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 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徑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 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徑關係之研究"

Copied!
1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曾永清博士. 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 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徑關係之研究 A Path Analysis of Parents’ Financial Teaching Underlying Children’s Financial Literacy, Attitude and Behavior— A Case Study of High-School Students, Taichung. 研究生: 王芳醴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 謝誌 在八年前考上博士班,那份喜悅與驚奇,讓我重新回到學術研究道路,與 師長們切磋與請益,啟迪我對研究的態度與方法,內心仍是十分感動,在教學 與進修過程中,發現眼睛神經有些受損與嚴重骨質疏鬆,曾有萌退學之念,但 仍決定配合醫生治療,繼續往前邁進,一路走來深深體會這堅持是值得。 求學這段日子,非常感謝感激林佳範主任、鄧毓浩老師、溫明忠老師、董 秀蘭老師、田秀蘭老師、張樹倫老師、李琪明老師、林安邦老師、廖添富老師、 沈六老師與曾永清老師,使我在研究方法與統計分析能力的提升,謹藉此表達 無限的感激。感謝茂林學長與大嫂提供吃住與生活照顧,尤其面對學術論述時, 茂林總是讓我有更寬廣的思考空間。老朋友雲明、正明、志生、賢智夫婦、揚 膺家人、姜哥;同窗之友易霖、慶友、彥慧、家瑞、才學、育齊謝謝你們一路走 的來關心。 論文撰寫其間,指導教授 永清老師提供我很多參考文獻與寶貴意見,使我 在統計分析的領悟與提升有很大助益,非常感謝他耐心的指導與包容,讓我能 減輕心理壓力,努力向前,衷感激他的愛心與教導。感謝 口試委員. 邱院長建. 良教授、何教授怡澄、鄧教授毓浩、蕭教授佳賓在研究方法與內容修改提出很 多寶貴意見,也感謝 蕭教授在問卷修正與字句表達助益甚多,鄧教授熱心提供 公領系校友聯絡名單,使問卷寄送與回收順利完成,特別感謝台中市師大公領 系校友們鼎力支持與鼓勵。 內人玉華一直是我幕後最大的代禱者與鼓勵者,讓我毫無顧慮地在學業與 教職上能兼顧並行,還有竹君與琦能獨立自主在工作崗位,宇儀協助關照家母, 我方能專心於工作與課業,謝謝宜珊、育如與采融在排版與文書上協助。感謝 在我生命中伴隨我成長的恩人,我無聰穎的智力,但是能完成此論文,真是謝 謝您們!. I.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家庭中父母在理財社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對子女在理財素養 與理財行為等關係之影響。先彙整與理財社會化、理財素養與行為等相關理論, 再由文獻分析探討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等概念之間 關係。本文以台中市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問卷經專家之意見回饋與修正後,並 採描述統計、差異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及群組分析,獲得本研究之理論模 式適於解釋高中生在「父母理財教導」下對其理財素養、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結 果, 「父母理財教導」不但對學生「理財行為」有直接效果,也透過「理財素養」. 與「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有間接效果;「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有 直接效果,並透過「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有間接效果。 根據研究結果,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在「父母親理財教導」中, 「父母理財行為」與「父母直接教導」對子女都 有顯著性的影響,但是「父母直接教導」卻比「父母理財行為」有較高的 解釋變異,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 二、在理財社會化中父母扮演關鍵的角色,子女在父母直接與潛化下,正向影 響子女最大是「理財素養」,其次是「理財行為」與「理財態度」。 三、 「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對「理財態度」的影響皆達顯著性,但是「理 財態度」對「理財行為」之影響未達顯著性。 四、在多群組分析中,以性別、父親學歷與學校城鄉位置等三個變項,對修正 後的理論模式進行群組分析,經驗證結果顯示,在性別上, 「父母理財行為」 之「理財責任與決策」項目,女生高於男生;而「理財態度」之「自律性」 則是男生高於女生; 「父母理財教導」與「理財素養」之關係上,是女生大 於男生。在父親學歷上,「父母理財教導」對「理財素養」之關係,學生 之父親是大學學歷優於父親是國中以下學歷。在學校城鄉位置上,則無顯. II.

(4) 著差異。 關鍵詞: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理財行為. III.

(5) Abstract.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ole played by parents in the family in the financial socializa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children in the relationship of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 First,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financial socialization, financial literacy and behavior were summarized. Then,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financial literacy, financial attitude and financial behavior. The research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The questionnaire was modified based on experts’ opinion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differential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and group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ults,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xplain senior school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attitude and behavior towards parents under the “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not only has a direct effect on students’ “financial behavior”, but also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their “financial behavior” through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attitude”; “financial literacy” has a direct effect on “financial behavior” and also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their “financial behavior” through “financial attitude”.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In the “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parental financial behavior” and “parental direct teaching” both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hildren. However, “parental direct teaching” has the higher explained variation than “parental financial behavior”, which can directly influence children’s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behavior”. 2. Parent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inancial socialization. Under the parental direct and subtle influence, “financial literacy” has the greatest positive influence on children, IV.

(6) followed by “financial behavior” and “financial attitude”. 3. “Financial literacy” and “financial attitude” both have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inancial attitude”. However, “financial attitude” has the in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inancial behavior”. 4. In the multiple-group analysis, three variables in terms of gender, father’s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school’s urban and rural location were used to conduct group analysis over the modified theoret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gender, females’ project of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ecision” in “parental financial behavio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s, while males’ “self-discipline” in “financial attitud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Females are greater than males i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and “financial literacy”. In the father’s education background, students’ fathers’ university degree is superior to that of fathers’ junior high school degree or below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over “financial literac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urban and rural location. Keywords: 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Financial Literacy, Financial Attitude, Financial Behavior. V.

(7) 目次 謝誌 ..................................................................................................................... I 中文摘要 ............................................................................................................. II ABSTRACT ........................................................................................................... IV 目次 ................................................................................................................... VI 表次 ................................................................................................................. VIII 圖次 ................................................................................................................... IX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三章. 緒論 ...................................................................................................... 1 研究背景 .................................................................................................. 1 研究動機 .................................................................................................. 3 研究目的與假設 ...................................................................................... 4 名詞解釋 .................................................................................................. 7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文獻探討 ............................................................................................ 11 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相關理論 ...................................... 11 理財態度與行為相關理論 .................................................................... 18 理財社會化相關理論(FINANCIAL SOCIALIZATION) ................................. 21 國內外實證研究探討 ............................................................................ 31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5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 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5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7. 第一節 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 ........................................................................... 77 第二節 差異分析 ............................................................................................... 81 第三節 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之結構方 程模式分析 ........................................................................................................... 91 第四節 多群組分析 .......................................................................................... 109 VI.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 ...................................................................................................... 119 第二節 建 議 ..................................................................................................... 123 參考文獻 ......................................................................................................... 129 附錄一. 問卷學校與有效回收率 .................................................................... 147. 附錄二. 專家效度調查問卷 ........................................................................... 148.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156. VII.

