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與其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與其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

Copied!
2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舞蹈資優生於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與「中 系統」環境現況及其間的影響因素,從而分析面臨升學進路選擇與周遭 生態環境間的交互作用情形,藉以瞭解促成其生涯決定的相關因素所 在。本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臺灣北區四所國中 103 名應屆畢 業舞蹈資優生為研究對象,並根據自行編修的「生態環境系統問卷」 、 「生 涯決定與升學選擇問卷」兩種研究工具蒐集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及 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進行討論。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所示: 一、 針對國中舞蹈資優生面臨未來升學進路選擇的實質影響層面進行 討論,遂可得知影響個人程度多寡依序為:個人興趣、父母期望、 學校行政提供生涯發展資料、目前國中舞蹈班的教育環境、學校教 師期許、同班同儕影響;多數國中舞蹈資優生認為個人興趣對於生 涯決定具有很大的影響面向。 二、 國中舞蹈資優生表示升學選擇所考量的其他可能相關因素經排序 後發現,個人學科成績好壞影響舞蹈升學進路目標的學校選擇甚 鉅;而個人舞蹈才能優劣表現,反致成為次要影響其升學選擇之要 素。 三、 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與其國小教育階段是否已經開始習舞呈 現正相關的表現情形。 四、 國中舞蹈資優生之生涯決定與其開始學舞年齡、習舞年資並無顯著 相關。 五、 國中舞蹈資優生面臨升學進路目標選擇與小系統環境之家人關 -I-.

(2) 係、個人期望、學校關係及同儕關係並無顯著相關。 六、 國中舞蹈資優生面臨升學進路目標選擇與中系統環境之學校及教 師關係並無顯著相關。 七、 不同類型的國中舞蹈資優生家庭型態,對於未來升學進路選擇就讀 高中舞蹈資優班並無顯著相關。 八、 不同等級的國中舞蹈資優生家庭社會地位,對於未來升學進路選擇 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具有正相關存在。 九、 生態環境系統問卷之「小系統」環境現況與升學選擇分量表在父母 期望、同班同儕、學校教師所得到的結果是具有正相關存在。 十、 依據上述探討之結果,遂可得知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與「中 系統」環境對於國中舞蹈資優生的升學進路目標選擇並無相關性影 響。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的教育輔導策略與改進模式,作為 教育當局、學校教師、輔導人員、資優生家長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關鍵詞: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家庭型態、家庭社會地位、生涯決定、 升學選擇. - II -.

(3)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at inquir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the factors relating to microsystem and mesosystem of ecological system regarding junior high dance-gifted students for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of options of school enrolment and ecological surroundings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urging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The methodology employ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subjects of 103 graduating dance-gifted students in 4 junior high schools in North Taiwan; meanwhile, the data are collected via the self-edited tools, “Ecological System Questionnaire”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and School Enrolment Questionnaire” and processed vi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are concluded as below: 1. Regard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tions of future school enrolment, the factors in order are personal interest, parental expect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data offered by school administration,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 junior high dance class, expectation of school teachers, and impact from the peer in the same class; amidst, 64.1% of junior high dance-gifted students identify that the personal interest impac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a lot. 2.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in order, 69.89% of junior high dance-gifted students indicate that the personal academic achievements are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he possib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ture school enrolment whereas the personal dance performance is the secondary - III -.

(4) concern. 3.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and the dance-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4.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and the age to dance and seniority of dance. 5.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arget option of school enrolment and the family relation, personal expectation, school relation and peer relation of microsystem. 6.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arget option of school enrolment and school-and-teacher relation of mesosystem. 7.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option of school enrolment for senior high dance gifted class and diversity of family styles. 8.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option of school enrolment for senior high dance gifted class and diversity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9.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microsystem in ecological system questionnaire and parental expectation, peer in the same class and school teachers of option of school enrolment scale. 10. According to the preceding findings, the microsystem and the mesosystem of ecological system do not impact the option of school enrolment of junior high dance-gifted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concrete applicable educational counseling - IV -.

(5) strategies and improving modes are proposed as the references to the educational competent authority, school teachers, counselors, parent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 junior high dance-gifted student, ecological system, family style,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career decision-making, option of school enrolment. -V-.

(6) - VI -.

(7)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1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21 第一節 資優生的生態環境系統. 21. 第二節 國中舞蹈資優生的生涯決定影響因素. 41. 第三節 生態環境系統對資優生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 8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0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0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0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04. 第四節 研究程序. 11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1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3 - VII -.

(8) 第一節 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現況. 113. 第二節 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125. 第三節 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對生涯決定影 139. 響之相關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結論. 149. 第二節 建議. 152. 參考文獻 ................................................................................................... 159 附錄一 ....................................................................................................... 189 附錄二 ....................................................................................................... 193. - VIII -.

(9) 表. 次. 表 1-1 職業等級區分表 ............................................................................. 16 表 1-2 教育程度區分表 ............................................................................. 16 表 1-3 父母社經地位加權計算表 ............................................................. 16 表 2-1 國中舞蹈資優生錄取管道途徑表.................................................. 49 表 2-2 影響生涯決策因素對照表 ............................................................. 63 表 2-3 影響生涯抉擇自我與環境因素...................................................... 69 表 2-4 高級中等學校舞蹈班(科)聯合甄選入學各校錄取標準一覽表 ... 84 表 3-1 臺灣北區國中九年級舞蹈資優生樣本(人數)分配 ................ 103 表 3-2 生態環境系統問卷之 α 系數 ....................................................... 106 表 3-3 生涯決定與升學選擇問卷之 α 系數............................................ 109 表 4-1 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問卷社會背景統計 .................................... 114 表 4-2 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問卷得分統計 ............................................ 115 表 4-3 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問卷之小系統分量表整體得分統計 ........ 116 表 4-4 資優生與家人關係在小系統分量表之得分統計 ......................... 118 表 4-5 父母對資優生期望在小系統分量表之得分統計 ........................ 119 表 4-6 資優生與學校關係在小系統分量表之得分統計 ......................... 119 表 4-7 資優生與同儕關係在小系統分量表之得分統計 ........................ 120 表 4-8 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問卷之中系統分量表整體得分統計 ........ 121 表 4-9 資優生家長與教師關係在中系統分量表之得分統計 ................ 123 表 4-10 資優生家長與學校關係在中系統分量表之得分統計 .............. 124 表 4-11 國中舞蹈資優生屬性統計.......................................................... 125 表 4-12 生涯決定確定組與未定組人數統計 .......................................... 126 - IX -.

(10) 表 4-13 影響資優生生涯決定因素分析.................................................. 127 表 4-14 就讀國中舞蹈資優班原因分析.................................................. 128 表 4-15 國中畢業選擇繼續就讀舞蹈班之人數統計 .............................. 129 表 4-16 願意選擇高中舞蹈資優班就讀之人數統計 .............................. 130 表 4-17 願意選擇高職舞蹈科就讀之人數統計 ...................................... 130 表 4-18 願意選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七年一貫制大學先修班就 讀之人數統計 ........................................................................................... 131 表 4-19 資優生升學選擇影響因素之人數統計 ...................................... 133 表 4-20 國小是否開始學舞對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之相關分析 .. 136 表 4-21 不同習舞年資對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之相關分析 ........... 136 表 4-22 國中舞蹈資優生升學選擇考慮因素排序分析 .......................... 137 表 4-23 資優生與家人關係對繼續就讀高中舞蹈班之相關分析 .......... 139 表 4-24 資優生家長期望對繼續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之相關分析 ...... 140 表 4-25 資優生與學校關係對繼續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之相關分析 .. 141 表 4-26 資優生與同儕關係對繼續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之相關分析 .. 141 表 4-27 家長與教師關係對資優生繼續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之相關分析 .. 142 表 4-28 家長與學校關係對資優生繼續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之相關分析 .. 143 表 4-29 家庭型態對資優生繼續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之相關分析 ...... 144 表 4-30 家庭社會地位對資優生繼續就讀高中舞蹈資優班之相關分析 ..... 145 表 4-31 生態環境系統與生涯決定之家人期望相關分析 ...................... 146 表 4-32 生涯決定與生態環境系統之同儕關係相關分析 ...................... 147 表 4-33 生涯決定與生態環境系統之學校影響之相關分析 .................. 148. -X-.

(11) 圖. 次. 圖 2-1 生態環境系統結構圖 ..................................................................... 23 圖 2-2 國民教育階段資優學生鑑定安置流程圖 ...................................... 47 圖 2-3 北安國中舞蹈班畢業生升學管道分類圓形比例圖 ...................... 80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101. - XI -.

