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深度訪談

本研究旨在探索媒體與權勢消息來源的互動關係,以及媒體如何回應權勢消 息來源的策略思考與運用,根據臧國仁等學者論及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的往來關 係與內涵,雙方是彼此為用又相互競和的,其思維策略視情境不同調整變化相當 複雜。為了蒐集到詳盡、豐富的資訊,同時瞭解權勢消息來源涉入新聞產製對個 人有什麼意義,以及個人對此的思考與認知(范麗娟,2004),因此本研究資料 收集主要以相關行動者的深度訪談為主。

至於訪談對象設定範圍為需要與權勢消息來源往來的行動者,訪談對象皆為 電視新聞台從業人員,包括必須與消息來源直接接觸的第一線記者、具有較高決 策權的新聞媒體中高階主管,以及經常受託為廣告主說項的媒體業務人員,再以 收集到的訪談資料,進行編輯分析、歸納、比較,探尋出有意義的類別與關聯。

本研究並非針對單一個案進行特定研究,而是把幾個實際發生過的媒體現象 與新聞事件,都納入資料蒐集的範疇。訪談方式則採取一對一個別訪問,俾使受 訪者可不受他人干擾的暢所欲言。採取深度訪談法收集資料,著重的是可深入瞭 解被研究者對於事件,及其所採取的行動、態度上的看法(胡幼慧,1996)。

由於本文採行的是質性研究方法,著重的是蒐集資料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樣 本數多寡並非考量重點,設定以十人為限,鎖定新聞室內外的媒體工作者為訪談

對象,包括國內三家電視台中,不同層級的新聞工作者,以及媒體組織內的業務 人員。「人口變項」方面,如性別、年齡等並不設限,惟受訪對象皆需曾經親身 參與研究者選定的新聞個案,並於個案事件發展過程中曾主動或被動地擔任重要 角色。

本研究多數受訪者目前仍任職於媒體機構,唯恐受訪對象因身份曝光而造成 工作上之困擾,其身份將冠以不同代號的匿名方式處理。此外,為求研究內在效 度,增強訪談資料的真實程度,本研究不詳述所選個案之內容細節,以防受訪對 象產生預期心理而迴避相關問題或不願據實以告。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設定的研究對象,包括台灣三家有線電視新聞台的政治、財經路線採 訪記者,新聞部的中高階主管,以及電視台業務主管總共十位受訪者,代號分別 如下:

(一)有線新聞台高、中階主管各兩位,代號為新聞主管 A、B、C、D。

(二)有線新聞台政治、財經線記者各兩位,代號為記者 A、B、C、D。

(三)電視媒體業務主管兩位,代號為業務 A、B。

本研究是以媒體如何因應權勢消息來源介入新聞產製所採取的策略為主,而 組織中職務位階的高低,攸關決策權力的大小以及對組織利益的認同度,而不同 部門從業人員也有其不同本位,新聞主管關心的是新聞價值、新聞角度與新聞內 容,但業務主管關注的卻是如何為媒體組織開源,開闢廣告客戶以增加電視台收 益,因此本研究選擇的受訪者,為媒體組織內不同層級的新聞工作者,以及思考 重點和利益角度異於新聞部門的業務主管。

二、研究過程

本文由研究者親自執行所有面對面深度訪談,親身經歷情境,培養臨場感,

有助於未來的資料分析(范麗娟,2004),並可確保資料效度的一致性。訪談前,

研究者會先將本研究主旨與內涵與受訪者溝通,並事先提供訪談大綱給受訪對 象,使受訪者能理解本研究的意義,同時可在訪談前讓受訪者有充分心理準備,

並有充裕時間提供研究者所需的資料。

由於受訪者都是目前仍在工作崗位上的從業人員,為免造成受訪者困擾,並

期待受訪者能暢所欲言、據實以告,因此將對其身份保密,受訪者姓名皆以代號 進行區別。同時,為免特定個案因事涉敏感,導致受訪者迴避相關問題,研究者 將不向受訪對象言明所選個案,也不在本文中詳加描述所選新聞個案之過程細 節,務求訪談資料真實可信。

每場訪談至少進行一小時,訪談不以一次為限,訪談地點以受訪者的便利自 在為主。針對受訪者所提及之部分內容,研究者會在不透露消息來源的情況下,

向其他相關受訪者進一步求證。訪談以開放方式進行,不拘泥於研究者預設的個 案與訪談大綱結構,由原先的設定範圍在訪談過程中延展問題,引導受訪者談 話,請受訪者盡量深入陳述,詳盡說明受訪者採取行動當時的成因、心態,並盡 可能描述該實例發生時的情境,以期獲取內涵豐富的資料,方便研究者進行後續 資料判讀。

訪談過程中,研究者徵詢受訪者同意,全程錄音,並佐以重點筆記,事後再 過錄為逐字訪談稿,進行內容分析,將訪問全程錄音再寫成逐字稿的目的在於確 保回答資料完整、不遺漏,同時以原音重現,用受訪者自己的話語來生動地呈現 資料(范麗娟,2004)。若遇資料缺漏或不全之處,再以電話或面訪的方式,向 受訪者再次進行詢問或訪談,確保分析內容資料的完整性。

