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本體文獻探討

三、 疑問句的分類

(三)、按謂語的性質分類

即謂語是那種詞來分,分為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主謂謂 語句、名詞謂語句。以動詞謂語句來說,謂語即是動詞;以形容詞謂 語句來說,謂語即是形容詞;以主謂謂語句來說,謂語即是主謂短語;

以名詞謂語句來說,謂語即是名詞或是名詞短語。

三、 疑問句的分類

疑問句是為了提出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書面上在句末尾處使用 用問號“?”來標示。根據提問方式的不同,雖然,也有如黃伯榮( 2002 ) 提出疑問句依其特點分為:是非問句、特指問句、選擇問句及正反問句等四 類;但,朱德熙( 1983 )把疑問句分為是非問句、特指問句以及選擇問句三 種;Mr.朱認為只要把相應的陳述句的語調換成疑問語調,就變成是非問句;

是非問句後頭可以有語氣詞「啊」、「吧」、「嗎」,但不能有語氣詞 「呢」。

劉月華等( 1996 )也提出,疑問句依提問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種句型:是 非問句、特指問句以及正反問句 ( 也可稱為反覆問句 ),此正反問句也就 是同朱德熙( 1983 )所說的「選擇問句」。以陳述句加上語氣助詞做為相應 的疑問句例句很多,例:

13. 下雨了。 下雨了(啊)?

14. 快開車了。 快開車了(吧)?

15. 台中有捷運了。 台中有捷運了(嗎)?

16. 今天星期三。 今天星期三(嗎)?

17. 平板電腦的重量比小電腦還輕。

平板電腦的重量比小電腦還輕(嗎)?

18. 他的飛機著陸了。 他飛機著陸了(嗎)?

劉等學者( 1996 )則對陳述句提出:「陳述句的句尾有時帶有語氣助詞

『的』、『呢』或『了』,這類句子加上『嗎』同樣可以構成是非問句。」

以下則根據劉等( 1996 )分述這三種問句的特點:

(一)、 是非問句

(1). 是非問句中用語氣助詞「嗎」當做陳述句的句尾,就可以構成疑問句。

這種句子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但以肯定形式的居多。

(2). 用疑問語氣表示疑問的是非問句。一個陳述句只要帶上疑問語氣,就可 以構成疑問句,這時的句尾的語調上升即表懷疑或疑問,劉月華(1988) 將 此種疑問句又稱為語調是非問句。

(3). 用語氣助詞「吧」的是非問句。當提問的人對某一事實或情況有了某種 估計,但又不能完全肯定時,就可以在一個陳述句的句尾上用語氣助詞「吧」, 構成疑問句,這種問句帶有探詢、推測的意味。

(4). 用語氣助詞「啊」的是非問句。這種問句和用「嗎」的問句作用一樣,

只是整句帶有商量或勸諌的意味。

以下的表格整理出語氣助詞的語用情形:使用語氣助詞「嗎」、「吧」、

「啊」、「好嗎」、「行嗎」、「對嗎」、「可以嗎」以及利用聲調上升呈

現疑問句語用的方式。

代詞」則有較多的說明;一般特指問句是用疑問代詞提問的疑問句;

提問句子的哪個成分,就把疑問代詞放在那個成分的位置上。且,特指 問句會用在一定的對話環境中,所問疑點根據語境和隱含的疑問代詞 所指來回答。例:

29. 他昨天上廣州開會去了 誰昨天上廣州開會去了(啊)?

他甚麼時候上廣州開會去了(啊)?

他昨天上那兒去了(呢)?

而,劉月華 等則提出一般特指句及用語氣助詞「呢」的特指問句。

a. 「一般特指問句」是用疑問代詞提問的疑問句。

這種問句的語序和陳述句的詞序一樣,提問句子的哪個成份,就把疑 問代詞放在那個成份的位置上。例:

30. 誰是你們的體育老師? 「黃老師」是你們的體育老師。

31. 你們的體育老師是誰? 你們的體育老師是「黃老 師」。

(「誰」就是一個疑問代詞 )

32. 她學得怎麼樣? 她學得「很好」 。 33. 怎麼樣?她學得? 很好!她學得!