(12) - XII -.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資賦優異學生是國家民族的瑰寶,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泉源。盱衡 世界各國資優教育的推展,有鑑於「人盡其才」 、「適性教育」的觀點, 說明一個國家若能重視資優生的教育環境並施以計畫及系統性的培 育,俾能激發資賦優異學生發揮其優越的秉賦,來日即可能成為各領域 的傑出人才,茲將其卓越的成就貢獻回饋於國家社稷,引領人類邁向更 為進步的新紀元。綜觀我國的資優理念亦本乎 國父孫中山先生之服務 人生觀:「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所能,以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 之福。」據此而知,人才的培育旨在人盡其才,適性發展,以達造福國 家、社會與人群之目的(吳武典,1997)。此乃與歐美民主國家的資優 教育理念頗為相符,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近幾十年來,資優教育的闡揚及菁英人才的培訓,一直被視為評估 國家進步的重要指標。資優教育的推展也被認同為一本多利的事業,並 深受各國政府的青睞與投資。藝術是人生最高尚的育樂,亦是文化及教 育活動的核心(王振德,1981)。隨著戰後一代教育水準的提升,藝術 逐漸發展成為人類主要之休閒活動。已開發地區也產生視覺藝術、詩、 舞蹈、戲劇和音樂的文藝復興,人們已將注意力轉移至藝術的範疇(尹 萍譯,1990)。各國政府無不積極致力於藝術資優教育的推動,且先後 立法作為實施的根本依據。 美國的資優教育政策正式確定於 1978 年通過的 95-561 公法,即為 「 資 優 兒 童 教 育 法 案 」(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s Education Act,1978)中明確認定視覺與表演藝術能力(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1-.

(14) 為資賦優異的一類;並指出學校必須提供資優者特殊的服務,以培養與 發展其特殊潛能。其中亦強調資優兒童是國家莫大的資產,他們的特殊 潛能除非在中小學階段得以發展,否則他們的潛能將會失落(吳武典, 1994;蔡明富,1997)。乃至於 1994 年美國國會提出之資優學生法案 (Jacob K. Javits.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Act of 1994)中再次重. 申:資賦優異及特殊才能的學生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關係著國 家未來的興盛。國家應幫助所有資優學生瞭解其潛能,達其高能力指標 的學習,並發展其天賦才華(引自吳美賢,2002,頁 1) 。由此得知,資 優教育的落實可激發資優生的潛能,有利於社會與國家的蓬勃發展。 我國資優教育的發展歷程,萌芽於民國 51 年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 遂有學者提案疾呼資優教育人才的培育問題(王振德,1988),並於發 展資優教育的決議案中,達成試辦資優班之共識(吳武典,2005)。政 府有鑑於資優教育的重要,自民國 62 年起,教育部陸續實施三階段為 期 6-3-6 年之國民中小學資優教育實驗計畫。在這波強調人力資源開發 的浪潮下,教育部為配合行政院之「加強文化及育樂方案」,於民國 69 年著手規劃「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實驗班」的設置案,至民國 70 年公 佈並實施音樂、美術、舞蹈及體育四項實驗班,同年在北、中、南三區 遴選四所國小、五所國中進行設置舞蹈實驗班(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1990;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2),希冀及早發掘具有舞蹈潛能之學生 並施以有系統之舞蹈教育,這可說是舞蹈資優教育發展的濫觴。 民國 73 年「特殊教育法」公布後,其內涵亦闡述保障資賦優異國 民應有接受適性教育之權利與充分發展其身心潛能之理念。影響所及, 原「舞蹈實驗班」正名為「舞蹈才能資賦優異班」,而特殊才能資優班 的體制也正式被納入特殊教育的行列。隨著民國 76 年「特殊教育法施 -2-.

(15) 行細則」訂定後,舞蹈實驗班正式更名為「舞蹈班」並沿用至今(教育 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1999) 。 民國 86 年修正「特殊教育法」 ,將資賦優異對象擴充為:一般智能、 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才能及其他特殊才能優異六類。 同年三月,教育部頒定實施「藝術教育法」,其中亦明訂高級中等學校 及國民中、小學得設置藝術才能班辦理專業藝術教育,以傳授藝術理 論、技能,指導藝術研究、創作,以培養多元的藝術專業人才為目標(教 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4;臺北市政府,2004)。我國藝術才能舞 蹈資優班自民國 70 年設置以來,歷經 27 年的淬煉乃至於今日的蓬勃發 展,據已成為培植國內舞蹈專業人才不可或缺的搖籃。 追溯舞蹈之源起於人類發展尚未完善具備語言與文字為其表達手 段,或其他的表現方式也不足以抒發其澎湃的情緒時,遂運用身體本能 的動作表達個體內在強烈而深刻的體驗與情感的衝動。詩經大序有言 「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樂心內發,感物而動,不覺 手足自運,歡之至也,此舞之由起也」,足見舞蹈為人類社會最古老的 文化現象之一(王克芬與蘇祖謙,1996)。舞蹈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 力,從原始舞蹈中的內涵亦可明顯發現其所具備教化、醫療與娛樂,對 團結部族、與自然共處以及延續文化資產層面上,皆發揮極大的溝通媒 介作用(張中煖,2002)。發展至今,舞蹈的存在促使人的價值更為提 升,同時激發身體與心靈學習窗口和諧一致,亦可蹴及德、智、體、群、 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多元教化功能(平珩,1995)。據此,舞蹈資優教育 除服膺於我國義務教育希冀達成的理想目標外,其內涵亦能擴及當今教 育改革強調多元創新、適性發展之精神,因應「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 -3-.

(16) 程綱要」(教育部,2003)之理念,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演藝術 的範疇,期以提升整體教育品質的功能為訴求。 而引領臺灣這一波教育改革新思潮,首推 Howard Gardner 於 1983 年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影響至鉅,旨 揭人類認知豐富性的說明,意謂每個人或多或少皆兼備這些智慧潛能, 可依各自傾向或所處文化環境的偏好連結這些智慧,並形成個體獨特的 智慧組合(李心瑩譯,2000)。儘管多數人均擁有完整的智慧光譜,但 呈現在個人則顯露為認知特徵的個別差異,其間個體所囊括的每一項 「才能」 (talent) ,實際上就是代表一種「智慧」呈現(郭俊賢、陳淑惠 譯,2001)。故爾,展現肢體高度發展與創造能力的舞蹈資優生,與生 俱來的秉賦甚為符合 Gardner 於多元智慧理論所提及的肢體-動覺智慧 (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s) ,其觀點也間接為藝術才能舞蹈資優生 的特質,提供更臻豐富完備的詮釋與註解。 許多專家學者研究指出,個人的天賦才能必須在遺傳、環境與培養 品質等良好的配合下才能發揮出來(吳美賢,2002)。個人的智慧潛能 雖由遺傳而得,卻深受外在的環境影響而改變。遺傳決定個體潛能的多 寡,但環境卻造就個體潛能發展之最大可能性。由此而知,無論是任何 類別的資優生,其智能發展與環境有極密切的因果關係。 Clark(1979)認為資賦優異乃意謂個體一種內在連續能力與外在環 境互動的循環動態歷程。若要促使資優生的潛能有所發揮,除其本身天 賦異秉的資質外,也需要有一些特殊的環境安排,方能激盪其才華適時 地表現。許多具有資優特質的學生,舉凡家庭、學校環境等外在環境給 予他們刺激與壓力時,才會顯現出他們的特殊才能與優異秉賦。這些外 力不僅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並能協助其決定未來的發展導向。 -4-.

