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血府逐瘀湯方名釋意與活血化瘀療法

第七節 活血化瘀療法 …

活血化瘀療法,是治療血瘀病之法,對於瘀血的治法各家不一,

筆者以為:就是和血或活血或破血之療法。和血→藥必活血兼養血,

以調和血分,例如四物湯之類;活血→作用介於和血與破血之間,例

如桃紅四物湯;破血→乃攻逐瘀血之法,抵當湯等。臨床上,活血化 瘀法不僅運用於內、外、婦、兒、皮膚、感官、腫瘤各科,同時在預 防與治療諸多老年病、久病、疑難雜証及某些危急重証,都可收到滿 意或意想不到的效果。故本法的研究引起各方高度重視。

茲將治療方法整理細分以下幾種:(此部分收集資料很廣,

包括顏德馨的書籍及數篇相關文章,還有網站,閱讀文章後經過歸納 整理完成,並沒有特定用某一種資料,當然分類也還不夠詳盡。)

一、補氣活血法→用於氣血不足、氣虛血瘀、脾胃虛弱、老年久病等。

若氣虛多,以補氣為主,活血為輔;補氣用黃耆、白朮、人參、茯苓、

黨參等;如血瘀為主而兼氣虛者,以活血為主,補氣為輔。活血以當 歸、川芎、川七、地龍、桃仁、紅花等。以補氣為主加活血藥,代表

方補陽還五湯。組成為:黃耆、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歸 尾。功能,補氣、活血、通絡。主治中風後遺症。

二、行氣活血法→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為代表方;血府逐瘀湯既 行血分之瘀滯,又解氣分之鬱結也。膈下逐瘀湯組成:牡丹皮、桃仁、

赤芍、五靈脂、 川芎、香附、枳殼、牡丹皮、桃仁、紅花、烏藥、

延胡索,功能:祛瘀活血,行氣止痛。

三、溫經(陽)活血法→代表方溫經湯、少腹逐瘀湯、急救回陽湯。

溫經湯組成:吳茱萸、桂枝、當歸、川芎、芍藥、人參、甘草、生薑、

半夏、阿膠、牡丹皮、麥門冬。出自《金匱要略》。能溫經散寒,養 血祛瘀。少腹逐瘀湯組成:當歸、蒲黃、赤芍、五靈脂、川芎、肉桂、

沒藥、延胡索、乾薑、小茴香。功能:活血化瘀、溫經止痛。急救回 陽湯出自《醫林改錯》,由黨參、附子、乾薑、白朮、甘草、桃仁、

紅花組成,主治:「若吐瀉一見轉筋,身涼汗多,非此方不可。莫畏 病人大渴飲冷不敢用。」

四、解毒逐瘀法→代表方仙方活命飲、解毒活血湯、通經逐瘀湯。解 毒活血湯(《醫林改錯》):活其血、解其毒,瘟毒吐瀉轉筋初得者一 藥而癒,若汗多、肢冷、眼塌不可用。通經逐瘀湯(《醫林改錯》):

治痘瘡作癢,瘀血凝滯,藥性不大寒大熱、不大攻大下,是良方。仙 方活命飲:為「瘡瘍之聖藥」臨床常用方。方中銀花清熱解毒為君;

當歸、乳香、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防風、白芷、疏散外邪…

五、涼血活血法→主治血熱血瘀。代表方犀角地黃湯組成:犀角,生 地,白芍,丹皮。治熱病之出血症,如吐血、鼽血、便血、尿血等。

或瘀血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嚥…本方主治血分熱毒熾盛。

六、清熱通瘀法→主治瘀熱在裡。代表方桃核承氣湯、抵當湯、大黃 牡丹皮湯。桃核承氣湯組成:桃仁、大黃、甘草、桂枝、芒硝。功能 活血化瘀、通下瘀熱。主治,下焦蓄血證。下腹拘急硬痛、小便自利、

夜晚發熱,譫語…抵當湯組成:桃仁、炙水蛭、大黃、炙虻蟲;功能

逐瘀血;主治,少腹硬滿,小便自利或澀痛,身黃有微熱,或躁狂,

或善忘,及癥瘕痞…大黃牡丹皮湯組成:大黃、牡丹皮、桃仁、芒硝、

冬瓜子。功能瀉熱破瘀、消腫散結。主治腸癰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

甚則局部腫痞,按之痛…。

七、祛風化瘀法→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代表方身痛逐瘀湯(《醫 林改錯》)。治療痹症有瘀血者,以其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八、行水化瘀法→代表方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組成:當歸、

川芎、 芍藥、茯苓、白朮、澤瀉。功用:補血養肝,健脾滲濕。

九、祛痰活血法→血證論‧卷六:「有痰血作咳。其症咳逆倚息。而 不能臥…但去瘀血。則痰水自消。宜代抵當丸。加云茯苓法半夏。輕 則用血府逐瘀湯加草蘑蘇子。」及《醫林改錯》中的癲狂夢醒湯均為 代表方。

十、活血止血法→血證論‧卷二、吐血:「其有被庸醫治壞。而血不 止者。延日已久。證多雜見。但用以上諸方。未能盡止血之法。審系 瘀血不行。而血不止者。血府逐瘀湯治之。」

十一、通竅活血法→代表方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通竅全憑好 麝香,桃紅大棗老蔥薑,川芎黃酒赤芍藥,表裡通經第一方。…治頭 髮脫落、眼疼白珠紅、酒糟鼻、年久耳聾…

