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有關中醫藥知識,歷代典籍源遠流長,汗牛充棟,現存有 12000 多本,欲綜覽研究,浩翰如大海,查尋不易,這是過去醫經醫史本草 研究工作,不能破繭的主因。面對中醫藥典籍這麼龐大的資料庫,過 去人工查尋研究方式,無法獲得良好的成果,必須建立典籍資料庫,

藉用電腦可儲存巨大文獻資料及快速搜尋的功能,來查尋、歸納、整 理、分析研究,才有正確的結果,才能開創中醫藥典籍電腦分析的研 究新領域,為「中醫藥實證醫學」開啟門扉。

有鑑於此,1989 年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開始中醫藥典籍電子書 的資訊化工作,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張賢哲教授即開始參與此項工 程,大陸在 1995 年也列入國家重點規劃項目。台灣在 1999 年,大陸 在 2000 年均出版了光碟版資料庫,提供大家使用。中央研究院世界 聞名的《漢籍電子資料庫》亦有中醫藥專區,大陸及台灣出版商亦出 版清代叢書彙集名著《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的電子資料庫,

大型中醫研究期刊論文資料庫也相繼推出。中醫藥電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E-BOOK)的時代已然來臨。對於現代中醫藥 研究者的我們而言,如何運用中醫藥電子資料庫,發揮其研究作用,

為時代趨勢所然,成為現代研究者不可避免的責任與任務。

方劑學是臨床辨證施治非常重要的一環,它將理、法、方、藥密 切結合在一起。醫師臨床選方是治病的關鍵,必須對這個處方有很深 刻的理解,才能加減自如巧妙運用。而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張賢哲 教授指導學生進行研究中的十大名方(註一)及其衍生類方,形成非常重 要的中醫治療體系,運用電腦程式來篩選資料,化繁為簡,最後獲得 我們所需要的結果與數據,以提供醫家、學者、社會大眾對這些名方 更深入的瞭解。

筆者選擇「血府逐瘀湯」方,做為研究有如下四個原因:

一、「瘀血學說」為中醫學重要理論之一,瘀血證是中醫臨床各科常 見的疾病,其所涉及的病種相當廣泛。而現代人衣食豐厚,活動量少,

瘀血現象普遍,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以致於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

成為台灣十大死因排名之前 2、3 名,因此活血化瘀的治療模式被廣 為使用,「血府逐瘀湯」乃成為此種治療模式的代表方。

二、「血府逐瘀湯」在臨床上的應用極為廣泛,在 2002、2003 年健保 用方排行榜上列名第 17、健保糖尿病用方則排名第 11。雖遠遜於排 名第二的「疏經活血湯」,而「疏經活血湯」往往因為醫師疏於辯証,

取其方便性;且其方名為「疏經活血」,因而成為台灣中醫傷科門診 運用最廣的成方。然筆者以為此方的組合架構本質,並未優於血府逐 瘀湯。所以即使排行落後,但臨床應用上,都值得深入分析與探討。

三、王清任對醫方的運用,被醫家認為「以約治博」。即是以簡約的 處方,卻可廣泛運用為其特點。「血府逐瘀湯」之組成「方簡意賅」,

處方簡單,意義深遠。《醫林改錯》上卷將之列為可以治療 50 種血瘀 之症的三方之一。筆者以為,「方簡意賅」具有臨床藥方加減運用的 便利性,「以約治博」則有廣泛治療多種疾病的優越性。因此,選擇 此方作為研究探討的對象,俾能提供中醫學界及臨床醫師的參考。希 望達到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觀究竟,直窺淵海的目的。

四、《醫林改錯》作者王清任為近代中國醫學解剖學家(註二),以反對 因循守舊,食古泥經,勇於立新、實踐聞名,其創見、貢獻均值得後 人效法與學習。

第二節 研究架構

4.血府逐瘀湯之中醫典籍文獻分析研究 (許春花,預定 2008.6.)

5.四物、八珍、十全大補湯之中醫典籍文獻分析研究 (楊欣怡,預定 2009.6.) 6.六味地黃丸衍生方之中醫典籍文獻分析研究 (博士生李敏惠,預定 2012.6.) 註二:一般學界普遍認為中國解剖學的動力來自兩方面,一者為報復洩恨式的剖 解身體,如商紂王擒比干,剖腹取心;紂王剖開孕婦肚子,取出胎兒,觀看是男 或女;王莽剖解王孫慶;歐希範五臟圖繪成等原因。一者由醫者在行醫過程中發 展出來的解剖學,如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所言上古名醫:「上古 之時,醫有俞附,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杬,毒熨一拔見病之應,

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瓜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

宋代張機為研究針灸,曾解剖一百七十個屍體。…由此可以得窺中國解剖學史演 變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