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生命歷程理論

時至今日,生命歷程觀點在人類生命的研究中是相當重要的理論取向,不 過這些個人或群體生命歷史及發展軌跡在早期社會學研究中卻是嚴重被忽略 的。直至 1920 年代中期,Thomas 及 Znaniecki 在其著作「身處歐洲及美國的波 蘭農民」(The Polish Peasant in Europe and America)中首次使用這些歷史及軌跡 的概念,這也成為生命歷程理論的先驅研究(Elder,Johnson, & Crosnoe,2004)。

社會學家 Glen H.Elder,Jr.是生命歷程觀點早期開創者之一,並持續在生命 歷程觀點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960 年代早期,Elder 檢視三項 1920 年 代晚期至 1930 年代初期進行的兒童長期研究,他對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對於個人與家庭產生的巨大影響留下深刻印象,並開始以社會變 遷、生命路徑及個人發展等觀點思索人類行為的連續性及改變的方式,他認為 多重的軌道及其發展構成了個人「生命歷程」的基本元素,而歷史力量形塑了 個人家庭、教育及工作,再進而影響個人行為的發展方向,不過,個人動能 (human agency)還是可以在社會結構及文化的限制與提供的機會中進行抉擇,撰 寫自己的生命歷程;後來 Elder 開始進一步研究一系列發生於不同時間及區位 的歷史事件對於人類生命及發展的影響,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如:第二次世界大 戰、韓戰及中國文化大革命等(Elder,1998),這些想法與研究結果也形成生命歷 程理論的重要觀點。

生命歷程研究模式在美國奠定穩固基礎主要導因於 20 世紀的五個主要趨 勢,Elder 等人(2004)表示這五個趨勢分別為:早期兒童發展研究樣本的成熟、

快速的社會變遷、美國人口組成的改變、社會的年齡結構的變化及近數十年來 縱貫性研究的革命性成長。而其生命歷程軌道的概念更於 21 世紀初開始於社會 及行為科學間受到廣泛的重視,相關研究並跨越學科界限,如:社會學、心理 學及歷史學等,涉及領域則包括:老化、人類發展、家庭人口學等,同時,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跨越文化國界的藩籬,如北美、歐洲及亞洲等地區(Elder et al.,2004)。

本節首先檢視生命歷程理論觀點中與本研究相關的重要基本概念,接續進 一步以生命歷程理論典範原則探討兒童安置教養機構離院生之親職經驗,最後 則闡述本研究採取之生命歷程研究的形式與途徑。

壹、基本概念

生命歷程理論架構中有幾項基本概念,其中與本研究相關之概念包括:階 段轉銜(transitions)、生命事件(life events)、軌道(trajectories)、路徑(pathways) 及轉捩點(turning points),以下分別敘述其概念意義:

一、階段轉銜(transitions)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都會經歷許多不同角色及狀態的階段轉銜,而階段轉 銜 乃 指個 人不 同狀 態的 轉變 , 每個 階 段轉銜 間是不連續 且有明 確界限的 (George,1993),前一角色或狀態階段結束,新階段開始,易言之,階段轉銜即 個人生理、社會或心理狀態短期的改變(引自 White & Wu,2014),但其影響卻可 能是長期的(Elder,1998)。如:離院生離開機構自立生活或者結婚、生育都屬離 院生生命歷程中的階段轉銜。

二、生命事件(life events)

生命事件與階段轉銜都是短期的狀態的改變,相對階段轉銜較漸進式的改 變,生命事件則是個人生命歷程中突然的變化(Settersten & Mayer,1997),且可 能造成嚴重及久遠的影響,因此生命事件的發生通常會引發壓力,需要時間調 適(Hutchison,2005)。如:童年時期因遭受家暴或其他因素而遭帶離家人至兒 童安置教養機構安置對於離院生而言就是生命歷程中重要的生命事件。

三、軌道(trajectories)

軌道則為個人生活中長期穩定與轉變的模式,軌道與階段轉銜是相關聯 的,軌道中經常包含著一連串的階段轉銜(George,1993)及生命事件(Settersten &

Mayer,1997),軌道並賦予他們特殊的形式與意義(Elder,1998)。因個人的生活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含許多的範疇,因此生活中包括了多重且交錯的軌道,如:教育軌道、工作軌 道或健康軌道等(引自 Hutchison,2005),換句話說,個人生命中多重的軌道及其 發展構成了「生命歷程」的基本元素(Elder,1998)。

四、路徑(pathways)

路徑是一組相互關聯的軌道,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角色轉銜定義了路 徑,而個人的發展路徑通常有一定的規律性及形式,因此可以說個人的發展路 徑形塑了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引自 White & Wu,2014)。大多數人成為親職的路徑 可能是完成學業→工作→結婚→生兒育女,不過許多為人父母的未成年離院生 其發展路徑順序可能是倒過來的,White 及 Wu(2014)表示這可能是因為這些 離院生缺乏成功通過這些標準軌道所需的社會及經濟資本,以致無法遵循這樣 常態的發展路徑。

五、轉捩點(turning points)

生命歷程理論認為生命歷程軌道很少是平順及可預期的,過程中可能許多 的不連續或突然的中斷,轉捩點就是其中造成個人生命歷程軌道或路徑長久轉 變的特別的生命事件,這轉變可能會轉換生命歷程的方向,甚至完全翻轉個人 的生命歷程(Hutchison,2005)。Rutter(1996)認為有三種類型的生命事件可被歸類 為轉捩點:首先為封閉或開放機會的生命事件,其次為對個人環境造成長久改 變的生命事件,第三則為改變個人自我概念、觀點或期待的生命事件。然而,