(「怎麼樣」就是一個疑問代詞 )

34. 瑪麗是哪個班的學生? 瑪麗是「甲班」的學生。

35. 哪個班是瑪麗讀的班? 甲班是瑪麗讀的班。

(「哪個」就是一個疑問代詞 )

36. 那條公路有多長? 那條公路有三十公里( 長 )。

37. 他多高? 他一米七五。

用「多」提問時是問程度,大都用於表示積極意義的形容詞前。劉 等

學者:問長度多用「長」;問面積或容積用「多大」;問厚度用「多 厚」;問寬度用「多寬」... 回答時,可以只說出數量,則可以不必 再重覆形容詞。

38. 他的孩子多大了? 五歲。

39. 喂!小張,你多大了? 我十九。你呢?

「多大」也可以問年齡,但主要是大人問小孩或是長輩問晚輩,也可 以是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互相問。

b. 用語氣助詞「呢」的特指問句。

在一個詞、短語或句子後面用上語氣助詞「呢」,就可以構成特指問 句。

在沒有上下文的情形之下,「呢」用在名詞、代詞、名詞短語之後是 問「處所」,即「在哪兒?」,例如:

40. 玉榮,你的靴子呢?

41. 阿里呢?

如果有上下文,可根據上下文判斷疑問所在。例如:

42. 他的襯衫已經洗了,你的呢?( 言下之意:你的襯衫洗了嗎?) 43. 他的功課做完了,那你的呢?( 言下之意:你的功課做完了嗎? ) 如果「呢」用在一個陳述句之後,意思是「如果…那該怎麼辦?」( 或 接下去作什麼?)

44. 學完了第一冊呢?

( 言下之意:學完了第一冊然後要做什麼?是否再學第二冊? ) 45. 吃飽了,然後呢?

( 言下之意:吃飽後接下來要做什麼? )

另外,蔣紹愚( 2005 )在近代漢語研究概要中提到「呢」、「哪」

和「哩」都具有疑問,也可以表敍實,不過,不同歷史時代用在疑問

或是敍實之處也有所不同;直至現代北京話中「哪」還在用,「哩」

疑問代詞 用 法 用 途

疑問代詞 用 法 用 途

劉月華等( 1996 )提出的是「正反問句」,因為劉 等( 1996 )還有 一個句型為「 反問句」避免正反問句及反問句混淆,故筆者在此統 稱為「反覆問句 」而不稱正反問句。劉 等認為:

(1) 一般反覆問句主要是由謂語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並列起來構成 的,由回答的人選擇其中之一作為回答,提問的人對答案事先沒有什 麼傾向性,例:

52. 這種錄音機好不好?

( 提問時,對答案無傾向性;可以說錄音機「不好」, 也可以說「好」。 ) 53. 你母親工作不工作?

54. 你看不看京劇?

( 把謂語動詞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並列起來 ) 另外,也可以用以下的句型:

55. 比比人家,看看自己,你臉紅不臉紅?

( 主謂語句的正反疑問形式 )

單句裡除了主語之外,主事者在 「做什麼?」 或是解釋、說明 主語 「擁有什麼?」 、 「是什麼?」 、 「像什麼?」 ,描述主 語 「怎麼樣了?」或只是表明主語的一種 「存在關係、狀況」 等 的成分,都叫做謂語(這是廣義的謂語,狹義的謂語或指謂語的中心 成分,或指判斷句的斷語-名詞謂語、表態句的表話─形容詞謂語;

本文的謂語都指廣義的謂語 )。

(2) 用了「是不是」的正反問句。如果提問的人對某一事實或情況有 比較肯

定的估計,為了進一步得到證實,可用這種疑問提句時,「是不是」

可在句首或句尾。例:

56. 你們「是不是」明天動身? ( 為得到證實 ) 57. 我們「是不是」找她談一談? ( 徵求對方的同意 )

58. 「是不是」你們不打算出去旅行了? ( 放在句首 ) 59. 你家住在北京的郊區,「是不是」? ( 放在句尾 )

(四)、 小結

1. 根據以上參考文獻所列,在這裏提出有關於是非問句中的「嗎」

與反覆問句的「V 不 V 」在使用時有何不同?根據劉 等( 1996 )提出:

是非問句中用語氣助詞「嗎」當做陳述句的句尾,就可以構成疑問句。

這種句子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但以肯定形式的居多。

劉( 1996 )又提出「反覆問句」主要是由謂語的肯定形式( V )和否定形 式( 不 V )並列起來構成的,由回答的人選擇其中之一作為回答,提 問的人對答案事先沒有什麼傾向性,另一種用法則為對某一事實或情 況有比較肯定的估計,為了進一步得到證實,可用這種疑問提句,「是 不是」可在句首或句尾;在此提出更多的句子輔證;用語氣助詞「嗎」

當做陳述句的句尾,可以是肯定形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但以肯定 形式的居多。例:

60. 你在公司嗎?

61. 我要靠右走嗎?

62. 你的功課做完了嗎?

根據 Li & Thompson(1981):人們通常不會有意地進行某種動作 來達到負面結果。以例 60.來看,問話者詢問了對話者,而其預設立 場是希望對話者回答:肯定的形式;因為問話者不能確定對話者的位 置,可能在公司也可能不在公司,所以,才需要再次詢問;例 61 則 是問話者已知應該靠右走,但是,希望能再次得到對話者的肯定答覆;

例 62 問話者希望對話者已完成功課了,所以,再次確認。因此,應 該說:用「嗎」當做陳述句的句尾時,對話者的答覆,可以是肯定形 式,也可以是否定形式,但以問話者的「意念」是希望對話者答覆為

「肯定形式」的居多。

若是以例 61 用 V 不 V 的反覆問句:我要靠右邊走對不對?

由語義來看:問話者已知他要靠右邊走,而希望答話者「再次確認」

他的說法;若是以例 62 用 V 不 V 的反覆問句:你的功課做完了是不 是?若是一個媽媽看到孩子在看電視或是打電動玩具時,提出例 62 的問句,只是再確認孩子的功課做完了,不然,怎麼有時間去看電視 或是打電話玩具,而孩子的回覆也可能還沒有完成功課。因此,用V 不V的反覆問句看例句第 60-62

60. 你在公司,是不是?

61. 我要靠右走,是不是?

62. 你的功課做完了,是不是?

問答者的意念還是希望對話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這一點跟是非問 句的「嗎」則為相同。也就是說:劉(1996)提出來的:若是用V不 V的形式是對答案事先沒有什麼傾向性;但是,問話者其實已經有了

「肯定」的傾向了,也就是問話者如劉等(1996)提到:為了得到更進 一步的證實。

所以,用”是不是“也不能說是對答案沒有傾向性,還是有肯定的 傾向情形。

2. 以劉等( 1996 )提到:提問的人對某一事實或情況有比較肯定 的估計,為了進一步得到證實,可用這種疑問提句,“是不是”也可 在句首或句尾;下列例句:

63-1. 這組杯盤組有打折,是不是?(V 不 V 放在句尾) 63-2. 是不是這組杯盤組有打折 ?(V 不 V 放在句首) 64-1. 你是不是叫我現在回公司?

64-2. 你叫我現在回公司,是不是?(V 不 V 放在句尾) 64-3. 是不是你叫我現在回公司?(V 不 V 放在句首)

65. 你走這條路比較塞車好不好!(則為語用)

以劉等( 1996 )提出:為了進一步得到證實時,可把「V 不 V」放 在句首或句尾,以例句 63 及 64 例句看來,用 V 不 V 的句型則不論 V 不 V 的型式放在句首或是句尾都是有再確認的作用,63-1、63-2 比 較的話,則可以發現其主題因為「V 不 V」放在句中或是句首或是句 末而使得主題焦點有轉移的情形;63-1 主題焦點在:這組杯盤組;在 63-2 主題焦點則移到這組而不是其他組;對於為求進一步得到證實的 方法,則與是否把「V 不 V」放在句首或句尾無關,而跟主題焦點有 關。

再以例 64-1 問話者已經知道對話者叫他回公司,把「V 不 V」放 在句中,問話者用「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來做再次確

再以例 64-1 問話者已經知道對話者叫他回公司,把「V 不 V」放 在句中,問話者用「好不好」、「對不對」、「是不是」來做再次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