(9) 表次 表 2- 1 各國教育機關或機構的理財素養定義 ....................................................... 14 表 2- 2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國小版 ................................................................... 17 表 2- 3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國中版 ................................................................... 17 表 2- 4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高中版 ................................................................... 17 表 2- 5 國內理財素養實證研究 ............................................................................... 32 表 2- 6 健康理財問卷(Financial Fitness Quiz) ................................................... 45 表 3- 1 理財素養問卷項目分析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 59 表 3- 2 理財行為問卷項目分析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 62 表 3- 3 理財態度問卷項目分析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 65 表 3- 4 父母理財教導問卷項目分析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 67 表 4- 1 台中市高中生背景變項分析 ....................................................................... 78 表 4- 2 觀察變項之簡單相關係數表 ....................................................................... 80 表 4- 3 不同性別之高中生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82 表 4- 4 有無打工經驗之高中生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84 表 4- 5 學校城鄉位置不同之高中生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86 表 4- 6 不同父親學歷的高中生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9 表 4- 7 不同母親學歷的高中生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0 表 4- 8 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初始預設模 式整體適配度檢定摘要表 ............................................................................... 95 表 4- 9 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修正模式整 體適配度檢定摘要表 ....................................................................................... 97 表 4- 10 觀察變項影響效果標準化係數分析表 ................................................... 106 表 4- 11 潛在變項影響效果標準化係數分析表 ................................................... 107 表 4- 12 男女兩群組分析恆等性檢定摘要表 ........................................................ 111 表 4- 13 男女兩群組巢狀分析表 ............................................................................112 表 4- 14 父親學歷群組分析恆等性檢定摘要表 ....................................................114 表 4- 15 父親學歷群組巢狀分析表 ........................................................................115 表 4- 16 學校城鄉位置群組巢狀分析表 ................................................................117 表 4- 17 學校城鄉位置群組巢狀分析表 ................................................................118. VIII.

(10) 圖次 圖 2- 1 計畫行為理論 ............................................................................................... 20 圖 2- 2Family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l(家庭資源管理理論).................... 28 圖 2- 3Model of Study 研究模式(Bryce L. Jorgensen,2007) ................................... 28 圖 3- 1 預設模式 ....................................................................................................... 54 圖 3- 2 研究步驟流程圖 ........................................................................................... 57 圖 3- 3 結構模式路徑圖(預設模式) ................................................................... 69 圖 4- 1 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初始預 設模式標準化路徑結構圖 ............................................................................... 93 圖 4- 2 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修正模式標 準化路徑結構圖 ............................................................................................... 98 圖 4- 3 修正模式標準化路徑結構圖 ....................................................................... 99 圖 4- 4 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徑模 式圖 ................................................................................................................. 103. IX.

(11) X.

(12) 第一章. 緒論. 當前世界有些國家面臨經濟蕭條衝擊、貨幣價值不斷貶值與失業率不斷攀 升,而投資也在觀望而舉棋不定,也因總體經濟的發展不濟,進而影響到個人 理財行為需做長遠的規劃,而理財行為又受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或理財 知識的影響,而理財素養並非朝夕之間可以養成,從家庭就開始扮演理財社會 化的重要啟蒙者,這關鍵在於父母的理財教養對子女在理財態度、理財行為上 的影響。高中生正是開始探索自我角色定位的啟蒙期,也是價值觀養成的重要 階段,更是人生築夢的開端。因此,如何讓高中生在開始規畫自己人生藍圖的 起始,具備足夠的理財智慧,對金錢管理與金錢價值觀,有周延的認識與理解, 心靈能不被即時行樂與物質享樂所誘惑,懂得善用金錢資源經營優質人生等, 都極需藉助理財教育的深化,並藉由正確理財的能力,理出一個生活無虞與兼 具品質的人生。.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自 2008 年美國次級房貸與歐洲的經濟風暴所引發的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導 致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使經濟緊縮與就業市場面臨重大的挑戰,各國的預 算赤字與政府債務占 GDP 比率大幅攀升,各國財政狀況也面臨嚴峻的考驗。而 國家經濟在如此財務困窘下如何能持續發展,與經濟總體有密切關係,其中又 以投資及消費與家庭有密切相關,而國家的經濟制度與社會的健全多少與國民 擁有豐富的消費與理財知識有關。尤其在目前平均薪資調幅偏低的情況,如何 有效的運用理財素養是很重要的課題,而理財知識不足,將導致家庭的經濟困 難,甚至與個人健康、家庭的生理(Norvilitis, Szablicki, & Wilson, (2003)、心 理(John, 1999)與經濟(Alhabeeb, 1999)有關。如果學生時期由於過多負債將導致 課業成就不佳與未來經濟的困境(Roberts &Jones, 2001) ,所以理財素養不足可. 1.

(13) 能影響到自己與家庭的經濟問題,也影響到年輕學生未來婚姻生活的穩固與幸 福,甚至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生產力。 所以管理錢財的能力在今日社會越來越重要,若一個人財務處於滿意的狀 態,有助於提高他們婚姻與生活的滿意度(Mugenda, Hira, & Fanslow, 1990)。研 究顯示,現代的大學生如果能若接受更多的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就會 充分利用理財資源(Campbell, 2006),他們越能活用理財技巧與資源,就越能於 個人財務狀況獲得滿足。當然更重要的是從家庭、國中、小及高中就將理財知 識與素養開始紮根與奠定基礎,經由理財社會化的啟蒙與教化,將有助於未來 成人培養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進而發展優質或理性的理財行為。總之,一國 國民熟捻理財知識與技能世界性的金融危機較不易影響該國的經濟狀況,而理 財知能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理財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 力,豐富的理財知能,除了累積個人財富、培養正確財務價值觀、財務自尊外, 也深植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Alhabeeb, 1999; Hayhoe, Leach & Turner, 1999)。知 識經濟社會的今天,學生與成人是否具備充足的理財能力,對國家的經濟建設, 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獨立生存和發展,都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Grable & Joo, 1998)。 有鑑於理財素養是現代社會人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歐美各國大多認為 從孩童時期即應實施理財教育(McCormick, 2009),以幫助孩童學習必要的知識 與技能。國內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然而除了一般商管學院學生外,大學生的理 財素養相對不足(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07) ,可能無法適應經濟變化的需 求。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08,簡稱金管會) ,國內在理財知識的教導偏重在 學校教育,從小學到高中有理財課程教授,但理財素養所測得分數在高中生與 大學生分別平均 56.8 分與 56.6 分,雖然高於美國高三學生平均 52.3 分,但整. 2.

(14) 體看來,理財素養仍有推廣與教化的空間。根據 Mandell,(2008)研究美國高 中生與大學生在理財知識不足,高中生平均分數只有 48.3%,這是 1997 年以來 一直不斷降低,即時透過嘗試錯誤(trail and error)所得到的基本理財知識,仍 不足成為知識豐富(informed)的消費者(Lachance & Choquette-Berneir, 2004), 而理財知識不足也導致貧乏(poor)的理財習慣,可能影響他們將來成為有安 全理財能力的人(Martin&Oliva, 2001)。 高中生或大學生面對複雜而多面向的「經濟市場」 ,尤其理財知識所涵蓋的 範圍:金錢管理、儲蓄、信用管理、理財規劃、保險與風險預防、貸款管理、 退休規劃、投資管理及金融資訊等,如何具備基本的理財知識與技巧,而有健 康的理財態度與行為,實依賴教育功能。. 第二節. 研究動機. 依據理財社會化理論,影響理財的重要媒介者(agents)是父母、學校、工 作環境、朋友、大眾傳播媒体、金融機構等,而根據 Shim, Barber, Card, Xiao 與 Serido(2010)針對大一新生的理財社會化之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式顯示父母角 色、工作經驗、和曾習高中理財教育三者以預測理財學習、態度和行為,而其 中以父母角色比工作經驗和曾習高中理財教育兩者的合計更具有影響力。而國 內於 2007 年針對台閩地區高中職生與大學生財金素養程度調查,而父母與子女 之關連性研究,只知子女理財素養與父母的教育程度呈現正相關(金管會,2008), 至於父母如何影響或是教導子女則國內較少探討。 理財教育在國際社會上已經推行有年,如英國預計 2013 將理財教育列為國 中、高中的必修課程,而台灣應如何加速理財智慧普及化?理財素養如何有效 的培養?從世界經濟景氣的景況與未雨綢繆的考量,正確的理財教育,是家庭、 學校、社會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當今美日等發達國家對理財教育非常重視,. 3.