十二、軟堅活血法→代表方為金匱鱉甲煎丸、宣明三棱湯。 金匱:…

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及宣明三棱湯等。常用 藥物為三棱、澤蘭、海藻、鱉甲…

十三、養陰活血法→代表方會厭逐瘀湯、通幽湯。通幽湯出自李東垣 的《蘭室秘藏》,主要用於潤燥滋陰、治療便秘。組成:甘草、紅花、

生地、熟地、升麻、桃仁、當歸、檳榔。而會厭逐瘀湯(《醫林改錯》)

現代臨床有用於治療食道癌。會厭逐瘀湯組成:桃仁、甘草、紅花、

生地、桔梗、當歸、元參、柴胡、枳殼、赤芍,治痘五六天後,飲水 即嗆。皆陰虛血瘀。

十四、補腎活血法→多用於中老年人,絕經後婦女,久病虛弱等。臨 床症狀為腰背酸痛、足酸、目酸澀、骨質疏鬆…。補腎活血方,通常 是菟絲子、淫洋霍、肉從蓉、杜仲等,再加活血藥如桃仁、紅花、丹 參、當歸等。臨症加減,各依病徵。

十五、衡法→衡法的倡導者是顏德馨,他是一位功力很深的醫家,生 於 1920 年,江蘇省人,上海中國醫學院畢業,得過多種獎。依他的 說法是:人之老化是從血管開始,血管所以會老化,就是血粘度變高、

血脂變高,導致血管不通暢、阻塞,血管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 以要它不要老得太快。採用活血化瘀、適當的對身體進行平衡調養,

是可以達到延緩血管衰老的目的。這種方法叫做「衡法」。概括的說:

「生命在於流動」。他的流動還包括看電影、散步、旅遊、交友,甚

至減肥等活動,也就是保持生命的常流;並且還要保持思想的年輕 化。即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滾動的石頭不生苔!他的衡法藥用:

紅花、桃仁、丹參、赤芍再加點柴胡之類,很普通的藥物。(14)

以上活血化瘀療法如辨證正確,取方合適,則效如桴鼓。

表 4-1 張賢哲自建資料庫中摘下 27 個活血化瘀方

朝代 作者 書名 方名

西元 215 漢 張機(張仲景) 《傷寒論》 127D 抵當湯、171A 桃核承氣湯 西元 219 漢 張機(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 034D 大黃牡丹皮湯、157A 桂枝 茯苓丸、364F 大黃蟅蟲丸、246B 溫經湯

西元 1110 宋 陳承、陳師文等 《太平惠民和劑局 方》

041C 小活絡丹、378C 失笑散、

145C 活絡丹

西元 1237 宋 陳自明 《婦人良方》 036C 女科柏子仁丸、067C 仙方 活命飲

西元 1251 金 李杲 《醫學發明》卷三 223C 復元活血湯 西元 1253 宋 嚴用和 《濟生方 1253》 095C 生化湯 西元 1587 明 龔廷賢 《萬病回春》 211A 疏經活血湯 西元 1607 明 王肯堂 《證治準繩‧女科》

卷一

265C 過期飲、278D 調經丸

西元 1742 清 吳謙等 《醫宗金鑑》 172B 桃紅四物湯、086B 正骨紫 金丹

西元 1801 清 陳修園 《時方歌括》 卷下 367D 丹參飲

西元 1830 清 王清任 《醫林改錯》 108A 血府逐瘀湯、119B 身痛逐 瘀湯、214D 通竅活血湯、264B 補陽還五湯、063B 少腹逐瘀 湯、270C 膈下逐瘀湯 西元 1841 清 謝元慶 《良方集腋》 351C 七釐散

西元 1983 楊蘊祥、劉翠榮 《古今名方》 276C 複方丹參片

※方前數字即英文字代表張賢哲自建資料庫中活血化瘀方排名及用

藥量(多少依 A、B… )

由此表可見活血化瘀療法從漢朝張仲景即已運用,不過未特別提倡,

只是所有治療方法之ㄧ,而至王清任才特別專書提倡討論。

註一: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癧瘍癜風:癧瘍,是汗斑;癜風,是白斑;

其赤者,叫赤疵。

或曰肌肉紅腫,如錢大,外科疾病,是為火毒。

註二:疣目之病名出自著名醫家巢元方撰寫的《諸病源候論·癭瘤等病諸候·疣目 候》「疣目者,人手足邊或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裡,粗強於 肉,謂之疣目。」

《審視瑤函》「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氣所致。」治宜健 脾祛痰。

註三:脈(脉),派也,永也,血液流行於經絡、支脈之間,周流無息便可永年也。

《素問‧五常正大論》:升明之紀,其物脈。《靈樞‧經脈篇》脈為營。

五不女之ㄧ,謂女子一生經脈不調,不能孕也。(螺、紋、鼓、角、脈)。(6)

註四:衃血即凝固成赤黑色的敗血。

衃血凝結的死血。《素問·五臟生成篇》「五腑之氣……赤如衃血者死。」王冰注:

「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註五:惡血,指瘀血,壞血,生病徵象。《素問·血氣形志》:「刺少陽,出氣 惡血。」

註六:雜病心法:鼻出血,曰鼻衄。鼻出血如泉,曰腦衄。耳出血,曰耳衄。目 出血,曰目衄。皮膚出血,曰肌衄。齒牙出血,曰齒衄,九竅一齊出血,名大衄。

皆為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