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雷鬼音樂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沿革歷程與風格演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仰,主張黑人要回歸非洲故土,敬奉一名衣索比亞國王為真主的化身。雷鬼音樂的 核心文化即基於此信仰,並深刻的影響其教徒音樂家的哲學觀及日常生活26

五、社經因素

牙買加風光明媚,人民溫暖友善,亦是知名的藍山咖啡原產地,一直以來都是 北美及歐洲人喜愛的觀光勝地,不過如此的清淨之處過去卻是黑奴輸入至美洲國家 的前哨站,同時還是惡名昭彰的加勒比海盜大本營,加以近代又成為拉丁美洲毒品 輾轉走私至美國的中繼點,因此可說是黑幫天堂;在牙買加有許多孩子是在沒有父 親的環境下長大,伴隨他們成長的的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謀殺案死亡率。雷鬼音樂 就在這樣不安的氛圍中,為了要鼓吹和平與愛而誕生。

第二節、沿革歷程與風格演變

總的來說,雷鬼樂十分強調人聲的部份,不論是獨唱或合唱,通常都是運用 吟唱或唸唱的方式來表現,並且藉由吉他、打擊樂器、電子琴或管樂器帶出主要的 旋律和節奏,而電貝斯更是扮演了相當重要的主軸角色。雷鬼樂是屬於四四拍的音 樂,重音落在第二和第四拍。從音樂中大鼓的部份,我們可以清楚的聽出一個明顯 的節奏和固定的旋律線,擁有自成一派具慵懶舒服感覺的獨特節奏。

雷鬼音樂作為世界音樂的一支,其實是歷經數個時期的演變,並包含多種次類 型的音樂總稱,以下章節筆者大致按雷鬼音樂三大主要類別及其發展時間的先後順 序,歸納出其發展歷程及音樂文化特色。

26 Bradley, Lloyd. This Is Reggae Music:The Story of Jamaica's Music. London:Penguin Books, 2000 : p2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表 2-1:雷鬼音樂次類型分類表

主要類別 次類別 發展時間

儀式唱吟 奧拜(obeah) 一八六○年代 奈亞賓吉(nyahbinghi) 一八六○年代 流行音樂 蒙多(mento) 一九四○年代 斯卡(ska) 一九六○年代 規律搖滾(rocksteady) 一九六○年代末期 草根雷鬼(roots reggae) 一九七○年代初期 情人搖滾(lovers rock) 一九七○年代末期 意識雷鬼(conscious reggae) 一九八○年代初期 流行跨界(pop fusion) 一九八○年代以後 派對舞曲 混搭樂(dub) 一九六○年代末期 混搭詩(dub poetry) 一九七○年代初期 舞廳樂(dancehall) 一九七○年代末期 數位雷鬼(ragga) 一九八○年代 雷鬼動(reggaeton) 一九九○年代末期

圖表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一、儀式唱吟:雷鬼音樂的起源基本上就是與宗教活動有關的吟唱,本類別包括兩 種主要儀式音樂。

(一) 奧拜(obeah)

此字原意為一種傳統非洲靈學,是與神靈、符咒占卜、超自然力量有關的巫 術,在儀式過程中會運用到一些特別的吟唱字詞及語調,因為在英國統治時期,各 種源自非洲的宗教行為是被禁止的,因此這種祕密儀式透過音樂的方式流傳下來,

後來成為雷鬼音樂中偶而會出現的元素。

在奴隸制度未廢除前,牙買加音樂蘊含非洲民歌的豐富遺產,雖然奴隸主人亟 欲阻斷黑奴的非洲文化,這些傳統卻透過音樂存續並演變成屬於在地的型態。當中 尤其重要的是「 對談」(burru)的音樂模式,它被用來傳達訊息;對談民歌是於 甘蔗田中產生的,它最常表現於如在中西非傳統中的「問答」唱和,一個「主唱」

(bomma)吟唱主旋律,再由一段「副歌」(bobbin)回應,這些音樂型態在一八 六○年代的宗教復興運動中成形,使當時牙買加的非洲復興教派受到重視27

(二) 奈亞賓吉(nyahbinghi)

