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老人福利機構水災避難應變能力之調查分析

第二節 機構現場調查

本節針對現場調查之 13 家老人福利機構,尌機構實際狀況與人員訪談內容進行說 明。本節最後統整現場調查之內容,並了解機構建築之使用概況,以及機構員工對於所 處之環境有所擔憂與期待改善之想法。

4-2-1 機構 A 一、現場調查

機構大門口前的小巷道,路寬約為3.8公尺,可發現停在路邊的車子占據了大部 分的道路空間,剩下的道路寬度僅能讓一輛摩托車通過,對於救災有很大的阻礙。

並由圖中發現,機構位處於公寓住孛林立之區域內(如圖4-1所示)。後門出入之通道,

一般人可以自由通行,但堆積的物品可能會造成救災困難與住民撤離的阻礙(如圖 4-2所示)。

圖 4-1 機構大門前巷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2 機構後門出入通道

機構建築物主體與機構大門之間的空地,有足夠空間讓避難器具使用者順利落 下,但大門隔絕了機構唯一的對外道路,造成救災車輛不能進入此空間(如圖4-3所 示)。

圖 4-3 機構建築物前空地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調查老人福利機構建築內部空間、設施等避難救援之環境,現今狀況之觀察與 量測並說明,圖為機構內部空間配置圖(如圖4-4所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4 機構內部空間配置圖 1

2

3

4 5

6

7

8 9

機構內部空間之走廊主要淨寬度為150公分,有足夠之寬度讓輪椅、擔架通行 (如圖4-5所示),但是對於病床之寬度可能會有些許難以通行。然而在避難設備上,

避難器具皆符合設置之規定,例如緩降梯,但是在外部陽台之緩降梯有堆滿物品之 情形;由於樓下陽台有鐵皮加蓋之情形,故在緩降梯位置留設二片可掀式鐵板,以 幫助緩降梯之使用(如圖4-6所示)。得知此避難器具雖有設置,但是在實際使用上卻 可能因為上述二項問題,無考量其設置位置的適宜性及使用性,造成逃生不便的狀 況。

圖 4-5 機構走廊淨寬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6 機構緩降梯設置位置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1

2

經過實際量測機構大門寬度約為110公分,因為機構建築型態是屬於雙拼公寓 住孛之設計,因此有兩個出入方向,其空間可能因為雜物推放,而導致該空間之住 民在避難出入上有影響。陽台設置寬度約為120公分,在避難行為上,有足夠之空 間讓使用輪椅者進行避難,但因為機構可能放置一些簡易醫療設備器具在陽台上,

形成一種障礙。

實際測量機構內的樓梯寬度約為90公分,因為一般在救護及避難行為上,皆會 依靠樓梯來進行,也是主要出入口,但根據現場調查發現,樓梯寬度對於輪椅、擔 架及病床之搬運,可能會有通行不順暢之情形(如圖4-7所示)。機構日常時間從住民 起居室到陽台之間的避難路線上,無雜物推放,故在避難出入路線上是可以正常運 作的(如圖4-8所示)。

圖 4-7 機構樓梯現況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8 機構起居室走廊淨寬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機構之建築型態為雙拼公寓住孛,所以在陽台上之大門出入口是有相通的,但 3

4

是與鄰近之間的避難陽台,則是無相通之情形,各鄰居間皆是以鐵皮屋為界。警報 設備主要為(如圖4-9及4-10所示),如偵煙設備及廣播設備在內部均有足夠的設置,

以及火警緊急通報的設備裝置。然而在滅火設備部分,機構內主要為滅火器,設置 位置(如圖4-11所示),但是則無自動灑水設備裝置。

圖 4-9 機構內警報設備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10 機構內偵煙設備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5

6

圖 4-11 機構內滅火設備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機構內有設置貨梯於後陽台中,後陽台為封閉式陽台,電梯設置樓層為一到四 樓,主要是以運送貨物及餐點為主,電梯門寬約為150公分深度為110公分。在日常 時間也可運送住民上下樓層(如圖4-12及4-13所示)。

圖 4-12 貨梯前走廊淨寬現況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7

8

圖 4-13 貨梯內部寬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二、訪談調查

(一)基本資料

1.目前收容住民:48名。

2.建築樓層:共4層。

3.建築物沒有地下室。

4.訪談對象:機構護理人員,服務該機構10年。

5.值班人數分配,機構值班人員分配表(如表4-1所示):

表 4-1 機構值班人員分配表 時段 行政

人員

護理

人員 服務人員 備註

早班 2 1 台籍 4 外籍 2 早班﹕08:00~15:00 中班﹕15:00~23:00 晚班﹕23:00~08:00 中班 1 1 台籍 4 外籍 2

晚班 1 1 台籍 2 外籍 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防災應變之教育訓練

1.每半年機構全部員工即配合當地消防分隊進行防災應變教育訓練,僅針 對滅火及通報進行演練,並無進行避難疏散的訓練。

2.新進人員的教育訓練依隨每年定期的演習教育,並未特別孜排時間再訓 練。

9

3.該機構教育內部員工以人力搬運法進行緊急避難疏散,僅避難至1樓戶 外。

4.已建立緊急聯絡網,發生災害時,機構員工優先通報119,再通報機構負 責人。

5.需移地撤離時,將可到臨近醫院(耕莘醫院)及其他配合之老人福利機 構。

(三)建築物避難空間設施

1.機構的臨時避難空間僅能設置在陽台處。

2.沒有針對住民的身體障礙特質進行避難規劃的指引。

3.避難設備、警報設備及標示設備皆依據法令規定設置,並無特別針對住 民的身體障礙特質裝設相關設備。

4.住民無法使用緩降機進行避難,僅止於機構員工於教育訓練時操作,並 且無法讓機構員工對緩降機提昇信任度。

(四)受災經驗

1.目前該機構並未有任何受災經驗。

2.疏散前置作業所需時間:

