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血府逐瘀湯方名釋意與活血化瘀療法

第五節 瘀血臨床症候

1.疼痛:唐容川《血證論》中對於疼痛與瘀血凝滯有詳細說明。《血

證論》說:「瘀血在經絡臟腑之間,則周身作痛;…瘀血在上焦…或 骨膊胸膈頑硬刺痛;…瘀血在中焦則腹痛脅痛,腰臍間刺痛;……瘀 血在下焦則季脅少腹脹滿刺痛」。瘀血痛有定點,痛如針刺,拒按,

按之加重,或按之有硬塊,反覆痛。如腫瘤等。

2.出血:如衄血(註六)、吐血、便血、尿血等。血色暗紅紫黑或有血塊;

出血時間久,或雖微出血但時間長;當以瘀血治之。

3.燥渴:瘀血內鬱生熱,也會口渴,欲潄而不欲咽。《血證論》:「內 有瘀血,故氣不得通,不能載水津上升,是以發渴,名日血渴,瘀血 去則不渴矣。」

4.咳喘:古人云「五臟皆令人咳」。人身氣道有阻塞、瘀血不通,不 得升降,會引起咳嗽。《血證論》:「瘀血乘肺,欬逆喘促」。

5.精神症狀:瘀血多狂、鬱、痰濁、健忘、失眠、夢遊等。是以《傷 寒論》:傷寒外證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躁 渴譫語,蓄血發熱如狂…;《醫林改錯》:「癲狂一症,哭笑不休,詈 罵歌唱,不避親疏,許多惡態,乃氣血凝滯,惱氣與臟腑氣不接,如 同作夢一樣。」《諸病源候論》:「夫有瘀血者,其人喜妄,不預聞物 聲…。」

6.心悸怔忡:瘀血阻滯,敗血上沖,心失所養,導致心悸怔忡。《血 證論》:「有瘀血亦怔仲」。

7.低熱:不明原因的低熱通常與瘀血有關《金匱》:「病者如熱狀,煩 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醫林改錯》:

「晚發一陣熱…兼皮膚熱一時…血府逐瘀湯治之」。

8.少腹脹滿:少腹逐瘀湯主治: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疼痛而 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痠,少腹脹,或月經不調,其色或紫 或黑,或有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9. 舌紫:《諸病源候論》:「夫有瘀血者…舌紫」。紫舌表示寒、熱、

瘀,急性瘀血見於舌面,慢性者見於舌邊。心肝血瘀見於舌尖。

10.鞏膜瘀斑:皮膚、鞏膜色澤晦黯,或面色黧黑,或皮膚搔癢…舌 質淡紫或有瘀斑、瘀點為氣滯血瘀。鞏膜色深黯多為慢性瘀血證,且 多見於老年人或高血脂症。(9)

11.口唇及下瞼青紫;舌有瘀點、瘀斑;舌背兩路青筋;面色黯黑;

皮膚暗紫等。皆為瘀血之象。

12.脈象多為沉、細、弦、滑、沉澀、細澀、沉結、沉緊、沉遲、沉 細等。大多左脈比右脈細或右脈沉弦,左側無脈。(左屬血)(10)

13.癥瘕積聚:《醫林改錯》膈下逐瘀湯所治症目中:「氣無形不能結 塊,結塊者必有行之血也。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 塊」。唐容川:「瘀血在經絡臟腑之間,則結為癥瘕。」為瘀血內積所 致。如同各種腫瘤,甲狀腺瘤、肝腫瘤、子宮肌瘤等。

14.血管異常:《素問、調經論》曰:「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即血 瘀痹阻,導致血之離經…《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所治症目:「青筋暴 露非筋也,現於皮膚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內有瘀血也。」認為血 管異常,是為血瘀。如肝硬化蜘蛛痣、紅斑性狼瘡、下肢靜脈曲張等。

15.月經病:經塊、月經後期而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不孕等。

16.肢體麻木、偏癱:瘀血阻滯經絡,筋脈肌肉失養,中風等。(11)

17.肌膚甲錯:即皮膚粗糙、青筋暴露,膚色晦暗無澤,是因瘀血久 滯,精血不能濡養肌膚所致。(12)

18.黑便:大變色黑,或伴有隱痛者為血瘀症。

19.毛髮:《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所治症目:「傷寒溫病後,頭髮脫落,

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裹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髮,故 髮脫落。無病脫髮,亦是血瘀。」

20.理化檢查:檢查高脂血症、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乳酸血症及 是否低密度脂蛋白增多而高密度脂蛋白減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