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態環境系統對資優生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

巨系統謂之整體系統的最外層,涵蓋著小系統、中系統及外系統三 種分系統環境而言。其內容係指價值觀、宗教、法令政策、風俗文化等

第三節 生態環境系統對資優生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

壹、生態環境系統與生涯決定

生涯理論學者針對生涯抉擇層面,諸多理論皆以「人境適切」為主 調(吳芝儀,2000),個人在面臨生涯抉擇時,環境層面佔有決定性的 影響。有鑑於 Collin 與 Young(1986)提出傳統生涯理論的研究核心,

大多著墨在影響生涯發展的因素及其歷程,卻忽略個人所處的社會脈 絡,甚至僅考慮到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對生涯的影響,企圖客觀分析 個人的生涯發展行為。但事實上,生涯建構乃是個人內在與外在環境不 斷交互運作而成。個人並非只是被認定為受影響者的身份,而是轉化為 一行動者,藉由對社會現象的詮釋,採取積極行動以回應外在環境。傳 統理論的不足引導生涯理論朝向脈絡主義發展,生態系統觀遂成為影響 個體生涯相關行為的重要面向。

生態學源自於研究生物體系與週遭環境交互適應的關注,經美國著 名人類學家、生態心理學家Urie Bronfenbrenner於1979年首先將生態學觀 點對環境的影響詳盡剖析,提出生態系統理論(Ecologoical Systems Theory)將其定義為:「一組層層套疊的結構,每個結構都在另一個結 構內」。Bronfenbrenner強調個人發展為整體環境系統的核心,從個體向 外擴及至各系統間的連結,不僅受到個人因素及所處環境的直接影響,

亦接受各種系統間緊密的交互作用,個體終其一生的成長過程與環境呈 現連續相依的互動模式,藉由不斷的調適來維持一種平衡狀態(卓韋 瑩,2004;周美慧,2004;曾美玲,2006)。

戴文青(2004)強調在生態系統理論的模式中,個人與環境的關係 被視為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類心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驅力與環境力量

「共舞」之結果。據此「脈絡中發展」(development in context)的現 象,是瞭解個人在其所處環境的互動演化過程中,表現出發生、維持及 發展的行為,正是 Bronfenbrenner 研究架構理論的核心。生態學生涯諮 商觀點連結個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描述個體與社會物理環境為雙 向交流的互動,其中所隱含的概念認為無所謂不適當的個體或環境,而 是個人與環境間的相對性是否和諧(馮燕,1998)。

自然環境既為影響發展中的兒童和青少年的主要來源,生態環境形 成一組巢式的結構,發展中的個體不僅被嵌入最內層核心的環境系統 內,亦是被鑲嵌至多層次的環境系統中(引自曠慧君,2003)。依據 Bronfenbrenner生態理論的系統觀點為基礎,將個體發展視為核心,再佐 以生態社會的綜觀角度,將其所處的整體環境由內而外,區分為小系 統、中系統、外系統及巨系統四種不同層次的生態環境,分別探究影響 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的環境因素相關文獻如下所示:

一、小系統(microsystem)與生涯決定的關係

小系統為生態系統最核心的內層,係指個體直接接觸的環境層面,

此系統涵蓋與個體互動最為頻繁的家庭與學校成員,而直接影響個體的 生涯建構與抉擇行為。影響個體生涯決定的家庭環境與學校環境因素分 述如下:

(一)家庭環境

家庭是社會的主要結構單位,為學生生活的主要場域之一,對於學 生校系選擇與升學應有相當的影響力。家庭在社會的階層位置、家庭成 員社經背景、家庭擁有的各項資源、家庭累積的各項社會或文化資本、

家庭對資訊的敏感度與掌握程度,以及家庭結構、手足人數、想法、意 見等,都有可能對於學生的升學與校系選擇產生影響(曹春隆,2001)。

青少年階段的個體常藉由重要他人對於本身角色的期望與影響力,評估 自己的能力或決定自己的生涯抱負,其中最主要的重要他人首推是父母 親(洪素蕙,2003)。長久以來,家庭就被視為影響一個人職業發展的 重要因素,父母是子女生涯選擇的重要決定者。家長對於子女在教育、

工作與生涯目標的抱負以及價值觀的態度,會對青年人的生涯抉擇與規 劃產生長期性影響(DeRidder,1992)。

根據謝金青、侯世昌、趙靜苑(2003)的研究結果所示,現今家長 仍普遍認為學歷文憑對子女的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除認同 孩子行為和成績是代表個人在學校生活適應或成就外,他們更將學業成 績視為子女未來整體表現能否成功及家庭榮耀的指標(引自簡伊淇,

2002)。在冀求達到升學的最高目標下,父母所期望子女所就讀的學校,

多以未來的出路與發展為主要考量(林叔陵,1999)。Herr和Cramer(1996) 則認為很多青年做生涯決定遭遇困難時,會轉向他們的父母求助和尋求 支援。由於父母親擁有更多的知識,最為瞭解子女個人的成長背景,一 般也有較好的資源和準備,對於子女的未來多表示關心且感興趣,所以 父母親在邏輯上是提供生涯發展計畫最好的選擇。

