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之課程銜接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各版本音樂欣賞教材之課程銜接

本研究中所指之課程銜接,經文獻探討後決定採順序性(sequence)、繼續性

(continuity)、銜接性(articulation)三類別檢視之,其中順序性乃指學習內容出現時次序上 的安排、內容的邏輯性、難易程度、時代趨勢、學習心理發展、階段性、學習活動先後 等因素。繼續性則是指在不同課程內容、教學活動中重複相同的概念、價值、理論、類 似的內容,甚或相同的題材、技能和性質。銜接性則需使兩個課程內容在距離上較短、

關係上較密切、性質上較近,有較好的關聯、不脫節,使學生的學習不生困擾。

本研究委請目前任教於國中小之音樂專長教師及大專院校之音樂科系教授填寫欣 賞教材銜接評析表問卷,每位填寫問卷的教師及教授皆有多年任教經驗,也都畢業於各 大學音樂科系,在回答問卷內容方面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判斷,亦可確認本研究之效度。

本研究共計發出37 份問卷,回收 28 份,回收率達 80%,部分填答者有填寫文字回 覆的內容,也將一併列入以下討論,整理各版本問卷回收內容如下。

一、 順序性

順序性是指學習內容出現時次序上的安排,在教材中學生所熟悉的、學過的、在學 科內容上屬於基礎的、重要的、具體的、有實際經驗的、單純的、實用的……等,以上 所述的這些內容應先出現於教科書中(黃光雄、楊龍立,2004)。除此之外,包括層次 增高、範圍擴張、延伸深度及廣度等,也應列入考量,不只關注量的增加,還要注意質 的提升(楊龍立、潘麗珠,2005)。

86

87

88

89

南72-2-6 秋之歌 浪 鋼琴獨奏 無 南72-2-7 四季─冬 巴 小提琴協奏 無 南72-2-8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冬 當 三重奏 無

南72-3-1 長潮陽春 N/A 女聲獨唱 無 音樂的休閒 饗宴/休閒 時光 南72-3-2 小夜曲 古 弦樂合奏 無

南72-3-3 玫瑰人生 N/A 女聲獨唱 無

南一版的六下曲目開始於以「水」為主題的音樂,之後介紹台灣各族群民歌,六下 有配合畢業季的曲目,以及補充介紹世界音樂的內容,七上從聲樂作品開始介紹人聲的 特色,之後配合校慶活動安排適合慶典的進行曲曲目,第三單元之後的曲目則多為華人 作品,七下第一單元是原住民歌謠,接著介紹以四季為標題之曲目,之後介紹南管曲、

小夜曲、香頌等中外曲目配合「休閒」之主題。

從「實用性」角度看來,在南一版所選的眾多曲目中,選擇以《行星組曲》之〈木 星─快樂神〉來傳達快樂愉悅的氣氛,與畢業場合搭配,也有以校慶為主題的進行曲音 樂(南71-2-1,《星條旗進行曲》、南 71-2-2,《雷神進行曲》、南 71-2-3,《雙頭鷹 進行曲》、南71-2-4,《軍隊進行曲》、南 71-2-5,《頒獎樂》、南 71-2-6,《吐魯進 行曲》、南71-2-7《行過喬治亞州》),這些曲目介紹學生何為適宜特殊場合或典禮使 用的音樂,接著從中去聆聽音樂作品,在引起動機部分是不錯的設計。其餘選曲方面,

古典類的曲目在時代風格上缺乏中世紀及現代作品,出現的順序也看不出時代風格上的 邏輯性。非古典音樂方面,南一版的選曲豐富,各類曲目能在不同學習階段分別出現,

曲目雖豐但雷同性較高(南T13A),同時對於民族音樂(世界音樂)方面的選曲較廣泛,

介紹的曲目較具多樣性(南T9A),包含新世界音樂(《水徑》)、傳統戲曲音樂(《留傘 調》、《挑擔歌》、《遇許仙》…等)、台灣歌謠(《思想起》、《祈禱小米豐收歌》、《歡樂飲 酒歌》…等)、中國音樂(《在那遙遠的地方》、《陽關三疊》、《鴨子辦嘴》、《十面埋伏》、

《長潮陽春》…等)。其中在台灣、中國音樂這兩類,除了六上第二單元與七上第一單

90

元沒有安排外,其餘每單元都有曲目出現,顯見南一版在本土及傳統音樂上的重視程 度,較其他版本為多(南T4A)。若這些曲目在安排時能進一步考量其年代順序或演出 型態等,將同類作品做關係更為密切的安排,例如:中國音樂都放六上,台灣音樂放六 下,七上放傳統戲曲音樂…之模式,而不是在各單元中跳躍式地出現,應能更完整地呈 現出教材編寫的系統與順序性。

演出型態方面,器樂部分的作品在六上安排了管弦樂、木管五重奏、大自然與傳統 樂器合奏及銅管五重奏,六下則有管弦樂、直笛獨奏、古琴獨奏、馬頭琴獨奏等。七上 有管弦樂、鋼琴聯彈、打擊樂、琵琶獨奏、國樂合奏等;七下呈現小提琴協奏、梆笛獨 奏、鋼琴獨奏、三重奏及弦樂合奏。從上述之安排來看,管弦樂、室內樂及民族樂器是 器樂方面的三大重點,室內樂的規模從五重奏接到鋼琴聯彈,之後又放入三重奏及弦樂 合奏,在演出規模看不出順序性的安排。管弦樂的作品幾乎在每學期都有,唯獨漏掉了 七下這個階段,但若考量到順序性,應是在後期階段放大編制的作品為宜。問卷填答者 也認為較不適合將交響曲和《行星組曲》放在小六階段(南T17A),建議南一版在安排 上可再調整之。聲樂曲部分,六上皆為戲曲演唱曲,另有一首三部合唱,六下以合唱為 主(混聲四部、同聲三部及童聲二部),七上有童聲合唱及各類人聲獨唱、混聲合唱、