(15) 並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付諸實施(Orton, 2007) 。除了學校教育外,而父母 對子女的理財影響是重要的教導者,家庭也是提供理財學習的重要場所,在孩 童成長的社會化過程中,父母扮演重要的角色,孩童是在父母所提供的環境下 有了社會學習經驗,父母對錢財的態度、父母能否協助理財,對子女理財行為 有必然的影響。Pinto,Parente 與 Mansfield (2005)發現有 87%大學生與 90%高中 生依賴父母的財務諮詢,因此由家庭取得足夠的理財知識與技能對個人深具影 響,國內的父母親在教導子女在理財金錢態度與理財行為的研究不足,引起研 究者研究動機。.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壹、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研究者將本研究之目的設定為: 一、瞭解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下,高中生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 行為的現況為何。 二、比較台中市高中生的背景因素在父母理財教導下,高中生其理財素養、理 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下,高中生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 財行為上關係。 四、探析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下,高中生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 財行為間的解釋能力。 五、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測量模式與結構模式,驗證此理論模式的適配度,並 釐清各構面路徑直接和間接影響效果,最後將此模式適合修正。. 4.

(16) 貳、研究問題與假設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將探討以下問題與假設:. 一、研究問題 問題一:台中市高中生在父母之理財教導下,對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 理財行為的現況為何。 問題二:不同背景的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下,對其理財素養、理 財態度與理財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情形。 問題三: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下,對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 財行為各觀察變項間是否有顯著的相關性。 問題四: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下,對其子女理財素養、理財態度 與理財行為間是否具有顯著的路徑關係。 問題五: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下,對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 行為之路徑關係不同組群間是否等同。. 二、研究假設 假設一:台中市高中生在父母理財教導下,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 財行為之現況為何? 研究假設一-1:在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相關模式中,台中市高中生理財素養的各 觀察變項達顯著水準。 研究假設一-2:在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相關模式中,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 的各觀察變項達顯著水準。 研究假設一-3:在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相關模式中,台中市高中生理財態度的各 觀察變項達顯著水準。 研究假設一-4:在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相關模式中,台中市高中生理財行為的各 觀察變項達顯著水準。. 5.

(17) 假設二:不同背景之台中市高中生在父母理財教導下,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 與理財行為有顯著差異情形。 研究假設二-1:台中市高中生之性別在理財素養、父母理財教導、理財態度與 理財行為有顯著差異情形。 研究假設二-2:台中市高中生其父母學歷在理財素養、父母理財教導、理財態 度與理財行為有顯著差異情形。 研究假設二-3:台中市高中生有打工經驗在理財素養、父母理財教導、理財態 度與理財行為有顯著差異情形。 研究假設二-4:台中市高中生之學校城鄉位置在理財素養、父母理財教導、理 財態度與理財行為有顯著差異情形。 假設三: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 四者彼此有顯著的相關性。 研究假設三-1: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與理財素養各觀察變項間有顯著 的相關。 研究假設三-2: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與理財態度各觀察變項間有顯著 的相關。 研究假設三-3: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與理財行為各觀察變項間有顯著 的相關。 研究假設三-4:台中市高中生之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各觀察變項間有顯著的相 關。 研究假設三-5:台中市高中生之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各觀察變項間有顯著的相 關。 假設四: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對其子女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 財行為間具有顯著的路徑關係。. 6.

(18) 研究假設四-1: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對其子女理財態度與理財素養有 直接影響效果。 研究假設四-2: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對其子女理財行為有直接影響效 果。 研究假設四-3:台中市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對其子女理財行為有間接影響效 果。 研究假設四-4:台中市高中生之理財素養對理財態度有直接影響效果。 研究假設四-5:台中市高中生之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有直接影響效果。 研究假設四-6:台中市高中生之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有間接影響效果。 研究假設四-7:台中市高中生之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有直接影響效果。 假設五:性別、父親學歷與學校城鄉位置等群組變數在父母理財教導、理 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建構方程模式有顯著差異。 研究假設五-1:性別在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建構 的路徑係數有顯著差異。 研究假設五-2:父親學歷在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建 構路徑係數有顯著差異。 研究假設五-3:學校城鄉位置在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 為建構的路徑係數有顯著差異。.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主要名詞有「理財素養」、「理財態度」、「理財行為」、「父母理財教 導」,其名詞定義依序如下:. 一、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本研究所稱之「理財素養」是指「有能力使用知識與技能,為了一輩子的. 7.

(19) 財務安全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理財資源(Jump$tart,2007)。」根據美國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所進行的分類,理財素養可分為理財責任與決策、所得與職 業、金錢管理與規劃、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儲蓄與投資等六個構面 的知識與技能,本文理財素養概念是採美國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所分類標準 為研究核心。. 二、理財態度(Financial Attitude) 以同意或不同意的心理傾向程度來評估可接受的理財管理實踐(Jodi et al.,1998)。. 三、理財行為(Financial Behavior) Hilgert、Hogarth 與Beverly(2003)將理財行為界定於四項金錢活動︰流 動現金的管理、信用管理、儲蓄與投資。. 四、父母理財教導(Parental Financial teaching) (一)父母直接教導(Parental direct teaching) 就是指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認為父母在他們理財管理上所做的直接教導方 式(Shim et al., 2009) (二)父母的理財行為(Parental Financial Behavior) 他們對父母的理財行為的認知,他們認為父母所從事五項正面性理財行為, 即跟蹤每月的開支,在預算範圍內消費,每個月足夠支付信用卡開支,每個月 存錢為未來投資和長期財務目標(Shimet al., 200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以台中市區之公私立高級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是依據 103 學年教. 8.

(20) 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公布台中市高級中等學校統計資料總共有 40 所,不列入 完全中學、高中含職業類科、夜間部(進修部)等學校共計 25 所,每所學校以 高中二年級採隨機抽樣法抽取一班為該校研究對象。. 二、依研究內容而言 本文是探討父母在理財社會化中對子女的影響,是子女認為受雙親影響, 而不是父母親自己的觀點,這是研究內容上的限制之一,其次,家庭中父母對 子女的溝通方式與氣氛也是會影響到子女理財態度與行為,但本文研究僅限於 理財教導,這是研究內容上的限制之二,本研究僅限於是限定時間的橫跨面 (cross -section)研究,所以是路徑關係而非因果關係之探討,這是研究內容上 的限制之三。. 貳、 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考量人力、時間與經費等資源有限,則以台中市高級中等學校計 25 所為研究對象,每校以二年級隨機取樣法抽取一班,每班寄發 45 份問卷,總共 寄出 1125 份問卷,回收問卷計 1101 份,其中 35 份問卷為漏填過多題目或全部 問卷填答一致之無效問卷,排除無效問卷後,剩餘有效問卷共計有效 1066 份, 有效回收率達 97.8%。 二、就研究內容之限制 國內目前並沒有關於高中生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文獻,雖有 關於理財教育以及理財行為的探討文獻,但研究對象多半是教師、國中與國小 學生,數量也相當有限,關於「父母理財教導」與理財素養、理財態度等研究, 目前已有大學生與國中生之研究,但研究不多,而高中生則較少相關文獻,而 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希望將研究內容限制在解釋高中生之「父母理財教導」. 9.

(21) 與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行為之影響。.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量化之研究,由於問卷調查法以自陳量表與理 財有關測驗為工具,無法避免受試者期望效應;其次,為了顧及受試者答題意 願及避免受試者疲勞,問卷的題目亦有所限制,若欲對父母理財教導方式與內 容有更深入探討,可採質性研究。. 1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探討有關父母理財教導之相關文獻,以瞭解父母教導在子女理財素 養、理財態度與行為上有何影響。. 第一節. 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相關理論. 壹、素養(Literacy) 素養在柯林氏英文辭典中定義為「讀和寫能力」或「有效使用語言的能力」, 而牛津英語辭典則認為素養是「一個人受教育的品質或狀況;表達知識的文字; 關於教育、讀寫能力的情況」。這些定義可能簡化我們對素養的想法。 素養的重要性在於人們可藉由它可實現個人目標,所以它是有功能性的, 即所謂的功能性素養,可定義為:一個有素養的人,是指具備不可或缺的知識 和技能,使他在團體或社區中,面臨需要讀寫素養的活動時,能有效的發揮這 些技能。(UNESCO definition 1962 in Oxenham,1980) 素養定義為做有意義(meaning making)與了解的過程;它特色是高度評價、 高度興趣、對標準的關注、文化之間與時代之間的差異、永續發展、可教導的 信念;它取決於,獲得必要的技能、獲得技能的水準、資源的可用性;它導致 於:對個人及社會兩者的正向結果,包含: 實現狀態,實現人權,認知,選擇, 提高職業地位和財富,提高休閒活動,比較,創新和確認的結論(Mason&Wilson, 2000)。素養從狹義的文字的功能擴展到知識和技能的領域,目前較廣義的定 義是有意義的過程與文化、資源、財富與創新等意義。. 貳、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 理財素養之原文在美國是用financial literacy ,英國則是用financial capability,金管會(2005)則譯成「金融知識」,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 11.