Penick & Jepsen(1992)指出在家庭背景因素中,舉凡家長社經地 位、家長教育程度及生理遺傳等因素,為青年人的生涯發展規劃及做生 涯決定的演化奠定基礎。王慧豐(2002)發現家庭成員的教育程度、社 經地位、父母教養態度對於子女的生涯抱負有相當大的影響。楊珮妤

(2004)認為家庭社會地位會影響父母的教育態度,間接影響子女的升 學決定,父母的教育態度也深深影響子女生涯發展的取向。另有研究揭 示家庭社會地位、父母的期望與教育態度,皆會影響子女的教育及職業 成就,左右其向上流動的機會;社經地位越高的家庭,父母對於教育抱

持肯定的態度,也較為關心學生學業與升學情形(莊珮真,2003;黃雅 琤,2005;蘇鈺婷2002)。學生隨著社會背景不同,在做升學選擇時勢 必有不同的考量,如家庭社會地位、父母教育水準、父母職業皆會對子 女形成不同的期望與教養方式,影響子女的自我心理能力及學習動機,

造成學習效果的差異,進而影響個人的升學意願選擇,左右其生涯決策 行為(李文弘,2001)。

資優生父母十分關注子女的學業與生活表現,在資優生的生涯發展 與教育成就扮演重要的角色(陳長益,1993;陳昭儀,1993)。Clark(1992)

指出父母扮演資優子女達到自我實現過程中的要角,在父母刻意營造的 環境裡,接受知識、價值觀、生活習慣、教養方式及親子關係等因素影 響,並與家庭以外的因素交互作用,逐漸形成個人特質;資優生父母不 但深度影響其子女的教育決定,甚至是動機、自我形象及態度的形成,

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刺激子女日後的發展與成就。據此,資優生的家庭社 會地位、父母人格、父母期望與價值觀、父母教養態度與方式,皆對資 優生的人格、性別角色、創造力、學業成就、行為適應與未來發展具有 深遠影響(蔡典謨,1997)。陳長益(1987)係針對臺北地區中學資優生 所做的生涯發展調查研究得知,影響資優生的生涯發展人物因素為父母 期許,事物因素則以個體感到成就感的事為主,而影響未來選擇行業因 素為個人興趣、父母及社會價值體系等。

父母的教育態度與教育期望是影響國中生決定教育與職業抱負的 主要參照(林清江,1980)。依據Canale與Dunlap(1988)指出父母期 望與個人生涯抱負具有顯著相關。在Siann、Lightbody、Nicholson、Tait 及Walsh(1998)研究亦提及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育態度與期望,乃是 影響子女生涯抱負的重要因素。基於家庭的期望,促使子女在作生涯規

劃時,較能深入思考收入、社會地位及聲望等因素,據以激發個人較高 的生涯抱負水準產生(楊珮妤,2004)。另有研究指出,父母對於子女 在教育上所抱持的態度、期望和信念,會轉化為外顯的行為表現,這種 態度足以使期望成為事實,並影響子女的具體表現及日後的教育成就。

換言之,父母期望會透過具體外顯行為影響子女表現,造成自我應驗的 作用(林淑娥,2004;侯世昌2002)。

綜合上述文獻所示,生態環境系統核心內層的小系統,影響資優生 生涯決定的家庭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型態、家庭社會地位、父母教養態 度、父母期望效應等,皆會顯著影響個體生涯發展取向的建構與升學進 路選擇的結果。

(二)學校環境

國中階段青少年正值個人社會化的重要轉換時期,基於個體的身心 發展日趨成熟,其行為特徵除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外,亦受到學校環境 及重要他人的影響。國中舞蹈資優生在校時間佔其每天總活動時數的三 分之一,學校單位所提供的教育環境與服務對於個人升學選校情形影響 甚鉅。

陳淑丹(2002)指出影響國中生升學選校意願的因素範圍甚廣,舉 凡學校型態、教師期望、同儕意見、課程與教學、班級氣氛、設備環境 與輔導措施等,皆會造成學生某種程度的影響。莊珮真(2003)則認為 影響考生校系選擇的外在因素為「重要他人」,包括家庭成員、學校教 師、同儕及其他社會網路等,並強調「重要他人」對考生的生涯決策扮 演關鍵性角色,不僅是資訊提供者的角色,也是重要的討論對象與影響 者。有鑑於此,影響國中舞蹈資優生的升學進路抉擇因素除家庭成員 外,呈現在學校環境層面泛指同儕、教師、整體受教環境及生涯資訊提

供等因素而言。

綜觀青少年無不希望在同儕團體中被認同、尊重,為融入團體生活 中,個體會促使自己的行為、思想、價值觀儘量能讓團體其他成員接納;

而對週遭事物敏感的資優生,人際關係的處理是否良好,也會影響其學 習情況與發展(蔡子安,1992)。Ryan(2000)發現學校同儕是學生社

而對週遭事物敏感的資優生,人際關係的處理是否良好,也會影響其學 習情況與發展(蔡子安,1992)。Ryan(2000)發現學校同儕是學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