無伴奏合唱的介紹,七下則有二部合唱、八部合音及一些男女聲的獨唱曲。依上述順序 看來,七年級已脫離童聲階段,再介紹童聲作品不太適合學生的學習發展,而六年級的 混聲四部及同聲三部等聲部較多的曲目應可延至七年級再出現,才符合由易至難之編寫 原則。

音樂要素部分,以「音色」類別出現次數最多,從木管五重奏、大提琴、直笛、銅 管五重奏、混聲四部、同聲三部、童聲二部、交響樂團、古琴、童聲、各類女聲與男聲 獨唱、無伴奏合唱、鑼鼓樂…等,在合唱曲的順序安排上較不理想,應將聲部較少的作 品置於較多聲部曲目之前;另外,各類的男女聲獨唱曲目編排在一起,具有連貫的內容 是其優點,若能再進一步與合唱類相銜接,教材看起來會更加完整。弦樂的音色介紹只 有一首,難以達成順序性;管樂的作品也不多,但三首管樂作品的距離不遠,安排尚可。

「曲式」上只有出現進行曲及協奏曲兩種,類別太少,雖在七上的第二單元中安排了許

91

92

93

94

從教材的熟悉度來說,康軒版在六上及七下都有安排到台灣民謠的內容,使學生在 七下學習時已具有六上之先備經驗,能更易進入學習內容。而在六下安排配合畢業場合 的典禮音樂,以及七上配合農曆過年的節慶音樂,這些編排亦均富實用性與生活化,能 結合學生的日常經驗,使之應用並連結到生活中。但《魔彈射手》、《軍隊進行曲》、《小 夜曲》與《小號協奏曲》等四首在曲目的選擇安排或音樂要素、演出型態等音樂成分的 整合中,則看不出銜接的順序性。另外,六下的《梆笛協奏曲》與七下的《台灣舞曲》、

《夢幻的恆春小調》皆同屬台灣音樂家作品,在編排上將《台灣舞曲》、《夢幻的恆春小 調》之後連接《望春風》、《老山歌》等台灣民謠,在距離上也感覺較近,欣賞曲目同質 性較高,也會使學生在學習上較能予之同化。

音樂要素方面,在七下的第一單元先於《台灣舞曲》時簡介提及管弦樂團,再於第 三單元以《新世界交響曲》詳細介紹樂團中的樂器及特色,之後緊接著以《虎姑婆》介 紹國樂器,也符合順序性之安排,但若能將《台灣舞曲》與《新世界交響曲》兩曲再進 一步放在相鄰單元介紹,應更能增強學生學習效果。音色部分的介紹多以單一樂器為 主,從梆笛、法國號、樂團、弦樂、小號、小提琴再進入到樂團、英國管及國樂器的介 紹,從順序性來看,建議可將同質性的曲目編排在一起(如:梆笛與國樂器、弦樂與小 提琴、小號與法國號、英國管),使之距離較近,也較易學習。曲式部分,六上由圓舞 曲(《乘風破浪》)的介紹開始,之後進入到協奏曲(《梆笛協奏曲》、《四季小提琴協奏 曲》),在協奏曲的部分有看到順序性的編排,樂曲規模也從單一首欣賞曲的介紹擴大到 四段四季音樂,但圓舞曲的部分則沒有後續曲目銜接,且很可惜地沒有利用《花之圓舞 曲》的出現再次延伸,因而喪失了這個部份的順序性。另外,節奏部分只有在《新世紀 交響曲》中出現過一次切分音的介紹,其餘部分則無,這點也看不出順序性的安排。

七上以《用愛彌補》結合人聲演唱型態的介紹,但在六年級則沒有看到相關曲目或 演唱型態的安排介紹。至於《乘風破浪》、《快樂的捕鳥人》、《花之圓舞曲》、《用愛彌補》

等四首曲目,在順序的安排上感覺較與單元主題有相關,若論及曲目各項因素的垂直整 合部分,則相對較為薄弱,在這些部分看不出有其計畫的順序性安排(T9A)。

95

96

97

真 翰72-4-1 我願 N/A 男女對唱 無

宗教藝術巡禮

/虔誠的吟誦 翰72-4-2 垂憐經 中 齊唱 無

翰72-4-3 上帝是我們堅強 的堡壘

巴 合唱 曲式(清唱劇)

翰72-4-4 拿阿美 N/A 女聲獨唱 無

翰林版在六上先以《鬥牛士進行曲》為例解說輪旋曲式,第二單元呈現戲劇音樂或 配樂,包含歌仔戲曲調、歌劇選曲,第三單元為具有故事情節的《彼得與狼》。六下也 同樣有配合畢業季的欣賞曲,第二單元以《瑤族舞曲》導入國樂器的合奏介紹,第三單 元則介紹結合繪畫、舞蹈、文學等創作出的音樂。七上的前半部介紹貝多芬的作品與生 涯,之後以《哈利路亞》配合人聲種類與合唱內容,《彌塞特舞曲》介紹低音表現與版 本比較,第四單元則為台灣民謠的介紹。七下的課程分別與季節(翰72-1-1,《四季》)

及樂器介紹(翰72-2-1,《青少年管弦樂組曲》)有關,《愛的禮讚》則結合作曲家的作 曲背景介紹,最後以宗教音樂結束七下課程。

及樂器介紹(翰72-2-1,《青少年管弦樂組曲》)有關,《愛的禮讚》則結合作曲家的作 曲背景介紹,最後以宗教音樂結束七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