決定生命事件是否為個人生命歷程中的轉捩點及對於個人身心的影響結果,端 視個人如何評價該事件的重要性(Hutchison,2005;White & Wu,2014)。以未成年 離院生親職為例,若親職角色可以轉變其對於過去負向經驗意義的詮釋,那麼 對於青少年母親而言,為人父母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有助於其未來正 向發展軌道(Rutter,1987;引自 Bartlett & Easterbrooks,2012)。

綜上所述,生命歷程理論認為個人從出生至死亡的過程就是一連串事件、

經驗及階段轉銜的結果(Hutchison,2005),強調個人童年、青春期及成人期中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命事件及各階段轉銜間的連結關係(Shanahan,2000),生命中過去的許多階段轉 development)原則,將原有四項核心原則新增為五項典範原則。詳如表 2-1。

表 2-1 生命歷程理論原則一覽表

年代 學者 內容

1994 Elder

生命歷程典範核心主題:

1. 人 類 生 活 及 歷 史時 間 的 交 互 作 用 (interplay of human lives and historical time)。

2.生活的時機(timing of lives)。

3.生活連結(linked or interdependent lives)。

4.人類的選擇動力(human agency in making choices)。

1998 Elder

生命歷程理論核心原則:

1.歷史時間及區位(historical time and place)。

2.生活中的時機(timing in lives)。

3.生活連結(linked lives)。

4.人類動力(human agency)。

2004

Elder Johnson Crosnoe

生命歷程理論典範原則:

1.生命全程發展(life-span development)。

2.時間及區位(time and place)。

3.時機(timing)。

4.生活連結(linked lives)。

5.動能(agency)。

本研究依據 Elder 等人(2004)提出之典範原則並綜合相關文獻及學者觀點 為框架檢視兒童安置教養機構離院生之親職路徑,說明如下:

一、生命全程發展原則(The principle of life-span development)

「人類發展及老化是終其一生的過程」。Elder 等人(2004)認為發展並非停 止於 18 歲,成人一樣也會經歷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基本的變化,且都具有發展 上的意義,晚年的生活適應及老化和早期生命歷程的發展往往是相關聯的,這 樣長期的觀點更有助於對人類發展過程的瞭解。

生命全程發展原則之涵義包括四個重要觀念:首先,早從受孕至老化晚年,

人生的每一個時期都在成長。第二,個人的生活呈現出連續性與變化性。第三,

個人是以整體方式生存,因此發展範疇包含身、心及社會各方面的功能以及其 相互的關係。第四,人類行為與其所處之環境及人際關係等情境脈絡有關,因 此理解及解釋個人任何一種行為需依據其所發生之情境脈絡(郭靜晃,2004)。

若以生命全程發展原則俯看離院生的未成年親職發展路徑,其童年時期離 家安置兒童安置教養機構的生命經驗形塑其身、心與社會發展軌道並進而刻劃 其離開機構後的成人及親職階段轉銜的脈絡清晰可見,同時也更能理解其各生 命階段的發展意義及其彼此之間的關聯性。

二、時間及區位原則(The principle of time and place)

「個人及其同齡世代(birth cohorts)的生命歷程鑲嵌於其一生所經歷的歷史 時間與區位中,並深受其影響」。

相同的歷史事件或時代變遷在不同的地區或國家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及意 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即為一例,戰後歐洲許多國家均呈現民生凋蔽之情形,然 同樣參戰的美國卻因此經濟繁榮,戰爭事件使得處於同時期但不同地區的人們 有著不同的生命軌道發展(Elder et al.,2004)。

個人或同齡世代所處的區位不同,其生命軌道亦可能因此全然不同。Elder 等人(2004)以發生於 1966 年至 1976 年的中國文化大革命中下鄉勞改的青年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例,下鄉勞改的年輕人必須遠離他們的家人及生活的社區,投入徒手勞動活動,

這樣的歷史經驗改變了他們的生命軌道,他們與其他年齡相近但未下鄉勞改的 青年因此擁有了不一樣的生命經歷。

Gieryn 於 2000 年表示區位(place)包含三個重要的特色:一為地理上的位 置;其次為不同的物質形式或文化;三為區位所包含的意義與價值(引自 Elder et al.,2004)。離院生成長的「兒童安置教養機構」-離開家人及家庭,與一群沒有 血緣關係的人,過著集體式的團體生活,受限、缺乏隱私的生活空間,不具彈 性的管理規則,複雜的人際關係;與絕大多數人成長的「家」,不論在形式、文 化或者意義上皆截然不同。特殊的成長區位經歷,可以想見其對於兒童安置教 養機構離院生的生命歷程必然擁有特別的意義與影響。

三、時機原則(The principle of timing)

「生命的階段轉銜、事件及行為模式發展的前因及結果會因其發生在個人 生命中的時機不同而有所差異」。

相同的事件或經驗,端視在個人生命歷程中發生的時間,可能擁有不同的 影響(George,1993),Elder(1998)表示較早的階段轉銜造成的有利或不利結果或 條件的累積會持續著影響隨後的階段轉銜,因此對個人生命歷程產生長期的影 響,而轉銜的時機往往是關鍵,如:婚姻,早婚者可能因較早進入婚姻而影響

相同的事件或經驗,端視在個人生命歷程中發生的時間,可能擁有不同的 影響(George,1993),Elder(1998)表示較早的階段轉銜造成的有利或不利結果或 條件的累積會持續著影響隨後的階段轉銜,因此對個人生命歷程產生長期的影 響,而轉銜的時機往往是關鍵,如:婚姻,早婚者可能因較早進入婚姻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