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涯決定困難的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生涯決定困難的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生涯決定與生涯未決定

生涯決定(career decision-making)是一個動態的且連續的歷程,每個人 在生涯發展的過程中總是會面臨許多做決定的時刻,根據 Cite(1969)的定 義,生涯決定為選擇或從事與未來職業方向有關的活動,以便投入特定的 教育或職業領域,反之,生涯未決定是指個體處在需要做決定的情境中無 法做出選擇或是對於自己的選擇是不確定的。金樹人(民 87)認為生涯決定 即是當面臨生涯發展的過程中,對於衝突、矛盾或含糊不清的多重生涯目

35

標,能透過仔細分析、慎重考量,冷靜而合理的選擇出具體的生涯方針。

生涯未決定是一項被關注的議題,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期與後期階段,

生涯未決定的狀態是非常常見的(引自 Emmanuelle, 2009)。Osipow、Carney 與 Barak(1976)認為若個體尚未決定個人在未來選擇的職業方向,是為「生 涯未決定」(career indecision);反之,若是已經決定其未來的職業選擇,則 為「生涯已決定」(career decided)。而金樹人(民 87)提到,生涯狀態大致可 區分為四類,生涯已決定(career decided)、生涯未決定(career undecided)、

生涯猶豫(career indecisiveness)與生涯適應不良。其中生涯未決定意旨個體 對於未來生涯選擇尚未有具體的承諾,包含了探索性的未定向,是指在生 涯選擇上缺乏職業資訊;與多重選擇未定向,指同時具備多種才能與多種 選擇而無法做決定。另外,在生涯猶豫的部份,則是指個體處於生涯未決 定的狀態,且伴隨著高度的焦慮,通常與人格狀態、錯誤的生涯期待與家 庭互動系統有關。

在 Germeijs 及 De Boeck (2003)的對生涯未決定研究之中,其根據決 定理論分經因素分析出生涯未決定的三大因素,分別為:資訊的缺乏(lack of information)、價值問題(valuation problem)與對於結果的不確定性

(uncertainty about the outcomes)。資訊的缺乏意指個體對於可能的選擇沒有 足夠的訊息,對於選擇與其可能的結果沒有清楚的了解,導致個體無法衡 量自己的能力與特質是否符合;價值的問題則包含了價值不清楚、價值衝 突與評價的公平性三部份;而對於結果的不確定則是指個體受到不可預測 事件或是能力上的限制等,而對於相信選擇會有好的結果而有所遲疑。

二、生涯決定困難的意涵與分類

Gati,Krausz和Osipow(1996)認為生涯決定困難即是個體在生涯決定的 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難與阻礙導致無法決定的情形,Gati等人根據文獻與實 徵研究結果,建立一套生涯決定困難的階層性分類系統,如圖2-4-1。Gati

36

將生涯決定困難分以生涯決定的不同階段分成兩大類:做決定之前的困難 與做決定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做決定之前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個人尚未做好 準備(Lack of Readiess),其中又可分為四項:(1) 缺乏動機(Lack of

Motivation)、(2) 猶豫不決(indecisiveness)、(3) 錯誤的生涯觀念(dysfunctional myths)及(4) 缺乏對於生涯發展階段的認識(Lack of knowledge about

process)。做決定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可分為訊息蒐集不足(Lack of

information)與訊息不一致(Inconsistent information)兩大類,而訊息蒐集不足 又分為三項:(1) 自我資訊不足(Lack of self information)、(2) 職業資訊不足 (Lack of occupation information)以及(3) 對於如何取得資訊之方式的資訊不 足(way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訊息不一致亦分為三項:(1) 訊息來源不 可信(Unreliable information)、(2) 內在衝突(Internal conflicts)與(3) 外在衝突 (External conflicts)。

Gati 等人根據此模式編制了「生涯決定困難量表」(CDMQ),有效測量 個體在生涯決定過程中所遭遇之困難,中文版量表經田秀蘭(民 90)修訂完 成,並進行實徵研究。Gati 所提出之模式有助於生涯輔導實務工作者了解 個案的問題類別,根據個案的生涯決定困難類別採取最有效的生涯策略,

協助個案在生涯發展的探索與選擇上更加順利。

37

38

(二) 生涯未決定的生涯發展觀點

生涯發展理論視生涯未決定為一個正常的現象,是生涯發展歷程中的 正常階段,生涯發展論者認為生涯未決定是導因於未成熟的自我概念、缺 乏動機去生涯探索與生涯規劃(吳芝儀,民 89)。此外,Supper(1990)也認為 低度的自我肯定與自我價值、非現實的自我概念…等,均會導致個體的生 涯發展阻礙。

(三) 生涯未決定的心理動力觀點

Bordin(1946)從個人的心理層面探討職業選擇的困難,歸納出五大向 度,分別為:(1) 依賴,意指過度依賴他人做決定,(2) 缺乏資訊,意指缺 乏自我知識與職業知識的相關資訊,(3) 自我衝突,意指經驗到兩個不同 自我概念的衝突,或是其他衝突(4) 擇焦慮,面臨生涯選擇多感到不滿意 或失去興趣,而對於選擇充滿焦慮,以及(5) 缺乏保證,即使做了決定,

仍須不斷的向他人尋求保證(吳芝儀,民 89)。而心理動力論者關注在個體 生涯未決定的心理歷程,特別是焦慮與衝突,心理動力論者會將衝突予以 分類,並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

(四) 生涯未決定的認知行為觀點

以認知行為的角度來看,個體之所以會產生困擾,並非來自於事件本 身,而是個體對於事件所抱持的想法、信念。故認知行為論者認為是個體 失功能或非理性的信念系統,導致個體生涯未決定的主因。

