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係探討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童對「角概念」的認知,並分析與瞭解學童 對於「角」概念類型的表現與迷思情形。本章將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本研究之相關「名詞解釋」及「研究限制」依序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人是視覺的動物,為了生存,人類天賦的「形」或「幾何」直覺,遠比一般 人所想像還要豐富堅實。所以,國小幾何課程不但是數學教育的重要基本課題,

也是較易學習、較有趣的教學單元(教育部,2003)。

「全美數學教師協會」(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簡稱 NCTM)在2000年也指出,過去小學數學教材較偏重算術,而忽略幾何的學習,

因此幾何的地位與重要性需要得到適當的提高。同時亦指出幾何教學的目標是藉 由分析幾何圖形的特徵與屬性,來幫助學童了解幾何學的性質和關係,能於日常 生活中加以應用;並強調學童應該發展幾何空間知覺和具體表徵的系統。同樣 的,學者林碧珍(2003)研究我國國小四年級學童於2003年在國際數學與科學教 育成就趨勢調查(

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簡 稱TIMSS

的數學成就表現中指出,幾何內容評量的比例,已有明顯的提升,顯 示幾何教材的學習逐漸受到國際評量的重視。

由上述可知,幾何課程的學習促進學童對數學的興趣、且與我們生活具有密 不可分之關連性,又國際基礎數學教育的潮流,正有逐漸重視幾何教育的趨勢。

Clements 和 Battista(1992)指出,國小學童對於「角」概念的學習是非 常困難的。探究原因,發現構成幾何圖形的基本要素中,就屬「角」概念較為抽 象又不易為學童所理解。Piaget(1960)指出學童「角」概念的認知發展遠比其 他數學概念的發展來得慢,八歲以前的學童,大都還以「角」的邊長來判定角的 大小,直到八歲以後,才能觀察角的兩邊之張開程度作為判別角的大小之依據。

但此時許多學生仍缺乏角的保留概念,容易受角擺置的方向不同而認為角的大小 就不同。Wilson(1992)對143位國小六年級學童調查矩形的定義,大部分的學 童都提出矩形是一個有四個邊線的四邊形,或是四邊形中有兩組平行、等長的對 邊;大部分的學童都未提及「角」的字眼,只有約百分之一的學童有提到矩形有 四個「角」或四個「直角」,由上可知國小學童瞭解幾何圖形「邊」的性質通常 就多於對「角」性質的瞭解。另外,Stavy 和 Tirosh(2000)對國小學童調查兩 直線相交所成的一組對頂角是否相等、兩角的「邊長長短不同」及「弧線標示大 小不同」之表現,結果發現國小四年級學童在這兩項目的角概念答錯率都接近40

%。因為學童受到More A(角的邊長及弧長愈長)-More B(角就愈大)的直 觀法則所影響。國內學者(劉湘川、劉好、許天維、易正明,1993)研究亦發現,

約有二分之一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對角的概念不清楚,容易視「角」為一個三角形 或僅為角頂點之一點的錯誤概念。劉好(1996)指出平面上的有限圖形(如多邊 形)中,並不包含任何角,而是包含了「角」頂點的鄰近區域。所以構成角頂點 的鄰近區域線段長度不同,會使角頂點的鄰近區域有所不同。但角的兩邊之張開 程度大小,卻不因邊長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角」概念是幾何課程學習的重要基礎,依據九年一貫暫行綱要所編寫的國 小數學課程「角」單元分佈在三至五年級,唯有深入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童具備角 概念的情況,才能明瞭其整體角概念的學習成效。國內有不少研究「角」概念的 文獻,如陳錦傳(1995)在「國小四、六年級學童角的大小比較的解題策略之研 究」中指出,大部分的國小學童習慣以直覺判斷的方式來比較角的大小。角的邊 之長短、角的弧線標示、角的方位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童角的大小比較的表現。

柯慶輝(2000)在「國小三年級學童具體角情境解題之研究」中指出,學童對於

「角」的認知是「形的角」先於「定義的角」;角概念的發展順序依次是「情境 的角概念」、「脈絡的角概念」、「抽象的角概念」。黃金泉(2003)在「國小四年 級學童角的概念之研究」中指出,56%的學童會受到角的邊長、角的弧長愈長,

