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視野下的「新」攝影觀

第二章 台灣晚近攝影發展的公共化進程

第一節 1970 年代寫實攝影的復興

二、 現代視野下的「新」攝影觀

1.

公共、理性、客觀的實用攝影

台灣自 1970 年代中期以攝影文化以「寫實」為訴求的美學展現,和台灣社會進 行的現代化過程有著同步關係。當時的攝影論述者與引介者,同樣將參照目光探向 西方實用攝影的實踐,作為另一種攝影觀的洗禮與啟蒙。論述者不僅強調攝影的「工 具性」與「應用」,並且在揉合新興/西方報導攝影理念的條件之下,將台灣自身既 有的紀實攝影傳統,重新注入新穎的創作理念,從而改造為訴求「實用」、「客觀」

具有現代精神的攝影型態。

以 1972 年《雄獅美術》由莊靈主持的【攝影專欄】為例,該專欄中大量介紹了 西方國家在實用攝影領域的發展成果,為台灣晚近攝影場域注入一道理性化的目 光。舉例來說,莊靈在〈攝影的界域〉(1973)一文中,介紹 X 射線與物質之間的 關係,是為「透視攝影」應用於醫學、科學領域的現況。從這樣強調攝影客觀、中 立的機具特質,並且推崇科學理性的立場態度來看,不難發現莊靈企圖藉此擱置、

甚至扭轉攝影作為展現個人意趣的藝術身份,並以此期待攝影落實在公眾社會的積 極性格,他提出:

攝影在先天上具有『寫實的』、『實用的』、『再造的』三種特質。而且 必須在我們瞭解和肯定了攝影的這三種屬性之後,才能進一步談到創造,

22

如《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生活》(LIFE),以及《馬格 蘭》攝影群(Magnum Photos) 等報導攝影經典為代表,而美國攝影家尤金.史密斯

(W. Eugene. Smith, 1918-1978)則為當時最受到矚目的報導攝影家。

談及報導攝影的在台發展,可先從攝影人道精神在西方世界的具體實踐 1955 年的報導攝影經典展覽「人類一家」(The Family of Man)看起。該展覽作品充分 表現攝影行動內在「人道關懷」(Humanitarianism)的理念,扣合了攝影行為、人 文關懷、道德精神三者的關聯性,同時也強化了報導攝影內在的道德意涵。許多評 論者報導攝影是以透過倫理化的方式展現自身,如 Roland Barthes 和 Allan Sekula 皆曾「批判該展背後所洋溢的泛人道主義如何將影像去脈絡化與去政治化,認為此 美學型態,實際呼應了當時美、俄兩大陣營對峙之下的國際冷戰結構,而在美國政 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為「文化冷戰」的重要武器。

21 莊靈,〈從攝影的特質論攝影的藝術創造〉,《攝影天地》第 1 期(1975),頁 9。

23

『關心的攝影家』(The Concerned Photographer),事實上從他們作品裡所散 發出的正是他們對世界、對整個人類生活的無限關切與同情……。對於手

24

報導攝影的原文是 reportage photo 或 documentary photo,一九四三年日本 的攝影家伊奈信男才將他翻譯成報導攝影,並給它下了定義:

1. 報導攝影的報是報知,導是指導之意,因此報導攝影除了有報導性外 同時要有指導性。

2. 報導照片必須容易被大眾所瞭解並有國際性。

3. 報導照片不只限於新聞照片,它是有意圖而拍攝的組合照片,必須能 明確將事象的全貌表現出來。

4. 報導攝影家除了熟悉各種技法外還須具備有敏銳的洞察力。

除了上述四點,我個人認為還需補充一點:

5. 報導攝影家必須有良知和正義感,對人類抱有愛心和同情心。24

王信以台灣報導攝影者的個人觀點,陳述她對報導攝影的幾項準則。從文字中 不難發現,無論是莊靈或王信,皆一再強調攝影者的社會責任與使命,並且追求攝 影行動和社會關懷的趨近。此文字雖提供報導攝影有力的執行參照,卻成為一種創 作形式具規範性的言論。此外,王信所提的「指導性」,暗示了攝影者具領航性的 菁英身份,如同Susan Sontag提到:「攝影師的冒險是菁英式的、先知式的、顛覆式 的、啟示式的。」25當攝影行為的倫理色彩逐漸加重之際,攝影者的啟蒙使命也隨 之高昂。基本上,在報導攝影的實踐範疇中,攝影者不僅扮演了知識的啟蒙者,同 時也是關懷社會的實踐家。而以此核心價值對應於台灣 1970 年代的攝影場域,台灣 的攝影者/論述者在仰賴西方國家強調進步、客觀的積極立場,不僅增添了攝影者

24 王信,〈報導攝影〉《中國時報》,1977 年 5 月 10 日,第十二版。

25 Susan Sontag,黃翰荻譯,〈視域的英雄主義〉,《論攝影》,1997 年,頁 153-154。

25

「中立與客觀」的超然姿態,另一方面,由於攝影者/論述者掌握了知識傳輸的關 鍵,兼具「新知與先行」的雙重特質,此特殊身份也再次型塑了攝影者的啟蒙形象。

文後將進一步探討此以報導攝影為主軸所發展下的攝影美學型態,其在攝影創 作立場上具有啟蒙性的觀點,這樣的介入姿態及其創作效應,將如何影響台灣往後 的攝影文化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