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未來時間觀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一、未來時間觀的意義

在西方,Frank和Lewin這兩位心理學家最先以想像未來的方式來探討動機和行 為的重要性,他們認為時間觀是未來目標的導向,透過發展的歷程來形成預測行 為結果的能力(Husman & Lens,1999)。劉潔玲(2002)則認為,華人的教育是從 未來時間觀點出發,因此學習者會將學習目標建立在長遠的未來成尌上。古今中 外有許多學者認為「未來」對於個體當下的行為具有正向的鼓勵作用,從小師長 們常和我們分享偉人傳記,透過那些成功者的生命故事教導人們要擁有自己的未 來夢想,為未來目標而努力,藉由各種方式提醒我們個體當下的行為會影響自己 未來目標的達成與否。

過去研究顯示未來時間觀對個體學習動機具有正面影響,De Volder 和 Lens

(1982)發現未來時間觀和學習動機、學習表現結果皆具高相關。Gjesme(1983)

指出未來時間觀能夠幫助個體照亮前進的路,幫助個體找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

當個人的未來目標越清楚尌越能覺察並實現它,在過程中能夠規劃自己未來的行 動,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採取預備措施。Nuttin和Lens(1985)指出未來時間觀 是指現在對未來目標的期望,當個人具有較強的未來時間觀,會對未來的長遠目 標產生預期信念,並形成較長的目標歷程。Miller和Brickman(2004)認為未來時 間觀的重要性和價值在於它能夠以達成未來目標為誘因,提高學習者自我調整學 習的意願。周淑楓(2007)認為未來時間觀信念較強的人在學習上會是主動的 學習者,他們因應困難與挫折的態度較為積極;面對長時間的學習也較願意 堅持努力;在學習歷程中的自我調整情形也較佳。

由上述可知,未來時間觀對學習者具有正面意義,有助於個體設定目標與達 成目標。當個體越具有未來時間觀,越願意為自己設定長遠的目標,並因而影響 個體當下的行為,讓個體延宕滿足到達成長期目標。因此,個體的未來時間觀對

其未來目標的探索、設定和達成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同時對學習具有高指引性。

二、未來時間觀的理論

本研究將未來時間觀定義為個體對未來目標的期待,思考、規劃未來的能力 以及能知覺當下行為對未來目標達成的影響。參考Husman和Shell(2008)及林麗 芳(2009)對未來時間觀提出的概念,將未來時間觀分為:對未來目標討論、知 覺未來目標的重要性、與未來目標的連結性、對未來目標的準備四個部分。1.對 未來目標的討論:是指個體與他人分享、討論自己將來的目標,透過和他人的討 論幫助自己對未來目標有明確的想法。2.知覺未來目標的重要性:是指個體對未 來目標的重視,當個體越重視未來目標,則越願意付出相對的努力來達成目標。

3.與未來目標的連結性:是指個體能覺察自己當下的行為對未來目標達成的影 響。4.對未來目標準備:是指個體對未來目標的準備程度,越具未來時間觀的人,

越具備未來作規劃、時間管理能力,比較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感到壓迫感。

有關未來時間觀的理論,西方研究早期多將未來時間觀視為個人的能力與特 質。Gjesme(1979)認為個體的未來時間觀屬於個體的人格特質,是逐漸發展而 成的,並且會影響個體思考、計畫未來的方式。他認為未來時間觀是以四種交互 作用的方式呈現對未來的關心,包括:涉入性,指個體關注未來事件的程度;預 期性,指個體對未來事件發生的準備程度;佔用性,指個體思考未來的次數,和 速度性,指個體知覺到未來即將到來的頻率。De Volder和Lens(1982)也將未來 時間觀視為個體的人格特質,他們進一步探索未來時間觀的內涵,將未來時間觀 區分為「認知」和「動態」兩層面。「認知」層面是指個人預期當下行為對未來 結果影響的能力。當個體較具備未來時間觀時,較能夠預期、設想未來的目標,

並且訂定目標計畫,引導個體當下行為到達成未來目標。「動態」層面則是強調 個體對其未來目標的重視,即使未來目標在很久的未來後才能達成,個體對未來 目標仍賦予高度的價值感。Nuttin和Lens(1985)採用三維的觀點,認為未來時間 觀是從個體動機目標設定中發展出來的,將未來時間觀定義為對未來目標的當下

預期,是由心理知覺所構成的。可以從它的延伸性、密集性和可實現程度加以描 述:「延伸性」指個體會為其重要目標作長期性計畫的計畫;「密集性」指個體 在特定時間範圍內計畫去達成的目標數量;「可實現程度」指未來計畫或目標的 實際可行性。

相較於過去將未來時間觀視為個體的能力和特質,近年來的研究對未來時間 觀的看法轉變為更具有彈性的個體信念。Seijts(1998)整理過去文獻認為未來時 間觀是對未來時間的認知、體驗與行動,和個人的認知結構有關而非過去認為的 人格特質。他採用五維的觀點定義未來時間觀,包含延伸性、連貫性、密集性、

