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課程領導

在新世紀時代,世界各國推出一連串的教育改革計畫,其目的在於培養出具 統整、創意及問題解決能力的下一代,且成為 21 世紀具國際競爭力之世界公民。

我國為地球村的一員,在世界各國教改浪潮的引領之下,推動教改的各項政策與 措施也為之喧騰。教育部於 2000 年 9 月 30 日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 行綱要」,進行課程改革,作為教改的主要方向。因此可說,九年一貫課程的實 施,其主要的核心為課程改革,而各級學校也在學校本位經營的大原則之下,進 行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以落實教改的政策與目標。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在第三期總諮議報告書中明白指出,中 小學校長乃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校長應以首席教師自居,重視專業領導,充分 整合行政領導與課程教學領導,建立其專業領導地位,發揮專業領導的角色與功 能。因此 Glatthorn(1997)特別強調應將校長視為課程領導者,而 Noronha(1985)

指出:當校長是課程領導者時,教師有較好的課程計劃、方案和實施,學生也有 較好的學習成果。這也如歐用生(2000a)所認為課程領導乃是決定課程改革成 敗的重要因素。而隨著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強調以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為其目標的

「課程領導」,更是成為教育研究實務的一個新興領域(單文經、高新建、蔡清 田、高博銓譯,2001)。

一般而言,在傳統上校長的領導大部份集中心力於行政工作或公共關係的建 立、社區的經營,而較缺少課程、教學的領導效能,因此忽略了課程領導與管理,

而未能發揮其「首席教師」應有的領導功能。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尤其是課 程改革下所引起的資源、權力的重新分配,產生更多競逐和抉擇,因而校長不僅 要有豐富的課程素養,更要有能力作課程慎思和決定,就像指揮家一般,把不和 諧的各種「雜音」協調、統整起來,成為雄壯悅耳的交響樂(歐用生,2002)。

以此觀之,校長的課程領導影響改革是否成功甚鉅,校長是這一波課程改革成敗 的主要關鍵因素。因為只有校長真實地涉入課程與教學發展,才能啟動教師設計 課程的動機,建構有能力發展的團隊(林文生,1998)。因而黃政傑(1992)認 為課程要在學校內落地生根,這當中扮演著靈魂人物角色者便是校長。對於我國 教育改革的成敗,校長的課程領導情況為何,有待深入研究與分析。

壹、課程領導的意義與重要性

一、課程領導的意義

教學和課程在學校的活動中為主要的教育作為,兩者缺一不可,而欲使教育 目標能達成,如何的進行課程設計,使教學與課程運作順暢,其中校長課程領導 具關鍵的地位,「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課程領導」(李錫津,2000),

由此可知,校長的觀念與態度,會影響到學校課程發展的方向(張嘉育,1999)。

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下,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校長的課程領導面臨新任 務的挑戰,校長所擔負與執行的任務更加繁重,因此,校長如何有效來進行課程 領導,使得學校課程與教學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與目標,是為教育改革能否成功 的主要關鍵所在。這也誠如 Hord 和 Hall 所說:校長發揮強而有力的領導,是

決定課程領導成效的重要關鍵(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銓譯,2001)的 主要含意。

學校的主要任務,在於提供學生適性的課程,安排有效的教學,讓學生能夠 快樂的學習與成長,因此,課程與教學通常被視為學校教育過程的核心(黃嘉雄,

1999)。再者,一個優質教學環境的塑造與優質課程,必須經由有效的課程領導 之程序,方能有效達成。校長在學校經營的方向,必須由過去注重行政功能,轉 為以課程發展為重心(曾巧如,2000)。就當前九年一貫的課程實施現況言,校 長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建構學校教學特色,似乎更需要透過課程領導的模 式,來完成此一任務。

但何謂課程領導,國外學者因觀點的不同,其定義有所差異,詳述如下:

Morrison(1995)認為課程領導意謂著課程知識的傳遞與建構,以及人際間 的管理﹔這些議題皆需要學校全體成員做有效率的課程領導與管理。他並指出

「領導」係指為達成目標,在目標的設定與激勵時,所運用的一系列較高層的活 動﹔「管理」則較關注於維持實作的表現與資源的分配上。

Gross(1998)指出課程領導是教育組織中的成員,積極參與及協助學校提供 一個多元且適合的計畫,使學生能有效學習並展現成效。

John 和 Clive(1999)則認為課程領導與管理歸納有三要點:(1)教師之 間須有目的和意義的合作。(2)校長和行政人員需積極地投入課程領導。(3)

