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肆章、個案分析:智利

在過去幾世紀,智利是拉丁美洲最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之一,在各項政治、經濟 指標中都列屬拉美地區前段。宣布獨立後,智利並未被帶往穩定的民主路途,而是 經歷一連串的政治變異。隨著政治發展,各政府的經濟政策也隨之變動,但總體而 言,市場、出口扮演智利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而其強壯的金融機構、健全的政策、

開放的貿易等,皆促進與外國的流通。現今。智利的服務及商品出口佔其國民人均 所得(GDP)大約三分之一。為了解智利的發展背景,以下就其獨立後的各階段,分 別檢視政治及經濟發展。

第一節、 智利政治經濟發展背景 一、 政治發展概況

智利政治發展簡史始於獨立運動,依照民主轉型前、後區分,前者包含民主的 成型與崩潰(1830~1973)及軍人統治時期(1973~1990),後者指民主復原時期(1990~

迄今)。

(一) 民主轉型前 1. 獨立運動時期

智利在 1810 年展開獨立運動,於 1818 年 2 月 12 日宣布獨立,由貝爾納多擔任 首任最高執政長官(Director Supremo),1822 年簽署第一部憲法,1823 年獨裁統治 結束,建立現代國家的兩黨政治與中央集權政府。

2. 民主的成型與崩潰

直至 1830 年代共和初期,智利的民主制度才開始成長,建立聯邦制度、參眾議 院權利均等的兩院制。然而 3 年後受到保守派專制,行政機關掌大權,其後直至 1870 年代由國會(Congreso Nacional)掌權、1924 年由軍政府的總統為權力核心。

(Remmer, 1977; Collier, 1993, 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智利歷史上曾經歷多次政黨變動,深深影響國內情勢及經濟狀況。1860 年代 自由黨與保守黨出現;1880 年代末期經濟衰退,新興派(權貴、新興階層)與自 由派(中產、勞動階層)分野。1891 年內戰,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de Chile, PCCh)及社會黨(Partido Socialista, PS) 活動興起,建立相對開放、高競爭性的政治 系統。20 世紀初期,準獨裁者執政使國內不穩定,工人組織及馬克思主義興起,

工人階級的社會黨(PS)及中產階級的激進黨(Partido Radical, PR)出現。1960 年代末,

政治及意識形態極化日增,幾近壓垮民主制度。(Hudson, 1994)

進入後期,政黨合作普遍,因階級或意識形態而結合的聯盟包含 1938~1952 年 的激進派----人民陣線(Frente Poular)就任,其為推動計畫而與共產、社會、民主、

自由、保守等陣營結盟,使政府在政治、經濟中地位提高,成為往後聯合政府的合 作基礎。(Samuel, 1995; Hudson, 1994) 1958 年總統大選中,智利出現重大政治重組,

右派由自由黨與保守黨組成;中間勢力以基督教民主黨(Partido Demócrata Cristiano, PDC)為首;左派為馬克思主義者所領導的左派人民行動陣線(Frente de Acción Pop-ular)。1(葉長城,2008)1970 年總統選舉,左翼政治聯盟「人民團結聯盟」

(Unidad Popular, UP)勝出,薩爾瓦多・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以下簡稱阿葉 德)上任。2 然而,到了 1973 年,因阿葉德無力解決國內問題,國內社會成為涇渭 分明的(支持/反對政府)陣營,最後延攬軍隊以打破政治僵局。(Hudson, 1994)

3. 軍人統治時期(1973~1990)

1973 年 6 月底,軍事暴動發生;9 月 11 日,軍隊佔領電台、實行宵禁,並逮捕 政府主要領導人,發動政變推翻阿葉德政府,終結民選政府,國家陷入混亂。隔年,

奧古斯圖・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以下簡稱皮諾契特)將軍就任總統。

1 右派為自由黨與保守黨組成的 智利勞工總會(Central de los Trabajadores de Chile, CUT);中間勢力 為以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Eduardo Nicanor Frei Montalva,以下簡稱弗雷)為首的基督教民 主黨(Partido Dem 督教民主黨 rei Montalvade Ch;左派則是馬克思主義者薩爾瓦多‧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以下簡稱阿葉德)所領導的左派人民行動陣線(Frente de Acci 人民行動陣線 Monta。

