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男子氣概:男/娘的比較與價值觀

第三章 男同志與台灣社會結構的互動

第三節 男子氣概:男/娘的比較與價值觀

15 LGBT 是由女同志(lesbians)、男同志(gays)、雙性戀(bisexuals)與跨性別(transgender)的字首 縮寫而來,用來取代「同性戀社群」一詞,也有人在 LGBT 加上酷兒(queer)的字首,即是「LGBTQ」,

企圖擴展多元的性別認同與實踐。雖然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與跨性別之間的合作關係、接納程度 與共同利益具有爭議,此外其他特殊的性別認同如無性戀(Asexual)、雙性人(Intersex)是否該納入群 體當中,也成為問題,但是 LGBT 或 LGBTQ 的用法,還是廣泛受到認可,傳播媒體也廣為採用,成為

16 除病化(de-pathologization)源自 1973 年 12 月「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簡稱 APA)宣布「同性戀」將不再列入正式的精神疾病,相關的醫療指示在這之後逐漸刪除。

17 懲罰同性性行為的法律各國規定不一,輕則罰款、重則死刑,如果該國將相關的法律刪除,即是同 志同志除罪化(decriminalization of homosexuality),部分國家更進一步簽署聯合國性傾向與性別認同宣 言,譴責任何因性向與性別認同所產生的歧視與刑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男子氣概」時產生什麼問題。

一、男/娘的價值體系

教育部國語辭典如此解釋:娘娘腔,形容男子言談舉止陰柔如女子。此語詞具有 性別刻板印象意涵。娘娘腔原是形容帶有「女性化特質」的男性,然而,它卻成為異 性戀排斥男同志的污名,成為許多男同志遭受壓迫的憑據。即便在男同志的社交圈裡,

娘娘腔的氣質仍充滿作用力,許多男同志在意自己「娘不娘」,或強調舉手投足「straight acting」,甚至還評價其他男同志為「C 貨」、「娘炮」或「man」,所以男同志不管是在 外或對內,總是「娘」影隨形。

從男同志的對體態的分類與性/別的分工上,我們也看到娘或 man 的程度,也會 影響男同志的地位高低。例如熊族擁有壯碩的體魄、濃郁的體毛,充分表現「man」

的形象,相對來說,猴族則稚嫩瘦小,即便猴族不等於娘娘腔,但因為熊/猴的強烈 對比,因此嬌柔、三八、娘娘腔等被認為是女性化的特質,就這麼依附在猴族男同志 的身上。透過這個比較的過程,熊族被大部分男同志認為更像男人,不僅輕易取得優 勢的地位,也更受其他男同志青睞,「熊比猴優」的階級觀念,在比較的過程中漸漸產 生。總而言之,男同志在不同的體態之間,雖然有客觀的條件進行分類,然而男同志 認可或欣賞的體態,卻是從娘或不娘的特質來判斷。所以,「1/0」蘊含的是「插入/

接受」之概念,「葛格/底迪」則呈現「照顧/被照顧」的關係,融入了「男/娘」的 價值觀。「男/娘」二元的價值體系建立在相互對照的基礎上,成為男同志判斷「角色」、

扮演「角色」的一種方式,進而影響男同志的社交行為。

弔詭的是,男/娘的比較結構雖影響著男同志,然而男同志也不斷抗拒外界、特 別是異性戀男性加諸在男同志身上的「娘」之污名。這個現象肇因於男同志化解污名 的方式,並非正面說明「娘有甚麼不好」,或清楚解釋男同志事實上擁有多元的面貌,

例如有的男同志氣質天生比較「陰柔」,當然也有男同志非常有「男人味」,相反的,

許多男同志選擇直接「去娘化」。觀察過去男同志的發展歷史,我們也可以看到男同志 存在這樣的矛盾,例如歐美男同志的gay clone,即是男同志亟欲甩掉娘娘腔的刻版印

象所產生的形象,但gay clone卻逐漸成為男同志文化的強勢主導者,反過來排斥圈內 比較陰柔的男同志。19 甚至還將這個現象發揚光大,例如美國節目「Queer Eye for a Straight Guy」20、台灣節 目「兩代電力公司」21、「康熙來了」22、「大學生了沒」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形容男同志之間的友誼,當男同志聚在一起時,「姊妹們」可以盡情表現豐沛的肢體語 言與情緒,如同以前新公園的「妹子亭」就給人喧嘩與熱鬧的感覺,與公園其他充滿 暗示與挑逗的景物截然不同,當筆者聽到男同志使用「姊妹」一詞來形容「志同道合」

甚至「略顯聒噪」的一群朋友,是相當生動的表現。男同志甚至可以用「娘」互相笑 罵,就跟《孽子》裡頭的男同志笑罵彼此是「玻璃娃娃」類似,早期男同志透過「玻 璃」這樣被異性戀訕笑的術語,或現在「娘」這樣的污名,建立一種休戚與共的情誼。

然而,許多男同志仍不喜歡被形容成「娘娘腔」,或被當作「女人」看待,換句話說,

男同志雖然接受「姊妹般」的親密,但仍然認同自己是生理上的男性,並非女性,尤 其「姊妹」給人三姑六婆、七嘴八舌的負面形象,更讓男同志對「姊妹」產生一股股 又愛又恨的情緒。

由於男同志處在這個「不男不女」的位置,所以和女性相比,男同志面對「姊妹」

的形象,更容易感到矛盾。尤其是兩性分工鮮明的社會結構裡,男同志身為生理男性,

原本可以享受男性優先取得的社會、文化資本,卻因為被異性戀男性驅逐,讓男同志 意識到自己被切斷的男性聯繫,許多「娘」或「女性」的舉止與形象,又不斷被加諸 在自己身上,造成男同志更感壓力。

