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生涯自主動機歷程、生涯定向與學習投入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第四節 生涯自主動機歷程、生涯定向與學習投入之關係

學 習 投 入 是 指 學 習 者 在 學 習 歷 程 中 表 現 持 續 的 行 為 與 心 理 的 涉 入

(learning involvement),並伴隨正向情緒、展現出多面向的學習成果(李宜玫,

孫頌賢,2010)。

許多學者及實務工作者都同意學習與生涯發展是息息相關的。Lent, Brown

& Hackett(1994)指出,學習和生涯選擇行為的發展歷程是相似的,但因為分 散於不同的文獻中,因此經常被忽略;此外,他們也認為兩者在發展上是密切 相關的,例如當個體在學校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發展良好時,即有可能轉換成未 來的生涯選擇,同時他們也強調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的架構,可適用於生涯或學 習選擇的歷程,指出過去的學習經驗會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與目標期望,進而 影響興趣、目標的形成;同樣的,Krumboltz, Mitchell, & Jones(1976)的社會學 習取向生涯決定論強調學習經驗對生涯決定的影響,例如在學習上受到積極的 正增強,或者有較佳的表現時,會形成其對特別職業的偏好。然而,與本研究 不同的是,Lent 和 Brown、Krumboltz 他們所指的學習經驗,並非只侷限於學 校課業的學習,而是泛指於個體於環境中的所有學習經驗,此外,本研究所關 注的是個體在學習情境中的行為與情緒投入,較偏向學習成果的展現,而非學 習經驗。不過,從上述生涯理論的內涵,仍可證實生涯與學習的關係之密切,

但可惜的是,在研究者搜尋學習投入(學習表現)與生涯之相關研究時,卻發 現同時探討兩者的研究相當稀少,因此,研究者欲以SDT 的觀點來探討兩者之 關係,重點則在於生涯自主動機的歷程與學習投入之關係。

在教育領域中,有多數的研究者以自我決定理論的觀點來檢視環境支持、

基本需求、動機與個體學習成果之關係。Vallerand et al.(1997)以 SDT 觀點提 出高中生輟學的動機模式,研究發現環境中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父母、教師)

影響學生學校生活的自主感和能力感,進而影響學生的學業自主動機,其後影 響未來求學意圖;Ntoumais(2005)應用 SDT 來檢驗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體驗,

發現教師自主支持影響學生的需求滿足,透過需求滿足再影響自我決定動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後再對體育課程的專注程度帶來正向影響;國內部分,施淑慎(2008)研究 發現,學生知覺教師的自主支持越高,對其自主動機、學習投入皆具有正向顯 著效果,且自主動機對學習投入也有直接影響效果;林哲立(2010)研究發現,

教師的自主支持可以顯著預測能力感與學習投入。

由相關研究之結果可知,環境中重要他人的支持會影響學習者的需求滿足 及自主動機,進而影響學習投入行為。然而,這些研究結果都是在學習情境下 所建立的關係模式,本研究想進一步探究的是,這樣的模式是否也可運用於生 涯自主動機與學習投入的關係?亦即,當學生從事生涯活動時,愈能感受自己 是自我決定並且認同生涯活動的重要性,是否能有效預測個體在高中學習上的 行為與情緒投入?而目前兩者的關係並無研究加以探討,而這樣的現象十分可 惜,因為對於青少年而言,學習與生涯活動間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