(23) 推廣協會則命名為「財金智慧」,本文稱之為「理財素養」。 理財素養一詞並無統一的定義,雖然詮釋和說法眾說紛紜,但是本質與內 涵頗有雷同。Hogarth(2002)認為理財素養可區分為廣義及狹義兩方面來探討。 就廣義而言,它包含對經濟學,以及個人的決策如何受至壢濟情況和情勢的影 響的理解;狹義向言,它僅聚焦於較狹隘的基本的金錢管理:預算、儲蓄、投資 與保險等概念。 國內學者黃美筠(2008)認為擁有理財知識才有能力做出明智的決策,是 以理財素養是一重要的終身技能,因為這些理財決策對未來的理財福祉具有長 期的後果。其提出理財素養應該是有能力與時俱進的理解在金錢管理上的重要 概念,且具有對金融機構、制度與服務的實務知識以及一定程度的分析技能, 同時具有做出符合個人需求的與有責任的財務管理決策之能力與態度。 Mason and Wilson (2000)將理財素養是做有意義過程,指個人結合技能、 資源與結構知識所進行的資訊過程,並以理財知識做決策。而 Vitt, L.A., Anderson, C., Kent, J., Lyter, D.M., Siegenthaler, J.K., & Ward, J. (2000)認為理財 素養是個人對理財具有瞭解、分析、管理與溝通的能力,影響到物質上富足, 它包括理財選擇、很愉快的討論金錢和理財問題,並計畫未來與足夠應付影響 每天理財活動的能力。Jump$tart(2007)理財素養是指有能力使用知識與技能, 為了一輩子的財務安全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理財資源,此能力是包括理財的知識、 正向、自信的態度與計畫決策的能力。 OECD 是第一個針對理財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進行國際性研究的組織, 並且分析其會員國如美國、韓國、日本、澳洲以及英國等國人民的理財素養; OECD(2005)對於理財教育的定義為:「理財教育是一個過程,藉由這個過程 消費者或投資人可以增添對於理財商品、理財概念與理財風險的認識,透過資 訊(Information)、教育(Instruction)或客觀的建議(Advice),發展出技能與 自信,進而能夠察覺到理財風險和機會、能夠在資訊充足的情形下做決定、知. 12.

(24) 道去哪裡尋求幫助、以及能夠採取有效地行動而增進理財的福祉(OECD,2005: 26) 。」資訊應包括提供消費者事實、資料及特定知識,使他們能夠注意到理財 機會、選擇與理財的結果。教育應包含確保個人透過訓練及引導,而獲得足以 明瞭理財字彙和概念的技巧與能力。建議則是指提供消費者理財議題與商品的 諮詢。藉由理財教育的推展增進理財素養,理財能力的建立是基於適當的理財 資訊與教育,其主張應該盡力推動理財教育。 美國理財教育學者 Morton (2005)認為理財素養的核心概念就是金錢管理的 知識與技能。包括能理解、分析與溝通關於理財的議題,有能力保持收支的平 衡,能閱讀與埋解合約,能為退休和未來做出計畫等。Morton 並且認為理財素 養是一種動態的能力,也就是個人隨著他們的環境與金融體系的改變,需有能 力持續的獲得新知與技能,即所謂與時俱進。 Jump$tart 個人財素養聯盟在美國是探究個人理財素養的先鋒,其致力於從 幼稚園到大學學生的理財素養,藉由提供研究、設立標資源以及教育資源進而 增進理財素養,從 1997 年起針對高中生進行個人理財素養研究,引起廣大的迴 響,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為了年輕人能夠具備一輩子的理財決策能力而 奮鬥。 Jump$tart 個人理財素養聯盟呼籲增進年輕人個人理財(Personal Finance)的 知識與技能是刻不容緩的。Garman 與 Forgue(1991)強調學習個人理財將可以避 免困境並且獲得理財上效益,熟悉個人理財技巧達到財務上的成功將能夠更享 受人生,個人理財(Personal Finance)關係著人們如何花錢、儲蓄、保護與投資金 錢,包括預算、現金管理、使用信用卡、借貸、稅務管理、大額支出(例如購屋 或買車)、風險管理、投資、退休計畫以及資產計畫,個人理財可協助民眾面對 財務上挑戰、責任與獲取成功人生的機會,人們需要的是得到理財知識、發展 出能夠有效地使用理財技能與工具的能力、釐清理財價值與目標、定義需要或 想要以財務資源獲得滿足。. 13.

(25) 由以上各個學者所提出的定義,雖然本質上大致相同,但發現理財素養由 於各國的風俗民情和社會人文的不同,對於理財素養中所著眼處有略有不同, 因此各國的教育機關或企業機構對理財素養提出不同的定義或論述,以下本研 究者整理相關文獻中提到的美、英、澳洲和我國理財素養定義或論述(呂秋萍, 2010;范禛娠,2010;劉慧芬,2009): 表 2- 1 各國教育機關或機構的理財素養定義 國家. 年份. 政府機關、企業. 相關之定義或論述. 英國. 1992 年. 能就金錢的使用與管理做出 正確判斷的能力。. 美國. 2003 年. Britanin’s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理財素養與教育委員會 (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Commission, FLEC). 在目前與未來的金錢使用管 理上,有能力理解與分析個 人財務和理財機會,在資訊 充分情況下參與並做出有效 的決策。. 澳洲. 2003 年. Roy Morgan Research(ANZ bank). 理財素養是教導人們在他們 的預算、支出與儲蓄等各方 面成為有知識與信心的決策 者,但在評量個人的理財素 養時卻應反映個別的情況, 亦即應相對上考量才是。. 美國. 2004 年. 前美國理財教育基金會. 在能力讀懂、分析和溝通關 與那些影響物質福祉的個人 財務狀況。它包括能分辨理 財的選擇、討論金錢與理財. (National Endow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NEFE) 總裁與執行長 William. 議題不會感到不安、計畫未 來,以及對那些影響每天決 策的生活事件,包括一般經 濟體內的事情能做出是當反 應的能力。. Anthes. 14.

(26) 澳洲. 2005 年. 澳洲聯邦政府教育就業與青 將知識、理解力、技能、價 少年事務部(Ministerial 值觀應用於理財相關問題之 Council of Education, 上的能力,而其所做出的相 關決策將對自己、他人、社 Employment and Youth Affairs,MCEEYA) 區和環境產生影響。. 美國. 2007 年. Jump$tart 聯盟(Jump$tart. 2007 年. Coalition for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財政部. 英國. 有能力使用知識與技能,為 了一輩子的財務安全有效管 理自己的理財資源。 理財素養是一個廣泛的概 念,圍繞著人們理解自己財 務狀況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進而刺激人們採取行動,理 財素養是有效地管理金錢, 是戰勝貧窮不可或缺的要 素,也需要適宜的態度,如 理財上的敏銳。. 美國. 2008 年. 美國理財素養總統諮詢. 有能力使用知識與技能以有 (President’s Advisory Council 效管理金融資源,而增進財 on Financial Literacy, 務上的福祉。. 英國. 2008 年. PACFT) 金融服務管理局(FSA). 澳洲. 2008 年. 澳洲銀行(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ANZ). 理財素養意指個人能夠妥善 管理金錢、追蹤財務紀錄、 事先規劃,並對理財商品做 出正確的決策,以及隨時掌 握最新財務適宜的能力。 理財素養包括: 1. 計算能力與一般素養。 2. 理財理解。 3. 理財能力。 4. 理財責任。. 我國. 2008 年. 金管會. 在金錢的管理與使用上,能 做出有根據的判斷和有效的 決定,並具備閱讀、分析、 管理和交流個人財務情形之 能力。. 15.

