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涯決定的理論基礎及其相關研究

對每一個人而言,人生是開放的、動態的,且是不斷開展的過程,因 此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做許許多多的抉擇。所以生涯決定的議題一直受到關 注,本節將探討生涯決定的理論與相關影響因素。

壹、生涯決定之基本概念

Zunker(2006)認為生涯發展是個體在人生的每個階段與任務過程中,

所發展出來與生涯選擇、目的實現有關的需求及目標。Herr、Cramer 和 Niles(2004)則認為生涯發展是個體在心理、社會、教育、生理、經濟、機 會等因素的組合下,所形成個人一生的生涯歷程,是個體對生涯成熟、自 我認定、生涯認定等特質加以發展及重新定義的過程。所以,個人所作的 生涯決定,反映出個人如何看待自己。

Krumboltz、Mitchell 和 Gelatt 認為生涯決定是個人受不同環境刺激,

認知與情緒反應所影響的學習經驗,促使個人決定投入適當的教育或職業 領域(引自余鑑譯,1999)。吳芝儀(2000)則認為生涯決定是指個體對其職業 計畫感到確定的程度;若個人尚未或無法在生涯選項中做出明確的決定,

進而無法承諾投入特定的教育或職業領域,則稱為生涯未定向(career undecidedness)或生涯不確定(career indecision)。

生涯決定是透過合乎邏輯的分析過程,對於衝突、矛盾或含糊不清的

多重生涯目標,冷靜而合理的選出具體可行的生涯方針,因此在生涯決定 的過程中,個體需要源源不絕的正確訊息(金樹人,1997),才能在諸多生 涯選擇中權衡評估,以投入適當的教育或職業領域之中。

綜上所述,生涯決定係指個體在生涯選擇中,根據自己的需求、特性,

並配合教育與職業等外在環境因素,以合理的思考做出最明確的決定,進 而投入適當的教育或職業領域。但如果個體在生涯決定的過程中,缺乏對 自我的瞭解、教育與職業的相關訊息,甚至遇到外在阻礙等則可能造成個 體更加緊張、焦慮,使個體處於未定向的狀態。

貳、生涯決定的理論

生涯決定的相關理論乃由決定理論所發展出來,多沿襲著規範性與描 述性此兩種取向(金樹人,1997)。而當前探討生涯決定歷程的概念性模式 分為經濟學取向、資訊處理模式、社會學習取向、社會認知取向及建構取 向的生涯決定論(吳芝儀,2000)。本研究旨在探討個體自我認知如何影響 其生涯決定,因此以下即就與本研究相關的生涯決定理論作探討:

一、社會學習取向的生涯決定論

Krumboltz 將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應用在 生涯輔導的領域裡,進而討論影響個人做決定的一些因素,設計輔導方案 以增進個人的決定能力(引自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1997)。

Krumboltz 認為生涯決定是個人受到不同環境的刺激,認知與情緒反應所 影響的學習經驗,促使個人決定投入適當的生涯領域(李淑媛,1995)。而 遺傳天賦、環境條件、學習經驗和任務取向技能此四大因素在生涯抉擇中 扮演重要的角色(李茂興,1998;吳芝儀 2000;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

張德聰,1997)。

1. 遺傳天賦:個人與生俱來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不是經由學習得來

的,包括種族、性別、智力等。遺傳天賦對生涯選擇除了有正面的影 響之外,也可能限制個人的生涯機會與選擇範圍。

2. 環境條件:很多的條件狀況會影響到個人,而這些外在因素通常是超 出個人所能掌控的影響因素,包括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等考量因 素,而這些因素均有可能影響個人的學習、生涯偏好與決定。

3. 學習經驗:個人對某些生涯偏好完全是自己以前學習經驗累積下的一 個結果。學習經驗包括工具性學習經驗和連結性學習經驗。個人生涯 規劃能力及決定技巧均能透過工具式的學習經驗而獲得;而個人的職 業偏好、態度及情緒反應則依連結性學習經驗形成。

4. 任務取向技能:上述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就是任務取向技能,是 個人所發展出的一組技巧,包括目標設定、價值觀釐清、確認選擇方 案及職業資訊的獲得等。瞭解個人如何進行某項任務,對生涯決定來 說極具關鍵性。

透過以上四個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會形成個人信念,並藉以建構出一 套個人的現實觀,也就是個人對自己與工作世界的看法,而後左右其生涯 行動。因此,社會學習取向的生涯決定論強調學習經驗的重要性,及其對 生涯決定的影響,而其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意義是:學習經驗愈多,做出 良好生涯決定的機會就愈大。

二、社會認知取向的生涯決定論

Lent、Brown 和 Hackett(1993)的社會認知生涯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是基於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及生涯自我效能理論為 基礎所發展出來的。Lent 等人主張人們的生涯選擇是環境、個人因素和行 為三者交互作用的成果,而思考和認知能力為生涯決定和生涯發展過程中 的一部份,強調的是影響行為的個人信念體系,以及用來緩和或調整行動 的認知過程。因此,用來調整生涯決定過程的三個重要認知概念為:自我