Nevo(1987)根據理論與實務經驗歸納了 10 項非理性的期待,而導致 個體生涯未定向:(1) 世界上只有一種職業是適合我的;(2) 除非我找到適 合我的理想職業,否則我不會感到滿意;(3) 有其他人可以協助我找到適 合我的職業;(4) 想要藉由某項智能測驗指出我所具有的能力與特質;(5) 我一定要成為我所工作的領域中的專家或是成功的人;(6) 我可以完成任

39

何事情只要夠我夠努力,或者是我無法完成任何與我的能力、專長不符合 的工作;(7) 我所選擇的職業也會使我生命中重要他人感到滿意;(8) 當我 進入職業之後,就可以克服特質上的問題;(9) 我可以憑直覺找到適合我 的職業;以及(10) 選擇職業是單向的行動,一但選擇後就不會再改變。

國內外有許多學者研究非理性信念對於生涯未決定的影響,如 Lewis 與 Gilhousen(1981)、Nevo(1987)皆在探討個體的非理性信念或生涯迷思對 於生涯發展的影響;金樹人(民 87)也指出,生涯信念是生涯輔導與諮商中 工作的重要指標。

(五) 生涯未決定的家庭系統論

青少年時期的生涯轉變,包含了發展自我認同、心理上的分化與職業 資訊的取得與生涯規劃,這些任務在家庭發展的週期相當重要,面對家庭 成員生涯的轉變,家庭也需要一個新的轉變。家庭常是在生涯決定扮演重 要的角色,如:父母可能會透過模範、影響子女的自我概念、職業動機與 提供教育性的訊息而介入子女的生涯選擇(Lopez& Andrews, 1987)。

家庭系統理論者視生涯未決定為家庭系統之下的產物,生涯選擇需要 高度的自主性與自我分化,因此對於家庭的平衡是一大挑戰,生涯未決定 則被視為青少年和父母的分化不完全。個體未分化、家庭中的界限不清與 情緒糾結,家庭衝突,都是導致個體生涯未決定的原因(Bardley &Mims, 1992)。面對子女的生涯決定,家庭可能會出現迂迴的衝突,子女可能害怕 讓父母失望而不敢做生涯決定,界限薄弱的個體,父母對於其生涯決定就 會涉入較深,家庭結構、家庭中的文化與家庭角色皆會影響個體的生涯選 擇。

四、生涯決定困難與生涯未決定的相關研究

40

生涯決定的相關研究非常多,所探討相關聯的變項也非常廣泛,包含 了個體內變項,如性別、自我效能、自我概念等,也包含關係互動變項,

如家庭因素、父母與同儕的依附關係等。生涯未決定關於自我概念的研究 相當的多,國內部份,史琇丹(民 99)研究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涯未決定的 關係研究,其研究針對我國公私立 900 名大學生研究,發現自我概念顯著 影響生涯決定的程度,當個體對於自我價值與評價越高且越正向時,則其 生涯決定程度越高;同樣的,在黃虹勳(民 98)的研究中研究高中職學生在 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的關係研究,研究支持當自我概念發展越良好、自我 概念較正向時,有助於提高生涯決定程度,當青少年對於自己的評價是正 向且有價值時,越能投入生涯探索與生涯決定。

國內已生涯決定困難為變項的實徵研究目前有邱卉綺(民 93)、郭佩菁 (民 95)、郭蓓蓉(民 97)與賴奕銘(民 102)四位,邱卉綺的研究關注生涯決定 困難與個體憂鬱與焦慮情緒的相關,研究探討高中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 自我效能與焦慮憂鬱情緒的相關研究,其研究發現高中生生涯決定困難程 度越高時,其焦慮憂鬱程度的得分也越高;郭佩菁則採生涯課程的介入,

探討生涯規劃課程對於高中一年級男生生涯決定困難、生涯自我效能與決 策型探的效果研究;郭蓓蓉則在探討生涯自我概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 決定困難間的差異與關係;賴奕銘探討國中學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自我 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的差異關係。國外研究如 Saunders、Peterson、Sampson 和 Reardon(2000)研究發現生涯未決定和憂鬱情緒達到顯著的關聯性,由此 可見,生涯未決定對個體情緒亦有重要的影響。Di Fabio 與 Palazzeschi(2009) 的研究驗證了人格特質與生涯決定困難的相關性,其研究發現,外向性格 傾向的受試者在生涯決定困難量表的分數顯示較低,顯示出外相性格的個 體在經歷生涯決定困難時較會主動的尋求社會支持與尋找資源,

許多研究也探討父母關係、依附關係對於個體生涯決定與未決定的關

41

係(Emmanuelle, 2009;Wolfe & Betz, 2003 ; Germeijs & Verschueren, 2009 ),研究支持了個體的依附關係與生涯決定狀態有相關,當個體有較 多的安全依附關係,則傾向會對生涯決定有較高的承諾(Wolfe & Btze, 2003);而與父親的依附關係則和生涯未決定有顯著的負相關存在 (Emmanuelle, 2009)。

在生涯決定的研究中也關注在家庭互動的部份,探討家庭互動、父母 支持、家庭界限等與生涯決定的相關(陳怡樺,民 96;Kinnier, Brigman &

Noble, 1990; Lopez & Andrews, 1987;Turner & Lapan.,2002)。從家庭互 動系統中的觀點去探討生涯未決定,家庭系統論認為父母會透過扮演行為 榜樣、影響孩子的自我概念、發展環境等方式去影響孩子的生涯選擇,在

Noble, 1990; Lopez & Andrews, 1987;Turner & Lapan.,2002)。從家庭互 動系統中的觀點去探討生涯未決定,家庭系統論認為父母會透過扮演行為 榜樣、影響孩子的自我概念、發展環境等方式去影響孩子的生涯選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