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活滿意度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有個體間的差異(Bhullar,2012)。生活滿意即是以人際關係、情感關係的滿意為 基石,個體的生活態度對心理健康、幸福與快樂具有相當影響力。以下整理諸位學

Meadow(1988) 可區分為如個人健康、工作、家庭與休閒等層次,從各 個層次中獲得的滿意可構成全體性的生活滿意度

從上述內容發現,目前對於生活滿意度一詞難有完整、一致性的定義說明,然 而,Yilmaz、Gul 和 Engur(2018)彙整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認為生活滿意度 是人類最基本的任務之一,是與個人生活方式相關的過程和標準,也是依據個體選 擇認知評估的標準公正(judicial)過程。而本研究界定生活滿意度為個體對於生活 中各項事物的整體主觀滿意程度,即便可能受到如 Kelly(1992)指出自我表現、

健康、休閒娛樂、人際互動、自然體驗及家庭等因素之影響,但仍然是依照個體自 行認知所選擇、評估之歷程。

(二)生活滿意度的內涵

生活滿意度應該視為單向度的整體滿意度、或多向度,學者們仍持續爭論著。

Diener 等人(1985)強調應詢問個體的整體生活,因在評估過程個體會傾向將所處 環境與標準進行對照,但每個人各自對所謂的標準難以找到統一規範,故標準會因 人而異。

認為生活滿意度為多向度之學者,則是由多面向分量表進行評估及加總,以作 為個體的生活滿意程度。莊惠敏(2002)以雙生涯家庭婦女常面臨到的家庭生活經 營與個人工作成長的議題,將生活滿意度分為親子、婚姻、個人成長來評估。陳慧 芳(2006)在女性軍訓教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中將生活滿意 度整理歸納為生活、家庭、職場、個人發展、一般生活五個領域。黎士鳴、謝素真

(2009)發展多元面向之「大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六個面向為整體生活、人際 關係、休閒生活、工作(學業)、家庭、親密關係。無論多向度測量方式、分類為 何,以多向度測量生活滿意常需依著研究主題或研究對象之不同,而為受試者量身 訂做量表來測量各個面向。然而,各個向度之測量分數加總是否能完整描述個體的 整體生活滿意程度,目前仍有待商榷。故本研究採 Diener 等人(1985)強調生活 滿意度是單一面向整體生活的主觀評估,以其「生活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了 解國中生之生活滿意度是否受到導師幽默風格、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等之影響。

二、 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

(一)性別

Gilman、Huebner 和 Laughlin(2000)的研究發現,性別在青少年的生活滿 意度呈顯著差異,女生的「朋友」面向之得分顯著高於男生。然而,鄭麗華

(2009)針對青少年、洪晟惠(2010)針對中年世代、林佳靜(2017)針對高齡 者,發現生活滿意度在性別未達顯著。目前對於性別在生活滿意度的差異未有一 致的結果,但根據我國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女性的整體生活滿意度高於男性

(內政部統計處,2018)。

(二)年齡

鄭麗華(2009)發現生活滿意度中「家庭」、「學校」、「整體」三個面向,皆 為國小生優於國中生。洪晟惠(2010)針對中年世代發現較年長者其生活滿意度 顯著比較年輕者好,然而林佳靜(2017)以台南市年滿 65 歲以上高齡者為對 象,發現不同年齡層的高齡者,在整體生活滿意度上未達顯著差異。歐紓貝

(2017)的研究得知上班族中 51 歲以上在生活滿意度量表中僅部份題目達顯著 差異。從我國內政部統計處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了解,40 至 49 歲區間的生活 滿意度在 2016 年及 2017 年皆為最低、2018 年生活滿意度最低則為 50 至 64 歲區 間;而三年中生活滿意度最佳的皆為 18 至 29 歲區間。由此可知,年齡和生活滿 意度之間是否有所關聯,仍需進一步探究與確認。是以,本研究欲再次檢驗兩者 之間的關係。

(三)社經地位

劉佳宜(2010)研究指出國中生社經地位中等者在生活滿意度之「學校」層 面顯著高於社經地位低者。洪晟惠(2010)則發現社經地位較高的中年世代有顯 著越佳的生活滿意度。林佳靜(2017)針對高齡者的研究得知,個人經濟狀況

「富裕」者其生活滿意度高於「小康」、「普通」、「清寒」及「貧困」者。由上述 的研究結果推論,社經地位較高者在生活滿意度上也同樣較為偏高。然而,根據

內政部的 107 年的統計資料可觀察有收入者的生活滿意度皆普遍高於沒有收入

關於家人間的關係與生活滿意度兩者間的正向關聯,文惠慧(2006)探討國 小兼任行政職務女教師情緒智力、親子關係與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現況與關係,結 果發現當「高親子關係組」之國小兼任行政職務女教師的家庭生活滿意度情形最 佳,而「低親子關係組」之國小兼任行政職務女教師的家庭生活滿意度情形較 差。洪晟惠(2010)顯示中年世代裡家人關係越好者則有顯著越佳的生活滿意 度。莊柏青(2015)的研究結果得知,當青少年的同儕正向互動程度越佳,在整 體生活滿意度上的得分會越高。劉亭秀、陳柏霖(2017)針對弱勢家庭學生進行 研究,發現親子關係、學校生活適應(師生關係、同儕關係)與生活滿意度皆呈 現顯著正相關。綜上所述,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關係,當人際關係愈好,其生活 滿意度愈高。

生活滿意度即是包含個體所接觸到社會周遭人、事、物一切交互作用滿意與 否的統稱,而由文獻得知生活滿意度除了受性別、年齡、社經地位等影響外,個 人的復原力及人際互動也具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本研究亦持續探討國中生的復 原力與師生互動關係對於其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