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歌唱音準學習成效之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歌唱音準學習成效之情形

視唱部份為第二大題視唱題,共有 2 題,每題有 12 個音,每個音 1 分,總 分為 24 分。視唱成績由三位評審分別進行評分,取三位評審評分之平均數為最 後得分。

一、兩組學生視唱成績前測分數之比較

研究者採用獨立樣本 t 考驗的統計方式來了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音樂學習成 效測驗前測視唱成績之表現,結果顯示結果顯示實驗組平均數為 1.62 分,標準 差為 1.69;控制組平均 0.71 分,標準差為 0.97,實驗組平均值高於控制組 0.91 分,t 值為 1.80,p 值為 0.09(>.05),實驗組與控制組無顯著差異。如表 4-4-1

表 4-4-1

「音樂學習成效測驗卷」前測視唱成績之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視唱 實驗組 1.62 1.69 1.80 .09

控制組 0.71 0.97 實驗組 n=13 控制組 n=26

二、兩組學生視唱成績後測分數之比較

後測部份亦使用獨立樣本 t 考驗來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視唱成績之差異。

後測的結果顯示實驗組平均數為 12.62 分,標準差為 10.05;控制組平均 1.12 分,

標準差為 1.08,實驗組平均值高於控制組 11.5 分,t 值為 4.11,p 值為.00(<05),

82

實驗組與控制組有顯著差異。由此可知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後,實驗組在視唱 的表現明顯優於控制組,如表 4-4-2。

表 4-4-2

「音樂學習成效測驗卷」後測視唱成績之獨立樣本 t 考驗分析

項目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視唱 實驗組 12.62 10.05 4.11 .00***

控制組 1.12 1.08 實驗組 n=13 控制組 n=26

*** p<.001

三、兩組學生視唱成績前、後測分數的比較

為瞭解音調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視唱能力的影響。本研究利用相依樣本 t 考 驗的統計方式來探討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前、後測差異。

表 4-4-3 顯示兩組學生於實驗前後在視唱方面的相依樣本 t 考驗結果。實驗 組的前測平均值為 1.62 分,後測平均值為 12.62 分,在實驗教學後,平均增加了 11 分,t 值為 4.26,p 值為.00(<.05)達顯著差異;而控制組的前測平均值為 0.71 分,後測平均值為 1.12 分,後測較前測平均增加 0.41 分,t 值為 1.78,p 值為.09(>.05) 未達顯著差異。數據顯示在實驗教學後實驗組學生的視唱成績表現有顯著進步,

而控制組學生的視唱成績表現未有變化;最後將兩組學生前後測視唱平均成績繪 製成圖 4-4-1,也可看出和 t 考驗一樣的結果:實驗組視唱成績進步非常顯著,

控制組視唱成績進步並不明顯。

83

表 4-4-3

兩組學生在音樂學習成效測驗之「視唱」項目前、後測分數的比較 組別 前、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前後測進步分數差異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雙尾) 實驗組

(n=13)

前測 1.62 1.69 11.00 9.30 4.26 .00***

後測 12.62 10.05 控制組

(n=26)

前測 0.71 0.97 .41 1.18 1.78 .09 後測 1.12 1.08

*** p<.001

圖 4-4-1 兩組學生在音樂學習成效測驗之「視唱」項目前、後測分數的比較 由上述可知實驗教學後實驗組學生的視唱成績表現有顯著進步,而控制組學 生的視唱成績表現未有變化,與控制組相比,實驗組視唱成績進步較多。

84

第五節 研究討論

本節根據音樂學習成效測驗進行相關問題探討,以下就音調型應用於國小四 年級學童音樂學習之成效進行討論。

一、學童在曲調方向辨識成效之情形

實驗組曲調的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成績。整體而言,實驗組在經過音調型 研究課程的教學後,雖然曲調後測成績沒有顯著高於控制組,但仍比前測進步,

故音調型研究課程的教學,對學生曲調的學習成效仍有一定助益,這和李君儀

(2004)、陳佳芸(2010)、李佳玲(2005)、蔡迎禾(2009)、徐瑩瑩,馮婉燕(2007)、

劉斐如(2009)和王光啟(2006)等人所提出利用調性感來幫助曲調學習的論點 是一致的。

研究者於本研究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於曲調辨識方面仍有基礎的程度,比起 和弦與視唱來說,學生較容易辨識曲調的方向,然而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學生對 於些許的音辨識上會有些不確定,藉由調性感融入教學,增加學生聽、唱音調型 的練習,加上研究者藉由音調型手勢帶動學生了解曲調進行的方向,漸漸的學生 越能準確地唱出音高,並且比出正確的曲調方向,做出正確的指令;本研究的曲 調方向辨識的學習成就雖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影響 因素,影響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須留待後續研究來加以討論。

二、學童在Ⅰ級和Ⅴ級和弦辨識學習成效之情形

經過了十堂實驗教學之後,實驗組後測成績明顯高於控制組。且控制組和弦

85

辨識的前後測成績未有顯著差異,而實驗組和弦辨識的後測成績顯著高於前測成 績。故可推測音調型能提高學生和弦辨識的能力,這樣的研究結果與莊敏仁

(2006)、Guilbault(2004)、Lebrun& Tillmann (2007)、Klonoski (2006)等人所提 出利用持續歌唱與和聲訓練的方式來幫助和弦學習的論點相符。

研究者於本研究教學中發現,課程一開始,學生對於原位Ⅰ級和Ⅴ級和弦的 辨識上較能立刻分辨,但在第二堂課之中加入Ⅰ級和Ⅴ級和弦第一轉位的和弦後,

學生便會與原位Ⅰ級和Ⅴ級和弦概念搞混,因此課程設計中加入音樂聽想和弦的 和聲訓練,與唱出分解和弦的練習,都能使學生於Ⅰ級和Ⅴ級和弦辨識上的成效 上,使後測的平均值高於前測的平均值 10.15 分;本研究的Ⅰ級和Ⅴ級和弦辨識 的學習成就雖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但或許是課程中的遊戲增加學生的學習動 機,使和弦辨識上達到顯著,這都相當值得探討,因此須留待後續研究來加以討 論。

三、學童在歌唱音準的學習成效之情形

經過了音調型教學的實驗課程之後,實驗組的後測成績明顯高於控制組相當 多,而且和前測相比顯著進步;而控制組的後測成績和前測比未有顯著差異。因 此,音調型教學的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在「視唱」方面的學習,與謝瑩蓉(2008)、

方文君(2012)與姜曉玲(2006)等人所提出利用手勢來提高學生視唱學習的論 點相符。

研究者發現每堂課使用的音調型之音樂語彙與音調型的手勢,可促使學生提 升調性感之外,手勢還可促進學生在歌唱音準方面的提升,因此實驗組前測平均 數高於後測平均數 11 分,使得本研究歌唱音準的學習成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 準。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