(17) 倘若缺乏這些適當的社會生態結構的刺激,這些心智能力突出或具備特 殊專才的學生將無法展露其應有的鋒芒(吳育楷,2006;楊清順,2003) 。 Bronfenbrenner(1979,1989)提出「生態環境系統」 (ecology system) 理論,敘述個體的成長發展與周遭生態環境息息相關,認為個人與外在 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維持相互依存且連續的關係網絡,兩者之間都 需要不斷的調適,藉以保持平衡狀態。在生態環境體系中的不同層面, 彼此之間有系統的影響個體發展。該理論亦將整體環境區分為四個由內 而外擴張、直接或間接影響個體發展的同心圓模式,其最終目標是冀望 家庭及其以外的多層次環境,例如學校、社區甚至是文化、價值觀等建 構而成的整體生態環境體系,漸至蹴及個體產生更臻完備之發展境界。 若要探究外在環境與個體如何進行交互影響時,必須憑藉多層面環境系 統考量,方能深入剖析個體與環境的互動模式。 生態環境系統中最內層的「小系統」(microsystem)係指為個體最 直接接觸的影響環境,其內容涵括家庭與學校環境成員;而小系統個別 成員之間連結所形成的影響環境即為「中系統」 (mesosystem) (吳美賢, 2002)。其中,家庭環境往往被視為子女第一個教育學習的場所,父母 可謂之子女成長最直接且最具影響力的重要他人。有鑑於此,家庭背景 相關因素對於孩童的個人發展與成就影響甚鉅,這也深刻地表現在子女 與其他生活環境的互動關係(吳美玲,2001;Jodl, Michael, Malaachuk, Eccles, & Samer off, 2001) 。然國中階段的青少年正值個人社會化過程 的重要轉換時期,由於身心發展與接觸面日益擴大,個人在此時期的行 為特徵不僅受到家庭少數成員影響,亦受到學校成員一連串組成的關係 所影響(陳淑丹,2002) 。 綜合上述所言,透過家庭及學校環境面向,逐一檢視國中舞蹈資優 -5-.

(18) 生為適應週遭生態環境的丕變,持續進行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而衍生的 化學效應,冀以更為深入角度剖析舞蹈資優生的教育學習環境與實際需 求,探討生態環境體系中的小系統與中系統環境對於國中舞蹈資優生個 體的現況及其間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目前資優教育與普通教育乃採雙軌並進制,資優教育實則隸屬於普 通教育中的一環(蕭鈞育,2003)。以實施現況與執行運作層面而論, 國中舞蹈資優教育的目標仍以試探性質為主,在專業術科課程安排僅佔 每週課程總時數的四分之一,而其升學進路仍囿於大環境主流思潮的箝 制,依循著普通教育注重學科傾向的升學模式,表現在國中舞蹈資優生 就學期間仍須秉持學術科兼顧之模式,在未來的生涯發展方能握有決定 的主控權。就臺灣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舞蹈資優教育的發展在遵循其 基本精髓「追求卓越」的當下,在實質運作層面真能有效地掌握「適性 學習、盡展所能」之理念? 這的確是個發人深省又耐人尋味的課題。 依據臺北市資優班實施現況(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資源中心,2008) 與臺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舞蹈資優班歷屆畢業生動向追蹤統計資料 (2007)指出,該校舞蹈班畢業生自第 1 屆至第 24 屆(1984 年至 2007 年)升學高中舞蹈班(科)平均數僅達 55%。林正隆(1998)針對畢業 10 年以上的臺灣地區國小舞蹈資優班畢業生追蹤調查中發現,舞蹈資優 生升學及就業選擇舞蹈或非舞蹈的主要因素為「興趣」。但也由於社會 環境的丕變,高科技文明直接衝擊學習與職業型態,因而造成舞蹈班家 長對於子女興趣的支持度轉變。其中又以「課業繁重」與「時間配合度」 為舞蹈資優生的最大困擾來源。據此得知,課業壓力為導致舞蹈資優生 降低繼續就讀意願及術科退步的主要原因。 參照「臺灣北區 97 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舞蹈班(科)聯合甄選入 -6-.

(19) 學簡章」成績採計及錄取方式中詳列,按聯合甄選學術科及舞蹈性向鑑 定篩選標準之內容歸納所示,其學科平均成績須採計國中第一次基本學 力測驗分數總分(含作文成績)佔計分百分比為 30%;綜觀臺灣北區 5 所公立高中舞蹈資優班(中正高中、復興高中、桃園高中、竹北高中、 蘭陽女中)在聯合甄選入學皆設有學科的門檻分數,此正意謂著國中舞 蹈資優生即便具有強烈意願接受高中階段舞蹈資優教育的洗禮,亦在其 舞蹈專業領域擁有傑出的成就表現,然個人若是未達各校自訂的國中第 一次基測成績錄取標準者,仍不具選填志願資格而無法分發入學(臺灣 北區 97 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舞蹈班(科)聯合甄選入學委員會,2008) 。 在另一特殊的舞蹈升學管道「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97 學年度舞蹈學院舞 蹈學系七年一貫制大學先修班招生簡章」 (2008)錄取辦法係明文指出, 該校除參採「97 年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總成績作為篩選標準,未 達標準者不予錄取,並從 97 年開始增列應屆畢業考生的報名手續中, 需檢附前五學期國中在校學業成績證明。 若以目前的趨勢而言,國中舞蹈資優生面臨未來生涯抉擇時,無論 是選擇繼續鑽研舞蹈,亦或是轉換跑道依循著普通教育多元入學途徑尋 求發展,皆需兼顧學術科的學習成效,方能應付各項畢業升學進路接踵 而來的龐大壓力。部分極具優異秉賦的舞蹈資優生,茲因過度專注於舞 蹈才能的提升而忽略學科的學習,在升學競爭中慘遭無情的淘汰,以致 這類優秀人才的流失。國中舞蹈資優生在面臨將來的升學進路抉擇困 境,無論是選擇就讀高中舞蹈班(科)或是回歸至一般普通教育求學, 皆受限於個人興趣與外在現實環境的主客觀條件影響。 根據 Clark 曾於 1991 年提及甚多資優生熱衷為期較長的生涯專業訓 練,因此需要較早的職業抉擇與長期的工作承諾(引自鄭如吟,2004)。 -7-.

(20) 臺灣發展至今的資賦優異藝術才能舞蹈教育自國民小學階段三年級 起,即有專業術科課程訓練的集中式舞蹈資優班成立。茲以國中舞蹈資 優生是否於國小階段業經公開入班鑑定安置為舞蹈資優生及具備不同 習舞年資者為個人變項,探究其生涯決定程度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為何, 此乃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資優生個人的特質發展與外在環境的壓力及限制有其密切地關 聯。國內資優教育學者郭靜姿(1987)指出,影響資優生智能發展的環 境因素,可涵蓋親子關係、家庭、社會環境及文化價值。許多文獻歸納 指出,資優生的成長環境相當重要,需要整體生態環境支持配合,包括 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扮演要角。任何一環存在扼殺個人潛能的因 素,都會妨礙個體發展至其極限(周泰萱,1994;Passow,1994) 。 舞蹈資優生擁有與一般學生迥異的潛能與特質,在其發展過程中易 背負他人的高度期望而產生許多困擾(楊清順,2003)。這類資優生往 往在選擇參與或學習某項活動,深受父母的成功期望及價值信念影響。 透過父母經驗的詮釋和提供,左右其自身選擇接觸舞蹈的機會與環境, 間接也影響個人對於舞蹈喜愛的知覺能力及價值判斷(李玉琳,2004; Fredricks. &. Eccles ,2004) 。資賦優異青少年通常對父母師長的高度期. 望過於敏感,甚或擔心自己達不到他人期許,而造成生涯選擇上的兩難 (花敬凱,2000;Emmett & Minor,1993;Schroer & Dorn,1986) 。 人生在每個生涯階段轉換更迭時,均得面臨生涯抉擇的難題,尤其 以中等學校階段為生涯抉擇的關鍵時刻,對於個人的生涯發展佔有決定 性的影響,中學經驗將深刻地影響日後的發展(Tookey,2000)。綜觀臺 灣現今施行的教育體制而言,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銜接高中職教育階段, 學生自國中畢業即面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的升學選擇,逐漸邁向教 -8-.

