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特區化」與「政治化」的反共復國指揮司令臺(1950-1966)

第四章 黨國權力的鞏固與空間意象重構(1945-1966)

第三節 「特區化」與「政治化」的反共復國指揮司令臺(1950-1966)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第三節

「特區化」與「政治化」的反共復國指揮司令臺(1950-1966)

反共抗俄為一國際問題,故增強我在聯合國之地位,自為我外交之主 題,而舉世反共陣容,需由美國之領導,亞洲反共抗俄,有賴于中日兩 國之合作;故對美日之外交,均應特為重視。…運用僑胞國民外交之力 量,以收內外合作之效,俾反共抗俄復國建國之任務早日完成。109

…這些建設,都是近二十年中發展出來的。陽明山管理局範圍內建設之 進步,即可代表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建設之進步。110

隨著中央政府遷臺,中國國民黨在歷經改造之後,以「革命民主政黨」自 居,企圖將臺灣建立為「三民主義模範省」、「建設臺灣為建國之示範區域」,111 在這個基礎下,逐漸確立黨國體制以及蔣氏父子的強人意志。112換句話說,

1950 年代初期的國民黨政府,不僅要時刻面對來自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危機,為 了要補足內部的統治正當性,還必須要兼顧國民精神動員以及軍事反攻的比重 消長。113有鑑於此,除了進行「去日本化」的淨化運動以外,透過警備總部以 及各地情報組織結合而成的監控網絡,則在各地展開檢肅匪諜運動,114只要經 檢舉、發現是「反攻大陸」、「反共抗俄」以外的論述者,皆成為非法且必須即 刻掃盪的對象。115

在軍事反攻方面,蔣介石利用富田直亮為首的日籍退役軍官,組成一支專 門教導中華民國高階軍官軍事戰術的軍事顧問,俗稱「白團」,並安排住在位於 北投的原「陸軍階行社」溫泉建築物。116另一方面,受到 1950 年韓戰影響,6 月 27 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臺灣海峽中立化政策之後,承諾提供經濟援助並且

109上引文為 1952 年 10 月 19 日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的外交報告決議案。見秦 孝儀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案彙編(下)》(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 會,1978),頁 63-64。

110 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陽明山新方誌》(臺北:中華學術院,1972),頁 10。

111 陳如一編輯,《院長訓示紀要》(臺北:陽明山莊,1960),頁 64。

112 薛化元、楊秀菁,〈強人威權體制的建構與轉變(1949-1992)〉,收入李永熾、張炎憲、薛化 元主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4),頁 279-289。

113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頁 17。

114 例如在陽明山地區就是以警察各派出所為單位,召集里、鄰、戶長等集會,講解匪諜意義。

另外也透過各機關、工廠、學校、社團的首長,向單位民眾解釋檢肅匪諜的重要性,並發動各 校組織宣傳隊,進行街頭的短劇表演。見〈陽明山區展開肅諜運動〉,《中央日報》,

1951.11.16,5 版。

115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頁 2。

116 野島剛,《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臺北:聯經出版,2015),頁 38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派遣美國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117開始有大量的美國軍人湧入臺灣,更在 1951 年 4 月派遣以蔡斯少將為首的美軍顧問團來臺,除了提供戰備軍用品以 外,也在部隊訓練、戰術運用方面給予指導,118並由臺灣銀行負責進行臺灣各 地的土地徵收、美軍宿舍工程建造等事宜,而當時美軍軍人位階較高者,都被 安排住在陽明山山仔后的美軍宿舍群。119實際上,美軍顧問團的主要目的除了 要維持臺灣不受中共以武力進犯以外,更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要就近監視並遏止 蔣介石政權再一次興起「反攻大陸」、破壞海峽和平的軍事行動,120臺灣海峽儼 然成為東西兩大陣營在亞洲陣營的分界線之一。121國民黨政府如何處理同處於 陽明山地區內的美、日顧問團隔閡,避免產生衝突,將考驗其在空間分配的能 力。

在這樣的時空脈絡下,戰後初期的陽明山地區,不管是在空間建構或是空 間意象的形塑,雖然被國民黨政府視為三民主義在臺建設的「示範地區」、122或 是「反共復國神聖大業之指揮司令臺」,123但在同一時間,為了因應戰後初期的 國際形態,美軍顧問團、白團以及國民黨政府各級單位就像是不同的文化租界 般,分散於陽明山地區各處,也形成相當多元的文化景觀。

一、白團、革命實踐研究院與反共氛圍

目前對於白團為什麼在戰後初期願意來臺灣,眾說紛紜,但大致上是以

「以德報怨說」和「相同的反共立場」兩者為主,124但兩項原因都環繞在白團 的靈魂人物─岡村寧次與蔣介石的互動關係之上。

研究者指出,作為日本頭號戰犯的岡村寧次之所以不必面對死刑,是受到 蔣介石「政治考量」庇護所致。1948 年 11 月 28 日由國民政府國防部召開的聯 合會議中,國防部、司法部、外交部等重要幹部都在出席之列,由曹士澂提出

「中國共產黨與企圖利用岡村寧次提升人民對於國民政府的不滿」、「岡村寧次

117 薛化元,《戰後臺灣歷史閱覽》,89-90。

118 鄧克雄主編,《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頁 63。

119 邱敏芬,〈陽明山山仔后美軍宿舍群空間意涵的變化〉(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1),頁 31。

