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

第三節 組織的介入

在當代產業結構與生產方式安排下,新聞是在組織內部分工完成,而個人更 得依靠組織取得薪水,所以如同其他行業,組織對個人總有著無法迴避的影響,

它提供工作必要資源,同時約束與控制了個人行為(張文強,2009)。實務場域 中的電視記者並非如一般所想像的「無冕王」,可以隨心所欲的獨立完成一則新 聞,事實上,目前台灣的每日電視新聞運作,無論新聞選材或是新聞角度,幾乎 都是由編採會議敲定的,也就是編採主管組成的「新聞室」討論決議的結果;至 於新聞最後如何呈現,往往還摻雜著許多行動者的意見以及多方的拉鋸妥協等複 雜因素,其中包括:記者與組織之間的妥協、組織內跨部門的妥協、組織與外部 權勢力量的妥協。

許多關於新聞產製的研究都已經提出,新聞是組織整體運作的成果,以確保 能即時製作符合既定模式且份量充足的新聞內容(Rock, 1981;引自 Cottle, 2003,

陳筠臻譯,2009),本研究也呼應以上看法,並且發現目前記者的例行工作受到 組織的直接影響越來越大,媒體組織本身的品牌形象與社會影響力攸關個人的工 作尊嚴感受,而組織的目標、利益、政策與文化也在在影響著新聞工作者的工作 實踐,相對於被放大的組織,記者顯得更加微小,從最前端的採訪到最後新聞的 播出呈現,每一個環節都得受到組織的決策制約。

儘管多數記者因此有著身不由己的無奈,私下對老闆或主管迭有抱怨,但組 織的羽翼也能提供記者一定程度的保護,畢竟一般個人與社會團體對於媒體的社 會影響力仍有一定忌憚,在整個媒體組織受到外力侵擾時,組織內部人員在最高 指導原則下,共同協力發展出一些自我防禦的因應機制。本研究發現,在新聞實 務操作面,長期的經驗累積使得電視台已經懂得隨不同情境,變換出各式各樣「利 人不損己」或「不損人也不損己」的因應之道,組織的介入提供新聞工作者面對 外在權勢時的一些應變原則與方向,因而也創造出許多當代新型態的新聞處理模 式。

一、從立場中立到積極參與者

(一)所有權人的介入

如前所述,組織的角色在新聞產製過程中越來越鮮明,媒體老闆的政治立場 與商人性格都足以左右新聞走向,老闆的特質同時主導著組織文化的生成,尤其 台灣特殊的藍綠政治生態這幾年對媒體影響清晰可見,部分媒體老闆的立場和作 為造成所屬媒體被外界貼上藍綠標籤,在實務工作中,一方面影響記者對新聞的 自主判斷,另一方面也使得政治記者採訪工作受到阻礙。這種狀態充分反映在選 舉新聞處理方式上,他不只會對於那些與老闆立場不一、藍皮綠骨或綠皮藍骨記 者產生心理壓力,對那些想要堅守中立立場的新聞工作者來說,老闆政治立場也 造就了他們的無奈(張文強,2009)

「那時候我們被新老闆買下來之後,反正就是有一個走向,就是要唱旺台 灣,不要一直唱衰政府。...沒有明文規定說不能批評什麼的,所以後來我做了 一個新聞就是比對他選前選後說的話,虧他昨是今非呀!那時候我就被長官告知 說,他那樣做也沒什麼不對,你就放他一馬吧!我只是拿事實來質疑他,為什麼 不可以?後來那個事情讓我覺得很生氣。」(記者 D)

「董事長會直接下指導棋,所以我們就是要挺 XXX,他的每一場活動我們都 要 live,再鳥的活動,我們都要去 live,而且還要幫他想點,…搞到後來,我 們都會自然而然留一台 SNG 車,就是要留給 XXX。」(新聞主管 C)

媒體老闆的明確立場除了內部政策指導,可能影響記者的工作滿意度,媒體 為自己染色也殃及記者跑線,部分媒體記者在某些「對立」陣營跑新聞,很明顯 的就會因為自己的媒體背景受到敵視、抵制,難以進行採訪工作,更嚴重的是過 去曾經發生過數次,無辜的記者在群眾運動場合中被暴力相向的實例。藍綠對峙 的態勢,使得記者手上的麥克風不再是權力,有時反而還成為新聞採訪的最大阻 礙。

「在立法院,我覺得是在紅衫軍那一陣子起了比較大的衝突,開始會有綠營 民代指著某台的麥克風罵,也不會接受訪問,後來藍營民代也會,就是指著其他 台麥克風說,XX 台都亂寫新聞,後來大家變得已經有點習慣這種風氣了。…例 如說有一位委員,他就非常堅持,絕不接受某一台的單 mic 訪問,但他不會兇,

他其實對記者很好,他會跟你說,我不是針對你,但是我不想讓你的電視台訪問。」

(記者 A)