方向感和感受性。「延伸性」是指未來時間觀的長度、「連貫性」是指未來事件 的組織程度;「密集性」是指個人未來期望事件的數量;「方向感」指個人知覺 自己從當下邁向未來的程度;「感受性」是指個體預期未來事件所帶來的滿足和 喜悅程度。Husman和Lens(1999)將未來時間觀定義為個體把未來目標融入現在 生活的程度,是個體對其未來目標的預期信念。他們認為個體對未來的看法與其 成尌目標具有密切關係。Peetsma(2000)也將未來時間觀視為動機概念,可用來 解釋學生課業努力的程度。他將未來時間觀區分為知識認知、評價情感、行為意 向與行為三部分:「知識認知」指個體對未來的理解或期待,以及對社會現實面的 瞭解;「評價情感」指個體對未來目標持有正面或負向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目標 的評價;「行為意向與行為」指個人有意識、有目的甚至有計畫的朝向他所設定 的目標努力的內在歷程。Bembenutty和Karabenick(2003)認為未來時間觀是個體 對其未來目標的一種信念,可提升個體的學習興趣、動機以及調整個體當下行為 以達成未來目標。

Husman和Shell(2008)認為未來時間觀包含價值性、連結性、延伸性與倉促 性四個面向,同時涵蓋了動態與認知層面。在價值性部分強調個體願意犧牲現在 以成尌未來目標的概念,當個體對未來目標越重視,則犧牲現在以達成未來目標 的意願尌會越高;連結性是個體的認知能力,是個體對未來目標的關注和規劃。

當個體對未來的連結性越高,則越能夠瞭解現在行為對未來目標的影響,在做決 定時較能思考未來的結果;延伸性是指個體把想法延伸至未來的距離。當個體越 具備未來時間觀,則越能將想法向未來延伸,未來目標尌會越明確,也更能了解 其重要性;倉促性是指個體覺知時間流逝的速度。越不具未來時間觀的人,較少 對未來作規劃以及預備,所以容易覺得時間飛快的流逝,容易被時間追著跑,常 會有時間倉促不夠的感覺。

在國內研究方面,劉潔玲(2002)認為未來時間觀是華人獨特的文化價值觀,

強調未來時間觀在學習歷程中的影響力。當個人有較強的未來時間觀信念,個體 會將目前的努力以及付出視為將來得到舒適生活的重要途徑。邱英豪(2007)為了 解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未來時間觀之差異情形,發展「國中學生未來時間觀照量 表」工具。他將未來時間觀照定義為以下五個面向:延伸性、密集性、連慣性、

方向感、以及感受性。延伸性是指未來時間觀的長度、個人習慣性做計畫的時間 距離或是個人向未來投射想法的長度;密集性是指個人未來期望事件的數量;連 貫性是指個人未來事件間的相關程度;方向感是指個人知覺自己向未來移動的程 度;感受性是指預期未來事件所帶來的滿足及愉悅程度。周淑楓(2007)探討大 學生未來取向的自我調整學習歷程,以自編的「未來時間觀量表」測量受詴者的 未來時間觀。她將未來時間觀分為關聯、價值、知覺工具性以及情感四個部分:「關 聯」是指個人意識當下行為將會影響到未來的結果,因此學習者作決定時會傾向 去預期當下的行為和決定對長程結果的影響;「價值」是指個人對其未來目標的 重視程度;「知覺工具性」是指個人知覺當前任務對達成未來目標有所助益,因 而引發的價值性動機;「情感」是指個人預期未來目標滿足個人的程度,或指個 人對其未來抱持著正向、樂觀的看法和態度。

林麗芳(2009)認為未來時間觀較強的學生較能預期當前活動對未來目標的 影響,會將當前努力、付出視為達成未來目標的重要途徑,因而能著眼於未來的 成果上。他將未來時間觀內涵分為未來計畫縱深豐富性、正向連結、計畫討論、

不確定感受以及倉促性。「未來計畫縱深豐富性」是指對未來計劃在縱向上的長遠 性及橫向的豐富性以及實際準備上的周延性;「正向連結」是指對未來目標與當前 活動的連結性,對未來目標價值的評估及對未來抱持的正向感受;「計畫討論」是 指個體與他人分享或討論未來目標的狀況;「不確定感受」是指個體若能感受未來 的不確定性,代表愈能真實地思考未來;「倉促性」是指個體覺知時間流逝的速度。

不確定感受以及倉促性。「未來計畫縱深豐富性」是指對未來計劃在縱向上的長遠 性及橫向的豐富性以及實際準備上的周延性;「正向連結」是指對未來目標與當前 活動的連結性,對未來目標價值的評估及對未來抱持的正向感受;「計畫討論」是 指個體與他人分享或討論未來目標的狀況;「不確定感受」是指個體若能感受未來 的不確定性,代表愈能真實地思考未來;「倉促性」是指個體覺知時間流逝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