(21) 育分流的機制。國中舞蹈資優生基於自身優越的秉賦,環顧整體教育生 態講求「多元發展」 、 「適性選擇」的多重升學管道中,遠比普通學生擁 有更多面向的選擇機會,這也往往造成個人生涯決定的迷惘與困惑,亦 或是受限於外在生態環境的影響而不得不做出違背本意的抉擇。 教育部於 2006 年 7 月主辦之「全國資優教育發展研討會」亦提及, 資優生擁有較一般學生更為敏銳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對事物的理解亦可 能有其獨特模式,然而此等優勢卻未必顯現於其生涯發展上,尤其在升 學導向濃厚的教育體系下,表現在生涯抉擇上較一般學生有更大焦慮與 困難。資優生內在普遍具備反抗權威的特質,顯示其個人渴望擁有更大 的自由選擇空間,但現實的壓力常使資優生陷於兩難困境(林幸台、李 乙明、王淑棻,2006) 。 據此,實有必要針對國中舞蹈資優生面臨生涯抉擇時,用以解釋在 其自我發展歷程中,反應在個人背景變項與外在環境影響層面之狀態。 是故舞蹈資優生與周遭生態環境的連結互動,對於個體自身的生涯發展 與抉擇皆為重要影響的關鍵因素。綜觀上述各項討論,本研究乃冀盼藉 由生態環境體系之「小系統」與「中系統」環境變因,進行對於國中舞 蹈資優班應屆畢業生未來生涯決定的相關分析,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本研究依據 Bronfenbrenner(1979,1989)的生態環境系統理論作為研究 基礎,探討國中舞蹈資優生的生態環境之「小系統」與「中系統」環境 現況及其間的影響因素,從而分析國中舞蹈資優應屆畢業生面臨升學進 路選擇與周遭生態環境間的交互作用情形,藉以瞭解促成其生涯決定的 相關因素為訴求,冀能發掘與辨識舞蹈資優生的潛在適應問題與實際需 求所在。茲因研究者的求學背景兼具舞蹈資優生的身份,目前有幸返回 國中母校服務並擔任資賦優異特教組長乙職,身懷感恩並秉持著回饋母 -9-.

(22) 校的心態,希冀藉由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協助個人在舞蹈資優教育行 政的規畫,讓舞蹈資優生在最有助益的環境中成長與發展,並據以提出 具體可行的教育輔導策略與改進模式,作為教育當局、學校教師、輔導 人員及資優生家長之參考,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 10 -.

(2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本研究的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本文旨在探討臺灣北區國中舞 蹈資優應屆畢業生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與中系統環境層面,對於個體 生涯決定影響其升學進路抉擇之相關情形分析,並歸納分析研究結果, 據以提供資優生家長、教師、學校及教育主管行政機關具體可行的輔導 措施參考。本文的研究目的的如下所示: 一、 瞭解國中舞蹈資優生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 、 「中系統」 環境現況。 二、 瞭解國中舞蹈資優生對其生涯決定之現況。 三、 探討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與升學選擇之相關性。 四、 探討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中的「小系統」環境與生涯決 定之相關。 五、 探討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中的「中系統」環境與生涯決 定之相關。 六、 歸納分析結果,研議具體建議以供親職教育及教學輔導參考。. 貳、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的待答問題: 一、 國中舞蹈資優生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中系統」現 況為何? 二、 不同家庭型態國中舞蹈資優生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 「中系統」的表現情形為何? - 11 -.

(24) 三、 不同家庭社會地位國中舞蹈資優生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 統」 、 「中系統」的表現情形為何? 四、 國中舞蹈資優生的生涯決定現況為何? 五、 不同國小就讀班別的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表現情形為何? 六、 不同習舞年資的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表現情形為何? 七、 不同家庭型態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 、 「中 系統」與生涯決定的相關情形為何? 八、 不同家庭社會地位國中舞蹈資優生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 統」 、 「中系統」與生涯決定的相關情形為何? 九、 不同國小就讀班別的國中舞蹈資優生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小 系統」 、 「中系統」與生涯決定的相關情形為何? 十、 不同習舞年資的國中舞蹈資優生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小系統」 、 「中系統」與生涯決定的相關情形為何? 十一、根據研究結果,提供作為親職教育及教學輔導的具體建議與措施 為何?. - 12 -.

(2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國中舞蹈資優生 依「特殊教育法」(教育部,2002)第四條所稱之資賦優異學生, 係指在下列領域中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 術才能、領導才能、其他特殊才能等六類;其中藝術才能資優生在臺灣 的資優教育體制下,又可分為音樂才能、美術才能,舞蹈才能等三類。 教育部於2006年復頒布「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修正 條文,對於藝術才能優異學生訂定之鑑定標準調整指出:藝術才能優 異,係指視覺或表演藝術方面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其經鑑定後 應符合下列各款規定標準之一(郭靜姿,2007): 一、前述任一領域藝術性向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 九十七以上,術科測驗表現優異者,並經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 長觀察推薦,及檢附藝術才能特質與表現卓越或傑出等之具體資 料。 二、參加政府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舉辦之國際性或全國性各該類科競賽 表現特別優異,獲前三等獎項。 本研究所指「國中舞蹈資優生」係依現今教育主管行政機關依上述 規定,辦理臺灣北區各縣市國民中學藝術才能舞蹈班新生暨轉學生簡 章,經正式公開之入班鑑定安置流程,於96學年度(2007年8月至2008 年6月)為國中藝術才能舞蹈資優班九年級學生,樣本資料取自臺灣北 區臺北市立北安國中、臺北市立雙園國中、臺北縣立江翠國中、桃園縣 立中興國中四所學校舞蹈班。. - 13 -.

(26) 貳、生態環境系統(ecological system) Bronfenbrenner (1979,1989)以生態學的觀點,探討影響個體發展 的生態環境相關因素,而提出生態環境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其理論內涵強調環境對於個人的影響,以及兩者間緊密地互 動過程中,受到外在環境多層面系統的交互作用,產生相互依存之關係 網絡。 其理論將整體環境區分為四個由內而外擴張、直接或間接影響個體 發展的系統。最內層的「小系統」(microsystem)為個體最直接接觸的 環境,包括家庭與學校成員。而在小系統環境中,個別成員間的連結所 形成的影響環境即為「中系統」(mesosystem)。「外系統」(exosystem) 則是指間接影響個體的環境,亦即社區環境。最外層的「巨系統」 (macrosystem)指的是文化價值觀等間接環境,個體生活在其中又不立 即覺知的環境。 本研究係指生態環境系統意謂研究者編修的「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 環境系統問卷」之得分。茲因考量人力及時間限制,該問卷內容設計僅 涵蓋「小系統」、「中系統」兩種分系統題型層面,然「外系統」及「巨 系統」題型在本研究中不予以討論。「小系統」及「中系統」兩種題型 之各題目分數加總,即為國中舞蹈資優應屆畢業生在生態環境系統實際 得分的表現情形。. 參、家庭型態 本研究之家庭型態(family style)係指家庭的組織類型以家庭親屬 角色關係與人數分布為分類基準(吳竺穎,1997),可分為以下三種類 型: - 14 -.

(27) 一、核心家庭或小家庭(nuclear family):由父母及其未成年或未婚子 女結合而成。 二、主幹家庭或折衷家庭 (stem family):意指父母及其子女,與其父母 中任一方的父母三代同住。 三、擴展家庭或大家庭(extended family):指稱家庭成員除主幹家庭人口 外,亦即參與其他的親屬(kin group) 加入。. 肆、家庭社會地位 現代社會的階級區分常憑藉著社會及經濟兩項因素來評定個體或 家庭在整體社會層級的分配位置。社會學家為區辨社會階層往往運用客 觀評量法決定,以教育程度、職業及經濟收入情形等客觀標準衡量之, 可擇其一或並用兩項權衡輕重後作為社會經濟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的根據。 基於家庭經濟收入調查易涉及個人隱私,本研究的家庭社會地位參 照林生傳(1994)修訂美國 Hollingshead(1957) 設計的「二因素的社 會地位指數」(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將國中舞蹈資優 生父母的職業等級與教育程度皆採較高一方予以加權合併計算,亦即職 業等級指數乘以七、教育程度乘以四,兩者相加之總和視為社會經濟指 數,據以劃分為五等級的社經地位呈現,並將第一、二級(55分至41分) 歸納為高社經地位、第三級為中社經地位(40分至30分)、第四、五級 (29分至11分)劃為低社經地位。其分類程序的方式如下:. - 15 -.

(28) 表 1-1 職業等級區分表. 第一級 第二級 第三級 第四級 第五級. 職業等級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半專業人員、一般公務人員 技術性工人 半技術、非技術工人. 職業指數 5 4 3 2 1. 表 1-2 教育程度區分表. 第一級 第二級 第三級 第四級 第五級. 家長的教育程度 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者 大學、專科畢業 高中、高職畢業,大專肄業 國中畢業 未完成國民教育. 教育指數 5 4 3 2 1. 表 1-3 父母社經地位加權計算表 職業 等級 Ⅰ Ⅱ Ⅲ Ⅳ Ⅴ. 職業 指數 5 4 3 2 1. 教育 等級 Ⅰ Ⅱ Ⅲ Ⅳ Ⅴ. 教育 指數 5 4 3 2 1. 社經地位 指 數 5×7+5×4=55 4×7+4×4=44 3×7+3×4=33 2×7+2×4=22 1×7+1×4=11. 區分 界線 Ⅰ(52-55) Ⅱ(41-51) Ⅲ(30-40) Ⅳ(19-29) Ⅴ(11-18). 社經地位 等 級 高階層 中階層 低階層. 伍、生涯決定(career decision-making) 生涯決定係指當事人在面臨生涯諸多選擇之間的權衡評估,抉擇其 目標確定的程度及其相關過程反應(林清文,1994;彭一芳,1994)。 本研究所指稱之生涯決定係為研究者自行編修「國中舞蹈資優生生 涯決定與升學選擇問卷」中的生涯決定量表,乃參照劭俊德(1995)為 探討國內中學資優生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情形,透過翻譯暨修訂. - 16 -.

