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登高回首過去

史賓賽(H. Spencer)的生活預備說主張:「教育的目的在預備完美的生 活」,其中也包括個人的專業訓練對其工作之影響,其實在研究者自身從事教 學活動的時候,也常把學過的理論能運用在實際教學上,或將教學情境與自己 曾經學習過知識做連結,其實每個人所接受過的專業訓練,或是人格特質、經 驗,其實都和未來的工作息息相關,就像是所有的先備知識,都是為了未來的 工作做好準備。

所以研究者把將學前巡迴輔導的工作歷程,想像成為一趟旅程,當爬上高 山的山頂,回過頭往下看,曾經走過的路歷歷在目,這個意像,其實象徵的是 公立幼稚園巡迴輔導教師養成的背景,包括曾經接受過的專業訓練;個人經 驗,包括了工作經驗,或是接觸特殊孩子的經驗,甚至生活中的經驗;以及他 們獨特的個人特質,對學前巡迴輔導工作有什麼樣的影響或幫助,由於每位老 師背景、特質的獨特性對其工作之影響,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所以透過訪 談,試圖從巡迴輔導教師自述的過程和內容中,探究每位老師工作的歷程或心 態,是否會受到個人背景、經驗和個人特質影響?而影響的程度又是如何?最 後將過去與現在的心態相互比較,探討工作歷程隨時間推移的改變。

壹、巡迴輔導教師個人特質和背景在工作歷程中之影響 一、個人特質對工作和心態的影響

(一)外顯的特質

因為巡迴輔導是一個需要與人頻繁接觸的工作,若是巡迴輔導教師若是原 本的個性是外向、擅於與人溝通的,在工作上自然可以如魚得水,可以說服老 師或家長做些改變,Yarger 和 Luckner(1999)提出有效能的巡迴輔導教師

本身就需要具備一些特質,例如主動、外向、開朗、擅於與人合作,都是和人 建立關係的主要因素。

「我覺得這工作和我的個性很合,因為我很喜歡跟人溝通,有時候我也很雞婆,常 會提醒老師要做這個做那個,會一直提醒老師把事情做完。」

「巡迴輔導工作需要一些主動、熱忱的特質,我本來就比較愛講話和不怕生,但也 因為這個工作的關係,我必須要更外向一點,或是說要很快的跟老師和園所建立關 係,反而很自然的激發自己在這方面的特質。」

(C1)

「因為我個人還蠻開朗的,在巡迴輔導方面需要跟園所、老師和家長溝通,所以在 溝通上比較沒有問題,像我們常常要開IEP會議,要跟園所做溝通,也要給老師一 些建議,跟人互動的機會很多,所以老師的個性影響很大。」

(B2)

若本身個性不擅於與人交往,在情勢所逼下,反而也會成為一種不得不向 前的動力,甚至激發自己的潛能。

「我覺得我自己以前不是一個擅於和人交談的個性,但是因為巡迴輔導要和園所老 師、家長、治療師溝通,所以我必須透過溝通,去了解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所以我 覺得這個對我的幫助是蠻大的。」

(C2)

(二)助人的特質

除了溝通、社交技巧的個人特質以外,擅於助人及尋求資源的個人特質,

也是解決特殊學生需求的重要關鍵。

「個人特質的話,像是你願不願意去學習,或是你有沒有心想幫特殊孩子,就會主 動去找資源去教他,那你如果沒有這個特質的話,你就很難去了解孩子需要什麼,

如果你不開口問人家,不去找資源,只是自己在那邊想,對孩子是有影響的。」

(D1)

(三)抗壓的特質

對事務繁重的巡迴輔導工作,是非常大的助力,也是支持教師能持續在職場中 服務的重要能力。

「遇到問題我是一個神經比較大條的人,我自我調適的能力很好,就是臉皮厚一 點,在心理的調適方面,會把一些本來讓我很困擾的事,心情不好的話,換一個角 度想,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A2)

小結與反思

Decker 和Decker(2001)指出教師個人特質和教師教學效能有密切相關 的,而「人格特質」是最具學術理論基礎的「個人特質」之一,值得加以探究。

對工作有利的個人特質,大多是與生俱來的,但在教師檢定與甄試的過程中,

與人溝通、擅於助人、挫折容忍,不一定會是考試的重點,這是紙筆測驗不易 檢視的,但是在巡迴輔導中,卻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是不是只能期待,

錄取的教師能夠擁有這些特質,抑或是期望他們在進入職場後,以最快的速度 領悟待人接物的道理,但在摸索的過程中,是否已經錯過了許多能夠幫助園所 老師及特殊幼兒的機會,研究者不禁思索,在教師的養成過程中,除了專業知 識外,溝通、社交技巧、情緒管理,是否才是成為一位教師必修的學分,這不 僅能做為研究者本身努力的目標,也是值得師資培育單位探討及省思的議題。