此名稱原本指的是烙勢塔法教派在儀式中所使用的木鼓,其鼓皮一般是由山羊 皮製成,按尺寸可簡單分為大中小三種為一套,稱為「阿凱特」(akete),通常在 鼓身都會漆上紅黃綠三色作為裝飾;其支所以命名為此是為要紀念曾經抵抗殖民統 治的東非戰士。鼓聲的拍子,完全控制儀式的進行,即使缺乏其他樂器伴奏,亦能 自成一格,搭配吟唱表達非洲傳統宗教的精神;而其節奏組形式後來亦被運用在當 代英法流行的雷鬼樂,特別是「意識雷鬼」音樂類型之中28,以使音樂更具非洲風 味。

27 Barrow, Steve. Reggae:The Rough Guide. London:Rough Guides Ltd, 1997: p3.

28 Thompson, Dave. Reggae And Caribbean Music. San Francisco:Backbeat Books, 2002 : p1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二、流行音樂:雷鬼音樂基本上指的是牙買加的流行音樂,本類別將依時間順序介 紹七種雷鬼音樂次類型。

(一) 蒙多(mento)

牙買加最早的民間原創音樂型態稱為「蒙多」,它是由一種廿世紀初出現在 千里達的加力騷(calypso)即興歌曲,是從鋼鼓音樂中衍生出的,搭配由法國四方 舞的舞蹈伴奏,在一九四○及五○年代發展的相當迅速29。在這個時期,mento 和 calypso 在牙買加常被交替使用,因為名歌星哈利貝拉豐提(Harry Belafonte)的名 聲使然,使加力騷常讓人聯想到牙買加。

「蒙多」的字義為艱苦的鄉下生活,它是傳統民歌及流行歌曲的混合產物。這 種音樂融入應答對唱的概念,運用吉他、班鳩琴、顫抖器等樂器所演奏而成,它主 要是以切分為主, 並強調最後一拍。是由牙買加勞工移民所帶動流行的。蒙多音樂 慢而富節奏性,衍生出一些肢體接觸頻繁的舞蹈動作。大部份的歌詞常平鋪直述不 加修飾,以論述每天物質生活之不滿的幽默筆觸所完成。

在一九五○年代後期,由紐約及邁阿密電台傳播的爵士及節奏藍調在牙買加 開始流行,蒙多在這股潮流下逐漸消退,不過,其影響力仍持續著,許多牙買加的 音樂人在接下來幾年仍秉承它的主旋律完成不少經典錄音;今日,蒙多樂最主要由 傳統樂團於高檔旅館大廳演奏給旅客聽,特別是在北海岸海灘觀光飯店成為提供給 旅客的固定娛樂表演;它也存續於每年十月在牙買加不同教區所主辦的傳統音樂活 動中。可惜的是,當時大部份演奏作品都是間接側錄在早期的 78 轉唱片,而且只 針對當地市場行銷,因此如今已很難找到。

29 Barrow, Steve. Reggae:The Rough Guide. London:Rough Guides Ltd, 1997 : p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二) 斯卡(ska)

雷鬼音樂受美國節奏與藍調的影響非常深,美國在一九五○年代開始瘋狂白 人搖滾樂,牙買加製作人卻嚮往激烈的黑人式跳動藍調,到了一九五七年才開始將 牙買加藝人帶入當地的錄音室錄下本土聽眾想聽到的音樂。此時不少製作人創立了 自己的廠牌贊助電台節目以增加播放率,包括華裔牙買加人孔雷斯里(Leslie Kong)及英國籍牙買加人克里斯(Chris Blackwell),還有曾擔任牙買加總理的愛 得華(Edward Seaga)。