(29) Osipow、Carney與Barak於1976年編製的生涯決定量表(Career Decision Scale;CDS)內容,據以測試受試者的生涯確定程度。而原始CDS量表 涵蓋四大因素為:缺乏結構與信心、外在障礙、雙趨衝突及個人衝突, 經劭俊德重新將其擇訂為「結構與信心」、「個人衝突」及「外在支援」 三大因素。國中舞蹈資優應屆畢業生在該生涯決定量表之得分,即代表 個人在面臨生涯決定程度的表現情形。 陸、升學選擇 國中青少年升學目的在於求取更高深的學識,冀求能滿足個人求知 慾暨發展個人才能以實現自我潛能。其升學最終目標還是為將來的職業 作準備,而升學選擇亦以個人將來所冀望從事的職業為其依據(李文 弘,2002)。 本研究所指之升學選擇係為研究者參考蕭鈞育(2003)與鄭如吟 (2004)研究工具,重新編修的「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與升學選擇 問卷」中,國中舞蹈資優應屆畢業生面臨升學進路抉擇的得分表現情 形。該問卷題型被設定為:是否願意接受鑑定安置為高級中等教育階段 舞蹈資優生、亦或是選擇普通教育為其升學進路目標、擇訂未來就讀學 校形式(高中、高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七年一貫制大學先修 班),並試從個人及環境層面探究彼此之間的相關影響因素。. - 17 -.

(3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對象限制 一、本研究茲以臺灣北區96學年度(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就讀於國 民中學藝術才能九年級舞蹈資優生為對象進行相關研究。基於時間 及人力因素考量,實無法逐一調查臺灣北區10所國中設有集中式藝 術才能舞蹈資優班的學校,僅針對臺北市北安國中、臺北市雙園國 中、臺北縣江翠國中、桃園縣中興國中等4所學校九年級舞蹈資優 應屆畢業生進行探討。 二、本研究以臺灣地區中等教育階段之國中藝術才能舞蹈資優生為研究 範圍,並未涵蓋其他年級、教育階段、資優類別之國中資優生。. 貳、研究工具限制 一、本研究針對國中九年級舞蹈資優生設計的「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 境系統問卷」為調查研究工具,茲以社會變項中的家庭型態、家庭 社會地位為研究變項進行探討;但考量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 統的影響因素相當多,包括年級、教師態度、學業成就等,尚可迨 進一步探討。 二、在研究工具「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問卷」內容鎖定於「小 系統」及「中系統」兩種分系統的題型,「小系統」題型係指個體 的家庭與學校成員,「中系統」題型則指個體、家庭及學校間連結 成的影響環境。基於影響國中舞蹈資優生的生態環境因素甚多,本 研究受制於時間及人力無法逐一驗證,其中間接影響個體的社區環 境之「外系統」題型,以及個體生活在其中又不立即覺知的「巨系 - 18 -.

(31) 統」題型等因素,尚可再行分析探討。 三、本研究另一問卷係依據臺灣北區國中舞蹈資優班應屆畢業生為對 象,自編「國中舞蹈資優生生涯決定與升學選擇問卷」,僅以個人 背景變項之國小就讀班別、習舞年資為研究變項探討。 四、由於個人變項中的性別因素,在研究對象臺灣北區96學年度國中九 年級舞蹈資優生的樣本數量合計為103人,其中女性舞蹈資優生人 數為99名、男性僅佔4名,兩者性別人數比例差異極大,故在此研 究兩種問卷工具中不特別進行討論,但仍臚列出進行統計分析,其 結果將不會納入本研究之結論呈現。. - 19 -.

(32) - 20 -.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優生的生態環境系統 為探討生態環境系統對國中舞蹈資優生的影響,本節茲介紹生態環 境系統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並針對影響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之因素加以 討論。 壹、生態環境系統理論 遺傳(heredity)提供人類潛能與外在環境(environment)的影響兩項因 素互動之下,促使個人能夠適應自身周遭的狀態。「遺傳」意謂著個人 直系血親的先天基因組型,而「環境」則泛指自我以外由人、事、物所 構築的世界(楊清順,2003)。早在廿世紀初期,行為主義學者John B.Watson即視兒童為被動的個體,受到生長環境的刺激與行為反應相互 影響下,建構出新的關係模式,因而提出環境決定論。據此得知,遺傳 雖設定了個體發展的上限,但環境所提供的經驗和訓練卻可以決定個體 近逼上限的程度(游恆山譯,1990)。 自1950年代起,心理學家們開始高度重視環境中的情境對於個人行 為的影響。依據Bandura於1953年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 發展是由人類(Person)及其行為(Behavior)與環境(Environment) 三者共同交互作用,其效應能持續貫穿人的一生,亦是個體的實體環境 和社會環境產生互動的結果(周曉虹譯,1995)。透過環境無遠弗屆的 影響力,形塑著人類發展歷程的多元風貌,說明個體乃處於一個與社會 歷史環境脈絡無法分割抽離的對應關係。有鑑於此,以全面性宏觀的角 度探究並詳細分析環境與個體的發展關係及其影響之學者,首推美國心 理學家Bronfenbrenner(1979,1989)提出的「生態環境系統理論」。 - 21 -.

(34) 生態環境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源自於生態學的觀 點,屬於較為複雜的個人情境模式( more complex personal-context model),謂之探究生物有機體終其一生與其環境雙向互動所衍生的關 係變化。據以解釋人類的發展層面,描述個體發展的歷程被視為一開放 系統(open system),當事人可能毫無覺知受到多重環境脈絡的實際影 響,與周遭生存環境產生緊密連結的循環模式,環境各層面在交互影響 中不斷地調適,也因而改變個體發展的結果,以維持系統的平衡狀態(張 麗芬,1997;Day,1983)。每一個有機體皆處在生態環境系統中發展, 人們雖嘗試改變自然環境,製造各種物理和社會的結構體,然而深受這 些結構體組成影響的生態環境,可以支持、引導或鼓勵有機體的變革, 也可抑制或阻礙其成長的正常發展(劉逸瑩,2000)。 根據Bronfenbrenner生態系統理論的觀點,整體環境就像是數個套疊 的生態圈一般,某一個環節的變動將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更迭,也間接 影響環境中的組織結構。該理論將影響個體發展的生態環境,依照空間 及社會距離區分為四個層面的脈絡系統,依序呈現為:最核心內層的環 境為小系統(microsystem)、由內漸至擴大於外連結小系統間的中系統 (mesosystem)、第三層為間接影響個體的外系統(exosystem)以及最 外層、涵蓋範疇最為廣闊的巨系統(macrosystem)。這些脈絡始於個體 最為密切的家庭或學校環境,爾後向外擴展到所居住的社區、父母工作 職場以及大眾傳播等間接環境因素,乃至於社會政策、法律、宗教、文 化及價值觀等無法立即被人覺知的環境影響層面;而這四個分系統所涵 蓋的眾多層面,皆可自成系統獨立運作。生態環境系統中四個分系統結 構,如圖2-1所示:. - 22 -.

(35) 圖 2-1 生態環境系統結構圖 (修訂自吳美賢,2002,20頁;劉逸瑩,2000,23頁). 圖2-1所示:四層套疊的同心圓顯示環境影響個體的各個脈絡層面, 表示發展中的個體被嵌入多層的生態環境系統中,從最立即而直接的家 庭或學校環境,乃至於距離個體最為遙遠的文化、價值觀等環境層面, 每個分系統皆為直接或間接與個體產生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而影響自 身的發展。生態環境系統之架構模式囊括個體、行為發生情境以及發展 改變的相互歷程(interaction processes),不僅表現在立即而直接的環境 下與個體面對面(face to face)交互作用,也重視個體所處的背景環境,因 而也會間接影響個人發展的改變(Berk,1994)。以下就四個分系統依序 說明:. - 23 -.