(27) 參、理財素養的內涵 一、美國Jump$tart個人理財素養聯盟對理財素養所規劃的內涵 美國最具體的理財教育課程是由個人理財素養聯盟所規劃,Jump$tar 聯盟 (2007)出版了 K-12 個人理財國家標準,個人理財國家標準分為理財責任與決 策(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and Decision Making)、所得與職業(Income and Careers)、金錢管理與規劃(Planning and Money Management)、信用與借貸 (Credit and Debt)、風險管理與保險(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儲蓄 與投資(Saving and Investing)等六個項目,再將學生分為三個學習階段:一至 四年級(4th Grade)、五至八年級(8th Grade)、九至十二年級(12th Grade), 由簡易到複雜的設計呈現出學生應該具備的理財素養與知識。 Jump$tar 聯盟(2007)堅持美國中學生應該要能夠承擔達成個人經濟上福 祉的責任,應該具備以下的理財素養: (一)尋找、評估以及應用理財資訊。 (二)設定理財目標並且計畫達成目標。 (三)發展賺錢潛力並且有能力儲蓄。 (四)有效地使用理財服務。 (五)符合理財責任。 (六)建立並且保護財富。. 二、我國的理財素養內涵 金管會(2009)與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共同合作編製我國第一 套針對理財教育教材,打算從國小培養起正確的理財觀念,教材將發展至高中 甚至大學與成人。國小和國中應具備的理財認知內容包含:消費觀、儲蓄、投 資風險、保險與危險認識等。依據金管會工作會議(2012.09.25)結論,已將國 小、國中以及高中的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草案確定,以表格整理如下:. 16.

(28) 表 2- 2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國小版 主題. 教學重點. 儲蓄與消費. 1. 2. 3. 4. 5.. 借貸與信用. 1. 借錢的原則與態度 2. 信用與其價值. 風險與風險管理. 1. 風險管理與風險管理的方法 2. 生活中的風險與保險. 理財投資. 1. 投資與投資風險. 消費類型:需要與想要 選擇消費的合理性 記帳方法與記帳的重要性 收入-儲蓄=支出的觀念 儲蓄的工具. 表 2- 3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國中版. 主題. 教學重點. 金錢規劃. 1. 消費行為 2. 儲蓄計畫. 借貸與信用. 1. 借錢的原則與態度 2. 信用及其價值. 保險與風險管理. 1. 風險管理的方法 2. 保險的基本概念 3. 全民健保的重要性. 理財投資. 1. 投資與投資風險 2. 投資的原則與態度 3. 認識金融機構. 表 2- 4 金融基礎教育學習架構高中版. 主題. 教學重點. 金錢規劃. 1. 消費計畫 2. 儲蓄計畫. 借貸與金融信用. 1. 個人金融信用的重要元素及重要性 2. 貸款前的準備. 保險與風險管理. 1. 保險的種類及功能 2. 選擇保險的原則與態度. 理財投資. 1. 投資工具的概念與風險 2. 投資前準備 3. 投資的原則與態度. 金融消費者保護. 1. 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內涵. 17.

(29) 對於學者們提出的理財素養內容,再輔以各政府機關或民間機構的研究定 義論述下,本研究者認為 Jump$tart 聯盟對於理財素養的概念最為適合,其概念 認為理財素養並非絕對,能力應該視不同年齡、家庭、文化與居民而定,而每 一個人回應不斷變化的個人與經濟環境也呈現出不同的理財素養。. 第二節. 理財態度與行為相關理論. 壹、理財態度的定義 一、態度(attitude) 所謂態度是指個體對人、事、物以及周圍世界,憑其認知及好惡所表現的一種 相當持久一致的行為傾向(張春興,1991)。態度包含三種成分:(一)認知成 分、(二)情感成分以及(三)行為成分(徐光國,1996;張春興,1991)。 (一)認知成分:個人對事物有所知的程度,包括對其所持有的信念、知識和 訊息,並且信念中含有評價意味,即對於事物有贊同-反對、好-壞、 有利-有害的了解與判斷。 (二)情感成分:個人對事物的愛惡評價,諸如喜歡-厭惡、愉快-不愉快、 接納-排斥、尊敬-貶抑等感情。 (三)行為成分:個人對事物付諸行動的傾向及反應準備。 由上述內容可知,理財態度可以歸納為:對理財事務的了解與看法、喜 好的情形以及從事理財行動的傾向。. 二、理財態度(Financial attitude) 理財態度定義為:可以用來衡量中學生關於投資理財所包含各種知識與技 巧的能力、見解與判斷,呈現出對於投資理財的各種價值感(曾永清, 2013a)。. 18.

(30) 貳、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計畫行為理論是理性行為理論的延伸(Ajzen, 1991),理性行為理論是由學者 Fishbein 於 1967 年提出,而後於 1970 年代將此理論定義、發展並測試。Fishbein 與 Ajzen 於 1975 年將該理論研究總結發表成書,此理論的目的在於預測及理解 人類的行為。 根據理性行為理論,一個人的行為取決於她/他的行為意向,而此意向取決 於這個人對該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以及態度與主觀規範之間的相對重要性。 理性行為理論的發展乃是因為現有的態度理論無法預測行為而引發研究動機 (Ajzen & Fishbein, 1980),後來,該理論發展者加入知覺控制的模型來決定行為 意向及行為,並且將此模型更名為計畫行為理論(Ajzen, 1991)。 該理論針對行為是如何受到三個態度因素:對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及 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提出了一個框架。計畫行為理論著重於決定個體實際行 為選擇的影響因素(圖 2.1),根據此理論,有三個因素會影響行為意向:對於 目標行為的正面或負面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的控制。換言之,行為意向 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模式(Ajzen, 1991; Ajzen & Fishbein, 1980)。行為態度被認為 是一個人對相關行為的正面或負面的評估,而且是由這個人對於表現一行為的 知覺結果所持的顯著信念所組成。主觀規範是指一個人對特定重要人士對於此 行為是贊同或反對的認知。為了囊括無意識方面的行為,不同於以往傳統的態 度-行為模式,計畫行為理論加入知覺行為的控制變項(Fishbein & Ajzen 1975)。 知覺行為的控制是描述行為表現的知覺困難程度—反映過去經驗和預期阻 礙。一般來說,對表現行為的態度越喜愛,獲得的社會觀感認同越高,那麼對 行為表現的知覺越容易,行為意向就越強。換句話說,行為意向越強,表現此 行為的可能越高。此外,知覺控制會直接影響行為(Ajzen, 1991)。. 19.

(31) 而此計畫理論的前身—理性行為理論,已經被應用在許多領域,如減重、 職場新人訓練、家庭計劃、消費者行為、選舉、酗酒(Ajzen & Fishbein 1980)、 購買基因改造食物(Cook, Kerr, &Moore, 2002)、客戶怨訴(East, 2000)、線上調查 (Bosnjak, Tuten, & Wittmann, 2005)等議題。. 圖 2- 1 計畫行為理論. Xiao 與 Wu (2006)研究了在完成一個債務管理計畫時,與消費者行為有關 的影響因子,他們發現對行為的態度和知覺控制會影響實際產生的行為,但主 觀規範卻不然。此外,一群研究者應用計畫行為理論來調查大學生如何形成理 財行為,例如現金、信用和儲蓄管理。根據他們初步的發現,計畫行為理論提 出影響行為意向的三個變因,皆與理財行為意向以及促成該行為的意向有關 (Shim, Xiao, Barber, & Lyons, 2007; Xiao,Shim, Barber, & Lyons, 2007)。 本文將利用此計畫行為理論來探討學生的理財的態度與行為,理由是學生 在成長過程中剛接觸到理財事務,影響最大的是父母,所以父母是他(她)主 觀規範的角色,當他(她)自己本身開始對理財事務所抱持態度以及在行為中 表現的知覺困難程度時,將表現出行為意向,而本理論所強調的個人的動機與 能力兩因素,也正是行為決擇的關鍵因素。. 20.

