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理財社會化相關理論(F INANCIAL S OCIALIZATION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理財社會化相關理論(F INANCIAL S OCIALIZATION )

消費者社會化理論在1970年代晚期提出,由Moschis及他的同事們(Moschis et al.,1986; Moschis & Moore, 1984)開始研究消費者行為在社會溝通上的角色。

Moschi的作品根基於認知發展和社會學習的理論,且他以認知、情感、行為概 念在消費者決策過程中所使用的階段來分類社會化成果(Moschis, 1987)。Hayta

(2008)主張:「消費者的社會化是個體藉由學習或改變新的態度、價值觀和現 行規範,來不斷地在自身和環境中達到協調的過程。」將早期的定義所強調社 會化是主要侷限孩童的過程,擴展到更為廣泛的外在環境。

Danes (1994)提出:「理財社會化遠比在市場上學習有效的運作更具整體性,

它是一個學習並發展價值觀、態度、標準、規範、知識以及行為,以促成理財 能力及個人福祉的過程。」所以此定義已把終身理財能力與福祉的過程包含在 內。

壹、消費者社會化理論

消費者社會化是指年輕人取得技能,知識及面對在市場相關功能的態度

(Ward,1980)。而 Moschi 研發的消費社會模式是以孩子為中心做一個承上啟下 的社會化代表,其中包括家庭成員,同事,學校,雇主,和媒體。

青春期是一個開始建立生活模式和紀律, 迅速變化和成長的時期。這是一個 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為轉換到成人角色做好準備。青春期早期情緒自動開始驅 策他們從心理上將自己與父母或其它最親的人區分開來(Steinberg,1996)。渴望 獨立是行為自主的展現,而最終在青少年後期和進入成年期,獨立呈現的方式就 是 “探索生命不同方向的可能性”(Arnett, 2000)。此過渡期間發展經濟獨立的重 要性,經濟問題可能會顯著影響這種關係變化的動態,而事實上,在過去的研究

就已經表明,經濟問題確實在父母和大學年齡的孩子之間變得更加重要(Allen et al. 2007)。這種自發的驅策及身分的認同發展,是促使青少年有意或無意消費者 社會化的關鍵時刻,無論是做為獨立的消費者,或是對成人消費的影響上,青少 年是公認的一個重要的消費群體。(Hoffmann & Tee,2006)。

家庭擔任社會中最突出的經濟社會化媒介:他們提供資訊網路、角色模仿、

有利於人類發展的環境、並授予與交流(Rettig, 1983)。父母仍是他們的影響是 最普遍,持久且重要的(Caruana&Vassallo, 2003)。父母消費社會化指導包括:(1) 消費行為的模式(2)為孩子消費行為制定規則(3)直接參與有關購買決定,金錢,信 貸等。

Zimmer-Gembeck 與 Locke(2007)研究家庭及教師對青少年應對行為

(coping behavior)的影響,他們發現適切(moderate)的證據顯示,家庭是青 少年應對策略(coping strategies)社會化形成的主要場所,父母也影響青少年

(adolescents)的經濟行為。Furnham(1984)研究父母對子女在認知上的影響,

從青少年的消費行為上可瞭解父母是有效影響子女在零用錢的使用。

而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社會化原動力包括:文化、父母、同儕、學校,說 明如下。

一、文化

文化顯然是對消費者社會化有一個包羅萬象的影響。有一項有關使用發展 的理論來解釋經濟社會化的爭議是他們忽略了文化的影響,沒有把經驗因素或 外部刺激列入考慮(Furnham,1996)。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有證據表明,一些孩 子們早期對經濟概念的認識,是因為所受的教育或他們所生活的社會條件。例 如,Wosinki 與 peitras(1990)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波蘭兒童對工資比其他團體 有一個更深的理解。研究者認為這些兒童的過早認識工資是基於他們國家目前

的經濟危機。

二、父母

研究顯示,影響兒童學習消費行為模式最主要的是他們的父母 (Caruana

&Vassallo, 2003)。消費者社會化的研究指出,父母透過允許他們觀察和模仿父 母的行為,與他們在市場上互動,及提供他們消費相關的訊息及活動,來影響 兒童和青少年(Grossbart, Carlson, &Walsh, 1991)。此外,在塑造孩子的理財習慣 和價值觀上,父母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Hira(1997)發現,母親和父親是 大學生對金錢的信念和態度,最重要的兩個影響來源。Dungan (2003)的研究報 告指出,有 75%的美國孩子說,他們從他們的父母學習到最多有關如何管理金 錢的方法。根據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oration)的第三年返 校調查報告,有 87%的大學生和 90%的高中學生仰賴他們父母的財務建議 (“College, High School Students Need Better Financial Education,” 2003)。因此, 在 有效的教育及塑造他們的孩子的金融態度與行為上,父母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 色。

三、同儕

同儕在從兒童到青春期,這個早期社會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在這個時 期,有三個不同層次的同儕影響 (a)在個人的友誼或在二元層面,這從早期生活 中開始; (b)在小型同儕團體,經常相互影響 (此係指派系或特殊利益集團); (c) 在一個更大的社群空間或大型同儕群體中,其具體的互動及影響更具代表性 (Brown, 2004)。研究還表明,同儕的影響也隨著年齡的增加日益突出,而父母的 影響則日益減少 (Monschis & Churchill, 1978;Ward, 1974)。同儕和父母的相關影 響,會根據青少年關心的領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Kandel & Andrews, 1987)。同儕 的影響主要在關注生活方式的相關議題上,而父母的影響則是在未來的人生目

