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調型、歌唱音準、調性感與和弦辨識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音調型、歌唱音準、調性感與和弦辨識之相關研究

研究

一、音調型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蒐集國內外有關歌唱音準的文獻,做了整理與分析。文獻涵蓋的範圍 極為廣,在國外的部分,Reifinger (2012)鼓勵學生使用在無聲的引導鼓勵試驗每 個學生用內在聽音及音調型練習音高,學生的歌唱隨後是視覺呈現的刺激,結果 顯示學生有顯著的進步;Reifinger(2009)指出研究顯示音調型的使用學生對於音 的走向及音與音之間的距離都有明顯熟悉度上升,音調型使音準有所提升;

Alexander and Henry(2012)研究進行的過程中,是不使用節拍器,會要讓兒童更 注意、集中去聽音高;Guilbault (2009)研究顯示音調型的使用,會感知到音與音 之間的距離,進而能唱出音的走向。

在國內的部分,李佳玲(2005)在戈登(Gordon)「音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 學童「調性音樂性向」與「歌唱音準及節奏表現正確性」影響之研究中認為,音 型教學對中低音樂性向的學生來說,是很好的發展工具之一;謝欣吟(2008)在 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即興表現之成效──運用戈登音樂語法教學為例的論文中 認為,經戈登語法教學,能提升學生在音樂即興表現的能力之外,還能在即興能 力過程中習得接受挑戰的能力;莊惠君(2006)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之概論與應 用中認為,藉由戈登音樂聽想、音樂學習理論之音樂技能次序與類型來提升學生 音樂鑑賞的能力是有所幫助的;莊敏仁(2006)於戈登音樂學習理論運用於合唱 和聲感訓練之理念與應用中提出,利用音樂技能次序與類型來提升學生音樂鑑賞 的能力是有所幫助的。

35

表 2-3-1

音調型之相關研究

作者 研究題目 重要發現

李佳玲(2005) 戈登(Gordon)「音型教 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

Guilbault (2009) The Effects of Harmonic Accompaniment on the Tonal Improvisations of Students in First

Through Sixth Grade

師生互動的言語,有助於 幫助學生即興的影響。能 啟發內在的音樂詞彙,不 約而同的理解並表達音 樂的想法。

Reifinger(2009) An Analysis of Tonal Patterns Used for Sight-Singing Instruction in

音調型的使用,使兒童在 歌唱表演時的音準更加 提高,也會感知到音與音 之間的距離,進而能唱出

36

作者 研究題目 重要發現

Second-Grade General Music Class

音的走向,瞭解音的形狀 與型態。

Alexander and Henry(2012)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ing Sight-Reading Pitch Skill Hierarchy

有鋼琴經驗對於音高和

Reifinger (2012) The Acquisition of Sight-Singing Skills in Second-Grade General Music: Effects of Using Solfege and of Relating Tonal Patterns to Songs

讓孩子在無聲的引下,使 accuracy)、音型正確性(contour correct);2.感辨認;3.Ⅰ級和弦與Ⅴ級和弦辨認 表現。

37

二、歌唱音準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蒐集國內外有關歌唱音準的文獻,做了整理與分析。文獻涵蓋的範圍 極為廣,在國外的部分,Kim(2000)發現,依據學童環境、音域和發展狀況來說 明以上因素對音準是有影響性的;Trollinger(2003)探討在美國以英語為母語的學 前兒童,他們在語音頻率、範圍、年齡和性別與音高符合是有相關性的;

Reifinger(2009)將音調型模式應用在二年級學童音樂課中的視唱教學,有顯著提 升;Henry(2004)使用有目標性、針對性的音高技巧,運用在合唱中視唱教學裡 來練習,提升孩子的能力;Killian(2005)認為成功與失敗的策略都與視唱的準備 與表現有關;Alena (2009)利用固定或移動的主音(DO),來練習七歲及八歲學童 的視唱技能發展是具成效性的。