二、個人背景對工作和心態的影響

在接受訪問的七位老師中,七位老師都是幼兒教育背景,進而修習特教學 分或輔系,大部分都曾擔任普通幼稚園教師,研究者在訪談前也曾思考特教背 景與幼教背景在教學困難上的差異,但是訪談的結果卻出乎研究者的意料之 外。

(一)幼教背景對工作的幫助

幼教背景的學前巡輔教師認為自己在兒童發展的理論方面較專精,理論與 實務工作相互結合,更能掌握孩子的發展程度。

「因為我是幼教背景,我覺得我會更了解孩子,我們基本的兒童發展都懂,我們接 的又是幼稚園的孩子,遲緩的孩子是比一般孩子發展還慢的,所以我們會了解他們 之間的差異,又加上我自己在普幼有兩年年資,所以我們在鼓勵孩子的用語會跟一 般老師比較不一樣,懂兒童發展的和不懂的有很明顯的差距,我們會去看孩子的發 展來對照發展的理論,我是覺得還蠻不錯的。」

(A2)

幼教背景或是曾擔任普通幼稚園的學前巡輔教師認為他們較了解幼稚園 生態、班級情況和幼稚園教師配合的難處,所以更能掌握溝通的時機以及給予 老師實際可行的建議。

「因為我之前是幼教老師,所以我更能了解學校老師教學現場的困難,知道能做什 麼幫助和改變,也比較可以和我的工作結合。」

(C1)

「如果今天我不懂幼教的生態,給予老師的建議就會不符合教學現場,因為班上的 學生人數有多少,環境怎麼樣,都是有幼教經驗的老師要考量的,有幼教經驗的老 師也比較知道老師在哪個時間點是比較有空的,因為對老師改變最少,又對孩子改 變最多,是最希望能達成的目標。」

(C2)

「好的影響像是我在一進幼托園所的時候,對他們的課程內容,和老師的做法就是 熟悉的,但我也會去了解到說,在我們要告知老師的一些特教知識上,我知道老師 可能執行上的困難點在哪裡。」

(B2)

(二)幼教背景的學前巡輔教師對特教專業知能的看法

雖然幼教背景的巡輔教師,有可能會遇到特教專業知能不足的問題,但是 巡迴輔導教師注重的反而是,如何立即幫普通教師處理學生在班級中的問題,

並給予他實用的建議。

「我去一間園所,園長問我亞斯柏格和自閉症有什麼差別,問我妥瑞症是什麼,我 們也是還要上網查資料,我們都是在遇到問題之後才趕快去找資料,前一、二年會 這樣,後來就慢慢學會了,也不能跟他說你不會,因為會影響專業的印象,但我之 後發現他是什麼病和理論背景並不是他們立即需要的,因為需要解決的是他在班上 的問題,所以我會比較注重如何幫助解決老師上課的問題,或是如何使用一些行為 改變技術來處理問題行為,雖然專業背景不足,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要怎麼帶這個 孩子。」

(A2)

小結與反思

因為研究者大學時就讀的是特殊教育系,刻板印象中認為其他非特教系畢 業的老師,對特教專業知能比較不熟悉,在進行訪談前,一直把幼教背景及特 殊教育專業知能不足,預設為工作中的困擾及限制,不過在實際訪談過後,完 全顛覆了自己的想法,受訪的老師們都一致認為自己的幼教背景,對公立幼稚 園巡迴輔導工作是有幫助的,原因都是此背景能夠使他們更了解園所和普通班 教師的心態,提出的建議是更可行的,能夠和教學現場結合,不至於提出一些 實際上卻很難做到的、空泛的理想和理論,這些是研究者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 題,我也相信這是特教背景的老師可能忽略的,研究者才驚覺是否這就是「專 業的偏見」,這的確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是否常覺得理所當然,無形中 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其他人的身上,還常覺得為什麼別人的態度總是不合 作,或是別人做的都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樣,卻沒發現自己的態度才是最大的問 題根源。其實除了巡迴輔導服務之外,在做任何教學或是服務時,是否都更應 該換個角度,站在普通班教師、家長或孩子的立場,去思考提出建議的價值,

也試著思考在實際施行中可行性、可能遇到的困難,在遇到問題前,就能提出 解決的方針與配套措施,也應該多和家長與老師溝通,詢問他們在教學現場及 家長實際執行的難處,而避免「當局者迷」情形的發生。

貳、初任巡迴輔導教師時和現在的轉變

由生手變成老手的過程,除了工作方式的改變,同時也伴隨著心態的調 適,這一連串的心理歷程包含了期待、落空、調適和妥協的各種情緒和處理方

由生手變成老手的過程,除了工作方式的改變,同時也伴隨著心態的調 適,這一連串的心理歷程包含了期待、落空、調適和妥協的各種情緒和處理方