標和抱負上佔主導地位(Davies &Kandel, 1981)。例如,大一點的孩子更多依賴 于同儕和大眾媒體提供他們當前的喜好和生活方式的消費資訊,比如音樂、電 影或衣服(Tootelian & Gaedeke,1992)。同儕關係代表的故意選擇,是一個青少年的 一部分,透過與同儕交往來加強他/她的規範和行為(Kandel&Andrews,1987)。同 儕的影響是特別有趣的,如果這是真的,他們的影響力隨年齡增長,它們對消 費者社會化的影響與青少年第一次取得和使用自己的信用卡的經驗相吻合。

四、學校

人們普遍認識到,一個孩子進入小學後,他或她將花更多的時間在學校裡 多過於任何安置,直到他們完成正式教育。傳統上,學校教導規範、價值觀和 行為,期待幫助學生在學術和社會系統成功(Pascarella& Terenzini, 1991)。此外,

這些機構負責給年輕人要在成人社會成功的技能、態度、和知識基礎

(Mascarenhas & Higby, 1993; Parsons, 2003)。學校和老師透過教學過程和社會組 織來影響青少年的社會情感和行為發展 (Eccles, 2004)。像父母一樣,他們還提 供消費相關活動資訊來幫助孩子發展成為一個消費者(McNeal, 1999)。學校有助 於加強被市場上所接受的行為規則或指導方針。

貳、家庭理財社會化理論

Moschis 等人(1984)認為家庭中的溝通是在幫助個人學習內容、邏輯、與 理財系統的運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Mugenda 等人(1990)表示家庭特性如何 影響理財的溝通方式進而增進理財行為。Bandura (1997)指出雖然個人有可 能意識到儲蓄的重要性,但沒有自我效能感,或相信他們有能力儲蓄,他可能 就不可能去做。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來自 Bandura 的社會認知理論提出來的概 念,已經成為重要的理財知識普及工作。John (1999)提供了一個是關於消費 者社會化,說明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已通過 Jean Piaget 中確定的感知、分析、反

思的階段,進行的一段很好的評論。最後,Beutler 與 Dickson (2008)提出了 全面的看法,關於家庭成員如何影響到金錢觀念的發展(例如:唯物主義、審慎 理財),進而與理財行為和福祉有關係連結。然而,儘管有了這些進展,我們能 確定地說,將來還有很多事能做,讓我們可以去了解家庭在增進理財知識上扮 演獨特的社會化角色(Jorgensen & Savla 2010)。

Grusec 與 Davidov(2007)認為父母是社會化主要者有五大理由:(1)父 母不僅具有“生物性”生養後代,而且也參與他們多方面成長需求;(2)父母主要 是保護和培育孩子而在人類相互需要中發現機會;(3)在社會中有較強的文化 期望父母,他們是兒童的主要社會化者;(4)因為父母通常與他們的孩子最親 近,激勵他們幫助兒童建立助人(prosocial)社會行為;(5)家長控制孩子成長和 發展所需要的經濟和物質資源。

參、家庭資源管理系統理論 (financial decision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 theory)

系統理論是自我反思的也是一個控制論的輸入-通過量-輸出回饋模式 (Maloch & Deacon, 1966),系統理論建構在理財上主要可用於研究理財決策和資 源管理(Goldsmith, 2005)可做為理財行為的系統性的過程研究。Deacon 與 Firebaugh (1981)發展家庭資源管理理論的系統方向,是利用資源去達成目標的 一個管理過程。Bubolz 與 Sontag(1993)討論將財務管理作為一種概念,它植根 於人類生態學的理論和實用理論,也就是將家庭資源管理理論建立於系統理論 之上。

Deacon 與 Firebaugh (1981) 發展家庭資源管理理論的系統方向是,利用資 源去達成目標的一個管理過程,此管理模式中的四個階段解釋了人們怎麼做財 務決策和發展出理財行為。這四個階段是輸入、通過量、輸出和回/反饋迴路(如

圖 2-2),Jorgensen(2007)做大學生理財素養之研究,將系統理論做修正,只 分析輸入和通過量模式兩部分,並加入了父母和同儕的環境影響因素(如圖 2-3)。

一、輸入(Inputs)

輸入是家庭資源管理模式的第一階段,也是個人在任何時間點擁有的資源 和需求(Goldsmith, 2005; Hayhoe, Leach, Allen, & Edwards, 2005)。個人發展的這 些資源通過他們跟環境的相互作用與互動,以滿足需求。本研究資源解釋是金 融知識、金融態度和個人人格特質,需求可解釋是主要的生活目標、婚姻、教 育、理財或是關係等。

二、通過量(Throughputs)

通過量這部分是這個模式的第二個階段,而且也根據個人的需求和可以使 用的資源而做決策。通過量包含規劃、實施、決策、溝通和利用資源。所以通 過量是一個人的行為,它是一個人利用資源滿足需求的過程。在此研究中,通 過量被認為是學生的理財行為,因為它代表決策或是在輸入部分被發現的資源 利用。

三、輸出(Outputs)

輸出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或是要求能否得到滿足。它們是根據個人所做 決策,而實現的最終結果。所以輸出包含:滿足需求、達成目標、改變資源和 生活滿足的程度。

就像 Rice 與 Tucker(1986)解釋的,資源由輸入而進入通過量的系統後,

成為增加知識、更好的態度或滿足目標。而最終輸出,是為解決生活品質否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