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情感空間:「不得其所」的感嘆與省思

第二節 歲時習俗的流傳與消逝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歲時習俗的流傳與消逝

(一)「過年」:神聖時間的逆轉與重生

邱坤良在散文中關注空間,但這並不表示作家對「時間」的態度就是漠視的。

他的時間觀展現在對於歲時節俗的關注上,尤其是「過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當中,有著大大小小的節日、節氣,與神明聖誕,這些重 要的日子裡有著各式各樣的節俗活動,是庶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其中,「春 節」可以說是最重要,也最盛大的一個節日。在臺灣的孩子,應該都曾百般期待 新年的到來。邱坤良說:「春節似乎是專為小孩子設定的,因為只有這個節日,

才能穿新衣、戴新帽、有吃不完的食物,稍微寬鬆的零錢,以及嚐試各種新鮮事 物的機會。」51在他印象中,冬季的寒風跟春節氣氛幾乎畫上等號,每到冬天,

最期待的就是「過年」:

冬至前後氣溫尤低,每天一大早冒著寒風上學苦不堪言,不過,辛苦中也 有期待,想到寒假,想到春節,心裡湧起一股溫暖,因為「冬至到了,春 節還會遠嗎?」空氣中自然瀰漫節慶的滋味。52

作家非常鮮活地化用了英國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Ode to the West

Wind〉的名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將童年時那種對過年的期待表現得一覽無遺。其實不只是小孩子,

每過了農曆十二月,在臺灣的每個人似乎都會把話題集中在將至的農曆新年上 頭。學校裡的孩子,討論著過年一共能夠收到多少的紅包;職場中的同事,盤算 著今年的年終獎金;操煩家中事務的長輩、大人們,則不時盤算著要去哪裡辦年 貨,以及如何好好利用春節的假期去旅遊一番。

傳統「過年」的節慶活動繁瑣且複雜,但由於臺灣自從經濟繁榮起來之後,

51 邱坤良:《馬路.游擊》(北市:九歌,2003 年),頁 25。

52 邱坤良:《馬路.游擊》(北市:九歌,2003 年),頁 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社會型態從原本的農業轉而變成工商業為主,許多歲時習俗已經簡化不少。隨著 時代的演進、都市文明的發展,中華文化的「春節」習俗也在歲月洪流的淘洗中 漸漸淡薄、消逝。不過,由於「春節」仍是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所以諸如臘月 廿四日送神、小年夜拜天公、除夕夜吃年夜飯、領壓歲錢、守歲、初一行春、初 二回娘家等習俗,大多仍保留在現代人忙碌的生活步調中。

作為知名的民俗藝術學者,邱坤良在不少散文中都有談到對「春節」習俗的 懷念。在他的認知裡,歲末將至、臘鼓頻催,冬天的寒風正好能夠襯托人們心中 對「過年」的渴望:

冬季的陰冷正好襯托春節的喜悅,氣溫愈低愈能由內而外感受溫煦暖和。

在我童年經驗中,春節的氣氛是冬天的寒冷氣候與大大小小的過節準備結 構而成,春節的快樂是他來臨之前的種種期待:從大掃除、準備各式各樣 的食物,貼春聯到吃年夜飯、收壓歲錢,隱含著人類狂歡的原始欲求。53

在臺灣社會,從小年夜起,至除夕夜、大年初一,一直到農曆元月十五止,這十 多天的日子被視為傳統的過年期間,因此「過年」可以說是臺灣習俗裡最盛大的 節日。在日常的生活語境裡,我們不太會說「忙著過元宵」、「忙著過中秋節」、「忙 著過端午節」等之類的話,但我們知道,每到歲末年終,家家戶戶總會「忙著」

過年。為了過年,家家戶戶大約從「送神日」54起就會開始張羅一切。於是我們 發現,就算「春節」前的準備工作是如何忙碌,也都讓人甘之如飴,因為那是如 作家所說的,一種「人類狂歡的原始欲求」。

「春節」是政府明訂的官方名稱,我們一般口語會說「過年」、「過新年」、「過 舊曆年」,這裡的「年」,指的是「年關」。過去的人把「除夕至農曆正月初一」

53 邱坤良:《馬路.游擊》(北市:九歌,2003 年),頁 26。

54 「送神日」在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是人間諸神回到天庭向玉帝稟報凡間功過善惡的日子。每 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會準備茶果牲禮、壽金刈金,並燒化甲馬,送神明回到天庭,直到大年初四

「接神日」時,再返回人間。通常也就是從「送神日」起,大街小巷開始出現販賣春聯、年貨的 攤販與店家,整個社會開始瀰漫著過年的氣氛。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9%B4%E7%8D%B8(下載日期:2014 年 6 月 8 日)。其實「年 獸」這種傳說怪物並不見於典籍記載,很有可能源自某個地區的鄉土傳說,藉由口傳的方式流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換言之,每逢新年,世界就再度回復它原來的神聖性。」58儘管不同國家,不同 民族,不同時代的「新年」時間有所差異,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

所代表的周期循環意義是一致的。

不管是太陽的東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抑或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輪 迴,對古代初民而言,「時間」如生命一般有生老病死興衰的周期循環,伊利亞 德認為,每一次的「新年」就是一次時間的再生,因此「舊年的最後幾日可以視 同天地創造前的渾沌。」59世界上大部分有「過年」習俗的國家或民族,在新年 之始都會進行一些儀式來象徵重生,因為在舊年即將結束的那幾日,就如同宇宙 創生前的渾沌一般,需要進行整理,將其秩序化,才能洗淨過去的錯誤、罪惡,

