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玻璃工藝之演變 

「工藝」一詞最早出現在<考工記>,意旨以工具為基礎並加上精湛的 製作技巧,呈現當地地方生活文化與先民的智慧,反應地方特色的藝術文 化資源,能以美的技術表現出其獨特感。工藝講求實用功能與美學表現並 重,通常設計者也是製作者,與工業(Industrial)以經濟實用為主要訴求,將 設計與製作分工,追求大量製造與降低成本有所區別。現今工藝與工業則 趨於模糊,呈現「工藝產業化,工業工藝化」的情形,將工業品製作成精 美的工藝品,而工藝品也逐漸講求量化生產,朝向產業化發展(洪慶峰,

2005)。而玻璃在古時稱之為「頗黎」為寶石的一種,後以相似的發音「玻 璃」稱之。在日語上以漢字「硝子」代表,外表透明且硬度頗高之不透氣 物料,在化學性質上不容易與生物起作用,所以玻璃的用途非常廣泛,然 而加入不同金屬亦可改變玻璃之顏色,例如少量的錳可成淡綠色、少量的 鈷可成藍色,加上外部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其色彩度與硬度。

一般玻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Sio2),其化學成分與石英或砂的化學 成分雷同,玻璃的形成是矽在2000度C的溫度下溶解冷卻後,因為分子沒有 有足夠時間形成晶體下,所形成的產物,在常溫時固化的「過冷卻液體」,

一般而言,它會隨著溫度愈高黏度變得愈小而漸行液化,但是並沒有一定 的熔點,又隨著溫度的下降黏度變大而漸行固化,然而卻沒有一定的凝固 點。在製作玻璃過程當中可加入不同的助熔材料,而產生不同性質與特色 的功能玻璃,像納玻璃可作為一般窗戶、瓶玻璃之材料,鉛玻璃因為可透 光高可作為光學鏡頭之材料,然而市面上的「琉璃」是以加入24%的鉛所 助熔而成的的鉛玻璃。

而所謂琉璃在宋代後逐漸以玻璃的名詞稱之,到了元明琉璃則專指以低 溫燒製的釉陶磚瓦。現代人誤以為只有便宜低廉的透明材質稱為玻璃,殊 不知有此珍貴精緻的彩色水晶藝術品也是玻璃的呈現之一。琉璃工房表 示,玻璃是種材質但是卻可以附有一種思想與情感,藉由玻璃的各種材料 性質,發揮創意即可使玻璃藝術展現個人構想,轉變成美麗的工藝品進而 提升玻璃的價值,因此玻璃是可以多元化來呈現的。(琉園水晶博物館,2007)

玻璃在不同時代擁有不同的意義,除了具有思想和情感等自我意識外,

更強調了民族文化與使命感,玻璃工藝藝術的演變過程,若以地域及技法 特色觀之,可將西洋玻璃與東洋玻璃(以中國為代表)玻璃分開敘述如下表 2-2-1與2-2-2所示:(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2009)

表2-2-1 西洋玻璃

時間 玻璃演進

西元前3500年 起源於敘利亞 西元前1500年至西元

前一年

美索布達米亞與埃及的坯心(核心)玻璃 1~5世紀 羅馬帝國的吹製玻璃與鑄造玻璃

7~9世紀 回教(伊斯蘭)的磨刻與彩繪 13~15世紀 歐洲威尼斯慕拉諾的水晶玻璃

17世紀 北歐英國、德國、捷克等的切割與磨刻玻璃 18~19世紀 美國的機械壓模

19世紀末 歐洲的藝術玻璃

1962年 興起的美國工作室玻璃 資料來源: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2009。

西元前3500年由於陶瓷釉藥之發達,因此在美索不達米亞地方開始使 用製作玉器、寶石之玻璃材料,開啟了人類對玻璃製造之開端,當時的技 術是最古老之芯棒及鑄模成型法,製造出有顏色但不透明之器具。到了西 元前1500年至西元前一年左右,便由羅馬帝國內,地中海東海岸的人發展

成吹製法,而開始大量製作透明且表面裝飾銀箔虹色之各種裝飾物與玻璃 器皿,由於造形及顏色特殊,得到美術界極高評價。在7~9世紀左右,成 功的製成各種色彩玻璃片組合之鑲嵌彩繪玻璃,應用在教堂之採光玻璃,

增加了宗教建築之華麗性。(陳美芬,2007)

表2-2-2 東洋玻璃

時間 玻璃演進

西元前403~221年 戰國時代的蜻蜓珠(戰國珠/蜻蜓眼)

西元前2世紀 西漢的鉛鋇玻璃鑄造

西元前5世紀 南北朝的吹製玻璃(鈉玻璃)

西元前5~9世紀 隋的吹製玻璃實用器物 西元前6~9世紀 唐的佛教器物

西元前9~12世紀 宋的仿瓷高鉛玻璃 西元前13~16世紀 明的仿玉玻璃

西元前16~19世紀 清的套色、雕刻玻璃

西元前20世紀 民國的生活玻璃(吹製、熱塑、拉絲)

現代 工作室玻璃(玻璃與複合媒材的自由創作)

資料來源: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2009

古代最早的玻璃製品出現在戰國時代,此時的玻璃製品為體積小的彩 色玻璃珠,也就是所謂的「蜻蜓珠」,而此玻璃工藝技術是來自於西亞,

加上古代早有的鑄造技術,慢慢的漢朝也有了鉛玻璃的鑄造,此其間玻璃 吹製技術亦透過海路與陸路的絹布、寶石交易,將此加工技術傳至進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玻璃工業受到時代變遷之影響,由玻璃藝術家經由自 己的雙手於玻璃工作室,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之藝術品。

