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病患認知為基礎的評估工具-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

一、 基 層 醫 療 照 護 品 質 評 估 量 表 介 紹

本研究所採用之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其前身為 由 Johns Hopkins 基層照護政策中心(Johns Hopkins Primary Care Policy Center)所發展(Starfield B,1994)的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量表 (PCAT),此量表是採美國醫學研究所委員會(IOM)定義的基層醫療特 質作為量表設計的架構,並以 Donabedian 提出的「結構-過程-結 果」模式作為品質的評估模式(Donabedian A,1988),該量表依年 齡區分為兒童版及成人版,兒童版是由 18 歲以下的小孩或青少年的 主要照顧者來回答。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量表主要包含了五個構 面,構面的組成為:

1. 第 一 線 接 觸 照 護 (First-contact):

A. 獲得固定醫療照護資源的可近性(結構性指標)。

B. 當需求發生時,能利用醫療照護資源的情形(過程性指 標)。

2. 持 續 性 照 護 (Longitudinality):

A. 參與醫療照護群的情形(結構性指標)。

B. 與醫療照護資源間的關係(過程性指標)。

3. 周 全 性 照 護 (Comprehensiveness):

A. 能獲得服務的範圍(結構性指標)。

B. 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不同照護服務的情形(過程性指標)。

4. 協調性照護 (Coordination):在基層醫療、專科醫療間獲得 整合性服務的情形(結構性與過程性指標) (Cassady CE,

2000)。

5. 社區導向服務(Community-orientation):基層醫療提供者 獲得民眾需求資訊的方式。

兒童版或成人版的構面組成都一樣,只是在題目內容方面有所不 同(Starfield B et al, 1998),而且各構面中題目的擬訂是採用德菲法 (Delphi Method)以半開放式意見調查問卷,彙整多位一般開業醫師、

家庭醫師、衛生政策及公共衛生等各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的意見後設計 而成。該量表(包含兒童版及成人版)在經過嚴謹的量表發展過程後,

目前已經開始在美國各州進行普遍性的調查(Cassady et al, 2000)。

二、 中 文 版 「 基 層 醫 療 照 護 品 質 評 估 工 具 」 之 發 展

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乃經由中文成人版「基 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之發展與信、效度評估計畫,參照「國際 生活品質評估計畫」所建立翻譯量表的研究流程(Ware JE et al,

1995),將此評估工具翻譯為兩個中文版,經比對後合併,再進行反 翻譯,最後比較原文版以及中文反翻譯版本後得到中文版「基層醫療 照護品質評估工具」之初稿,再以此初稿進行醫師調查以確認問卷內 容是否適合國內基層醫療特性,目前完成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 評估工具」初稿的發展及信、效度的評估。

初步的結果顯示「第一線接觸」、「進行中照護」、「照護協調性」、

「綜合性服務」以及「社區導向服務」等五個構面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分別為 0.65、0.89、0.89、0.96 及 0.78。在建構效度方面,因素效度 的結果非常好,其因素組成的項目幾乎與測量工具的五個構面一致,

各構面的輻合效度與鑑別效度皆幾近 100%(李美燕,2001)。因此本 研究所採用之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是經由縝密之 翻譯及發展過程,且經證實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廣泛應用於基層醫 療照護品質之監測。

三、 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與英文版基層醫療照 護 品 質 評 估 量 表 ( PCAT) 之 差 異

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雖然係依據基層醫療照 護品質評估量表(PCAT)發展而來,但由於國內醫療體系與美國之 醫療體系不盡相同,是以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有針 對國內醫療環境,調整問卷之內容,使得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 評估工具」與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量表(PCAT)存在有不同之處,

敘述如下:

1. 問 卷 構 面 方 面 :

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量表(PCAT)依據基層醫療照護的 五大特質之定義,發展出五個構面,分別為第一線接觸、進行 中之照護、照護之協調性、綜合性服務及持續性照護。另外再 加入社區導向服務以及牙醫服務兩個構面。經由醫師意見調查 後,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將其中牙醫服務的 構面予以刪除。