進而在新的時間周期重生。在某些民族文化裡,新年是齋戒淨身的時機,象徵著 過去的罪惡被消除。邱坤良說:「過年的『設計』,與其說是讓辛勞一年的人可以 在年關紓解身心,倒不如說,讓每個人在年節期間回到生活的原點。」60我們發 現所謂「回到生活的原點」其實正符合伊利亞德所謂「神聖時間的再生」——「新 年」並不只是某一段凡俗時間的結束與開始而已,它更具有藉由某些特定儀式,

消除過去,迎接重生的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臺灣人「過年」時有所謂「除舊佈新」的觀念。在臺灣的民間 習俗裡,神案上的神像、香爐在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任意移動與清掃的,唯有在送 神日之後,才能夠進行清潔的動作。每個家庭、公司在「送神日」之後就會開始 動員全體大掃除。用伊利亞德的話來解釋,這樣的「除舊」儀式,便是在告別舊 的時間週期(渾沌不明),並為新的時間周期(宇宙創生)到來做準備。

在那所有除舊佈新的工作裡,最具象徵意義的應該就是貼春聯了。家家戶戶 在灑掃庭除之後,往往會將去年貼在門上那副春聯撕去,換上新的一副。邱坤良 不只一次在散文中懷念過去「貼春聯」的往事,比方在〈冬季印象〉裡,他寫道:

58 Mircea Eliade 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新北:桂冠,2006 年 3 月),頁 122。

59 Mircea Eliade 著、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臺北:聯經,2000 年),頁 61。

60 邱坤良:《跳舞男女:我的幸福學校》(北市:九歌,2007 年),頁 1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那時我家大概是全南方澳貼春聯最多的家庭。正門、側門、後門、房間與 屋裡的每對樑柱都有大大小小的春聯。連米缸、衣箱、廚房、雞舍……無 一遺漏。所有的春聯都是父親親手寫的,他生前年關一到就忙著準備筆墨 紅紙,從臘八寫到除夕當天,不但為自家寫,親戚、鄰居的春聯也一齊包 辦,寫春聯成了他過年最大的樂趣。61

傳統社會裡,家家戶戶的門口一定都有一副春聯。完整的春聯,除了上、下聯外,

還要再加上一副橫批,中間或再貼上一張倒著的「春」字,以諧音象徵「春到」。

但在現代的都市生活裡,要在窄小擁擠的公寓大樓間貼上一副完整的春聯實屬不 易。邱坤良也說:

後來,作為聚落主體的低矮木房先後翻蓋成一棟棟「鞏固力」的樓房,空 地、山坡地也陸陸續續出現高樓大廈,愈是豪華的宅第愈沒有貼春聯的空 間。人們生活中逐漸去除貼春聯的習慣,能在過年貼張紅色「恭賀新禧」

條幅就算「春」色無邊了。62

「鞏固力」為臺語「水泥」的直接音譯,呈現作家個人「國臺語雙聲道」的寫作 風格。在這段文字裡,邱坤良藉著現代生活裡人們居住型態的改變,連帶著影響 到「春聯」習俗的漸漸消失,來感嘆「春節」的年味一年不如一年。過去的春聯 大多由人們自己用毛筆字手寫,現在寫毛筆字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副電 腦印製的燙金春聯,雖然方便也符合民眾的拜金心理,但固定的樣式與字型,總 少了些生命力。倘若家裡有在讀小學的孩子,或許還能夠張貼學校練習寫書法的 春聯作業,雖然字體稚嫩、拙劣,但比起那些政治人物印製的「○○○向您拜年」

61 邱坤良:《馬路.游擊》(北市:九歌,2003 年),頁 26。

62 邱坤良:《馬路.游擊》(北市:九歌,2003 年),頁 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卻反而能透出些童趣與新意。

「東魯雅言詩書執禮;西京明詔孝悌力田」——那是邱坤良父親在一次過年 時寫下的,貼在他童年老家的房間門口:

那時我不到十歲,每天爬上爬下,進出房間,都會看到這副聯句。因此,

儘管它「在世」的時間不長,典雅、拗口的句子卻一字一字嵌印在我心中,

久久不能遺忘。63

不同於一般充滿「春意」的詞句,這幅對聯充滿古代儒家的教化意味,再加上它 被貼在野孩子邱坤良的房間,不免讓年過半百的作家在回想此事時自嘲了一番:

父親當年寫這副充滿道德勸說的春聯,還把它貼在我睡覺的床頭上,用意 何在,不得而知。純屬巧合,還是希望我詩書執禮、孝悌力田?我年輕時 代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本來就不是問題也我當年在校成績以及散漫的 生活態度,父親不應該有此夢想才對。64

邱坤良不時在文章中自承幼時的頑皮,我們也在第二章討論過求學時代的邱坤良 其實是一個在教室中「不得其所」的野孩子,最後卻一路讀書,讀到了大學、碩 士畢業,甚至遠赴法國唸了個博士回來,在全臺首屈一指的藝術學院任教,做了

邱坤良不時在文章中自承幼時的頑皮,我們也在第二章討論過求學時代的邱坤良 其實是一個在教室中「不得其所」的野孩子,最後卻一路讀書,讀到了大學、碩 士畢業,甚至遠赴法國唸了個博士回來,在全臺首屈一指的藝術學院任教,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