(32) 第三節. 理財社會化相關理論(Financial Socialization). 消費者社會化理論在1970年代晚期提出,由Moschis及他的同事們(Moschis et al.,1986; Moschis & Moore, 1984)開始研究消費者行為在社會溝通上的角色。 Moschi的作品根基於認知發展和社會學習的理論,且他以認知、情感、行為概 念在消費者決策過程中所使用的階段來分類社會化成果(Moschis, 1987) 。Hayta (2008)主張:「消費者的社會化是個體藉由學習或改變新的態度、價值觀和現 行規範,來不斷地在自身和環境中達到協調的過程。」將早期的定義所強調社 會化是主要侷限孩童的過程,擴展到更為廣泛的外在環境。 Danes (1994)提出: 「理財社會化遠比在市場上學習有效的運作更具整體性, 它是一個學習並發展價值觀、態度、標準、規範、知識以及行為,以促成理財 能力及個人福祉的過程。」所以此定義已把終身理財能力與福祉的過程包含在 內。. 壹、消費者社會化理論 消費者社會化是指年輕人取得技能,知識及面對在市場相關功能的態度 (Ward,1980)。而 Moschi 研發的消費社會模式是以孩子為中心做一個承上啟下 的社會化代表,其中包括家庭成員,同事,學校,雇主,和媒體。 青春期是一個開始建立生活模式和紀律, 迅速變化和成長的時期。這是一個 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為轉換到成人角色做好準備。青春期早期情緒自動開始驅 策他們從心理上將自己與父母或其它最親的人區分開來(Steinberg,1996) 。渴望 獨立是行為自主的展現,而最終在青少年後期和進入成年期,獨立呈現的方式就 是 “探索生命不同方向的可能性”(Arnett, 2000) 。此過渡期間發展經濟獨立的重 要性,經濟問題可能會顯著影響這種關係變化的動態,而事實上,在過去的研究. 21.

(33) 就已經表明,經濟問題確實在父母和大學年齡的孩子之間變得更加重要(Allen et al. 2007)。這種自發的驅策及身分的認同發展,是促使青少年有意或無意消費者 社會化的關鍵時刻,無論是做為獨立的消費者,或是對成人消費的影響上,青少 年是公認的一個重要的消費群體。(Hoffmann & Tee,2006)。 家庭擔任社會中最突出的經濟社會化媒介:他們提供資訊網路、角色模仿、 有利於人類發展的環境、並授予與交流(Rettig, 1983)。父母仍是他們的影響是 最普遍,持久且重要的(Caruana&Vassallo,. 2003) 。父母消費社會化指導包括:(1). 消費行為的模式(2)為孩子消費行為制定規則(3)直接參與有關購買決定,金錢,信 貸等。 Zimmer-Gembeck 與 Locke(2007)研究家庭及教師對青少年應對行為 (coping behavior)的影響,他們發現適切(moderate)的證據顯示,家庭是青 少年應對策略(coping strategies)社會化形成的主要場所,父母也影響青少年 (adolescents)的經濟行為。Furnham(1984)研究父母對子女在認知上的影響, 從青少年的消費行為上可瞭解父母是有效影響子女在零用錢的使用。 而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社會化原動力包括:文化、父母、同儕、學校,說 明如下。. 一、文化 文化顯然是對消費者社會化有一個包羅萬象的影響。有一項有關使用發展 的理論來解釋經濟社會化的爭議是他們忽略了文化的影響,沒有把經驗因素或 外部刺激列入考慮(Furnham,1996)。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有證據表明,一些孩 子們早期對經濟概念的認識,是因為所受的教育或他們所生活的社會條件。例 如,Wosinki 與 peitras(1990)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波蘭兒童對工資比其他團體 有一個更深的理解。研究者認為這些兒童的過早認識工資是基於他們國家目前. 22.

(34) 的經濟危機。 二、父母 研究顯示,影響兒童學習消費行為模式最主要的是他們的父母 (Caruana &Vassallo, 2003)。消費者社會化的研究指出,父母透過允許他們觀察和模仿父 母的行為,與他們在市場上互動,及提供他們消費相關的訊息及活動,來影響 兒童和青少年(Grossbart, Carlson, &Walsh, 1991)。此外,在塑造孩子的理財習慣 和價值觀上,父母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Hira(1997)發現,母親和父親是 大學生對金錢的信念和態度,最重要的兩個影響來源。Dungan (2003)的研究報 告指出,有 75%的美國孩子說,他們從他們的父母學習到最多有關如何管理金 錢的方法。根據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oration)的第三年返 校調查報告,有 87%的大學生和 90%的高中學生仰賴他們父母的財務建議 (“College, High School Students Need Better Financial Education,” 2003)。因此, 在 有效的教育及塑造他們的孩子的金融態度與行為上,父母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 色。. 三、同儕 同儕在從兒童到青春期,這個早期社會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在這個時 期,有三個不同層次的同儕影響 (a)在個人的友誼或在二元層面,這從早期生活 中開始; (b)在小型同儕團體,經常相互影響 (此係指派系或特殊利益集團); (c) 在一個更大的社群空間或大型同儕群體中,其具體的互動及影響更具代表性 (Brown, 2004)。研究還表明,同儕的影響也隨著年齡的增加日益突出,而父母的 影響則日益減少 (Monschis & Churchill, 1978;Ward, 1974)。同儕和父母的相關影 響,會根據青少年關心的領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Kandel & Andrews, 1987)。同儕 的影響主要在關注生活方式的相關議題上,而父母的影響則是在未來的人生目. 23.

(35) 標和抱負上佔主導地位(Davies &Kandel, 1981)。例如,大一點的孩子更多依賴 于同儕和大眾媒體提供他們當前的喜好和生活方式的消費資訊,比如音樂、電 影或衣服(Tootelian & Gaedeke,1992)。同儕關係代表的故意選擇,是一個青少年的 一部分,透過與同儕交往來加強他/她的規範和行為(Kandel&Andrews,1987)。同 儕的影響是特別有趣的,如果這是真的,他們的影響力隨年齡增長,它們對消 費者社會化的影響與青少年第一次取得和使用自己的信用卡的經驗相吻合。. 四、學校 人們普遍認識到,一個孩子進入小學後,他或她將花更多的時間在學校裡 多過於任何安置,直到他們完成正式教育。傳統上,學校教導規範、價值觀和 行為,期待幫助學生在學術和社會系統成功(Pascarella& Terenzini, 1991)。此外, 這些機構負責給年輕人要在成人社會成功的技能、態度、和知識基礎 (Mascarenhas & Higby, 1993; Parsons, 2003)。學校和老師透過教學過程和社會組 織來影響青少年的社會情感和行為發展 (Eccles, 2004)。像父母一樣,他們還提 供消費相關活動資訊來幫助孩子發展成為一個消費者(McNeal, 1999)。學校有助 於加強被市場上所接受的行為規則或指導方針。. 貳、家庭理財社會化理論 Moschis 等人(1984)認為家庭中的溝通是在幫助個人學習內容、邏輯、與 理財系統的運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Mugenda 等人(1990)表示家庭特性如何 影響理財的溝通方式進而增進理財行為。Bandura (1997)指出雖然個人有可 能意識到儲蓄的重要性,但沒有自我效能感,或相信他們有能力儲蓄,他可能 就不可能去做。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來自 Bandura 的社會認知理論提出來的概 念,已經成為重要的理財知識普及工作。John (1999)提供了一個是關於消費 者社會化,說明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已通過 Jean Piaget 中確定的感知、分析、反. 24.