2. 問 卷 題 目 方 面 :

在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的發展過程中,

經過醫師調查及民眾調查兩個步驟後,自原基層醫療照護品質 評估量表(PCAT)刪去下列題目:第一線接觸部分刪除:為能 否得到健康檢查、可否隨時更換醫師、更換醫師難易程度、約 診所需時間、就診等候時間、就醫交通時間以及等候拿藥時間 等七題;協調性照護部分刪除醫師進行轉診是否需要經過同意 一題;進行中照護刪除:是否每次都可於相同醫師處就診、醫 師是否了解病患所說病情、醫師回答方式、描述病情的時間、

病歷完整及是否允許借閱病歷、醫師是否願意與家人見面、預 約掛號解說檢查結果、於其他醫師就診的資訊、推薦醫師給使 用民俗療法的人、醫師知道宗教信仰、醫師會針對問題誠實說 明以及是否信任醫師等十四題;綜合性服務部分刪除:營養及 飲食問題諮詢、運動建議、核對用藥、保持健康的方法等四題;

社區導向服務部分刪除:醫師是否進行家訪一題。除了刪除前 述題目外,另外於綜合性服務部分增加口腔衛生及視力檢查兩 個服務項目。

在美國,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量表(PCAT)仍持續發展中,本 研究執行與中文成人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之發展與信、

效度評估計畫時隔兩年,故 Johns Hopkins 基層照護政策中心於此期 間出版新版之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量表( PCAT),新版基層醫療照 護品質評估量表(PCAT)增加了文化能力構面及家庭照護構面。

由於中文成人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之發展及信、效 度評估計畫已完成此評估量表之發展及信、效度評估,確保中文版「基 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適合國內使用,故決定不更動中文版「基 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之內容,在此前提下,無法計算新版基層 醫療照護品質評估量表(PCAT)中之家庭照護構面,但可計算文化 能力構面;故此次研究所使用之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

實際上包括了:與醫師或醫療場所親密程度、第一線接觸、進行中照 護、照護協調性、綜合性服務、社區導向服務以及文化能力等七個構 面。

四、 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各構面概念定義

在了解中文版「基層醫療照護品質評估工具」發展過程與中、英 文版基層醫療評估工具之間的差異後,在此介紹各構面的概念定義。

1. 第 一 線 接 觸 照 護 :

第一線接觸照護的概念定義為民眾每經歷新的健康問題時,

進 入 健康系統入口之某特定醫療場所或提供者 (Starfield B, 1998),此特性強調的是提供給民眾(或消費者)既方便又快捷的健 康服務,使民眾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尋求到所需要的照護。

2. 進 行 中 照 護 :

進行中照護測量的是基層醫師在提供醫療照護過程中,與接 受醫療照護的民眾間之互動情形,包含基層醫療照護中可近性、

協調性、持續性、醫病關係和醫師與民眾之間的溝通。

3. 照 護 協 調 性 :

此構面乃在了解基層醫師與專科醫師和民眾之間的互動與協 調情況,所強調的是醫療團隊間的溝通,醫護人員應該要發揮協 調的功能,經由適當的協調各種服務或轉診服務,使所提供的健 康照護服務與資訊能符合病患的需要。

4. 綜 合 性 服 務 :

綜合性服務意指基層醫師能於民眾生命中的任何一個階段,

提供適切的健康照護,包括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等。

5. 社 區 導 向 服 務 :

社區為導向的服務,是一種推展基層醫療保健的方法,應用 流行病學與臨床技巧來製作一套適合社區民眾特定健康需求的 計畫,以促進社區民眾健康。

6. 文 化 能 力 構 面 :

文化能力是指醫師所提供的服務是真誠並尊重病患不同的習 慣、態度、個人風格以及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