角就愈大的直觀法則所影響、45%的學童對角的意義,仍有釐清的必要。上述的

研究皆不是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其研究對象,其三、四年級學童容易發生的迷思 概念,對五年級學童而言,是否有著相同的情形?且又隨著九年一貫暫行綱要課 程的實施,對教材內容、課程進度及教學方式的改進之下,能否有助於上述情形 的改善卻不得而知?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描述角的方式具有多樣性,使得學童在建構「角」概念 時常產生困難,故在國小幾何教材及教學中,需要針對「角」單元的教材編排及 教材內容進行探討,找出學童不易理解及容易迷思的部分加以輔導,才能建立學 童正確的角概念。研究者在擔任國小高年級數學科教學時,也常發覺學童對角概 念缺乏正確的認知,例如:一個四邊形的二倍擴大圖,有些學童除了知道邊長變 成二倍,也認為角度會跟著變成二倍的錯誤概念。所以研究者深覺必須針對國小 學童在角概念的理解程度及迷思情形再深入探討,並提供教學參考,期使學生學 習及建立正確「角」的概念,為往後幾何課程的學習,奠定深厚紮實的基礎。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擬針對學習九年一貫暫行綱要課程之國小五年級 學童在「角」概念之學習情況進行探討。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角」概念理解情形的表現。

二、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角度」概念理解情形的表現。

三、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作答表現與教材設計的關係情況。

四、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角」概念之實作能力表現情形。

五、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童在「角」概念方面之可能迷思情況。

貳、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為:

一、國小五年級學童「角」概念的表現如何?

(一)認識角名稱的表現為何?

(二)辨認角圖形的表現為何?

(三)直角概念的表現為何?

(四)旋轉角概念的表現為何?

(五)角的分類與應用表現為何?

(六)角的保留概念表現為何?

二、國小五年級學童「角度」概念的表現如何?

(一)角大小的直觀比較表現為何?

(二)量角器的認識與操作的表現為何?

(三)角度實測與估測概念的表現如何?

(四)角度解題與應用的表現為何?

三、參照「南一」、「康軒」、「翰林」三版本學習的國小五年級學童,其角 概念表現的差異情況為何?

四、國小五年級學童「角」實作表現如何?

(一)實物形體角的辨認表現為何?

(二)實作三角形與四邊形的內角和的表現如何?

(三)角大小的直接比較與間接比較的表現為何?

(四)實作互補角與鈍角三角形的表現為何?

五、國小五年級學童「角」的概念有何迷思?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壹、國小五年級學童

本研究所指的國小五年級學童,是指於八十八學年進入國小就讀一年級,九 十二學年完成國小五年級課程之學童,其一年級到三年級係接受民國八十二年頒 佈的課程標準之數學課程,四年級到五年級則接受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領 域的課程。

貳、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中之「角」概念

九年一貫暫行綱要數學領域,係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思考型態兩項特徵,

將國小至國中九個年級課程區分為四階段。本研究「角」概念相關部份係涵蓋階 段一(國小 1~3 年級)及階段二(國小 4~5 年級)中,有關「數與量」主題中 的「量與實測」子題的角度度量概念及「圖形與空間」主題的角概念之能力指標 為主。

參、直線、射線、線段

本研究中的「線段」是指利用直尺把兩點以直的線連接起來,所得到的一條 線段;「直線」是指將線段向兩端方向無限延伸,形成的一條線,沒有端點,兩 端具有可延長性;「射線」是指將線段向一端方向無限延伸,形成的半線,射線 只有一個端點(中學數學實用辭典,1995)。本研究定義「角」是一雙定出兩個 方向間的差量之射線,但考量國小學童尚未具有「可延長性」的概念,因此課程 中尚未引入理論上(幾何學上)的直線與射線概念,學童可能尚無法體會「角」

的邊是一種射線,故角圖形的呈現其邊以線段表示之。

肆、角的保留概念

本研究中的「角的保留概念」是指角的大小不因「方位擺置的不同」、「切 割重組」、「邊的長短不同」等因素而會有所改變。

伍、圖形角概念

本研究中的「圖形角概念」是指由共一端點的兩射線所圍成平面區域的一部 分角形,是一種有限制範圍的角形。

陸、張開角概念

本研究中的「張開角概念」是指二線段以一共同的固定點(共一端點及相同 指向),兩邊同時張開所形成的角,不計較始邊與終邊,只著重角的張開現象與 程度,如紙扇的張開現象。

柒、旋轉角概念

本研究中的「旋轉角概念」是指一線段從起點(朝某一方向)繞著一端點旋 轉到另一位置(指向另一方向),所形成的角,也就是將角視為旋轉,著重角的 旋轉程度。

捌、角的實測概念

本研究中的「角的實測概念」是指學生能使用量角器量測圖形角的度數或大 小,並以「度」為量測值的單位。

玖、角的估測概念

本研究中的「角的估測概念」是指學生能對角形的兩邊張開程度大小,非使 用量角器直接測量,而以心像或某種方式估出角兩邊張開程度的度數。

拾、角的實作表現

本研究中的「角的實作表現」是指由實際操作的方式來探究學童角概念理解 的情形,包含以下七項:(一)實物形體上角的辨認(二)三角形內角和的操作 觀察(三)四邊形內角和的操作觀察(四)角大小的直接比較(五)角大小的間 接比較(六)互補角的作圖(七)鈍角三角形的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