效能、結果期待和個人目標。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將會影響到他的 學業、生涯及其他方面的選擇。而在做生涯判斷時,個人往往會將結果期 待和自我效能兩者結合在一起考量,並影響到個人的目標設定(引自李茂興 譯,1998;吳芝儀,2000)。

社會認知取向生涯決定歷程之概念性模式相當的複雜,包含自我效 能、結果期待、興趣、目標、選擇、結果以及環境等因素的互動關係。這 個模式在人的一生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並且都是循環互動的。

生涯決定的相關理論主要在探討個人如何做出生涯決定,以及對生涯 環境的調適,而個人的生涯發展歷程為一連串抉擇的過程,生涯決定能力 的高低與個人發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因此,個體的學習經驗愈多,愈能 拓展其認知、思考能力,進而影響其生涯決定。

參、生涯決定的評量

評量生涯決定的工具包含質化和量化兩種方式。就質化方式而言,通 常透過回溯性方式來取得個體及其家庭成員在生涯選擇上之相關資訊;就 量化方式而言,早期生涯決定評量工具所含括的面向較為單一,而近年來 則含括影響個人生涯決定的多元因素(陳怡樺,2008)。

針對生涯決定的評量工具,從文獻中發現大部分是使用 Osipow、

Carney 和 Barak(1976)所編之生涯決定量表(Career Decision Scale;CDS),

CDS 主要歸納生涯不確定的原因,以瞭解個體在做生涯決定的可能前因。

此量表主要包括四個向度:1.缺乏結構、信心和選擇的焦慮;2.外在障礙;

3.雙趨衝突;4.個人衝突。其適用對象為高中至大學生,且可看出個人及 生涯方面的定向程度,CDS 除了一題開放作答之外,共有 18 題,採用 Likert’s 四點量表作答,從非常不符合(1 分)到非常符合(4 分),其量表得分 愈高,代表個體愈傾向於生涯未決定。

國內參考 Osipow、Carney 和 Barak(1976)發展的 CDS 所修訂的量表 亦不少,如劉姿君(1993)所編製的「生涯決策量表」,適用對象為大學生,

在信度考驗方面,其內部一致性之 Cronbach α 係數為.87,間隔兩週之重 測信度為.75;在效度考驗上,將個人在「生涯定向分量表」上得 3 或 4 分 者,歸為生涯未定向組,得分為 1 或 2 分者,歸為生涯定向組。再將以上 兩組受試者在「生涯決策量表」之得分進行平均數差異 t 考驗,考驗結果 兩組平均數差異達顯著水準(t=-13.13,P<.001),顯示此量表為一相當具有 信、效度之測量工具。吳劍雄(1997)所編的「生涯決定量表」,其目的主 要在測量專科生的職業方向確定程度,本量表採原量表之四點量表填答方 式,得分愈高者表示生涯不確定程度愈高,生涯決定程度愈低。此量表在 信度考驗上,其內部一致性之 Cronbach α 係數達.86,折半信度也達.81,

分別達到顯著水準(p<.05)。效度檢驗則採建構效度,經因素分析與斜交轉 軸得四個因素,分別為缺乏自我瞭解和信心、缺乏職業資料、個人或外在 限制、雙趨衝突,可解釋總變異量為 58.2%。而楊智馨(1997)以 288 為大 學生為受試者,測得全量表的 Cronbach α 係數.88,且各題與總分之相關 在.34 到.68 之間。由以上結果可知,生涯決策量表的信、效度皆不錯。

另外,陳怡樺(2008)針對大學生所編製之「生涯決定量表」,乃根據相 關文獻及研究歸納出大學生生涯未定向的原因,包括焦慮猶豫、缺乏個人 知識、缺乏教育及職業的知識、決定時機及外在阻礙等五個向度編製而 成。此量表題目共包含 38 個題項,其作答方式採 Likert’s 五點量尺計分,

由「非常不符合」(1 分)到「非常符合」(5 分),在該量表得分愈高,代表 受試者的生涯決定愈趨未定向的狀態。在信度上,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 為.92,各分量表的信度普遍良好,僅外在阻礙之信度略低。在構念效度方 面,採內部一致性分析方法,根據受試者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計算各分 量表之間的相關,結果均達顯著水準(p<.01),表示該量表構念效度良好。

後經主軸因素分析法抽取五個因素後,其解釋程度佔總變異的 56.05%。

綜上所述,可知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本研究採此量表為評量生 涯決定的工具。

肆、影響生涯決定的因素及其相關研究

在 Super(1990)的拱形門理論中,說明自我概念在生涯發展過程的重要 性,並說明了各種影響個人生涯決定的因素:生理、心理和社會經濟因素。

個人因素包括興趣、價值觀、需求、特殊性向、性向與智能,這些特徵造 就了個人人格的發展及其成就表現;社會經濟因素則包括同儕群體、家 庭、學校、社區、勞動力市場、社會和經濟,這些因素都是個人和社會的 互動關係。當個人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將生理、心理與社會經濟因素結 合起來形成自我概念,即是影響個體生涯決定的重要因素(李茂興,1998)。

Herr、Cramer 和 Niles(2004)歸納出影響生涯決定的四大因素包括個

Herr、Cramer 和 Niles(2004)歸納出影響生涯決定的四大因素包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