「比如說,國台辦我們就不好跑,北京的我們就不是那麼好跑啊!然後跑藍 的也不是那麼好跑啊!但是我們對這些記者會比較寬容一點,他沒辦法跑到獨 家。說實在的,你就對人家不友善,你怎麼要求記者,我們對這些記者會寬容一 點。」(新聞主管 C)

老闆的認知與態度對媒體具有最重大的影響力,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 同 McManus(1994)所說的,媒體老闆才是真正主宰大局的人。放眼台灣各家有 線電視新聞台,老闆經營媒體著眼的不外乎是獲取利潤,以及由此而來的政治與 社會影響力,部分擁有媒介組織的所有權人,甚至將新聞公器視為私人利益宣傳 管道,只要老闆或旗下其他企業有曝光需要,所屬電視台便被迫毫無時間限制的 強力放送相關訊息,對於老闆不願被外界揭露的負面消息,所屬頻道必然也全面 封鎖,宛如家天下一般。

媒介所有權人至高無上的支配權力,使得老闆的目標自然而然成為組織最高 指導原則,領老闆薪水的新聞主管與記者都不得不奉為圭臬,新聞除了迎合老闆 的立場與喜好,有些電視台的新聞處理還需要閃避老闆所厭惡的人事物,內部從 業人員幾乎都心知肚明,哪些是本台的「黑名單」。

「不只有商業的部分,包括我們公司有一些黑名單,比方說我們老闆不喜歡 的某些人,這些是不能出現在我們頻道裡頭的,我們對這些受訪者會比較不友 善,他們負面的,我們可以做,但是他們正面的,我們不做。…就是在整個組織 的調教之下,你很知道說這個台的台性,跟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行做。」(新聞 主管 C)

(二)商業目標至上的媒體組織

目前台灣電視媒體最為人詬病的,除了藍綠立場鮮明,政治新聞報導偏頗之 外,還有電視台過度重視商業利益與目標,凡事都以市場為導向。不但產出的新 聞內容必須迎合廣告主鎖定的目標受眾,新聞產製過程也經常受制於廣告主,如 前所提及,只要關於廣告客戶的負面訊息,即使是重大公共事件,電視台也要想 盡辦法為廣告主掩飾。

對此,本研究受訪者認為,為廣告客戶「隱惡」並非當前電視媒體最嚴重的 問題,他們更擔憂的是媒體刻意為某些花錢的消息來源「揚善」,導致新聞成為 一種可交易的商品,而非堅持專業的產物,這種作法不但侵犯新聞的公正性與公 信力,也容易造成新聞工作者內心的工作滿意度下降。

「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是威權時代,現在是一個商業時代,就是你現在 真正有壓力的是廣告業主,…而且不只是負面新聞,我覺得更可怕的是正面新 聞,就是買新聞這件事情,就突然間鋪天蓋地的宣傳一件事,如果當觀眾瞭解這 是為了錢的…。」(新聞主管 D)

「大環境就是廣告量下滑,老闆也會有意無意跟你說,現在不再是承平時 期,是一個戰國時代,他會不斷灌輸你,現在錢很難賺,其實老闆這也是在暗示 說,我們做新聞還是要有一點業務觀念。…企業形象塑造什麼,其實也都是在買 啊!我覺得有錢可以改變你在一個媒體的形象,這是很可怕的,有錢有權的人,

他會更有權,媒體第四權的角色已經不在了嘛!我們不能夠去說真話,因為錢來 影響我們的專業判斷。」(新聞主管 C)

事實上除了新聞工作者對於組織過度追求利潤感到不滿之外,負責為電視媒 體生財,並且經常為廣告客戶向新聞部施壓關說的電視台業務,也自覺心中有滿 腹委屈,在訪談過程中發現,即使已經從事電視台業務工作多年,這些業務人員 也未必喜歡扮演這種內外不討好的角色,兩位受訪的電視台業務人員都強調,他 們的行為準則都是遵從組織目標與老闆的態度,他們認為對業務人員而言,商業 利益與新聞專業孰輕孰重,完全取決於公司的態度。

不過本研究也發現,雖然現實狀況下,每一家商業電視台的目標都是營利至 上,但不同老闆的領導風格在組織內部還是會形成不一樣的規範、文化與行為準 則。

「業務部有時候也是很無辜啊!因為要錢的是你,你今天跟人家要錢,不幫 人家處理事情,你根本就要不下去嘛!等於是公司要有一個很清楚的政策,…除 非說你就像蘋果日報那麼有 guts,就是這樣子,我不管你,所以說蘋果日報有 些客戶是不上門的。」(業務 B)

「像新聞喔!客戶如果拿預算來壓我們台的業務部是沒有用的,因為總經理 也不會因為預算理我,…找另一位高層也沒有用,因為他完全不處理這個事情,

所以拿預算來壓我們台沒有用,但是講道理求情有用。」(業務 A)

(三)新聞部與業務部的權力關係

對於身處微利時代的商業電視台來說,如何對抗廣告主的金權壓力已然成為

對於身處微利時代的商業電視台來說,如何對抗廣告主的金權壓力已然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