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消費者決策流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第二節 消費者決策流程

一、 消費者決策流程

消費者決策流程(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CDP)最早由學者 Engel、Kollat 及 Blackwell 發展出來,簡稱為 EKB 模式(張淑安, 2005)。不同學者曾對消費者的決策流程提出不同的模式(Runyon, 1980;Walter et al., 1989;Peter et al., 1993;Solomon, 1992;Engel et al., 2001),整體而言可歸納出五大階段(藍才洋, 2003),見下圖二 -2。

由上圖二-2 可知,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程序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

每一個階段相互依存而非各自獨立(Engel, Kollat & Blachell, 1995)。

學者 Miniard 建立在上述消費者決策流程之基礎,重新建構另 一個消費者決策流程。Engel、Miniard 和 Blackwell (2001)認為消費 者行為是消費者在取得、消費,以及處置產品或服務時所涉及的各 項活動,且包括這些行動的前後所發生的決策。而這決策流程包括 七個主要階段:需求確認、資訊尋求、購前評估、購買、消費、消 費後評估及棄除,詳見下頁圖二-3。

確認需求 資訊蒐集 產品評估 產品購買 購後評估

圖 二-2 消費者決策流程圖之一

資料來源:Peter, J.P., Olson, J.C.,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 IRWIN, 1993, p.225

1. 需求確認(Need recognition)

需求的產生是受到了外在與內在兩方面。外在部分,消費 環境和行銷活動可能喚起消費者知覺;內在部分,如:個人知 覺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有差異以及個人過去經驗等因素,促 使消費者需求產生。

2. 資訊尋求(Search for Information)

資訊尋求是一個內在和外在同時的過程。消費者可能從自 身記憶中尋找過去購買時的資訊。但內在的(Internal Search)資 訊缺乏,甚至可能產生風險,消費者會尋求外在的(External

刺激

資料來源:Engel, Miniard & Blackwell, 2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Search)資訊的蒐集,包括:公共來源、商業來源與個人來源。

除了主動蒐集資訊外,也可能是被動接收外在資訊。

3. 購前評估(Pre-Purchase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s)

當消費者資訊蒐集完成後,消費者會依個人需求、價值觀、

生活型態等來做購買的決定。消費者基於上述原因來降低風 險,因此購前評估可能是簡單或複雜的過程,可能是具有邏輯、

感情或是簡化的結果。

4. 購買與消費(Purchase & Consumption)

消費者會選擇購買時,第一步驟會選擇通路,第二步驟是 選購。選購時會受到銷售人員、產品展示和媒體等影響。而購 買後使用產品稱之為消費。在購買與消費的過程是相當重要 的,因前一次的購買與消費經驗會影響到未來下一次消費者 的購買決策。

5. 消費後評估(Post-Consumption Evaluation)

消費後評估即評估此次購買與消費是否感到滿意。當消費 者消費後的知覺符合或超過預期,則滿意;當消費者消費後的 知覺低於預期,則不滿意。這些結果將會回饋至未來的購買行 為,甚至消費者對風險的認知。假若滿意,消費者可能會再次 消費,決策時間也會減短;假若不滿意,消費者可能產生壓力 與不平衡,為減低此種後果的風險,消費者可能繼續尋求資訊。

6. 棄除(Divestment)

消費後的產品可能直接丟棄、回收或是再售。

另一方面,根據 Engel, Miniard 和 Blackwell 的消費者決策流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圖(見第 11 頁,圖二-3)可知,影響消費者決策過程還有環境影響因 素及個別差異 2 項。環境影響因素包括:文化、社會階層、人員影 響力、家庭和情境等 5 項;個別差異包括:消費者資源、動機與涉 入、知識、態度、人格、價值觀和生活型態等 7 項。

針對消費者決策過程不同,學者 Engel (2001)有下列解釋:

1. 涉入度

不同的涉入程度可能造成:價格在決策過程上的不同重要 性、不同的資訊蒐集數量、決策時間長短不同、不同的決策模 式(Zaichkowsky, 1986)。如同第一節涉入理論提及,低涉入程 度的消費者其決策是較簡單的,沒有太多複雜的資訊處理與 評估過程;高涉入程度的消費者則反之,是理性和複雜的,廣 泛蒐集資訊降低認知風險。

2. 品牌知覺差異

當消費者感覺產品的品牌選擇不多時,則不會多花時間在 決策過程上。

3. 時間

當消費者沒有充裕的時間時,會選擇簡化決策過程。

4. 消費者的情緒

情緒影響消費者的決策可能因人而異,且每次購買的情境 都不同。但無論如何,情緒對消費者決策過程的影響是肯定存 在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二、 耐久性商品的消費者決策流程

學者 Kotler (1997)將商品類型分為耐久性商品、非耐久性商品 以及服務三大類。其主張行銷人員應依不同的產品類型而採取不同 的行銷策略組合。

而耐久性商品(Durable Goods)指長期連續使用的實體商品,如:

家具、電器、汽機車等。詹俊彥(2010)指出,從廠商的角度來看,

耐久性商品具有較高的毛利、需要較多的銷售服務及保證;從消費 者角度來看,耐久性商品有較高的財務風險、功能性風險以及較長 的產品生命週期,因此消費者在選購耐久性商品時,有較詳細且深 入的評估。

學者 Katona 和 Mueller (1954)發現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在選購耐 久性商品時,會向多位親友或是專家蒐集意見,而不會從單一的訊 息來源決定購買。因此單一訊息對於消費者購買耐久性商品的決策 有較小的影響,尤其是當訊息接收者本身具有高度專業知識時 (Gilly et al., 1998)。

三、 小結

消費者的決策流程受到外在環境和個人差異等因素影響。且每 一階段的決策將不單只影響下一階段,甚至是未來在消費同類商品 時,過去的經驗會也一部分主導當下的決策。由於耐久性商品的生 命周期較長,消費者著重在資訊蒐集以及產品評估兩個階段,是故 為高涉入產品。在資訊來源方面,親友和專家等口碑訊息顯得重要,

且多方的口碑資訊對耐久性產品的消費者而言可降低風險。在產品 評估方面,行銷活動、產品陳列以及人員推銷將會影響消費者的購 買決策,因此廠商得針對在此階段的消費者多付出資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