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相關理論與案例分析

第一節 生產者服務業發展歷程

從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通常都先由農業(一級產業)

經濟為主的發展階段,逐漸轉變為以工業(二級產業)發展為主的經濟,再過 渡到以服務業(三級產業)為主體的經濟社會,這是派提律(Petty’s Law)理論。

由過去世界服務業的發展及貢獻觀察,服務業在工業化過程中吸收工業部門釋 放出來的勞力,對於創造就業機會、緩和失業問題等均有相當的助益。

服務業的本質及內涵隨著經濟結構的升級及社會的變遷而產生相當重要的 轉變。以下針對生產者服務業發展形成作介紹,以便瞭解生產者服務業在產業 結構及市場上的經濟地位。

壹、生產者服務業的形成與成長

對於發展過程張國銘在 1994 年提出,依據先進國家經驗,服務業的發展 歷程可以略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1.個人服務業:工業革命前,服務業種類及其佔經濟活動之比重均 非常有限,此時服務業大多由個人提供,如管家、理髮 師及商店店員等。

2.生產者服務業:工業革命開始後,企業機能漸趨複雜,需要高度技術 之服務機能或由第三者提供,以符合經濟效益,如法律、

會計師事務所、銀行、保險、廣告等。至於運輸及通信 等大量服務需求,則多由公共部門提供。

3.消費者服務業:隨著財富累積,一般大眾購買力提昇,對於旅遊、休

閒娛樂、洗衣店、美容整髮、健身及醫療保健等服務需 求也相對增加。

4.高科技服務業:隨著電腦、通訊、雷射等高科技之快速進展,促使服 務業產生鉅大變革,包括新服務產生及現有服務業之改 變。

台灣三十多年來生產性服務業受到六十年代製造業的景氣變動影響,呈 飛躍式的成長。由民國 50 年至民國 81 年的生產毛額成長而言,大幅度地成 長 72.46 倍,是四大服務業〈分配、消費、生產、社會性服務業〉中發展最 快速的。趙文璋 (1994),服務業過去在經濟角色只是扮演輔助農、工業發展,

但漸漸地轉為一個不可或缺的經濟產業(如下圖 3-1-1)。

圖 3-1-2 產業時間發展過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由過去的產業結構過程中,發現製造業與生產者服務業有著很深的關 係,民國 60 年代政府鼓勵工業發展,使製造業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而快速 的發展下需要尋求更進步的專業技術,亦也帶動了服務業的產生,使生產效 率提升、擴大生產規模等功用。1987 年時,Ochel & Wegner 提出隨著生產者 服務業漸漸發展成型,製造業附加價值中服務的比重也日趨增加,使兩者的 關係越來越親密。

對於生產者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探討,薛立敏、杜英儀、王素彎(1995)研 究認為生產者服務業能夠提昇製造的能力,增加生產規模,而製造業生產規 模以後也讓生產者服務業進步成另一種專業性的產業,對於經濟是一種幫 助,可說是一種互補互利的關係。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

農業、工業 工業製造業 工業、服務業 生產者服務業 知識密集服務業

另外林建山(1993)則認為服務業發展是因為「外部化過程(the process of externalization)的擴大化,原本企業內部的業務型態的生產者導向服務的外部 化結果,使許多服務功能漸漸均與產品製造工作呈分離而獨立發展,因而衍 生許多服務行業(如圖 3-1-1)。其外部化程度主要取決於:1.廠商或企業的規 模─企業規模越大服務機能內部化機率越高。2.服務的類型─如法律的外部 化高於會計;策略性服務高於內部化。

圖 3-1-2 製造業與服務業產業之相互依存關係圖 資料來源:林建山《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1993)

• 有形

• 可庫存

• 可運輸

• 供需分離

業 產

• 追求經濟規模

• 質量標準化

• 機械化

• 資本密集化

服務化

服務需求

需求多樣化、高級化

重是研發開發、規 劃、設計等

內部解決

外部解決

另立公司

外購

誘發服 務產業

產品高附 加價值化

業 產

• 季節性、時間性

• 需求變動大

• 勞力密集化

• 質量差距大

• 不易達成經濟規模

• 無形

• 不易庫存

• 不易運輸

• 供需同步進行

硬體化

引進硬體

削減成本、服務均 質化等

提高服務 質量 設備投資

(資訊機器、省力機器)

直接購入

活用租賃 租賃業

刺 激 製造業

從整個產業人口流動顯示出成長的狀況,陳昭君於 1999 年時提出從農 業人口不斷外流、工業蓬勃到逐漸下滑,惟有服務業的就業人口從民國 40 年 17%至民國 87 年 53.23%,呈現服務業已在國內經濟佔有一定的地位。近 十年工業的發展影響了金融、保險、工商服務等生產者服務業以及批發、

通訊、運輸等分配性服務業的興起。

近幾年生產者服務業的快速成長影響產業的生產力,造成服務業快速成 長原因之一,是製造過程中某些功能的外部化。Bhagwati(1984)指出生產者 服務業會因此快速成長,因為廠商把內部的服務行為與外部化的結果,也就 是內部一些服務改由專業服務業提供。所以生產者服務業較能提供新的資訊 及專業服務,也因此促進生產者服務業能擴大規模及市場。則在 1990 年 Goe 認為生產者服務業成長原因有:1. 生產者服務業的成長製造業在空間聚集所 造成的外部性有很大的關聯性。2. 生產者服務業可以獨自創造區域的生產力 而成長,因有不同大型企業聚集,使生產者服務業會集中於發展快速的都會 區。

