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蒐集故事的準備工具

第一節 生命故事口述史

壹、以敘事研究的觀點來談生命故事

生命經驗的形成是與個人所處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體系當中交互作用而成的,

而每個人的故事中的酸甜苦辣、人物對象都不相同,每個人卻也是每個人自己 的故事寫手。這些故事讓我們更貼近真實的世界。這些故事讓我們了解我們自 己,更貼近世界的人、事、物,了解故事發生的脈絡背景和原因,重要的是要去 了解其中的過程以及意義,敘事是人類生命經驗的根本隱喻(Sarbin,1986)。

在生命史或是生命歷程研究當中,研究者專注的是研究參與者的生活,特 別是在受時間和系列事件塑造的生活,強調廣闊的歷史和文化對個人生活的影 響,以及個人的生活軌道的互相關聯情形。(Scott & Alwin,1998)

敘事(Narrative)定義為「表述(discourse)或表述之實例,再現一連串脈 絡連貫發生的事件」。而敘事研究方法看中脈絡與整體性,並經由研究者與研 究參與者互為主體的相互建構歷程,發現其中的含義(許育光,2000)。互為主 體的相會當中,我們試著聆聽眼前這個人的故事,欣賞其中的力量,不試著改 變對方,且進入這個故事當中感受(翁開誠,2002),我想也只有生命才能夠影 響生命,而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也需要用自己最深層的內心才有辦法去承接跟體 會,而敘事研究能幫助我們去承接每一個特別的個體及其內心。

而本研究中藉由質性研究中的「敘事(Narrative)」,是一種藉由深度訪談 可以深入了解經驗的研究方法,或是一種理解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在歷經互動 與合作經驗的方式。透過敘說讓個人的記憶重新去回溯,回溯其生命過往的經 驗,使這些零碎的記憶片段、經驗,透過敘說者不斷的敘說,來獲得理解,也因 此重新對自己的生命產生新的理解與體悟,進一步發現生命的意義(Clandinin

& Connelly,2000)。

「敘事研究不只是將敘事視為修辭的結構,不僅止於敘述故事而已,而是 以分析的角度檢視故事背後的洞察和假設。」(Bell,2002)。在專注於經驗後,

接著敘述經驗,讓研究參與者重新經驗、理解,以及重新賦予它新的意義。提及 敘說的元素:故事、敘說、察覺、理解主題或意義,以及行動力(金樹人,2002),

然後在這些敘說的所經歷的「再現過程(represent)」當中,會受到身處的文化、

背景、環境或立場等影響,無法完整的客觀,但每個片段皆是有意義的存在。

貳、敘事的歷程

敘事研究是一個不斷反覆探究、敘說、分析、確認的循環過程,Riessman

(1993)將敘事研究視為經驗再呈現的過程,分成五個層次(王勇智、鄧明宇 譯,2003),以下分別就五個經驗表徵的層面說明:

(一) 關注經驗(attending to experience)

經由關注個體使得某些現象具有了意義,藉由思考,以新的方式 主動地建構了真實。經驗的再呈現是回到意識層面的活動,包括了對 原始經驗所的意念或圖之反思、回憶、從觀看裡拼湊等。

(二) 訴說經驗(telling about experience)

訴說經驗即個人敘事的風格展現,亦指一個人如何表達。如何將 事情重新組織、在敘說的過程當中得到新體悟和轉變,同樣的也會隨 著自身經驗、文化、背景或是傾聽者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敘說。

(三) 轉錄經驗(transcribing experience)

研究者可能會透過錄音、手稿、轉錄等方式,使研究參與者的敘 說內容,成為文本呈現。不過無論透過何種轉錄方式,敘說的故事都 可能完整,會呈現不同的版本,須透過不斷的檢核,研究者與研究參 與者之間不斷循環的歷程,為了是不影響讀者如何理解這個敘說。

(四) 分析經驗(analyzing experience)

如何去節錄、刪減、訂定主題,都決定了表現資料的風格,其中 當然也包含了研究者本身的價值觀與詮釋,而分析當中會看見敘說的 文本故事不斷的再呈現、再理解的過程,使這些生命故事透過研究者 的分析過後,會形成一個後設故事。

(五) 閱讀經驗(reading experience)

一個文本的意義總是對於某些人才具有意義,閱讀經驗是讀者透 過閱讀文本,對文本產生不同的詮釋,所有的文本都位於一個移動的 平臺上,不會有制式化的敘說模式,經由不同閱讀者的閱讀,也會有 不同的詮釋。

參、生命故事和口述史的研究意涵

敘事研究當中的其中分支,像是傳記、自傳、生命史、生命歷程研究、口述 歷史等,而在生命史或是生命故事當中,強調的是關注研究參與者的生活,特 別是針對受到時間和事件所塑造而成的生活,強調歷史和文化對個人的影響,

以及各人各方面的關聯性(例如:健康、工作、學業、家庭等)(Scott&Alwin,

1998)。而上述的不同類別,多半是藉由敘事的形式訪談來取得正確的資訊。

在社會科學的領域當中,由於許多人對於敘事研究產生了興趣,應用在不 同的方法上,而傳記類和生命史類成為了新興的質性研究方式,但不是輕易的 取得素材之後,拼拼湊湊而成一份生命故事,但在比較生命史和敘事研究上發 現,生命史較為深入且廣泛,可探究個人、團體或是關係層面;敘事探究範圍相 對的主題為個人,探討的可能是較限定於某方面的生命經驗等。

而在生命故事和生命史當中的定義又不太相同,生命故事是個人對過去事 件的主觀描述,生命史探究的是個人的生命歷程(Antikainen&Komonen,2003)。 本研究中藉由敘事的觀點來探討,並深度的方式來蒐集資料撰寫成個人獨特的 生命故事,因為在取得資料的過程當中,是倚靠著彼此深度的對話,而在建構 這些生命故事前,研究者並非客觀的資料蒐集者,而是需要在訪談當中與研究 參與者建構出意義、發現和探究,所以所撰寫出來的故事,是由研究者本身與 研究參與者互動的過程與結果(顧瑜君,2002)。

口述史亦為口述歷史(Oral History),以錄音訪談的方式來蒐集研究參與 者的口述記憶及個人觀點,而「口述」這件事情相對的就是聲音文字的取樣,透

的方式堆得而成;「歷史」則是涉及到一個事件在何時發生、何地發生,然而

「口述歷史」結合了面對面的聲音文字口述,打破了原本歷史研究的模式,將 取樣素材的來源推展到了人員的描述當中,而每一段口述資料,都是非常珍貴 的素材。而口述史運用於相對無權力、沒有書寫能力和不識字的弱勢族群上,

是一種新興採集資料的模式,也是一種將完整故事保存下來的方式。

本研究當中利用面對面錄音訪談,並以藉著敘事研究下的精神,採半結構 式訪談的方式來蒐集三位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並以口述史的方式,重新排 列詮釋屬於三位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