在生涯自主動機與學習投入的關係上,王秀槐、黃金俊(2010)以大學生 為研究對象,探討學生科系選擇動機與學習成果間的關係發現,甄選入學者較 分發入學者傾向依據內在動機選擇科系、對科系選擇較為滿意、學習投入較 高、學習成果也較佳,並指出不同入學管道學生會在後續學習行為與表現上產 生差異的關鍵就在於選擇動機;李宜玫、孫頌賢(2010)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發現,當大學生以個人內在興趣(內在動機)或未來生涯目標(認同調節)等 自主性動機作為選課考量時,也會表現較積極的學習投入行為。然而,上述的 研究對象皆為大學生,大學生在選擇科系課程與學習投入間的關係,比起高中 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投入與選擇科系(生涯目標)上是不同的;前者的生涯選擇 結果與之後投入的學習行為存在著明確的關係(例如選擇了中文系,之後的學 習內涵會有一定比例為中文系的專業課程;我選了心理學課程,這門課就是修 習心理學的專業知識),而高中生自主參與生涯活動與學習行為的關係則較為 模糊,因為高中的學習內涵是範圍較廣的學術性向課程,當個體因為內在興趣 選了參與生涯講座,會影響其在高中學習上的投入行為嗎?即當高中生愈是傾 向以自主動機從事生涯活動時,也會愈引發其對高中學習的投入與參與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Lapan(2004)指出,當青少年以自我決定的方式探索未來的生涯或目標 時,那麼學校的學習和生涯間的連結將逐漸內化。對高中生而言,在學校的環 境脈絡中,生涯議題為高中輔導的重點工作,輔導室時常會舉辦生涯職涯講 座、學系認識、自我探索等活動,因此生涯活動廣義來說也屬於高中生非正式 的學習內涵,在正式課程部分,從 99 課綱開始,生涯規劃已成為正式的必選 修課程1,在在隱含國內高中階段生涯與學習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本研究 認為,當高中生愈能以內在樂趣或認同生涯活動的理由去從事生涯相關行為時

(蒐集生涯資料、搜尋校系資訊、參加生涯有關活動等),也表示他在學習上 的積極態度與行為模式,換句話說,當高中生愈是傾向以自主動機從事生涯活 動時,其在學習上的積極參與與情緒投入也會較高。

在生涯定向與學習投入之關係上,根據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 觀點,藉著設定目標,個體會進一步組織和調整自己的行為,並將自己的行為 與目標相互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此外,明確的目標 可使人們更清楚要怎麼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而模糊的目標不利 於引導個體的行為和評價他的成績;因此,目標設定得愈明確愈好,因為對行 為目的和結果的瞭解能減少行為的盲目性,進而提高行為的自我調整。對高中 生而言,明確的生涯目標可能意指對於自己進入某種學習領域,或是將某特定 大學校系訂為目標,而就國內目前的升學制度而言,在校成績表現、學測或指 考是高中生進入大學科系的重要採計成績,因而積極的學習投入、擁有良好的 學習表現是高中生達成生涯目標的方法之一。因此,根據目標設定理論的觀 點,對於已有明確生涯目標的高中生,其可能會藉由積極的學習投入行為來達 成設定的目標。

而在關於父母支持、教師支持與學習行為的研究中,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父 母支持與正向學習間的關係(Leonoff, 1993;陳江水,2003;廖仁義,2001),

教師支持與正向學習行為間的影響(Soenens & Vansteenkiste,2005;張毓凌,

1 99 年入學的高中生,高中三年期間必須選修至少 1 學分的生涯規劃課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05;施淑慎,2008;林哲立,2010),因此本研究推論父母支持、教師支持 也會直接影響高中生的學習投入。

綜合上節SDT 生涯自主動機歷程與生涯定向之基礎,加上本節重要他人、

生涯自主動機、生涯定向與學習投入之關係論述,研究者認為當個體知覺到較 多的父母及教師支持時,會有較高的學習投入,當高中生以內在興趣、認同生 涯活動的價值的理由從事生涯行為時,其學習上的參與行為和情緒投入程度也 會較高;而對自己未來生涯目標感到確定且滿意的高中生,為了目標的達成,

也會有較積極的學習投入行為。因此,本研究推論生涯自主動機歷程、生涯定 向與學習投入之關係模式如圖2-4-1 所示:

圖2-4-1 生涯自主動機歷程、生涯定向與學習投入之關係 基本需求滿足

父母支持

教師支持

生涯自主動機

生涯定向

學習投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