建構全校性的課程政策。

Glatthorn(2000)覺得課程領導其所要發揮的功能為使學校系統能增進學生 學習品質的目標。

Brown 和 Rojan(2002)認為課程領導應該是協助老師進入學校課程,鼓勵 老師由傲慢領導權的角色到幫助學校共同發展。

Nashashibi 和 Watters(2003)進一步提出課程領導是:(1)提供教師全方 位的學習機會與課程改進。(2)支持和發展全體職員的潛能。(3)學習者-引導 課程。(4)支持學習者。(5)廣泛接納、共同學習。(6)建造課程。(7)讓 教師接近課程領導權,進而協助學校共同發展。

國內學者對課程領導則有以下的看法︰

徐超聖(1999)將課程領導視為一般教育領導的一部份,界定校長的課程領 導為:校長基於課程的專業知識,經由各種領導行為,協助教師改進課程的品質,

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完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吳清山、林天祐(2001)則認為課程領導係指在課程發展過程中,對於教學 方法、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鑑提供支持與引導,以幫助教師有效教學和 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王月美(2001)認為課程領導係指校長為達到學校的教育目標,基於對課程 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透過直接或間接的領導行為與方式,經由協調課程的利害關 係人進行發展學校課程方案,設計與規劃課程,建立課程品管機制,並從事學校 課程和教學活動的相關措施,藉以增進教師專業成長、協助教師改進課程品質與

提昇學生學習成就的歷程。

高新建(2001)認為課程領導是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課程相關事務所表現的 領導行為,其相關於學校課程、教學、學習等有效領導作為。

張嘉育(2004)認為課程領導可視為指引、統領課程發展與改革的活動行為,

主要在影響整個發展與改革的歷程,並能主動回應其發生的挑戰,並完成目標。

潘慧玲等(2004)則總結課程領導內涵應包括:(1)設定課程目標與計畫。

(2)界定課程發展任務。(3)管理與發展學校課程方案。(4)視導教學改進。

(5)發展教師專業能力。(6)視導學生進步情形。(7)營造文化。(8)分配 資源。

綜上所述,可將課程領導歸結以下幾點加以說明:1.課程領導視為一種賦權 增能,覺醒學校本位課程意識,發展屬於自己學校特色的課程理論作為。2.就領 導行為而言,是教育人員對於學校的課程相關事務的領導行為;是確保學生學習 品質,與提升教學效能的一種領導作為;是重視學校成員課程有效發展與學生有 效學習的領導作為;是提供系統有計畫且可遵循行使課程功能,促使課程有組織 性地發揮之領導行為。3.課程領導可視為一種技術、計畫與達成教育課程目標的 方法。4.課程領導可引導課程發展與改革活動的行為,進而影響其過程與結果,

並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標。

二、課程領導的重要性

依據 Brubaker 和 Simon 指出:自1647年開始,校長的領導角色產生了以下 數種轉變:校長兼教師(1647~1850)、一般管理者(1850~1920)、專業與科學 管理者(1920~1970)、行政與教學領導者(1970~1990)、課程領導者(1990-)

(引自魯先華,1996),因而得知,校長的領導角色是隨著時代的思潮與社會需 要,隨著教育政策的改變而跟著推移改變。

從上述校長角色的轉變可知,隨著教育環境的改變,校長角色的定位也隨之 而改變,而課程領導者的角色是未來的趨勢,這與總諮議報告書所強調的校長乃 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校長應以首席教師自居,重視專業領導,充分整合行政領 導與課程教學領導,建立其專業領導地位,發揮專業領導的角色與功能,不謀而 合。校長在領導教師實施課程規劃、設計與執行時,如何帶領教師發展學校願景,

進而依據願景去規劃本位課程、實施與評鑑課程,這也是校長的角色從過去重視 行政領導更進而轉變為現在的課程領導角色。

面對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就整個課程改革而言,是將課程的自主權由中央

「由上而下」的舊規範,改變為「由下而上」的新模式,因此可看得到的是學校 本位課程的發展,變得相當重要,其中校長課程領導的角色更益顯得重要。呂木 琳(1999)指出,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校長應充實課程方面的知能,領導教師規 劃課程,協助教師提升課程發展能力,並結合家長及課程專家,決定學校的課程,

以發揮學校特色,符合社區需要。因而可知,要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更應該要重 視校長的課程領導,而歸納校長在課程領導中之重要性,更可從 Aronsyein和 DeBenedicts 所提之幾項因素中(單文經等譯,2001),看出校長在擔任課程領 導者的重要性:1.能夠鼓勵與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2.建立積極而開放的學校氣 氛。3.和教師同仁們共同合作,建立學校課程的願景。4.以專業發展來帶動教師

的成長。5.以身作則作為教師同仁們在課程領導方面的典範。臚列學者的看法如

的成長。5.以身作則作為教師同仁們在課程領導方面的典範。臚列學者的看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