(36) 一、小系統(microsystem) 小系統(microsystem)係指整體系統最為核心的環境層面,意謂個體 能夠立即面對且真實經驗的動態環境。小系統則泛指在家庭或學校等環 境中,個體熟悉且直接面對接觸的人物及情境而言。 Bronfenbrenner(1979,1989)強調在小系統所有與個體發展有關的 人皆為雙向且互惠的(bidirectional and reciprocal)。在這底層的環境系 統內,個體極易受到其間出現的重要他人影響,其人格特質及態度與個 體互動的質量頗為相關,亦即重要他人影響個體的反應,而個體的特質 也會影響重要他人的行為,雙方直接頻繁的交流互動,對於個體的發展 層面影響甚鉅。Bronfenbrenner認為成對關係(dyad)、密切的活動(molar activity)和角色(role)乃為構成小系統的重要因素(引自吳美賢,2002; 楊清順,2003)。茲說明如下: (一)成對關係(dyad) 個體與環境互動範圍最基本的分析單位為兩個人的「成對」系統。 這成對的關係可能為孩子與父親、孩子與母親、孩子與教師,亦可能是 夫與妻、兄弟與姊妹,老板與職員等,從這些成對的關係讓人理解發展 的改變。兩個人在某種情況參與對方的實際活動,是小系統中建立人際 互動的基石,並可使人際間的互動擴展至人際網絡結構。成對關係(dyad) 的內容有三項特徵: 1. 相互觀察:個體雙方互動時,經由彼此關注及留意對方,並能有 所回應。 2. 相互參與:這般關係並不等同兩人要做相同的事,而是兩者間被 允許差異的存在;但兩人相關的工作屬性,彼此的力量是平衡的 (balance of power)且保有相互影響的關係。例如教師講授課程而孩 - 24 -.

(37) 子仔細聆聽,即是相互參與的關係。 3. 重要關係(a primary dyad):當兩人分離時,彼此情緒及意念仍會感 受到對方的存在,並且持續受到對方影響。 (二)緊密活動 緊密活動(molar activity)與行動(action)是有所差異的。「行動」是指 微笑、敲門等單一的肢體動作;而以電話交談與持續閱讀則被視為「緊 密活動」,其具有動力和張力的特徵。當活動被打斷之後又能馬上接續, 直到活動完成為止。使得在參與環境活動時,個體與他人皆能互相影 響,並且能隨著發展擴及到其他的系統層面。 (三)角色 角色是個人在社會團體中獲得的特定地位。自己和他人對地位有所 期待。不僅如此,角色如同社會文化中的標籤(labels)、年齡、性別、家 族、職業等,均具有社會期望的性質。從其中可以瞭解活動內容及其社 會人際關係為何。 生態轉換(ecological transitions)是指個體所扮演的角色的變換,意謂 生態環境會隨著個體生涯發展的歷程而有所轉變。舉凡家庭中成員的變 化,都會改變個體原有的角色及社會位置。在迥異的環境狀態下,個體 參與其中的活動,則會產生不同角色的人際關係。小系統的家庭環境是 個體發展中最先接觸的地方,長期與兒童互動並影響其發展。在四個系 統中影響最為深遠首推小系統。. 二、中系統(mesosystem) 此環境層係指個體參與兩種或兩種以上小系統之間的相互連結,意 謂個體所處聯繫各個小系統的環境。以國中舞蹈資優班為例,每學年度 - 25 -.

(38) 定期辦理之舞蹈班成果發表會,結合家庭與學校兩種系統合作以期產生 較理想的互動模式。據此,中系統即為連結小系統的環境。Bronfenbrenner (1989)認為個體如能在小系統中建立堅固、支持性的連結,這些連結 促使個體在中系統擁有更大的發展。例如在家中與父母建立安全親密與 情感依附關係的個體,當他們進入學校的環境時,亦能主動接近並與其 他同儕合作學習。因此,個體能藉此系統向外連結社會網絡獲取資源, 提供人們彼此間所需的物質、情緒及精神交流的重要途徑。. 三、外系統(exosystem) 外系統係指個體未直接經歷與參與的環境層,但仍會間接受其影 響。亦即是不涵蓋個體存在的社會環境,但會影響個體最立即環境的經 驗。在外系統的環境層面中,個體並未直接接觸或參與這些場所或相關 人物,但他們仍會以某種特殊方式直接影響父母雙親的觀念與教養態 度,因而間接影響個人的發展。其內容涵蓋父母工作職場、工作特質及 社交對象;影響家庭的非正式組織囊括父母之親朋好友、同事鄰居所構 築的社交網絡,他們會提供父母在生活各層面的建議協助,乃至於個體 居住的社區環境、社會組織以及大眾傳播媒體,皆為影響個體的生態環 境因素(Bronfenbrenner,1989)。家庭無時無刻都受到這些外系統因素 影響,而產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因此加諸於個體自身的影響程 度更是不勝可數。. 四、巨系統(macrosystem) 巨系統係指生態系統理論的最外層,並涵蓋前述三項環境層的系 統,泛指社會文化、思想信念、價值觀或次級文化的經濟、政治、法律 - 26 -.

(39) 等較高層次的系統。 Bronfenbrenner(1989)進一步解釋巨系統為「某種文化、次文化或其他 廣泛社會情境中的社會藍圖(societal blueprint)」。他特別強調巨系統 之重要性,由於該系統會影響各分系統層面,能夠改善政府已建立的政 策或社會價值觀,使整體環境更適合個體的發展。生態環境學者亦認 為,政府在制訂相關政策時,應權衡巨系統涵蓋其他各系統之生態觀點 作 全 盤 性 的 考 量 ( Slaughter-Defoe,. Nakagawa,Takanishi. &. Johnson,1990)。依據Berk(1994)指出,一個國家擁有高品質的兒童照護 水準,及對父母有良好的工作福利政策,顯示個體在其他系統環境的表 現,即可能有較佳的體驗。所以對個體而言,在巨系統的生態背景影響 下,可能產生不同的發展成就。 Bronfenbrenner(1979,1989)認為環境並非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影 響兒童。整體社會處於經常變動且互為依賴的環境體系,在各分系統環 境下發展的個體,皆會因為生活改變而影響自身的生態系統的運作。生 態環境系統理論完整且詳盡的敘述各系統間的互動與相互影響關係,且 強調發展是由這四個系統與個體直接或間接作用的結果。此四系統環環 相扣形成一個影響個體發展的完整系統。 個體發展是一個繁複的歷程,需以多重面向評估衡量 (Belsky,1984)。有鑑於此,若能從生態環境系統理論的觀點切入,深 入瞭解資優生的適應問題,不僅能獲得完整詳盡且全盤的認識,更能以 宏觀角度去思索資優教育執行成效與改進策略。從家庭、學校及社會環 境設想如何能支持資優生的生涯發展,使其能發揮個體的潛能,營造一 個有利的資優學生生涯發展的生態環境系統。. - 27 -.

(40) 貳、生態環境系統的相關研究 Bronfenbrenner(1979,1989)提出的生態環境系統理論共分為四個 分系統層面,依序為小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及巨系統。在眾多個體與 環境互動發展的理論中,多數的相關研究僅探討單一環境層面,亦或是 擇其一、二探究環境影響因素,未能像生態環境系統理論詳實分析整體 環境的影響。以下就生態環境系統的各個分系統加以探討個別相關的研 究內容。. 一、小系統 (一)家庭環境 1.家庭的重要 在生態環境系統中,家庭是個體出生後最早接觸的生活成長環境, 與兒童建立至為密切的關係,亦為個體接觸外在世界最重要的基石。家 庭經驗對兒童行為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父母是相處最久、接觸最密切的 主要照顧者,提供兒童身心的基本需求;也是行為的規範者,提供兒童 處事的遵循方向;更是社會的楷模者,提供兒童學習的準則範本。故此 在兒童的整個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兒童心目中的重要他人(signficant others)與認同的對象,所以父母負有極大的教養成敗責任,除在自然 且長期的接觸與互動中,發揮潛移默化的功能外,而在家庭環境對子女 的人格學習、認知發展有極重大的影響(李雪禎,1996;林生傳,1999; 簡茂發,1978)。 家庭生態環境系統(Ecological system of family)意謂家庭成員與具 體 的 家 庭 生 活 環 境 及 抽 象 的 家 庭 生 活 互 動 之 歷 程 ( Slaughter-defoe, Nakagava, Takanishi & Johnson, 1990),亦即家庭為個體社會化的主要 - 28 -.