(36) 思的階段,進行的一段很好的評論。最後,Beutler 與 Dickson (2008)提出了 全面的看法,關於家庭成員如何影響到金錢觀念的發展(例如:唯物主義、審慎 理財) ,進而與理財行為和福祉有關係連結。然而,儘管有了這些進展,我們能 確定地說,將來還有很多事能做,讓我們可以去了解家庭在增進理財知識上扮 演獨特的社會化角色(Jorgensen & Savla 2010)。 Grusec 與 Davidov(2007)認為父母是社會化主要者有五大理由:(1)父 母不僅具有“生物性”生養後代,而且也參與他們多方面成長需求;(2)父母主要 是保護和培育孩子而在人類相互需要中發現機會;(3)在社會中有較強的文化 期望父母,他們是兒童的主要社會化者;(4)因為父母通常與他們的孩子最親 近,激勵他們幫助兒童建立助人(prosocial)社會行為;(5)家長控制孩子成長和 發展所需要的經濟和物質資源。. 參、家庭資源管理系統理論(financial decision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 theory) 系統理論是自我反思的也是一個控制論的輸入-通過量-輸出回饋模式 (Maloch & Deacon, 1966),系統理論建構在理財上主要可用於研究理財決策和資 源管理(Goldsmith, 2005)可做為理財行為的系統性的過程研究。Deacon 與 Firebaugh (1981)發展家庭資源管理理論的系統方向,是利用資源去達成目標的 一個管理過程。Bubolz 與 Sontag(1993)討論將財務管理作為一種概念,它植根 於人類生態學的理論和實用理論,也就是將家庭資源管理理論建立於系統理論 之上。 Deacon 與 Firebaugh (1981) 發展家庭資源管理理論的系統方向是,利用資 源去達成目標的一個管理過程,此管理模式中的四個階段解釋了人們怎麼做財 務決策和發展出理財行為。這四個階段是輸入、通過量、輸出和回/反饋迴路(如. 25.

(37) 圖 2-2),Jorgensen(2007)做大學生理財素養之研究,將系統理論做修正,只 分析輸入和通過量模式兩部分,並加入了父母和同儕的環境影響因素(如圖 2-3)。. 一、輸入(Inputs) 輸入是家庭資源管理模式的第一階段,也是個人在任何時間點擁有的資源 和需求(Goldsmith, 2005; Hayhoe, Leach, Allen, & Edwards, 2005)。個人發展的這 些資源通過他們跟環境的相互作用與互動,以滿足需求。本研究資源解釋是金 融知識、金融態度和個人人格特質,需求可解釋是主要的生活目標、婚姻、教 育、理財或是關係等。. 二、通過量(Throughputs) 通過量這部分是這個模式的第二個階段,而且也根據個人的需求和可以使 用的資源而做決策。通過量包含規劃、實施、決策、溝通和利用資源。所以通 過量是一個人的行為,它是一個人利用資源滿足需求的過程。在此研究中,通 過量被認為是學生的理財行為,因為它代表決策或是在輸入部分被發現的資源 利用。. 三、輸出(Outputs) 輸出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或是要求能否得到滿足。它們是根據個人所做 決策,而實現的最終結果。所以輸出包含:滿足需求、達成目標、改變資源和 生活滿足的程度。 就像 Rice 與 Tucker(1986)解釋的,資源由輸入而進入通過量的系統後, 成為增加知識、更好的態度或滿足目標。而最終輸出,是為解決生活品質否達. 26.

(38) 到滿意或是不滿意,所提出的方案能回應需求和資源投入而定。. 四、回饋(Feedback) 回饋是當個人的生活失衡時所產生,也可能是因為需求未獲得滿足或是目 標未達成,它會持續不斷在各個資源管理系統階段被使用的(Rice & Tucker, 1986)。回/反饋發生於當個人的生活失衡時(Goldsmith, 2005; Hayhoe et al., 2005), 這可能是因為需求未獲得滿足或是目標未達成,有正向或負向的回饋方式,是 藉由知識增加或態度改變通知輸入,當新資源在過程中再次輸出時,個人將新 資源再去執行和決策,經由系統的改變和滿意度的輸出,希望能產生更好的平 衡。. 五、環境的影響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社會學習理論有助於解釋環境影響學生過去幾年中把他們塑造成現在的他 們。學生擁有的財務態度和金錢價值來自於他們的家庭環境,學生擁有的財務 態度和金錢價值來自於他們的家庭環境,隨著時間推移,家庭、朋友、社會/區、 國家、學校、教會和媒體都會形塑學生的知識和態度(Bubolz & Sontag, 1993)。. 27.

(39) 圖 2- 2Family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l(家庭資源管理理論). 所以大學生擁有的財務態度和金錢價值來自於他們的家庭環境,隨著學生 學習(Bandura, 1977; John, 1999)和多年來的社會互動(Bandura,1986),他們開始 理解和形塑自己的價值觀、知識和理財的態度。這個研究把社會學習理論和家 庭資源管理理論結合在一起,探討了環境的影響形塑了現在一個人的位置,關 於他們的知識、態度和個人人格特質(如圖 2-3)。. 圖 2- 3Model of Study 研究模式(Bryce L. Jorgensen,2007). 28.

(40) 此項研究的重點在於理財知識、態度和型塑了大學生行為的兩項關鍵環境 的因素-父母和同儕,這兩項塑造了他們當前的地位/狀況。此項研究的重點是父 母和同儕的環境影響,因為他們對大學生的金融知識、態度和行為有著很大的 影響(Alhabeeb, 1999; John, 1999)。父母的影響主要是在學生年紀小的時候(Clark, Heaton, Israelsen, & Eggett, 2005),然而同儕影響會隨著學生的年紀增長而上升, 特別是成為大學生後( John, 1999),此項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這些環境對學生的 金融知識、態度和行為的影響。. 肆、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或稱為為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提出行為改變是受到環境、個人因素以及行為本身特性 的影響,而每個因素都可能交互影響。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原則即是自我效能 的概念。一個人必須相信他/她有能力去做這個行為(即當事人必須具備的自我 效能) ,並且必須對做這個行為感到鼓勵(即人對於該行為的正向期望必須大於 消極期望)。此外,一個人必須重視他/她所相信會發生的結果會成為該特定行 為或行動的結果或後果。結果可能被歸類為即時利益或長期利益。但由於這些 預期結果是透過一個人對能夠在第一時間做該行為的期望或認知而來,自我效 能被認為是決定一個人行為改變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自我效能可以藉由幾種 方式增加,其中不外乎是提供明確的指示,提供機會發展技能或培訓,還有模 仿想要做的行為。為了有效提升,模範對象必須喚起觀察者的信任,欽佩和尊 重;然而,模範者所展現出的行為程度一定不能出現觀察者所無法感受看見的 行為(Redding et al., 2000)。 這個理論遠遠超出了行為改變的個人因素,尚包括環境和社會因素。事實 上,這個理論可能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理論中最完整的模式。SCT 強調的是行為 人的想法,以及其對自己行為的影響。SCT 認為行為可以用上述三個關鍵因素. 29.

