼續向上延伸,故 BSF 於非極性磊晶薄膜中往往具有 104 – 105 cm-1 以上的密度[2.21 – 2.23],並不易於藉由磊晶成長的過程對其進行抑制,

致使 BSF 為非極性磊晶薄膜重要的議題之一。

13

圖 2-3 纖鋅礦結構中之基面疊差(BSFs)[2.24]。

14

在沿著{1120}的棱柱面方面,棱柱面疊差(Prismatic stacking fault, PSF)則具有21

 10 1 1 

位移向量,[2.25],其界面原子排列如圖 2-4(a)所 示,由於此種疊差面能量較高,其往往會分解成兩個 I1型基面疊差,

如圖 2-4(b-c)所示,

圖 2-4 纖鋅礦結構中之棱柱面疊差(PSF),(a) 棱柱面疊差之原子結構 示意,(b) 棱柱面疊差伴隨 I1型基面疊差之示意[2.18],(c) 棱柱面疊

差伴隨 I1型基面疊差之 TEM 影像, [2.24]。

除了疊差外,雙晶(twin boundary)[2.26]、反轉晶界(inversion domain boundary, IDB*)[2-27]以及堆疊錯合界面(stacking mismatch

15

boundary, SMB)[2.18, 2.24]亦為可能存在的幾種面缺陷。

其中雙晶面為 R 面

( 1 1 02 )

,沿著 R 面兩側,晶體如圖 2-5(a)所示 成鏡射關係,而反轉晶界則常見於 M 面

( 1 1 00 )

,其反轉晶界兩側如圖 2-5(b)所示,呈現極性相反之關係,為了降低能量,其反轉晶面兩側 大約有81c 的位移量。而堆疊錯合界面與棱柱面疊差相同,存在於 A 面

( 11 2 0 )

,但是其具有16

[ 20 2 3 ]

之位移向量(如圖 2-5(c)所示),由於其不 會終止於晶體內部,故與棱柱面疊差相同,會伴隨著基面疊差存在。

這幾種界面亦可於非極性磊晶膜中發現,尤其是當磊晶膜存在多個生 長方向時將更容易產生[2-28]。

圖 2-5 纖鋅礦結構之(a)雙晶面[2.26]、(b)反轉晶界[2.27]與 (c)堆疊錯 合界面[2.1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