國內的部份,黃玉瑋(2006)於音樂教師範唱歌聲對國小一年級兒童聽唱音 準之影響中,利用男女音樂教師分別範唱,來探討不同性別示範演唱對孩童聽唱 音準為女性教師效果最佳;陳綉惠(2011)於臺中市國小三至五年級學童唱歌聲 音與歌唱音準之相關研究中,針對國小三至五年級學童在性別、年齡上對唱歌聲 音與歌唱音準之相關研究;謝瑩蓉(2008)在圖形與手勢輔助音樂要素學習之研 究──以國小三年級為例的研究中認為,歌唱的培養需要時間,因此運用圖形與 手勢輔助歌唱音準與節奏的教學期間也不宜太短。李佳玲(2005)於戈登(Gordon)

「音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調性音樂性向」與「歌唱音準及節奏表現正確 性」影響之研究中指出,音調型對於歌唱音準、調性音樂性向、節奏表現正確性 是有正相關。方文君(2012)於運用手號策略於歌唱教學對七年級學生音高準確 度之準實驗研究中指出,手號對於單音音準、曲調音程音準以及和聲音程音準均 有顯著的進步。陳靚穎(2005)於柯大宜音樂教學法於曲調音程歌唱音準教學之 研究中顯示,經過一段時間後,學生了解在五線譜上的相對位置。學生在「聽唱」

與「視唱」曲調音程之歌唱音準的學習皆有明顯的進步。姜曉玲(2006)於肢體

38

李佳玲(2005) 戈登(Gordon)「音 型教學」對國小二

39

Kim(2000) Children's pitch matching, vocal range, an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孩子可以在音域範圍之內將音高唱好。然 而學習環境和學生音域的範圍都會影響 音準。在需要範唱時,學生比較能夠接受 女性歌唱的聲音,當成他們的模範。

Trollinger (2003)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tch-matching accuracy, speech fundamental frequency, speech range, age, and gender in American english-speaking preschool children

兒童講話的音調和身體發展以及兒童的 Targeted Pitch Skills for

對於一個開始學習的歌手來說,針對性的 音高教學,對於他們的視唱是相當有幫助 的。

40

作者 研究題目 重要發現

Sight-Singing Instruction in the Choral Rehearsal Killian(2005) A Comparison of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Strategies in Individual Sight-Singing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經由手勢以及大聲的歌唱,皆能幫助視唱 的提升,然而樂器演奏經驗,對視唱音準 也有正面作用。找到並維持音高技巧的感 覺,也是視唱成功的關鍵。

Alena (2009) Effect of Fixed-do and movable-do solfege instru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ght-singing skills in 7-and 8-year-old children

七、八歲的學生,經由音樂課中視唱練習 指導,有效地提高了視唱能力,對於音準 和音形走向感知也提高了。在這項實驗 後,兒童的歌聲發展提高,並不是視唱的 預測成就。

Reifinger (2009)

An Analysis of Tonal Patterns Used for Sight-Singing Instruction in Second-Grade General Music Class

41

學視為指導學生歌唱的首要項目,瞭解其中的重要性之後,再有規劃性的培養學 生歌唱音準的能力,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旁適時的提醒,並觀察學 生的學習狀況,使進度可以彈性調整,以達到歌唱音準的目標。

三、調性感之相關研究

近年來國內外關於調性感的相關研究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國內有李君儀

(2004)、陳佳芸(2010)、李佳玲(2005)、蔡迎禾(2009)、徐瑩瑩和馮婉燕(2007)、

劉斐如(2009)和王光啟(2006)等研究,李君儀(2004)在國小四年級兒童「曲 調」聽音能力之調查研究中提出,四年級學童辨別「曲調調性感」與「曲調外型 輪廓」能力會較好,音程的距離越寬,學童比較能辨認,大調音階辨認也比五聲 音階辨認來的容易,大調曲調的結尾音若是在上主音或是屬音也會較好辨認。陳 佳芸(2010)在國小一年級兒童使用唱歌聲音之調查中發現,身體律動與歌唱教 學的結合,有助於歌唱的調性感。李佳玲(2005)在戈登(Gordon)「音型教學」

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調性音樂性向」與「歌唱音準及節奏表現正確性」影響之研 究中發現,音樂聽想的培養都是需要長時間的投入的,歌唱曲調時,音準表現正 確性與調性感都有提高。

