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本研究主要是以國小學童的「角」概念為研究主題,一般概念為形成角概念 之基礎,是故本節先對學童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兩方面加以探討。

壹、概念之形成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概念的意義及其形成,提出其各自看法。例如:Duit 和 Treagust(1995)認為概念(concept)是指一個概括的名稱或具有能被信號或 符號代表所指共同屬性的一類事物或事件,及一些已明確定義或廣泛為大眾所接 受的觀念。徐綺穗(1995)指出Gagne認為概念的基本意義為個人對一組觀察事 物或其特質的行為反應,可分為具體的概念(concrete concept)與定義的概念

(defined concept),前者如「鳥」、「圖」「顏色」等,以知覺上的特徵為分類 的依據;後者如「溫度」、「舅舅」,無法從視覺上予以界定,而必須以語言或文 字來說明。Novak(1987)定義概念是一種認同(identification),是一種心像、

觀念和過程,概念也是在事件或物體中尋出規則後的標籤。郭重吉(1992)更把概 念動態化,認為概念是學習者接受外來訊息後,統整在原有知識(

prior

knowledge

),或原有概念(pre-conception)而建構發展出來的結果。另外黃金泉

(2003)也提到Vergnaud(1983)的看法,構成一個概念的意義包含三個特性(一)

不變性-包含定義概念的性質(二)符號的表示-表示概念的特殊方式(三)情 境-使得概念有意義。

所以一個概念是一個象徵的建構(symbolic construction),它用來代表外

界事物或事件的共同性,概念之所以形成,是由於我們能夠對外界的事物進行歸 類(categorization)(鄭昭明,1997)。藉由概念的形成,我們將訊息按概念分 類處理,不須每一事物給一個名稱,可節省許多字彙及記憶上的負擔,因此可據 以進行推理、決策或問題解決等思考活動,故概念的形成是思考的基礎(鄭麗玉,

1993)。概念的形成是需經由學習的。簡單概念學習的過程主要是由類化與辨別 的交互作用,把具體事物的經驗,經由抽象化而形成超越具體對象的認識;複雜 概念的學習,則需經由理解或假設驗證的思考歷程(林福榮,2001)。學者劉秋 木(1996)認為數學知識是抽象概念所形成的結構,兒童如何形成概念是數學學 習的重要問題,能將同性質之事物歸納成一類而以符號或名稱代表之,就成為概 念。且概念的形成與分類是分不開的,分類是形成概念的基本操作,所以對數學 概念的教學最好以分析屬性、分類、命名的程序來進行,但也要注意兒童在社會 上所學到的錯誤概念。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發現概念是學習者在建構知識、學習技能的重要基礎 所在,概念對學童的學習成效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概念的正確與否、形成多寡,

都會影響學習的成效。如對「角」或「角度」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對於學習平 面幾何圖形或空間立體圖形,都會阻礙學童的學習成效及降低學童的學習興趣,

故對概念的認知愈明瞭、愈能幫助正確概念的獲得。也就是說:兒童在學習的歷 程中,形成正確而清楚的概念是重要的。

貳、概念之發展

概念是循序發展的,但並非只因生物或生理成熟的自然結果,也並非年齡一 到,即會有特定的發展出現。所以概念與認知的發展是在正常學習環境之下,學 童藉由學習與成熟兩者的交互助長作用,所經歷的心智操作(mental operation)

或心智過程(mental processes)(林生傳,1997)。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Klausmeier(1974) 教授提出應用於教學的一種概念理 論:「概念學習與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簡稱是CLD),認為學童的概念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具體層次(Concrete level)--個體可以辨認出他曾經接觸過或 學過的概念。

第二層次:識別層次(Identity level)--當個體所面對的是他過去曾接觸或 學習過的概念,即使是從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個體仍 然可以辨識出來。

第三層次:分類層次(Classificatory level)--對於相同概念有兩個以上不同 的實例時,能歸納出相同種類的特徵。

第四層次:形式層次(Formal level)--個體可以清楚地了解概念所代表的 意義、一般與獨特屬性,並且能夠分辨與此相似概念的差異所在。

Klausmeier同時認為概念發展的層次是固定不變的,並依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概念循著四個層次之順序固定不變,不可跨越層次,是為不變性。

二、相同概念持續不斷發展漸漸進步,連續層次概念的發展也可能同時進行,

故由低層概念到高層概念的達成是連續而非間斷的。

三、由於同層次概念之內容領域的熟悉程度不同、抽象性的差異,故學習的難 易度、發展的先後仍會有所區別。

四、概念發展到較高層次時,學童對原則和分類的概念增加,而且解決問題的 技巧更為精進。

五、學童隨著年級的增加,對不同科目內容之概念的差異性日趨明顯。

六、教育的品質和認知的發展對概念的達成有密切的關係。

七、概念的發展因社會文化環境的不同,而會有所差別。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學童的概念發展是由具體的層次,經辨識、歸類的層次,

到抽象的形式層次,且需經由不斷努力的學習,其層次才能漸次提升。學童心智 的成熟與學習環境的刺激對於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深遠,因此在教材內容的設 計及課程教學的編排應與學童的生活經驗相符合外,也需考量學童概念發展的層 次性,透過教師對學童個別差異性的瞭解,施予合適的教學,協助學童獲得正確

的知識,提升知識概念的發展。角概念的學習亦同,本研究為學童角概念學習成 就之探討,因此在測驗問題之設計上參考概念發展的理念,以配合學童各階段的 學習內容,來探討學童對角概念的理解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