120 鄧克雄主編,《美軍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頁 38。

121 若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頁 85-90。

122 〈陽明山管理局昨慶祝成立二周年〉,《中央日報》,1951.08.27,5 版。

123 《士林鎮誌》,頁 12。

124 野島剛,《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頁 29、1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室,133後來再以紀念明代大儒黃宗羲命名的「梨州樓」作為學員住宿之地。134 到了 10 月 16 日,革命實踐研究院正式開學,開學典禮時蔣介石進行訓 詞:

此次訓練幹部,以恢復其革命精神,喚醒其民族靈魂,提高其政治警 覺,加強其戰鬥意志,特別提振其創造生動之活力,養成其公正光明之 風度;務使受教之學員,人人能有自立自強,毋妄毋欺之人格,雪恥復 仇,殺身成仁之決心。故必須鼓舞其蓬蓬勃勃之朝氣,激勵其沉痛悲哀 之情緒,認識其剿匪救民之責任,堅定其革命建國之信心,厚植其自動 自治,實踐篤行、貫徹到底之志節,不愧為三民主義國民革命之幹部,

是為本院教育之宗旨。(底線自加)135

開學一個星期後,蔣介石即其日記寫下「本周對研究院工作已如前開始,

進行積極,此為九個月來最重要建設工作」,136由此可以看出蔣介石對於革命實 踐研究院的重視。另一方面,革命實踐研究院不僅要訓練出自立自強、剿匪救 民的革命幹部,更要透過各種學科訓練以及研讀總理(裁)言論集,藉此強化 各期受訓學員對於三民主義的忠貞,以及訓練出堅定的「反共戰士」。137

1949 年 11 月 3 日,蔣介石與來臺的富田直亮(化名為白鴻亮,以下稱白 鴻亮)見面,並向其指示日後的任務,1381950 年 2 月,蔣介石設立「圓山軍官 訓練團」,針對尉官以上的所有軍官實施軍事的再教育,並自任為訓練團團長、

彭孟緝為主任、曹士澂為副主任,並以白團作為訓練教官。5 月 21 日第一期開 學典禮時向學員說明軍官訓練團成立的意義:

以往東方各國中,要算日本的軍事進步最快,而且文化社會與我們相 同,由其是他們刻苦耐勞,勤儉樸實的生活習慣,與我國完全相同,…

133 呂芳上,〈蔣中正先生與人才培訓:革命實踐研究院地創辦與初期發展(1949-1969)〉,頁 187。

134 戴寶村主持,《建立陽明山地區耆老資料庫、生命史及口述歷史紀錄》,頁 46。

135 陳如一編輯,《院長訓示紀要》,頁 1。

136 「蔣中正日記」(未刊本),1949 年 10 月 22 日。轉引自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第九冊)》,頁 380。

137 呂芳上,〈蔣中正先生與人才培訓:革命實踐研究院地創辦與初期發展(1949-1969)〉,頁 189。

138 日本軍官訓練團的日籍教官來臺後大多以原名中的漢字、諧字,再參考中國姓氏冠以中國名 字,而據說化名為「白」鴻亮,主要用以對抗共產黨的「紅」,也因為白鴻亮是該團的團長,因 此日籍軍官訓練團又稱為「白團」。沙灘原作,〈蔣介石與岡村寧次及其白鴻亮團內幕─國民政 府撤退臺灣初期秘密招募『日本軍事顧問團』(民間稱『地下國防大學』)經過〉,頁 24-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唯有以東方人知道東方人的性能,東方人知道東方人的道理,這樣訓 練,才能…完成我們的革命事業,洗雪過去的重大恥辱。(底線自加)139 蔣介石認為東西雙方不僅在物質條件不相同,在軍事的精神教育也有極大 的差異,若是按照過去中國時期聘請英、美、德等國教官的經驗,將再度面臨 大陸時期剿匪失敗「只重技術、忽略精神」的影響,也因此,「提示此次訓練目 的,是要以新生精神來從頭做起,並說明聘請日本教官的意義及中日兩國日後 必須合作,才能達到共存共榮之目的」,140從此言論中也不難看出蔣介石「運用 日本」的堅持態度。

曹聖芬曾形容陽明山為「革命的洪爐,所有的礦砂廢鐵,經過了草(陽 明)山的鍛鍊,變成了純鋼」,過去與現在最大的差異在於軍人訓練,是廢棄過 往的形式主義,著重於運作的實踐工作,尤其「在訓練期間,注重人格感化,

自我反省」,「中國後期的革命運動,就從陽明山開始」。141每當革命實踐研究院 各期幹部開學、結業之時,蔣介石多會出席,也幾乎每次都會提示學員「反共 抗俄」的基本要件以及歷史意義,甚至會以中國時期黃埔軍校成功北伐、盧山 訓練團成功殲滅江西一帶共匪的經驗,鼓勵學員理解陽明山在「復甦中國魂」、

「發揚軍人救國之道」的歷史意義,142不難推想蔣介石對於兩個訓練機構的重 視程度。

另一方面,蔣介石相當重視各級將官的受訓成果。例如在 1951 年就曾發電 給周志柔,要求「各廳署及陸海空軍各總部各級人員,皆應就其與業務有關者 加以研究,並於人事考績項目增列進修成積一項,內應以此作為考績標準之一

另一方面,蔣介石相當重視各級將官的受訓成果。例如在 1951 年就曾發電 給周志柔,要求「各廳署及陸海空軍各總部各級人員,皆應就其與業務有關者 加以研究,並於人事考績項目增列進修成積一項,內應以此作為考績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