(41) 彼此間的交互作用作為決定行為的因素來解釋。交互決定論因此形成社會認知 理論的基本組織原則。這個重要的概念指出個人、環境和行為之間的連續及動 態交互作用。因此,其中一個因素變化就會影響其他二者因素。社會認知理論 涉及許多重要概念,與描述 SCT 目的的三個主要的結構相關(Redding et al., 2000)。Bandura 將此概念化,涉及的人的概念在人類的基本能力是認知性質的 條款行為的影響。與個人內在相關的重要概念包括:個人特徵(人口因素如性 別,種族,教育,人格,認知如思想,態度,信念,知識等因素),情緒喚醒/ 回應(個人對情緒刺激的反應能力與各種技巧,策略和活動,以幫助行為者應 對激動的情勢),行為能力(個人在執行行為時所擁有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自 我效能(個人對他/她在各種情況下執行某種行為的能力所抱持的信心),期望 (它們與一個行為的結果相關聯的信念)、期待(他們重視的是各個特性對該行 為或行動所期望的結果或後果),自我調節(個人管理或控制行為的能力),觀 察/體驗式學習(透過觀察和經驗所獲得的行為),以及強化作用(影響某種行 為再次出現可能性的行為後果)。 應用到理財行為:SCT 從自我效能的觀點來看,可應用於理財行為改變。 自我效能指的是一個人可以完成一個行為所抱持的信心。自我效能對行為改變 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甚至擴及到了與減少財務風險有關的各種行為 (Redding et al., 2000)。此外,一個人必須重視他/她所相信的結果會發生在這 個財務行為或行動上。根據社會認知理論,自我效能代表一個人採取理財行為 並堅持行為的能力所抱持的信心。Bandura(1989)認為這一理論也許是唯一促 進改變行為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它可以用來幫助人們推動理財行為的改變。 SCT 亦將自我效能視為在行為改變的階段轉變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 (Oldenburg, 1999)。在社會認知理論中,行為改變可視自我效能感而定,其中 包括一些重要的決定因素,例如(i)人們從事理財行為所選擇的活動, (ii)將. 30.

(42) 耗費多少精力在這些活動及(iii)他們在面對失敗和/或逆境時所展現堅持的程 度。 SCT 有助於解釋環境會影響人們歷經多年來造就他們今天是什麼樣的人。 例如,理財態度和個人價值觀,尤其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此階段的金錢來自 他們的家庭環境。在青少年時期,透過社交互動多年來的學習,他們開始理解 並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知識和財務方面的態度。家人,朋友,社區,國家,學 校,教堂和媒體皆會經由時間養成青少年的知識和態度(Bubolz and Sontag, 1993) 。研究顯示,個體是經由觀察和模仿與自身較常接觸的模範榜樣而學習態 度和行為,而最值得注意的角色便是父母(Bandura 1986; Moschis and Churchill 1978)。尤其是父母和同儕對青少年的理財知識,態度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家 長往往對學生在年輕的時候有較大的影響,而同儕影響力會隨著學生年紀增長, 特別是成為大學生後而增加。家長和同儕對個人的理財知識,態度和行為具有 環境因素的影響(Jorgensen,2007)。 本文根據以上消費者社會化理論、家庭理財社會化理論、家庭資源決策管 理系統理論與社會學習理論,來探討個體在家庭(父母)與環境的社會化學習 過程,透過自我效能的交互影響,逐漸塑造其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行為。. 第四節. 國內外實證研究探討. 壹、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實證研究 一、國內理財素養實證研究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2007)研究結果發現,台灣高中與大學學生的理 財素養處於不及格狀態,平均只有 56 分,高中職生理財素養平均分數為 56.8 分,而大學生平均為 56.6 分,對於投資理財、保險、稅負的理財素養薄弱,以 下針對高中生進一步分析詳細的研究結果:. 31.

(43) (一)父母的教育程度與理財素養呈現正相關 研究中顯示,高中生的理財素養與父母的教育程度呈現正相關,父母親任 何 一方學歷高於大學或是專科以上的學生族群,他們的理財素養明顯高於其 他族群。 (二)家庭年收入大於 200 萬元以上的學生族群,理財素養分數較低 學生可能因為面對未來沒有危機感,甚至於不曾煩惱錢的問題,所以出現 理財素養顯著下降的情形。 (三)儲蓄經驗與理財素養呈現正相關 有郵局或銀行帳戶的學生,他們的理財素養相對比較好,可能的原因是他 們比較了解儲蓄對於整體理財規劃所帶來的好處。 (四)自我期許與理財素養呈現正相關 對自我未來的期許,例如畢業後有無升學計畫,對一個人的理財素養有重 大的影響,計畫就讀大學的高中學生,他們的理財素養分數最高。 (五)有修過理財金融相關課程的學生,其整體理財素養並沒有比較好 從研究結果只知高中生的理財素養與父母的教育程度呈現正相關,但是父 母是如何影響子女則有待研究發現。茲將國內自 2001 年到 2013 年彙整於表 2-5, 以便了解研究內容與趨勢。. 表 2- 5 國內理財素養實證研究 研究者或機關 (年份). 論文(期刊)主題. 論文研究內容. 鐘志從、魏秀珍 瞭解青少年的金 以 57 名國中、高中與高職二年級學生為對 (2001) 錢、消費、理財與 象,以訪談方式為研究方法得到結果為: 投資的概念 45.6%的受訪學生希望自己成為有錢人,而 33.3%的學生說錢夠用就好了; 69.6%的國 中學生有固定的零用錢,有固定零用錢的高. 32.

(44) 中生比例更高為 78.65%,高職生則為 60%。僅僅 29%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會記 帳,54%表示會掌握收支。88%的受訪學生 會儲蓄,比例很高。學生對於「投資」的概 念就是用錢去滾錢,但如何投資卻表示不清 楚,而「標會」對學生而言會有風險,可能 被倒會。20%的受訪者有打工的經驗,學生 表示樂於打工,因為可以賺錢又增加社會經 驗。 詹甯喻 (2006). 臺灣大學生理財 認知之研究. 以新竹兩所公私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且 以 Chen 和 Volpe 於 1998 年提出之理財認知 問卷為研究工具,發現台灣的大學生理財知 識的平均正確率為 46.4%,屬於低理財知識 水準。大學生在性別、公私立學校、就讀科 系、每月可支配金額、積欠卡債等因素,在 理財認知程度上有顯著差異。. 蘇韻蓉 (2006). 台灣大學生金錢 以新竹某私立大學三年級學生為例,理財認 態度、理財認知與 知為影響信用卡使用行為之關鍵因素,且輔 信用卡使用行為 導正確的金錢態度有助於理財知識的累 之研究─以新竹某 積,其中已投資方面理財知識效果最佳。男 私立大學為例 性、就讀工科、有信用卡獲現金卡債務者及 每月可支配金額較多學生,容易以金錢多寡 定義成功,視金錢為身份地位。並且發現信 用卡與現金卡債務學生,儲蓄借貸相關理財 知識明顯不足。. 蔡肇哲. 國中教師所需具. 經過專家訪談和三次德懷術問卷調查,蒐集. (2006). 備投資理財知識 之研究. 投資理財相關資料,並參酌各位專家學者所 提供的確議、觀點。經資料的統計整理,專 家們對於「國中教師所需具備投資理財之知 識共識」為:理財基本知識、理財規劃實務、 保險、基金、股票、房地產、其他投資理財 工具……等,一共 7 個構面和 29 個子題。.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1) Pre-learning task [Edupuzzle task] on “Investor and Financial Education Council (IFEC): Chin Family” Youtube video clip.. Teaching financial literacy in junior form curriculum.

市場學原理 電子商貿概論 營運管理學 商業財務學 專題習作. 選修單元(專修會計及財務) 計算機化會計系統

策 – 引導資源 促進參與與發展 訂立「 財政預算 」政策 1.3 應對學生人口下降 – 訂. 立處理超額教師機制 凝聚團隊及擴充財政

(主頁 > 學校行政及管理 > 財務管理 > 學校財務注意 事項 > 學校及其教職員收受利益和捐贈事宜參考資料 ). EDB ScExO Ind Prog

Torrance CA Public Library、Science Library - UC, Irvine、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Libray, SDSU、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Freedom Virginia Wesleyan College、Learning Resource

The study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distres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verall, this paper

就算盡了孝道。其實,用錢財養活父母,只是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