玻璃是一種人造重要材料,其具有透光性、折射、反射等效果,在工 藝材料中最具有獨特性之工藝製品,使玻璃成為具有生活美感的日常用 品,結合工藝人的巧手與智慧所發展出來具有機能用途的玻璃製品。「玻 璃工藝」屬於工藝領域的一環,以材質的特性為劃分,有別於陶瓷工藝、

木材工藝、金屬工藝,在創作上乃以單一的玻璃媒材進行製作,或配合其 他媒材而從事多媒材或複合媒材的表現。(蕭銘芚,2006)

台灣早期的玻璃工藝技術層面及人力資源上,都和玻璃工業密不可 分,而後以技術基礎分化出具有藝術內涵的玻璃創作作品。隨著人們生活 品質的提升、政府對於地方產業的推動,現今玻璃產業取向從「玻璃工業」,

轉而走進「玻璃工藝」,使實用性的物品,晉升到藝術創作的世界。(郭源 森,2005)

日用玻璃多為鈉玻璃,工藝用則以鉛玻璃為主。將各色玻璃原料,以 高溫熔化,並在凝固之前,以吹製、旋轉等方式製成各種形狀,再以色玻 璃顆粒沾粘、加熱熔合以著色修飾,而製成精美的工藝品。或將玻璃原料 拉絲、修剪、黏合、著色並塑造成型,經除冷過程後,及成美麗工藝品。

「玻璃工藝」會因創作表現的技法而有不同的稱呼,例如:吹製玻璃、鑄 造玻璃、熱塑玻璃、拉絲玻璃、噴砂玻璃、磨刻玻璃、切割玻璃、彩繪玻 璃、鑲嵌玻璃等等,由上可知融合不同之技法,能將創意發揮的淋漓盡致。

二、台灣玻璃工藝產業的現況 

台灣玻璃從器物材質到現代醫療儀器、生化科技、半導體工業及光電 晶元產業上,扮演了重要的材料科學特性,再加上玻璃獨有的透明性、炫 目多彩的光澤效果,使玻璃漸漸成為工藝創作的類型。台灣加入世界貿易

組織後,玻璃市場產生結構性變化,全球競爭的壓力增加,原有的地域性 保護消失,台灣玻璃產業必須自我提升,強化行銷通路,掌握工藝人才之 培育,充分瞭解自我優勢處境才能突破現況持續進步。台灣玻璃工廠最初 集中在台北,五十年後開始在豐富天然瓦斯的新竹立下基石,台灣民間的 玻璃工藝創作者紛紛成立個人工作室,形式上有如歐美的「玻璃工作室」,

傳播有台灣文化之藝術創作理念與方法,並且發展出規模較大的企業體,

諸如「琉璃工坊」、「琉園」等,將台灣玻璃工藝推向國際舞台。然而在 創作手法上以「脫臘鑄造」技巧為主,因為此技法可表現細膩的立體造型,

更可從事大量生產,為玻璃藝術的推廣與地方產業提昇跨出永續經營的一 步。(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2009)

1994年台灣早期以外銷為導向,根據國外需求,以「原裝設備加工」

的方式,生產單一的、初級的產業產品,以代工勞力密集為主,無創新技 術可言,形掠奪性、標準化與均一化的經營型態。不但缺乏本土文化特色,

也無法建立自我產業品牌形象,失去原有競爭力與國際優勢(陳其南,

1999)。因此民國78年起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著手輔導國內諸多地方產業,歷 經多年推動將傳統產業轉型在出發,結合地方特色與創意產業,例如:新 竹玻璃、埔里造紙、苗栗裝飾陶瓷等,將當地資源有效運用發展,強化產 品研發技術,塑造產業新形象。譬如新竹將原有的生產傳統玻璃器皿工業 技術,轉移製作高附加價值的玻璃藝術品及工藝品,並在1999年成立玻璃 工藝博物館,主要定位方向有(1)玻璃工藝的資源與玻璃資訊中心;(2)提昇 使用者對玻璃的愛好與鑑賞能力;(3)提昇玻璃工作者對玻璃的設計能力與 創作能力。根據原智大學知識服務創新中心(2009)指出目前玻璃工藝產業塑 面零的環境趨勢如下表2-2-3所示,期望透過環境態勢的優劣,協助台灣玻 璃產業升級,讓台灣玻璃工藝產業的持續發展。

表2-2-3 近年來玻璃工藝發展總體現況

玻璃工藝產業的機會

1.國人的生活型態改變:由於週休二日的關係,國人以日漸習慣利 用週未從事文化體驗等旅遊休閒活動。

2.國際市場商機大:西方市場對於玻璃藝術產品的接受度、品味和 鑑賞都已非常成熟,是一塊不可忽視的大餅。

3.產品發展空間大:由於水晶玻璃藝術產業在國內係屬剛起步之產 業,不論是產品線的深度與廣度皆小,未來尚有許多發展的空間。

4.國內市場仍有發展空間:國人在國內生產毛額及民間消費支出逐 漸提高的情形下,對水晶玻璃藝術產品類之需求亦日漸成長。

玻璃工藝產業的威脅

1.仿冒嚴重:在台灣及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由於缺乏創新精神 以及面臨競爭壓力,更增加仿冒的動機。

1.仿冒嚴重:在台灣及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由於缺乏創新精神 以及面臨競爭壓力,更增加仿冒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