(葉長城,2008)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郝名瑋譯,2009)皮諾契特獨裁統治時,阻擋反對政府的言論,逮捕、拷打和平 罷工或抗議的參與者,將「軍隊有保護國家的神聖職責」寫入憲法。

1989 年的總統大選,中間偏左政黨聯盟基於反對軍事政權的立場而勝選,最 大黨 PDC 的帕特里西奧・艾爾文・阿索卡爾 (Patricio Aylwin Azócar,以下簡稱艾 爾文) 為新總統,結束皮諾契特的專政統治。 (邱稔壤,1999; IBP, 2016)

(二)民主復原時期 (1990~)

1989 年總統與立院大選後,智利民主轉型階段開始,主要勢力為中間偏左路 線的左翼聯盟—「民主聯盟」(Concertación),由基督民主黨(PDC)、民主黨(Partido por la Democracia, PPD)、激進黨(PR)、社會黨(PS)、社會民主激進黨(Partido Radical Socialdemócrata, PRSD)及共產黨等組合。相對的,中間偏右路線則組成右翼聯盟—

「智利陣線」(Alianza por Chile),組織獨立民主聯盟(Unión Demócrata Independiente, UDI)、民族革新黨(Renovación Nacional, RN)。(Huber&Stephens, 2012: 209) 左翼聯 盟被喻爲當今歷史最成功的政黨聯盟,其贏得多場選舉,包含 1990~2000 年 PDC 的艾爾文及愛德華多・弗雷・魯伊斯-塔格萊(Eduardo Frei Ruiz-Tagle) 、2000 年民 主黨的李卡多・拉哥斯・艾斯科巴(Ricardo Lagos Escobar)、2006 年社會黨的蜜雪兒

・巴切萊(Michelle Bachelet Jeria,以下簡稱蜜雪兒)、2010 年獨立黨的塞巴斯蒂 安・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等。

21世紀後,智利的政治聯盟出現分裂與轉型,目前主要政治聯盟為執政的「新 多數派」(Nueva Mayoría),以及在野的「智利前進聯盟」(Chile Vamos, CV)。新多 數派前身為民主聯盟,由PDC、PPD、PRSD、PS等左翼政黨在2013年組成;智利 前進聯盟前身為智利陣線,由UDI、RN、政治革命黨(Evolución Política, Evópoli)、

獨立區域主義黨(Partido Regionalista de los Independientes, PRI)等右翼政黨在2015年 所組成。(Huber&Stephens, 2012: 209)

現行憲法明文規定,智利為單一、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人民,行 政權由總統掌管,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 4 年,由人民兩輪投票中的絕對多數中直 選,不得連選連任(第四章);立法權由國會行使,國會為參、眾議院兩院制,參 議院 38 席、任期為 8 年,眾議院 120 席、任期為 4 年(第五章);司法權則最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憲法法庭,負責審查合憲性(第八章),其中權力分屬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憲 法法庭、選舉資格法庭等)及下屬法院(上訴法庭、軍事法庭、特設法庭)。

自 1980 年憲法通過後,智利憲法進行過多次改革。變動幅度較大的如 2005 年 憲法修正,智利將總統任期自 6 年縮短至 4 年;取消終身參議員以及指定眾議員,

改為全部民選;賦予總統直接領導軍隊與警察等。最新的修正案於 2011 年通過。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7a) 當今,智利仍持續推動憲法改革,主要目標是規 範政治與企業間的關係,防止貪污、利益衝突等,期能防止職權濫用,進一步改善 憲法秩序。另外,選舉制度的改革亦近年為焦點,最新的選制改革為 2015 年通過,

將「雙席位制」(Sistema Binominal)3改為比例代表制,將在 2017 年 11 月的國會選 舉中啟用。

轉型開始後,智利在區域及國際的領導角色不斷增加,國內的公民權利及政治 權力都相較其他開發中國家更為先進、穩定且民主。4然而,智利近年來面臨政府 效能下滑、失業率升高等問題,引起多次抗議行動,例如 2011 年、2008 年、2011 年、2012 年、2015 以及 2016 年的學生運動。

二、經濟發展概況

智利經濟為對外、市場導向,以具有強壯的金融機構及穩定政策享負盛名,因 而獲得南美洲主權債券評等(sovereign bond rating) 最強地位。智利商品有 60%外銷,