蔡迎禾(2009)於應用五聲音階於國小六年級音樂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中,

運用五聲音階於補救教學課程,能夠使缺乏自信、音準不準、歌唱聲量問題的學 生都有所改善。徐瑩瑩和馮婉燕(2007)在三到六歲幼兒歌唱音域發展之研究中 發現,學童的歌唱音域應有所不同,所以應選擇適當的音階配合音域來演唱,音 準會提升,兒童歌唱的音域也會較舒適。劉斐如(2009)於幼兒歌唱在華德福幼 稚園實施初探──以台中一所華德福托兒所爲例中提出,華德福幼稚會給予孩子 唱其他掉的音階與 e 到 d1 的五聲音階以,e 到 d1 的五聲音階,透過高音的歌唱,

42

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王光啟(2006)於試述自然大調音階教學的視覺啟發研究 中提出,學生若音階唱不準,也會影響視唱,歌唱時必須聽覺與視覺綜合運用,

大調音階教學需要看圖、示範、找感覺,這樣學習會很有效果。

國外文獻中,Norris(2013)、Kratus(2001)、Guilbault(2004)、Perlmutter (2009) 等。Norris( 2013)「經驗」對其音樂感知上相當重要的,若學童彈出不和諧的旋 律,其伴奏能力將是對音樂感知不足的一個跡象。Kratus(2001) 全音階較五聲音 階更適合讓孩子使調性內在化。Guilbault(2004) 和弦的伴奏和兒童音樂的感知有 關係。Perlmutter (2009)學生可以使用該智慧型手機訓練聽力,成為老師的輔助 教材。Conway (2003)第一堂器樂課,對於音樂聽想的音調感能力的建構是非常 重要的。要注意音樂要在符號之前,切勿符號在音樂之前。

43

Kratus(2001) Effect of Available Tonality and Pitch Options on Children's Compositional

Processes and

全音階較五聲音階更適合讓 孩子使調性內在化,因為全 音階鼓勵學生結束在主音 上。

44

作者 研究題目 重要發現

Products.

Conway (2003) Good rhythm and intonation from day one in beginning instrumental music

學童的第一堂器樂課,對於

Guilbault (2004) The Effect of Harmonic

Accompaniment on the Tonal

Achievement and Tonal Improvisations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and First Grade

Perlmutter (2009) Better Piano Teaching Through Gadgetry

學生可以使用該智慧型手機

Norris(2013) Elementary Children's Tonal Awareness as

女性在音調上的匹配程度較 男生高,「經驗」對其音樂感

45

作者 研究題目 重要發現

Related to Perception of Tonal Dissonance

知上相當重要的,若學童彈 出不和諧的旋律,其伴奏能 力將是對音樂感知不足的一 個跡象,研究說明孩童其實 都能感知音調的存在。

四、和弦辨識之相關研究

國外的文獻當中 Guilbault(2004)、Lebrun 與 Tillmann (2007)、Klonoski (2006) 等。Guilbault(2004) 舒適和熟悉的和弦,可以幫助學生在即興能力上的表現。

Lebrun 與 Tillmann (2007) 音調性可以有鑑別性的功能,但不能反應偏差。

Klonoski (2006) 練習不同的音調感,必須要會讓學生理解內耳聽覺,並做適切的 運用。近年來研究中國的音樂教育家有陳大蒼(2007)、李坤(2010)等。陳大 蒼(2007)於和弦結構的手勢教學法中提出,和弦手勢的教學,使原本文字描述 的和弦規則變得更簡單了,學童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陳大蒼(2009)在和弦名 稱的規範問題中提出,學習和弦不能死記硬背,理解其規則,在學習上會較有效

Klonoski (2006) 練習不同的音調感,必須要會讓學生理解內耳聽覺,並做適切的 運用。近年來研究中國的音樂教育家有陳大蒼(2007)、李坤(2010)等。陳大 蒼(2007)於和弦結構的手勢教學法中提出,和弦手勢的教學,使原本文字描述 的和弦規則變得更簡單了,學童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陳大蒼(2009)在和弦名 稱的規範問題中提出,學習和弦不能死記硬背,理解其規則,在學習上會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