而邊泰明(1997)研究中提出生產者服務業成長的原因:1.產品創新與服務 差異性的要求,造成相關的服務的需求增加。2.為了配合經濟環境的變化與 生產技術的需求,廠商將服務項目外部化。3.國際化之下,需要服務業協助 當作其中橋樑 4.政府部門管制的影響,生產者服務業的專業性解決標準規定 的問題。

貳、生產者服務業的轉型與創新

Peter Hall(2000)的「創意城市與經濟發展(Creative C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此創意城市主要是具有創意的地方性技術聚群的存在,並形 成一個資訊網絡連結不同的個體與團體,以增加知識與創意的交流。生產者 服務業的知識轉型與創新形成產業發展中間投入的重要角色。新的產品是商 業化的結果,由發現開始、經生產、最後到交易市場,如此的製造過程中需 要許多不同功能型態的專業輔助,也就是生產者服務業,而其中也包括管理、

研發、知識、訓練等專業服務,『…這些在創新網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 至被認定為傳統產、官、學研究以外的第二知識基礎架構(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經濟部,2001)』。

產品週期理論說明技術轉變時期,由獨立研發、技術擴展、技術成熟等 時期。研發階段需要專業化技術及服務,甚至需要面對面討論新的想法,生 產服務業者與顧客雙方一起解決問題,是一種學習、創新、延伸資訊的關係,

是一種共同生產、互動的關係,可以說是生產者服務業的多元化時代。OECD 會員國 10近年來也提出創新政策的新方向為服務業與創新的關係,整個經濟 結構有了不同的改變,開始以服務業為主和許多製造業者轉為服務業者(如 IBM),根據 OECD 研究報告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企業研發支出是在服務 業,而服務業研發支出成長率有超越其他部門的趨勢,因此反映廠商研發與 創新已漸漸超過硬體製造的等級了。

我國過去產業政策事重硬而不重軟、重技術而不重創新、研發,王健全 (2001)覺得台灣地區只有「技術服務業」,而無「知識型服務業」。但在美國商 業部與 Miles & al.(1995)則提出針對知識密集服務業(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的定義。美國商業部:提供專業服務業時加入科學、

工程、技術等產業或是協助科技、工程、技術推動的服務業。包括通訊、金 融、研究發展、資訊處理、教育、健康醫療服務等,其是一個供給廠商技術 知識、專利權、輔助研發的產業,以解決不同層面的障礙。而 Miles & al.技術 相關知識知識密集企業服務的三大特點:(1)提供以知識和資訊為主的產品給 客戶(2)使用本身知識以生產服務而為客戶生產和處理資訊所需的中間投入(3) 以其他企業為主要客戶。(如下表)

而台灣地區經濟部工業局針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主要強調於「知識 型技術服務業」,如研發服務業、設計服務業、技術交易服務業與電子服務業 等。台灣政府現階段「產業高值化計畫」的重點將發展周邊的創新服務支援 體系,包括:創投機制、創新研發制度、高科技集資系統與金融服務等。創 新服務業將漸漸主導台灣另一種經濟發展,希望創造台灣地區高附加價值的 營運與生產服務中心。11

10 OECD 會員國以歐美先進國家為主所組成的「富國俱樂部」,它對會員國提出一些科技創新政策

的趨勢研究。

11經濟部工業局(2002),「產業高值化計畫」─台灣創新服務支援體系。

表 3-1-1 知識密集服務業的比較

美國商業部 Miles & al. (1995)

定義名稱 知識密集服務業 技術相關知識知識密集企業服務

類別

資訊服務 財務諮詢

研究發展技術服務 網際網絡服務 環保工程

生物技術與製藥服務 節省能源工程技術服務 運輸倉儲服務

傳媒 通信服務 全球運籌服務

硬體諮詢服務

軟體諮詢與供應服務資料處理服務 辦公室維修

其他電腦相關服務 自然科學與工程之研發 社會與人工科學研發 建築與工程等相關技術服務 技術測試和分析

資料來源:經濟部,2001.12 主要國家產經政策動態季刊

另外林欣吾(2001)也提出,服務業不斷需要新的知識刺激,而知識可分 為有形與無形的。近年來快速進步的資訊科技網路已經解開有形知識流通的 問題,挪威 STEP 集團的 SI4S 計畫提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這是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服務,以提供廠商 技術服務的市場。再由知識經濟的角度探討服務的概念、方式、管道、技術,

這四個方面所衍生的七種服務創新型態:

1. 啟動於上游的創新─上游廠商的技術影響整個運作過程。

2. 服務業者的創新─業者的進步發展,可提供更多專業服務。

3. 由客戶帶動服務業者─客戶所發生的問題,服務業者自行想辦法解 決,因此提升業者的技術。

4. 由客戶自行創新,服務業者協助─客戶創新過程有困難,業者提供 專業知識協助。

5. 客戶自發創新─上游廠商提供設備與訓練課程,使下游廠商提升產 品技術。

6. 外包業務的創新─客戶與服務業者長期合作諮詢與顧問。

7. 典型移轉的創新─利用資訊網路或媒體,提供新的知識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