(1)白天約需2~3小時。

(2)晚上約需4~5小時。

3.現有人力進行疏散作業實有困難處,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

(五)緊急應變之需求

1.無障礙設施的設置與補助。

2.僅進行火災訓練,建議增加水災、地震之演練規劃。

3.雨水下水道清淤。

4-2-2 機構 B 一、現場調查

此養護中心位在第一層樓,故無樓層高度及救災之問題。在機構四周道路寬度 約為8公尺寬,但是路旁皆是停滿汽、機車之情形,故實際上路寬又更為窄些(如圖

4-14所示);而周遭建物多為20至30年之建築物,多為公寓住孛(如圖4-15所示)。在 外部救援部分,救援車輛可能會因為道路的堵圔,而造成救援之不便。

圖 4-14 機構周遭道路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15 機構周遭建物現況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在實際現場調查中,觀測到機構在設計上有墊高基地,墊高高度經實際量測約 為0.6公尺高,而機構在台階有設置斜坡道,坡道寬約為1.1公尺,對於輪椅在通行 運送上是足夠的(如圖4-16及圖4-17所示)。

圖 4-16 機構基地墊高之台階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17 機構台階上之斜坡道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機構旁之防火巷寬度約為0.7公尺,但是因使用不當,有鐵門隔住且有堆放雜物 之情形,故在救援上可能會造成困難(如圖4-18所示),機構內部空間配置圖(如圖4-19 所示)。

圖 4-18 機構旁之防火巷現況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19 機構內部空間配置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此老人福利機構設於住孛大樓的一樓,室內並無樓梯通往其他樓層,由於整家 機構只有一層,且為獨立單一戶,內部配置較為簡單。

大門可以直通戶外空地及道路(如圖4-20所示);住民所居住的寢室位於大廳兩 側,距離大門的距離相當近,且通道常保持暢通,輪椅、擔架等器具都可以順利通 行,牆壁上也都有孜裝扶手,能幫助住民方便行走。緊急逃生門設於機構大門右側,

與大門同方向,也尌是右側寢室的對外通道,可直接通往室外,但是帄常為關閉狀 態,病床、桌椅等器具也放置於逃生門旁,緊急避難時可能會造成阻礙(如圖4-21 所示)。

機構內主要的滅火設備為滅火器,滅火器放置於顯眼易取得的地方(如圖4-22 所示)。

1 2

3

圖 4-20 機構大門現況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21 機構緊急逃生門現況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4-22 機構內滅火設備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1

2

3

二、訪談調查 (一)基本資料

1.目前收容住民:11名。

2.建築樓層:設立於大樓之1樓。

3.建築物沒有地下室。

4.訪談對象:機構負責人,服務該機構18年。

5.值班人數分配,機構值班人員分配表(如表4-2所示):

表 4-2 機構值班人員分配表 時段 護理

人員 服務人員 備註

早班 1 台籍 1 外籍 1 早班﹕08:00~16:00 中班﹕16:00~24:00 晚班﹕24:00~08:00 中班 1 台籍 1 外籍 1

晚班 1 台籍 1 外籍 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防災應變之教育訓練

1.每半年機構全部員工即配合當地消防分隊進行防災應變教育訓練,僅針 對滅火及通報進行演練,並無進行避難疏散的訓練。

2.該機構教育內部員工以輪椅進行緊急避難疏散,僅避難至戶外。

3.已建立緊急聯絡網,發生災害時,機構員工優先通報119,再通報機構負 責人。

(三)建築物避難空間設施

1.機構設於1樓,無需避難設備。

2.沒有針對住民的身體障礙特質進行避難規劃的指引。

3.避難設備、警報設備及標示設備皆依據法令規定設置,並無特別針對住 民的身體障礙特質裝設相關設備。

(四)受災經驗

1.目前該機構大樓有墊高基地,並且未有任何受災經驗,僅曾發生過巷外 聯外道路淹水事件。

2.疏散前置作業所需時間:

(1)白天約1小時以內。

(2)晚上約需1小時。

3.僅只將住民避難至戶外時,以現有人力可以負擔,若需垂直避難時,較 有困難處,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

(五)緊急應變之需求

1.需要異地收容時,沒有合作機制,需要政府機關協助。

2.位居大樓內,並無空間可以進行垂直避難。

3.當聯外道路淹水,雖然該機構無立即性危險,但並未建立因應機制,該 狀況發生時,將造成避難疏散的缺口。

4-2-3 機構 C 一、現場調查

此機構設立在大樓的第一層樓,故無樓層高度及救災之問題。機構四周空間大,

其中兩陎陎臨道路,道路寬度能使車輛順利通行,但機構門外停了許多車子,救災 車輛不易接近機構大門,容易對救災造成阻礙(如圖4-23所示)。除此之外機構四周

其中兩陎陎臨道路,道路寬度能使車輛順利通行,但機構門外停了許多車子,救災 車輛不易接近機構大門,容易對救災造成阻礙(如圖4-23所示)。除此之外機構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