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氣喘兒的生活型態與社會行為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氣喘兒的生活型態與社會行為

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樣,氣喘也可能會引發許多心理及行為問題,例如急性發作時 對死亡的恐懼、缺乏自信、與人際疏離、對疾病的焦慮以及退縮行為等(Halterman et al., 2006;Forero, Bauman, Young, Booth & Nutbeam, 1996;Padur et al., 1995),這都是易被 忽視但卻相當重要的議題,以下便從「氣喘兒的社會行為相關研究」、「氣喘兒的生活 型態(life style)」與「氣喘兒的生活型態及其社會行為」三方面加以論述。

一、生活型態的內涵

(一)生活型態的定義

生活型態(life style)指的是個體從早期的發展經驗中,所建立的自我概念與對於 外在的信念。它是個體與外在接觸的基礎,同時也是個體思考、感受、行為表現的特殊 方式,簡言之,生活型態即是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無論有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都會 一致的表現在個人的各種面向(曾端真,2002),而王仲凱(2008)則認為生活型態是 指人在所處的環境之中,受到環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及作 息,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

Shulman 與 Mosak(1990)進一步討論影響生活型態的要素,指出生活型態是個體 在幼兒時期經驗的產物,深受生態、生理與心理結構、發展、文化及家庭等五個因素影 響(引自曾端真,1997),將之分別說明如下:

1.生態因素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性生物,個體的生活型態不能超脫人類生物性之影響。

2.生理與心理結構的因素

個體的基因與身、心特質等,均影響其與外在世界的互動及自我的覺知。

3.發展因素

幼兒時期是個體各種行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早期經驗對個體的生活型態的影響,

大於長大後的影響。

4.文化因素

文化環境提供給個體知覺外在世界及自我角色的基本參考架構。

5.家庭因素

所有個體均生存於某種特定的家庭情境,並深受其影響,例如緊張的家庭氣氛帶給 個體心理上的壓力。

綜合以上所述可發現,生活型態涵蓋的範圍很廣,不僅指個體,亦包含了所在的家 庭氣氛,可能因為個體的身心特質,或是外界對待個體的態度而形成其獨特的生活型 態,例如病情控制不佳的氣喘兒因為隨時可能氣喘發作,使得成人小心翼翼的呵護,而 成人對待氣喘兒寵溺的態度,形成氣喘兒依賴、情緒化的行為模式,正如社會學派的相 互決定論一樣,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幼兒時期影響最大。

(二)生活型態的類型

生活型態會顯現在日常的生活作息、習慣之中,且深受生態、生理與心理結構、發 展、文化及家庭等五個因素影響,但目前尚無專家學者將生活型態確切分類,因此研究 者依據其定義,以及考慮對於幼兒影響最大的生活方式,將生活型態的類型分為「幼兒 生活作息的規律性」、「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社會性活動多寡」與「照顧者的情 緒穩定度」四項,並詳細說明如下:

1.幼兒生活作息的規律性

所謂的生活作息是指幼兒飲食、睡眠習慣,以及平時活動的安排,像是上、下課時 間等等,幼兒的生活作息規律性與否,可能受到生理因素之影響,例如身體不適造成食 慾不佳。

2.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隨著年紀增長,幼兒會學習應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幫助個體適應社會生活,但 亦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家庭因素,若照顧者給予幼兒過度的寵愛,剝奪許多

學習機會,失去自理能力的孩子可能在群體中顯得退縮。

3.幼兒社會性活動多寡

人類是群居的社會性生物,個體的生活型態不能超脫人類生物性之影響,因此幼兒 展現何種特質,以及外界給予幼兒怎樣的回應,都將影響其生活型態,若是幼兒與社會 接觸機會少,便減少學習社會行為的機會。

4.照顧者的情緒穩定度

幼兒所處的家庭環境亦包含在生活型態之中,而照顧者的情緒穩定度會影響整個家 庭氣氛,家庭是幼兒最親密的活動場所,其影響幼兒至深,例如照顧者營造出一個緊張 的家庭氣氛,那麼幼兒的情緒也會顯得不穩定。

二、氣喘兒的社會行為相關研究

在過去臨床醫學對慢性疾病的治療目標,多只致力於延續患者的生命(length of survival)、病癥(signs of disease)的消除及減少,並不重視氣喘症狀及其治療可能帶給 患者心理及社會功能的影響等,例如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可能引起病患的情緒低 落,或是身體形象的改變(周文欽、劉嘉年、翁嘉英、陳秀蓉、洪福建,2006),例如 Halterman等人(2006)研究便發現,持續性症狀的氣喘兒,與沒有症狀的幼兒比較之下,

會顯現較多的退縮行為。

對於氣喘患者的照護,已經逐漸轉移到心理層面,並重視其展現的社會行為,是否 有受到其病徵的影響,國內針對學齡前氣喘兒進行的相關研究尚缺乏,但國外文獻已經 不斷提醒我們這是必需正視的問題,因此研究者便將相關研究整理成表2-3-1,並從中探 討氣喘兒的社會行為之特性。

表 2-3-1 氣喘兒的社會行為相關研究 Hightower &

Szilagyi

(2006)

Behavior

Problems Among Inner-City Children with Asthma: Findings from a

(shy/anxious behavior)。

周傳姜、 Adjustmen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表2-3-1 氣喘兒的社會行為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研究主題與出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Klinnert,

McQuaid, McCormick, Adinoff &

Bryant

(2000)

A Multimethod Assessment of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Journal of Pediatric 嚴重程度」(severity of asthma)