(41) 場所。家庭的父母成員乃是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媒介,肩負子女行為社會 化與其健全發展之責任。舉凡家庭型態、家庭氣氛、家庭社會地位、親 子及手足關係、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和方式等因素,影響個體的認知、 人格、情緒及社會發展,均具有極為重要的關鍵要項(陳貞蓉,1994; 蘇建文,1992)。 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Sameroff,Seifer& Baldwin,1993)。Kerr(1992)指出家庭為一個動態 系統,必須藉由互動方式來維持平衡狀態,因此當有外來壓力或家庭成 員在個人發展上改變時,此平衡狀態即會受到挑戰,使得家庭的焦慮程 度提高。依據研究所示,家庭結構破碎及欠缺家庭溫暖的子女,易導致 學業成績低落與較差的自我概念產生(Garzarelli ,Everhart & Lester, 1993)。反之,從Amato(1989)研究說明家庭高度支持個體發展並賦 予其適度責任、配合高度凝聚力與關係良好的家庭、較少控制與懲罰訓 誡等影響因素,皆可有效促進青少年盡情發揮潛能而擁有優異表現。 家庭功能不僅是要培養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更是冀望個體能進一 步塑造自身的生態系統(劉逸瑩,2000)。良好的家庭環境、家人關係 及家庭氣氛能促進個體潛能的發揮。惡質的家庭環境則使個體的整體表 現欠佳。由此得知,家庭成長經驗也會影響個體與各分系統環境的相處 模式,也就是家庭環境的經驗影響個體與其他系統層面互動情形。 2.家庭與資優生生態之相關研究 Havighurst於1967年所示:「家庭是學校的預備,兒童在學校環境 的表現,大部份依據其家庭如何準備而定。」(引自謝孟芳,2002)。 家庭為資優生的第一個養成學校,在生活中扮演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包 括發展個體情感、充實自我概念、價值觀、態度、動機、興趣及約束能 - 29 -.

(42) 力 , 因 此 家 庭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是 不 容 忽 視 的 ( Passow,1994 ; Sekowski,1995)。 Lourdes(1992)將影響資優生家庭動力系統的發展因素歸納為:一、 直系血親對於資優生的期望。二、培育資優生的訓練。三、對於資優生 的偏袒態度。四、家庭價值觀。五、給予資優生不平衡的發展。由此得 知,家庭對於資優生的態度,都會牽引資優生的生態系統發展之變化。 資優生對於環境的敏感度相當高,亦需要來自家庭的關愛、信任及 安全感。家庭提供的成長環境及親子間的互動關係,均與資優生潛能發 揮或自我期許的態度息息相關(謝孟芳,2002)。Cornell和Grossberg (1987)進行資優生家庭環境與人格適應的研究,其結果發現支持與開 放的家庭關係、家庭氣氛及家庭活動等,與資優生的人格有其顯著影響。 Locakheed,Fuller和Nyirongo(1989)比較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影響 差異之研究發現,家庭背景影響子女入學機會與完成不同教育階段的機 率,父母具備更高、更專業的教育及職業水準,其子女則有更理想的教 育成就發展。蔡典謨(1997)在一項對美國華裔學生的傑出成就研究指 出,透過家庭文化對於子女的潛移默化,也因而造就子女的教育成就表 現。 許多學者研究社會階級與教育成就的關係,大都認定父母教育程 度、家庭社會地位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著正向關係影響,並能激發個體 創造潛能(Benbow & Stanley ,1980;Daggy,1994;Noller & Callan,1991)。Baker、Bridger和Evans(1998) 對低成就資優生的研究說明,不良的家庭氣氛、家庭控制力及教養方 法,是導致資優生學習低成就的主要因素。Robinson、Weinberg、Redden、 S.L.Ramey和C.T.Ramey(1998)在研究154名高成就學生的發展提及, - 30 -.

(43) 在家庭影響因素中,若是父母擁有高社經地位、較少的子女數,且家庭 呈現的教養方式為開明彈性、互動回應及不嚴格的特徵,是較為適合塑 造學生的高成就發展。 父母雙親對於子女教育或職業目標的期望程度,顯而易見地影響孩 子的意圖,而子女的成就動機也深受父母期望所影響。Kerr(1992)提出 資優生常擔憂自己的能力,與父母的期望不相符合。資優生與生俱來的 天賦異秉,促使父母對其產生殷切的冀盼,是故資優生經常處於戰戰兢 兢 的 心 理 狀 態 , 深 恐 未 能 滿 足 父 母 的 期 待 心 情 。 Colangelo 和 Dettmnan(1983)指出,資優生父母持高且合理的期望,會造就子女潛能 較能有利發展。反之,過高或不合理的期望易導致子女的低成就。資優 生父母的期望對子女的學業成就與未來的教育抉擇皆有相當大的影 響。父母期望愈高,則子女的教育與職業抱負也隨之而提高。 綜合以上所述,個體與家庭環境系統產生的交互作用,進而內化形 成個人的價值體系,且建構出屬於自身的生態系統。家庭環境相關因素 對於舞蹈資優生而言,具備立即直接、干預影響的重要層面。. (二)學校環境 1.學校與資優生 學校環境促使成長中的個體經驗不斷的重組與改造,學校生活素 質的良窳深刻地影響學生心智成長的經驗內涵。Monks & Mason(1993) 的資優生環境三元素論,描述「家庭」、「學校」及「同儕」三項元素 在開放性環境的範疇內,促進資優生的潛能能得以順利發展。學校的教 學情境對於資優生自身優越的才能而言,的確被視為一個良好的學習場 域。 - 31 -.

(44) 在「國中資優班學生的個人特質,學習環境與教育文化之探討」研 究所示,學校環境影響個體主要因素,來自於班級氣氛、教學方式、對 成就的重視程度及同儕團體影響等(吳武典、蔡崇建、陳美芳,1985)。 張中煖(1997)指出有關舞蹈班的設置與實施,舉凡課程、師資、教學 方式、學校經費補助多寡、各項學校軟硬體設備皆對於舞蹈資優生的學 習滿意度都有顯著差異。據此,學校提供系統化的學習環境與設備資 源,賦予資優生學習與表現的機會,並設法滿足其實際需求,將有助於 個人發展天賦才能。 學校生活潛藏著一些阻礙及抑制資優生潛能發展的因素 (Clark,1992)。依據Baker、Bridger和Evans(1998)認為造成低成就資 優生的學校因素為:學校環境無法配合學生需求、資優生在課堂覺得無 聊、學校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才能、缺乏彈性的課程與促進學習的 機會、缺乏參與活動的機會。基於資優教育倡導「人盡其才、適性教育」 的崇高理念,Passow(1994)提出學校必須符合資優生的個別需求,應 主動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舉凡促進學生的學習、加速與豐富其學習經 驗、以自然的方式提供學習場所。由此得知,學校環境對於資優生的生 態影響至鉅。 2.教師與資優生 教師是影響資優教育及各項方案是否能夠幫助資優生學習成長最 重要的因素。許多學者認為教師在資優生的學習情境中佔有極為重要的 影響力,應扮演具有積極接納及創造性的角色特質,擴展資優生視野及 學習機會,設計創意的教學策略與合宜的情境,祈能有效刺激其參與活 動並激發潛能順利發展(Clark,1998;Passow,1994) 。 教師是個體成長過程中,僅次於父母雙親最為重要的人。教師在學 - 32 -.

(45) 校中引領學生學習,扮演教導者及權威角色。透過教師有系統的教學方 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引個人的創造思考能力並藉以提升工作 熱忱(吳美賢,2002)。是故教師期望與學生的學習成效具有極大的關 聯。 3.同儕與資優生 在學校生活情境中,同儕友伴為彼此間人際互動與文化交流的重要 角色。周泰萱(1994)認為資優班的學習環境,最大特色正是班級氣氛之 「多樣性」與「競爭力」。此兩項因素造成資優生較多的人際互動,呈 現正負面反應並陳,形成熱鬧而富於變化的班級氛圍。具備高度創造力 的學生聚在一起從事學習活動,會產生角色楷模的效果,並提昇活動水 準。因此互動良好的班級氣氛是促進資優生潛能發展的動力。 周淑娟(1988)亦指出在一個被同儕喜歡的關係中,可幫助個體自 我認同與增進其自信心。同儕伙伴是個體行為的示範,與其友伴關係在 互動中發展樂趣、學習社會技巧及與人相處的技術,建立積極適切的自 我概念,並成功扮演性別角色,對於個人適應與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決 定性的影響力。 藝術才能類舞蹈資優教育在臺灣現行的教育體制中,皆採集中式編 班方式,資優生與同儕團體在漫長的三年國中生涯朝夕相處,因而深切 影響個體的適應發展。綜合上述而知,學校是資優生接觸最為頻繁的場 所之一,其中學校環境、教師角色及同儕友伴的互動都會影響資優生的 發展,而形成不同的生態系統。. 二、中系統 中系統是指兩個小系統之間的連結,除家庭的層面外,學校為塑造 - 33 -.