不管是刻意的曲解,或者純粹的不解,男同志與女性的一體性,經常出現在大眾 的認知中。許多出櫃的男同志都會被異性戀問到一題:「你跟你的伴侶,到底誰做男的、

誰做女的?」男同志通常不會按照男女兩性的脈絡回答,所以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我 們都是男的,沒有誰做男、做女的問題」,明確表達兩方都屬於生理男性。甚至連出櫃 的男同志,都會遭遇男女「選邊站」的質疑,例如筆者對母親出櫃時,筆者母親雖然 沒有表現出憤怒或難過的情緒,但她仍然詢問筆者:「那你想變女的嗎?」筆者身為男 同志,當然可以清楚分辨「喜歡同性」與「性別認同」是截然不同的層次,然而對筆 者母親這樣的異性戀者,卻直覺性地將「喜歡男性的同性性向」解讀成「筆者可能是 女性,所以才會喜歡男性」。另外一個例子發生在筆者就讀大學時,當話題聊到以前就 讀的高中,筆者提到為了能在兩性的環境下交友,特別是跟女性建立情誼,所以當年

女性,就成為跨性別者(transgender)24。但台灣的社會結構,卻透過男女兩性的特質 與行為,展演性/別的二元性,造成許多異性戀沒有辦法理解男同志與跨性別者之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總之,異性戀男性試圖將男同志排除在男性優勢地位之外,藉由指責男同志像女 人的方式,男同志跟「娘」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相對來說,許多男同志為了解決

「娘」的污名與不男不女的矛盾,於是宣告自己擁有男子氣概,這是鮮明又簡便的方 法。「娘」的污名,事實上並非男同志深受攻擊的根本,而是社會結構下排斥男同志參 與運作的方法,要解決這個結構性的問題,需要龐大的力量去改革。雖然有些男同志 嘗試打破這一點,卻也有男同志選擇融入,畢竟讓異性戀瞭解男同志擁有各種不同的 氣質,顯然是較困難的途徑,相對來說,強調男同志的男子氣概,更容易洗刷自己的 污名。所以在政治正確的氛圍下,許多男同志認為異性戀說男同志「娘」是一種歧視,

但同時,許多男同志卻積極讓自己看起來更有男子氣概。照理來說,如果男同志不再 被稱呼「娘」了,那男同志「非男性」的問題也獲得抒解,可是男同志不僅致力讓自 己更有男子氣概,還要排斥圈內的娘娘腔,似乎在複製異性戀的結構。事實上,異性 戀男/女的兩性體系與男同志的男╱娘價值觀固然相似,但是男╱娘的比較性結構,

建立在男同志對自己一直無法被視作男人的焦慮,所以男同志才大聲疾呼自己不是女 人,說明自己也可以很有男人味。所以,男同志從「其實我們不娘」到「我們也很有 男子氣概」,這樣的思路在男同志的心中不斷深入與內化,最終形塑男同志社交圈的結 構與現象。

四、偽直男現象與男同志焦慮

「straight acting」是一個有趣的術語,表現男同志追求男子氣概的心理。在英語 當中,straight原是男同志稱呼異性戀的術語,「straight acting」指的就是擁有異性戀的 舉止,換句話說,男同志表現得像異性戀男性一樣,就叫做「straight acting」。有些男 同志不僅強調自己宛如直男,還會在自己的交友檔案裡放上「straight acting」的敘述,

甚至希望與其搭訕的對象也具備「straight acting」的舉止與氣質,希望以一種「以身 作則」的態度,吸引同樣有異性戀男性特質的男同志,同時暗示「娘」的男同志「非 禮勿近」。筆者詢問報導人Wesley26

26 報導人「Wesley」,第一次訪談:2013 年 3 月 26 日。

有關「straight acting」的問題,由於Wesley是美國

「straight acting」,但Wesley認為,這個說法非常詭異,因為身為gay,表現得像gay本 來就理所當然,一旦說自己「straight acting」就好像「去gay化」了,可是,為什麼明 明是gay卻要假裝自己不像gay呢?Wesley的質疑與「straight acting」的矛盾,正好顯示 男同志對於自己「不像男性」這一點存在焦慮,藉由「不像男性」的概念,男同志進 一步區分什麼氣質與行為是「像男性的/不像男性的」,例如喜歡鄉村樂是「像男性的」, 喜歡瑪丹娜(Madonna)則是「不像男性的」,27又例如說關心政治是「像男性的」,而 喜愛影視娛樂則是「不像男性的」。然而,音樂的喜好與閱覽時事應該不分男女兩性,

也不分性向,但在男/女與男╱娘結構互相影響與形塑的情況下,「straight acting」成 為一種「脫彎入直」的規範。偽直男現象,28事實上將男同志的定義只建立在男男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男同志,為了避免異性戀男性將厭女的心理投射到自己身上,甚至表態自己不會破 壞異性戀男性的既有利益,所以致力跟男同志劃清界限,甚至融入異性戀男性的社會 結構裡,這種行為顯然也是一種兩極的矛盾,「我需要男人、我必須像個男人、但愛男

的男同志,為了避免異性戀男性將厭女的心理投射到自己身上,甚至表態自己不會破 壞異性戀男性的既有利益,所以致力跟男同志劃清界限,甚至融入異性戀男性的社會 結構裡,這種行為顯然也是一種兩極的矛盾,「我需要男人、我必須像個男人、但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