和情緒的困擾有關,但在氣喘組 幼童的母親陳述上卻是沒有關 係。

Bussing, Halfon, Benjamin &

Wells

(1995)

Prevalence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US Children with Asthma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Kolodner &

Rand

Soc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表2-3-1 氣喘兒的社會行為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研究主題與出處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1995) Clinical Pediatrics

Graetz &

Shute

(1995)

Assessment of Peer Relationship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J Pediatr Psychol

比較21位氣喘 Isenberg &

Hochron

(1993)

Asthma and Emotion: A Review

Journal of Asthma

針 對 各 種 年 齡

加上氣喘兒缺課較多,活動限制大,這些因素都影響著氣喘兒的生活型態(life style),

進而影響其社會行為,而氣喘兒的生活型態跟社會行為之間的關連性,將在以下加以說 明論述。

三、氣喘兒的生活型態與社會行為

氣喘兒因其獨特的生理特質,使得其生活型態受到影響,並改變社會行為的表現,

以下便針對氣喘兒的「生活作息規律性」、「生活自理能力」、「社會性活動多寡」以 及「照顧者的反應」等四項生活型態,探究與社會行為之間的關係。

(一)氣喘兒的生活作息規律性與社會行為

引發幼兒氣喘的因素相當多,包含有情緒、運動、感染、過敏原、污染、刺激物、

氣溫、藥物與食物等,因此就算在家能夠做好環境控制,但是在住家以外的地方仍會接 觸到各種引發物,所以通常氣喘兒的環境適應力都是不佳的,再加上其症狀的不定時發 作,對其生活作息影響甚巨。

對幼兒來說,由於消化系統尚未發展成熟,胃容量小,因此三餐之外,還需要 1~2 次的點心,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才能讓身體機能健全(黃志成等,2008),但氣喘兒 由於氣喘症狀隨時可能發作,或是因為藥物副作用而食慾不佳,進而影響其用餐的份量 及時間(顏大欽、林思偕,2005)。幼兒時期的營養相當重要,除了有助於體格、抵抗 力、認知能力發展之外,對於人際互動亦有幫助(游淑芬等,2004),Barrett 與 Klein(1982,

引自周文欽等,2006)的研究發現,營養好的兒童較為快樂,且和同儕之間具有較佳的 社交活動。

另外氣喘兒比一般幼兒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因長期用口呼吸的緣故,口腔結構會 變得狹窄,位於下顎後方的喉嚨空間也會變得狹窄,影響喉嚨開口的大小,一旦舌頭和 其他軟組織鬆弛,向後朝喉嚨陷落時,這個空間就可能受阻,便會發生「睡眠呼吸中止」, 也就是在睡眠時出現呼吸暫時停止的狀況,進而導致睡眠期間血液中氧氣濃度下降,造

成幼兒在白天相當嗜睡(陳順發譯,2000),除此之外,由於鼻腔內的冷空氣以及氣溫 變化是氣喘發作的一大主因(Millqvist et al., 2000),因此氣喘常在夜裡或是晝夜交替 之時發作(WHO, 2008),氣喘兒在睡眠時發生的最輕微的症狀就是乾咳,雖然大多數 氣喘兒會繼續睡覺,但由於乾咳阻撓睡眠,因此較無法熟睡,所以在白天幼兒可能會疲 累或吵鬧不休(陳順發譯,2000)。Diette等人(2000)針對438位5~17歲氣喘幼童進 行的研究發現,有40%的幼童有夜間覺醒(awaking)的情形出現,且在過去一個月之 中,有1~3天晚上因為氣喘而發生夜間覺醒的幼童,上課缺席率是夜間沒有覺醒之幼童 的3.6倍,而若有7天的晚上發生夜間覺醒的氣喘幼童,其缺課率高達14.7倍。

不論是因為夜間覺醒或是早晨發作都會延遲上學的時間,有的氣喘兒甚至就乾脆請 假在家休息,Celano與Geller(1993)指出,造成氣喘兒學校功能(school performance)

不佳的原因之一便是「缺課率」。在校時間減少,便失去許多與同儕互動的機會,以及 較無法融入課程內容,容易出現退縮的行為,而精神不佳可能使得氣喘兒注意力不集 中,Stores等人(1998, 引自蔣立琦、羅琦,2006)指出,相較於健康的兒童而言,氣喘 兒有明顯的睡眠中斷及白天嗜睡狀況,並導致注意力下降以及情緒化等行問題。

(二)氣喘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行為

大部分的幼兒在 2 歲以前就能夠獨立,他們有機動的能力,遊戲的方式豐富,且能 獨立玩耍,也能夠建立自主就食以及就寢的習慣(黃志成等,2008),但氣喘兒在氣喘 發作時是非常嚇人的,因此很容易得到照顧者過度的重視(陳順發譯,2000),而且當 幼兒學習了利用疾病作為藉口,加上家長也因為心疼、擔心等情緒的作用之下,習慣幫 氣喘兒處理所有事情,甚至已變成溺愛,更使得氣喘兒無法養成該具備之生活自理能力。

大部分的幼兒在 2 歲以前就能夠獨立,他們有機動的能力,遊戲的方式豐富,且能 獨立玩耍,也能夠建立自主就食以及就寢的習慣(黃志成等,2008),但氣喘兒在氣喘 發作時是非常嚇人的,因此很容易得到照顧者過度的重視(陳順發譯,2000),而且當 幼兒學習了利用疾病作為藉口,加上家長也因為心疼、擔心等情緒的作用之下,習慣幫 氣喘兒處理所有事情,甚至已變成溺愛,更使得氣喘兒無法養成該具備之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