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5 年《巴黎協議》後,無論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皆需在協議下一併受到 檢視與約束,因此,開發中國家未來的氣候治理將引起大幅度的注意,其制度、政 策及成效將受到廣泛檢視,且先行者將可能產生重要的示範作用,影響其他開發中 國家的後續實踐。基於上述原因,實有需要針對拉美地區較為先進的開發中國家,

進行政策分析、治理成效探討。

本文以貿易開放為自變數、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成長率為依變數,探討智利、

烏拉圭兩國減少 CO2 的表現是否受到貿易開放程度的影響而有不同成效。從總體 觀察,隨著工業化發展、市場開放,拉美地區的碳排放量在近二十年全數幾乎呈現 上升狀態,但根據 WDI 數據,智利、烏拉圭等國家卻出現上升幅度趨緩或相對低 的現象。本文將依序檢視市場開放、溫室氣體排放量等為變數的文獻,並以人均碳 排放量作為氣候表現的指標,分析個案國家的治理成效差異,並歸納原因,以提供 未來政策的建議與更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本文測量變數的操作化指標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成長率以及世界經濟自由指 數,分別用以測量氣候治理成效以及國家市場開放程度。本節直接呈現智利、烏拉 圭兩國數據,詳細的南美國家個案篩選請見第參章個案選擇說明。

一. 氣候治理成效的測量

(一)測量指標一:從「人均二氧化碳」測量「氣候治理成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世界上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CO2 emissions)占最大比例(65%),3智利的溫 室氣體排放大宗也為二氧化碳(65%),但烏拉圭的大宗卻為甲烷(Methane emis-sions)(55%)。4 因此,本文氣候治理成效的主要指標,在智利個案採用二氧化碳 排放的成長率,在烏拉圭個案則採用甲烷排放的成長率,兩者皆以「二氧化碳」為 單位。資料來源為 WDI 所發佈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百萬噸)(metric tons per capita)及甲烷排放量(千噸二氧化碳當量)(kt of CO2 equivalent) 。5

圖 1-1. 2000~2012 智利人均碳排放、烏拉圭甲烷排放成長率變動趨勢 資料來源:WDI (2013)。

上圖 1-1 顯示兩個案在 2000~2012 年間溫室氣體排放大宗的變動趨勢。在此 13 年間,智利的 CO2 變動率各年總和為 15%,而烏拉圭的 CH4 變動率各年總和為 6%。由上圖可以觀察到,智利溫室氣體的變幅大,最佳減排表現為 2001 年減 10%,

3 IPCC (2014) Exit based on global emissions from 2010. Details about the sources included in these esti-mates can be found in th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4 詳述智利、烏拉圭溫室氣體排放分布,請見本文第肆章第二節以及第伍章第二節。

5 資料來源為 World Develop Indicators 及 World Bank。(最後查閱時間:2016 年 12 月 2 日)

-15.00%

-10.00%

-5.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智利CO2 烏拉圭CH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最差為 2007 年增 8%;另一方面,烏拉圭在 21 世紀開始,CH4 排放整體逐年遞減,

意味氣候治理逐年進步,增排最多為 2002 年的 3.8%,減排最多為 2009 年的 4.7%。

(二)測量指標二:從「貿易開放度」測量國家市場開放程度

本文自變數「市場開放程度」的測量指標來自於經濟自由指數,數據主要參考 The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WITS)的貿易開放度(Openness to Trade),輔助 參考為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所發佈的 2016 年世界經濟自由報告(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 2016 Annual Report)以及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 所發佈的開放市場指標(Open Markets Index, OMI)等。希望由開放、

自由度的變動檢視國家人均碳排放量的變動幅度是增加或減少。

圖 1-2. 智利、烏拉圭貿易開放 資料來源:WITS (2015)。

表 1-1. ICC 2015 年開放市場指標6

世界排名 分數 類別

6 國 際 商 會 (ICC) 發 佈 的 開 放 市 場 指 標 (OMI) 中 將 評 分 與 排 名 分 為 以 下 五 類 :

(1)類別一(5~6 分):最高的開放程度;(2)類別二(4~4.99 分):高於平均的開放程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智利 烏拉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智利 29 4.1 類別二(高於平均)

烏拉圭 53 3.1 類別三(平均)

資料來源:ICC (2015)。

二、研究設計

UNFCCC 於 1994 年生效,《議定書》於 1997 年制定,但研究時間設定始於 2000 年,考量因素是《議定書》於 2005 年生效,且拉美國家多於 21 世紀後開始進 行較積極的氣候治理,例如智利在 2001 年批准 UNFCCC(第 378 號法案)7,烏拉 圭在 2000 年通過環境保護總法案(第 17.283 號法案)及議定書(第 18195 號法案)

8等。由上可知,21 世紀可作為兩國國內氣候法案分野,因此本文以 2000 年為起始 年,觀察人均碳排放成長率變動,探討兩國迄今 15 年間氣候政策之成效。

三、研究方法

本文從貿易開放程度(自變數),探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依變數)的變化,

研究方法使用質性研究的個案比較法中的最大相似法(most-similar method),並使用 文本分析(document analysis)法,參考智利、烏拉圭兩國所參與的國際組織(包含 國際協議、減排承諾)、政府發佈的氣候政策、文件、國內憲政體制、報導等為評 估標的。碳排放的數據來自於 WDI;民主進程以 PolityIV 的資料為主。

本文使用比較研究之最大相似法,係由 J. S. Mill 最早發現的「差異法」

(method of difference)所延伸,其表示最大相似的研究設計是觀察在各層面盡可能相 似之個案的變化結果。本文選擇南美洲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最相近的兩 個國家做比較,接著透過最大相似法驗證影響人均碳排放趨勢的關鍵變項(Mill, 1843)。Gerring (2011) 在《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個案研究時提及,涉及一個或多個

(3)類別三(3~3.99 分):平均的開放程度;(4)類別四(2~2.99 分):低於平均的開放程度;

(5)類別五(1~1.99 分):最弱的開放程度。資料來源:ICC, 2015.

7 資料來源為智利國會圖書館 (Biblioteca de Congreso Nacional de Chile)。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持續性因素將使研究較為複雜,因為個案數值無法單純二分,而需以序列的方式呈 現,例如高、中、低等不同程度。以下是根據此書模型所繪製:

表 1-2. 最大相似法

個案 X1 X2 X3 X4 X5 Y

國家 A ✔ ✔ ✔ ✔ ✔ ○

國家 B ✔ ✔ ✔ ✔ △ ◎

資料來源:Mill (1843); Skocpol & Somers (1980: 184); Gerring (2001: 200~212);

Landman & Carvalho (2016: 23) 。

上表 1-3 表示國家 A 及國家 B 具有多種類似特徵(X1~X4),但因一個關 鍵特徵(X5)的不同,使兩國產生相異結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