嚴格來說,「斯卡」是雷鬼樂的前身,為牙買加的流行音樂寫下了起點,在 六○年代早期及中期最為卓越並成為當地的特色。早期的斯卡傳入英國後被稱為

「藍拍」(bluebeat),這是因為那些早期的單曲都是由 Bluebeat 廠牌所收錄,後 來「斯卡」成為大家較喜歡而普遍接受的名詞,受到許多樂迷的擁護30

斯卡的最大特色在於合奏部份漸漸改以電子樂器演奏,而同時加入了在爵士裡 最為普遍薩克斯管、喇叭、伸縮喇叭等管樂。後來,牙買加的節奏藍調樂手以第三 拍重擊切分成為一組鮮明有力的鼓點,形成更具牙買加風味的節奏(one drop),

旋律部份更加重低音,逐漸地,強調的重點轉變為反拍(downbeat),成為牙買加 切分音的正字標記,終於在一九六一年正是開啟了「斯卡」時期。斯卡納入所有的 本土的音樂傳統元素,相當創新。其實,它大部分都是演奏曲,是適於跳舞的兩倍 拍子反覆拖曳,在第二及第四拍加強重音,以吉他和鋼琴預備切分後面的拍子,因 此有一說斯卡之名是因為聽起來像吉他彈奏反拍「ska」的擬聲。

雖然結構上算簡單,但斯卡卻是綜合了美國節奏藍調、牙買加蒙多、千里達 加力騷及其他加勒比海的音樂類型,並在牙買加派對裡大受歡迎。它是牙買加音樂 中第一個具有本國特色的類型,在當時牙買加從英國爭取獨立的迫切情勢下,自豪 但又窮困的人民之熱切期望及關心,完全投射在斯卡輕快的節奏中,油然而生的自

30 Larkin, Colin. The Virgin Encyclopedia of Reggae. London:Virgin Books, 1998 : p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傲感及樂觀主義,反映在一首首快樂又快速的歌曲上,從那時起,音樂成了能代表 牙買加的重要一環31

斯卡的拍子誕生於京斯頓的貧民區,它被後來窮困無依而投入烙勢塔法信仰 的人民所接納,這具宗教啟發的愁悵感混和復興運動的福音傳統詩詞,正好引發更 多的靈感泉源,很多這時期的歌手將舊約題材注入他們的流行音樂作品,獲得相當 大的好評。這時,雖然斯卡仍被歸類為市井小民的音樂,但在國外,電台向北美及 歐洲播放斯卡,使它在一九六六年成為大眾化的音樂,斯卡它本身獨特浮動的舞曲 型態稱為「skanking」,一夕間成為潮流新寵,拖曳的舞步看起來像個機器轉軸般 移動而手臂則像手槍般使勁運動;這種快速的節奏及需要耗費大量體力的舞蹈動 作,在牙買加酷熱的夏天,跳起來似乎非常辛苦,因此樂手開始試圖放慢速度,最 後「規律搖滾」的原型就這樣產生了。

(三) 規律搖滾(rocksteady)

「規律搖滾」是在一九六○年代末期由斯卡轉變而成的流行音樂。簡單來說,規 律搖滾就是斯卡的慢速版本,速度約為斯卡的一半32;樂器方面,它以鋼琴及明顯 的貝斯取代伸縮長號;低音線亦分離開主旋律,彈奏反拍的鋼琴或風琴成為這個類 型的主要特徵。另外,鼓和貝斯正式成為雷鬼音樂最主要元素,使它成為一種更具 切分的音符,較有旋律性且更靈活變化的音樂,聽起來彷彿變回蒙多樂。而人聲部 份也開始加強旋律的開展,甚至有重唱的產生,三重唱合音團是規律搖滾開創的產

「規律搖滾」是在一九六○年代末期由斯卡轉變而成的流行音樂。簡單來說,規 律搖滾就是斯卡的慢速版本,速度約為斯卡的一半32;樂器方面,它以鋼琴及明顯 的貝斯取代伸縮長號;低音線亦分離開主旋律,彈奏反拍的鋼琴或風琴成為這個類 型的主要特徵。另外,鼓和貝斯正式成為雷鬼音樂最主要元素,使它成為一種更具 切分的音符,較有旋律性且更靈活變化的音樂,聽起來彷彿變回蒙多樂。而人聲部 份也開始加強旋律的開展,甚至有重唱的產生,三重唱合音團是規律搖滾開創的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