(46) 個體全方位發展的重要關鍵,連結家庭與學校環境兩種層面的交集,協 助個體能有效獲取外界的資源。以下就小系統間的連結對於資優生個體 發展之必要性,及其生態相關的研究進行探討。 繼家庭系統層面的影響以外,學校環境亦是促成資優生發展的主要 來源,而父母參與則被視為改進學校教育和增進學校效能的重要關鍵 (Friedman, 1993;Shields,1993) 。Slaughter-Defoe(1990)的研究發現, 較低社經地位的父母對於學校系統瞭解較少,也鮮少參與各種學校活 動,這種參與不足的情況,可能會降低他們對學校重要性的認知;倘若 父母常參與學校活動,則其子女在學校就會有較好的表現。 誠如Goldring(1993)所示,多數績效卓著的學校,其外顯的共同特徵 皆為擁有高度的家長參與,由於父母參與增進自身對於學校目標的支持 瞭解,也使其對學校產生更積極正向的態度。林良惠(2000)亦認為資 優生的家長的支持與參與是資優計畫成功的基本要素,資優生父母成為 資優教育的助力或阻力,全視他們對資優教育計畫的瞭解程度而定,透 過父母參與可促進資優計畫的推動。 國中藝術才能舞蹈資優生父母藉由學校統籌辦理的相關活動內 容,如學校日親師座談會、不定期辦理之親職講座、術科期末會考、校 慶及校外演出或各項競賽,甚至是每學年固定的教學成果發表會等交流 方式,密切聯繫家庭與學校兩種小系統的互動。透過父母參與,學校增 加可用的資源,包括家長個人提供的資源及擷取社區資源的途徑 (Clevette,1994;Pearson,1990)。如此更能強化個體最常接觸的家庭、 同儕友伴、教師與學校等小系統環境功能,建立強而有力的支持連結, 進而向外拓展社會網絡,據以獲得個體最大的潛能發展。. - 34 -.

(47) 三、外系統 外系統係指個體未能直接參與及經驗之歷程,但仍能間接影響個人 發展的層面,舉凡父母的職場環境、父母社交圈的親戚朋友及鄰居及大 眾傳播媒體等範疇皆可稱之外系統的環境層面。本研究僅針對社區環境 對於個體發展的影響因素加以探究分析。 吳武典(1995)指出一個開放且豐富的學習生活環境,對資賦優異 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是極重要的。資優生的天賦異秉遠比一般學生更迫切 需要外界提供的資源刺激其成長,以激盪出無窮的潛能得以發揮,光是 憑藉家庭與學校所給予的協助是無法滿足個別的需求,必須藉助社區或 社會的多元資源來提升或充實其學習慾望。所謂「社區資源」即為周遭 社區中ㄧ切可提升教育品質的人力、物力、自然環境和組織等,其內容 包含:學生家長、地方熱心人士、校際合作、圖書館、美術館、藝文團 體相關機構等單位(陳蕙君,1998;劉逸瑩,2000)。 國內學者吳昆壽(1987)曾表示社區參與對於特殊教育的助益,是 常被申明與強調的一環。其備有廣泛的資源和具挑戰的經驗,可以提供 許多刺激和見識,以協助個體身心成長。說明社區機構可以豐富與擴展 資優生的學習機會,並提供必要的挑戰。學校提供的教育活動可藉由社 區支援處理更為適切。此外社區隱藏著真正的專家及具創造生產力的能 人 異 士 , 可 作 為 具 有 特 殊 才 能 學 生 的 良 師 典 範 ( 張 靖 卿 , 1996 ; Passow,1994)。 統整上述資優教育學者之共同觀點,認為透過社區資源與設施能有 效提供資優生多元開放的學習空間,而社區參與更能促進資優生貼近實 際的社會生活學習,無形之中也間接充實資賦優異教育的內涵與成效的 產生。 - 35 -.

(48) 四、巨系統 巨系統謂之整體系統的最外層,涵蓋著小系統、中系統及外系統三 種分系統環境而言。其內容係指價值觀、宗教、法令政策、風俗文化等 較高層次的系統層面,是個體身歷其間而不自知,卻是根植於個體每天 的生活情境。本研究在巨系統環境層面僅探討文化價值觀對於資優生個 體的影響。 「資優」乃是個人能力、人格特質及成就表現的交集,而家庭、學 校、社會教育方式與環境,乃至於文化的價值觀、個人機運,均為影響 個人是否成為資優的重要因素(郭靜姿,1987)。資優是一種動態的發 展概念,其意義會隨著不同時代及區域的學術觀點、政治發展、社會文 化等因素而有所改變。故此資優概念的詮釋必須配合整體環境的發展步 調而做調整(簡茂發、蔡崇建、陳玉珍,1995)。 提出生態環境理論的學者們認為價值觀會間接影響個人生活,而且 會經由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態度傳遞。價值觀為抽象的信念,吳鐵雄 (1996)認為價值觀是個體對特定行為、事物、狀態或目標的持久性偏 好和判斷標準,在性質上兼具認知、情感與意象的信念,用以引導個體 行為、滿足各層次需求和達成個體目標。家庭的整體價值觀深度影響兒 童在教育上的成就動機與努力程度,而學習是重要的文化價值觀,亦可 產生積極正向的驅力(吳秀玲譯,1992)。Bloom於1985年曾對美國120 名專業人士的調查研究提及,這些表現傑出者的家庭具有重視成就及努 力完成工作的價值觀。其父母深信全力以赴之重要性,影響子女在淺移 默化中建構其成就價值觀的產生(引自劉逸瑩,2000)。 是故家庭為最佳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傳遞者,透過觀念與文化特質的 傳遞而影響個體生活模式;外在環境系統的整體價值體系,更是顯著影 - 36 -.

(49) 響資優生的人格、教育學習和處世態度,也間接影響個體生涯的成就發 展。. 參、影響資優生生態環境系統的因素探討 資優生除具備先天遺傳的秉賦外,在成長過程中仍受到許多後天環 境因素的影響,以下就家庭型態及家庭社會地位兩種變項,探討資優生 的生態環境系統因素的影響。. 一、家庭型態 家庭是個體與其他成員組成的結構,家庭型態對於個體發展,有其 最直接的影響力量。隨著高科技產業的興起,都市化的家庭組織結構漸 至取代擴大家庭的型態,轉而構築成小家庭或折衷家庭的規模。家庭結 構亦會影響家庭的社經地位、教育資源、成員間的人際互動,甚至是父 母的教養方式,都會間接影響子女的發展。 家庭的子女數愈少,每名孩子愈能受到妥善照顧,如Waiberg和 Marjoribank發現,不管家庭社會地位為何,若是子女數較少,則孩子的 學業成就都較高(引自鄭淵全,1997)。林生傳(1994)指出,家庭結 構型態影響子女的人格特徵,小家庭的組織結構簡單,家庭成員少,以 致親子關係發展較為密切,因而父母親對子女的期望或抱負水準相對提 高,反應在子女的成就動機較高、語言及智力的發展皆較良好;大家庭 則呈現相反的現象,但其社會適應較佳。 Clark(1988)亦提及家庭型態規模較小,容易使資優生獲得較高成 就。而Lowe(1994)在比較傑出資賦優異生與低成就資優生的家庭結構發 現,不論是傑出或低成就的資優生多數皆來自小家庭。成長在小家庭的 - 37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identify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exam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se places;.4. recognize factors affecting tourist flows and the

After enrolment survey till end of the school year, EDB will issue the “List of Student Identity Data on EDB Record and New STRNs Generated” to the school in case the

The personal data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nd us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for the enforcement of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school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Following the supply by the school of a copy of personal data in compliance with a data access request, the requestor is entitled to ask for correction of the personal data

 The IEC endeavours to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resentation is accurate as of the date of its presentation, but the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on an

The school/department selection is divided into psych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is study. The selection is affected by five factors including college, interpers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