三、訪談大綱

本研究訪談大綱分為三部分,針對媒體組織內的新聞記者與主管,以及業務 部門從業人員分別設計,以充分瞭解不同部門與不同層級從業人員的工作特性與 思考模式。訪談大綱並未設計太多細瑣問題,希望藉由開放方式讓受訪者能充 分、深入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澄清並追問遺漏的觀點,俾使受訪者回答不會侷 限在固定的框架中,導致錯失其他寶貴資料(范麗娟,2004),故本研究採取半 結構式訪談,訪談問題應實際溝通討論狀況,隨時彈性調整更動。

(一)新聞記者訪談大綱

以下訪談大綱第 1 和第 2 題對應研究問題一和研究問題二 。

1、 請問你在工作過程中,碰過哪些很強勢的消息來源?為何要找他們採 訪?你平常如何與他們相處?如何處理跟他們有關的新聞事件?(請舉 出實例詳細說明)

2、 這類消息來源各有什麼樣的優、缺點?會在哪些層面影響你的工作?例 如主動提供新聞線索、切入點?或者不接受訪問與查證,或企圖影響你

的寫作呈現?

以下第 3 至第 5 題對應研究問題二、研究問題三和研究問題五。

3、 他們會用威脅的方式影響新聞報導嗎?例如提出法律訴訟、關說、封 殺、或直接找你的主管?你又是如何回應的?(請舉出實例詳細說明)

4、 你是如何學會這種處理方式的?有誰教過你?

5、 在這些個案中,主管有指示嗎?你有詢問過長官意見或尋求外援嗎?

以下第 6 至 9 題對應研究問題三、研究問題四和研究問題五。

6、 你的長官是如何回應這些個案的?你認為長官的處理方式是否妥當?

你自己的看法如何?

7、 你自己當時採用這種回應策略的考量為何?為何會這麼做,而不是採行 其他的方式與策略?

8、 你的回應方式涉及自我檢查嗎?是如何作自我檢查的?

9、 你為何不堅持專業立場,是否因為壓力而影響到新聞的公正與平衡?或 你為何選擇強硬到底,不怕被告、被報復等不利影響嗎?

以下第 10 與第 11 題對應研究問題四和研究問題五。

10、遇到類似狀況,你現在還是會用類似方式處理嗎?如果再來一次的話,

你會怎麼做?

11、你的新聞處理標準有因此改變嗎?觀察你的同業,你覺得台灣媒體這 幾年是否因為這些有權力的消息來源而降低標準?或者改變新聞處理 方式?

(二)新聞主管訪談大綱

以下訪談大綱第 1 和第 2 題對應研究問題一和研究問題二

1、請問你在工作過程中,是否碰過很強勢的消息來源?你平常如何與他們

相處?如何處理跟他們有關的新聞事件?(請舉出實例詳細說明)

2、這類強勢的消息來源有何優、缺點?他們會在哪些層面影響你的工作?

以下第 3 至 7 題對應研究問題二和研究問題五。

3、 他們會用威脅的方式影響新聞報導嗎?例如提出法律訴訟、抽廣告、置 入性行銷、關說、封殺、或直接找你的老闆或更高階主管?你又是如何 回應的?(請舉出實例詳細說明)

4、 你是如何學會這種處理方式的?有誰教過你?

5、 你覺得記者在處理這些個案時,有哪些問題與可再議之處?應付經濟與 政治權勢消息來源是否有差異?

6、 你自己當時採用這種回應策略的考量為何?如何作決策的?為何會這麼 做,而不是採行其他的方式與策略?

7、 你的回應方式涉及自我檢查嗎?是如何作自我檢查的?

以下第 8 和第 9 題對應研究問題四和研究問題五。

8、 與一般消息來源相比,你對權勢消息來源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有哪些 地方受到影響?

9、 面對像是大企業之類的強悍消息來源,你們如何與業務部門溝通?你們 之間的差異在哪?妥協或不妥協對新聞產置有何不同影響?

以下第 10 至 12 題對應研究問題四與研究問題五。

10、 你為何不堅持專業立場,是否因為壓力而影響到新聞的公正與平衡?或 你為何選擇強硬到底,不怕被告、報復或損及公司利益等不利影響嗎?

11、 遇到類似狀況,你現在還是會用類似方式處理嗎?如果再來一次的話,

你會怎麼做?

12、 你的新聞處理標準有因此改變嗎?觀察你的同業,你覺得台灣媒體這幾 年是否因為這些有權力的消息來源而降低標準?或者因此改變新聞處理

方式?

(三)媒體業務主管訪談大綱

以下訪談大綱第 1 和第 2 題對應研究問題一和研究問題二。

以下訪談大綱第 1 和第 2 題對應研究問題一和研究問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