商品及服務出口總計占智利 GDP 約三分之一。(WITS, 2015)

回顧智利發展歷史,政治開放程度容易受到政權更替而影響,但經濟自由及貿 易開放程度是隨著時間積累而增加的。獨立運動期間,智利政府的經濟政策由特惠 單一集團轉為由私人企業確立市場規則;1830~1861 年確立「經濟自由先行、政治

3「雙席位制」為皮諾契特政府為防止多數黨獨大而留下的「少數代表制」。

41990 年代開始,左派聯盟推動許多促進公民權利的法律,包含 1998 年《親子法》(Ley de Filiación)、

1999 年《性別平權法》(Ley de igualdad jura entre hombres y mujeres) 、2004 年《離婚法》(Ley de Divorcio ) 等,另外也成立「國家真相與和解委員會」(Comisión Nacional de Derechos Humanos)、推 動刑事訴訟改革(Reforma Procesal Penal)、成立家事法庭(Tribunales de la Familia )、改革社福制度 (sistema previsional)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由後行」;1930~1960 年代開始了城市工業化發展;1970 年代奉行新自由主義、

經濟自由化等政策,皆奠定智利國家的經濟發展命脈。

進入 21 世紀以後,智利開始了大幅且穩定的經濟成長,1990~2015 年間,其 GDP 變為三倍,且年通膨率低於 5%。(Direcon, 2015) 根據近年資料顯示,2003 年

~2013 年間,智利每年都達到將近 5%的實質成長,唯一的例外是 2009 年全球金融 風暴(降至 1%)。近三年來,智利也面臨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趨緩,2015 年經濟成 長率放緩至 2.3%;2016 年銅礦價格持續下降,也使得經濟成長更為放緩,並使得 通貨膨脹率提高、貨幣貶值。(The World Bank, 2017b)

(一) 主要產業、出口品項以及貿易夥伴

礦業是智利經濟中位置最重要的產業,占總出口的 49%、政府總收益的 20%。

其他主要出口商品為水果及堅果類( 9.8%)、魚及海鮮(7.4%)、化學製品

(7%)、木頭與相關製品(3.8%)、飲品(3.2%,包含酒、醋)機器與設備

(2%)。主要貿易夥伴包含中國大陸(25%)、美國(12%)、日本(9%)、南 韓(6%)以及巴西(5%)等。(Trading Economics, 2016)

1. 採礦業

採礦業是智利經濟發展的動能,光是精煉銅、銅礦等相關產品即占將近一半的 出口量、政府總收益的五分之一。1830 年代,航運業及貿易的發展,加上銅礦的 開採及銀礦的發現等,使智利政府收入增加,帶動經濟成長。1870 年代,智利大 量出產白銀,總量大約是世界產量三分之一。1879 年太平洋戰爭中,智利戰勝秘 魯得到硝石礦床,隨後在國際需求不斷上升加上船運發達下,硝石在 1890~1914 年 間,占出口總額的 70%~80%。1910 年以後,銅礦因現代化生產而復興。礦物出口 使智利經濟成長,政府得以將稅收投注在現代化公共建設、工業化採礦技術等。

(郝名瑋譯,2009)

然而,長期依賴國際市場的礦業,缺點在於容易受到國際危機的衝擊。當世界 經濟局勢動盪、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地硝石需求暴增,國家出口及政府收入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上升,恢復「金本位」;但是當需求下降時,政府即大量印製鈔票,以支付債務 及救援銀行。(郝名瑋譯,2009)

2. 服務業

服務業在智利經濟中扮演重要位置,它占國家整體 GDP 的 63.6%,有將近 70%

的人口從事此產業。(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7a) 此部門相對穩定,涵括產業 如商業及金融服務、交通與運輸通訊,以及諸如教育、健康照顧和房地產等個人服 務。近年來,離岸及全球服務提供智利主要的工作機會,而健全的法規環境、低廉 的基礎建設費用以及高度貿易開放等特性,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外資進行貿易。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a; OECD, 2016)

(二)新自由主義與經濟改革

1970 年,社會黨阿葉德總統上任後,推動私人企業及銀行國有化、大規模土

1970 年,社會黨阿葉德總統上任後,推動私人企業及銀行國有化、大規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